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功能性HRCT及肺功能测定对长期吸烟者肺小气道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非吸烟组25例和吸烟组45例,行吸气末和呼气末HRCT扫描与肺功能测定,并分析其结果。结果:吸烟组中30例HRCT表现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全小叶型肺气肿、间隔旁型肺气肿、肺实质微结节、磨玻璃样密度影、小叶间隔线、空气潴留;这30例中肺功能测定正常27例,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3例。非吸烟组19例行肺功能测定,结果全部正常;HRCT有阳性表现5例。结论:吸气末和呼气末HRCT先于肺功能测定发现吸烟对肺小气道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呼气相HRCT对肺气肿患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2 8例肺气肿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进行吸气相、呼气相HRCT检查 ,肺气肿患者还进行了肺功能试验检查 ,对肺气肿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双肺吸气相密度平均值 (ID)、双肺吸 -呼气相密度差值 (VD)进行统计学比较 ,并对患者的双肺ID、双肺VD和空气潴留评分值与肺功能试验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肺气肿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双肺ID、双肺VD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双肺VD、空气潴留评分值与肺功能试验指标显著相关 (Ρ <0 .0 5 )。结论 呼气相HRCT能够反映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作为吸气相HRCT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肺气肿HRCT肺密度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RCT肺密度的测定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39例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深吸气后全肺HRCT检查和同期进行的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肺密度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和肺气肿患者的各肺叶之间的分部的均匀程度。结果:39例患者的平均肺密度与肺功能的检验有显著意义的相关性,P值〈0.05;各肺叶之间的肺密度显示为不均匀分布。结论:HRCT局部肺密度测定与肺气肿的诊断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可简单量化性地诊断及进行肺功能分析。中度肺气肿病灶在肺内呈现不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肺气肿为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双相CT扫描特点.方法对28例COPD组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志愿者分别于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在三个选定层面对其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并于一周内行肺功能检查.结果COPD组肺横截面面积缩小率(AD)、深吸气末、深呼气末肺平均密度(MLD)及差值(VD)较正常组均有明显降低;正常组及COPD组AD与VD均密切相关.结论双相HRCT扫描对以肺气肿为主的COPD的诊断、定量、定位有着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呼气相肺部高分辨力CT扫描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在不增加放射剂量的情况下HRCT呼气相肺容积测定,对存在小气道异常的弥散性肺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5例研究对象行吸气末和呼气末屏气HRCT全肺扫描(层厚1.25mm,间隔20mm,骨算法)并进行冠状面图像重组,测定肺容积。结果:45例患者呼气相HRCT表现为支气管扩张、气管及支气管软化、全小叶型肺气肿、空气潴留等。呼气相HRCT对与空气潴留区相通的气道显示率达100%,冠状面重组图像对空气潴留的范围和分布所提供的诊断信息达到90%,与吸气相HRCT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01)。结论:在不增加患者有效的照射剂量或不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HRCT呼气相肺容积测定技术可以获得容积数据对显示气道病变及空气潴留区域的范围和分布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高分辨率CT呼气相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吸气相和呼气相高分辨率CT(HRCT)表现 ,对呼气相HRCT上的空气潴留征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44例COPD患者进行吸气相、呼气相HRCT和肺功能试验检查 ,分析其HRCT表现 ,统计双肺吸 -呼气相密度差值 (VD)和面积缩小率 (AD)、空气潴留评分值并与肺功能试验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呼气相HRCT上出现空气潴留征 ,超出了吸气相异常征象的范围 ;双肺VD和AD、空气潴留评分值与肺功能试验指标显著相关 (Ρ <0 .0 5 )。结论 呼气相HRCT可以作为吸气相HRCT的补充手段 ,空气潴留征能够定量分析并且反映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随年龄的变化,吸呼气相HRCT肺密度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63例无症状非吸烟者进行肺吸气末与呼气末HRCT扫描,其中32例进行肺功能测试。将所有受试者按年龄分为5组,分别测定各组的HRCT定量指标,进行分析。所测肺功能与定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各肺野及全肺的呼气相CT平均肺密度及差值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总量(TLC)与吸气相各个肺野及全肺的平均肺密度均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残气容积(RV)与吸气相中肺野平均肺密度极显著相关(P<0.01),与上、下肺野及全肺则为显著相关(P<0.05)。结论无症状非吸烟者随年龄增长,吸呼气相HRCT肺密度定量指标发生了变化,能够评价肺功能指标的一些轻微改变。  相似文献   

8.
动态CT扫描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和定量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动态CT扫描的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34例COPD患者分别进行呼、吸气末动态CT扫描及肺功能检查。以呼、吸气末肺野密度变化、像素指数 (PI)值作为CT评价指标。观察上述指标在左、右侧肺 ,上、中、下肺区及前、后肺区的变化规律 ,并比较全肺和局部感兴趣区 (ROI)法对肺野密度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及以上CT分析参数值与肺功能参数值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呼、吸气末CT值和CT值差值呈节段性差异。上肺区低于下肺区 ,前肺区低于后肺区 ,此差异在呼气末更显著 (P<0.05) ;左右肺之间各参数值无差异 (P>0.1)。呼气末PI值低于吸气末。全肺法测量结果与局部ROI法显著相关 (P<0.05)。呼、吸气末CT值差值及PI值与反映气流阻塞 (FEV1、FEV1/FVC)及气体潴留 (RV、RV/TLC)的肺功能参数均相关 ,且呼气末相关性大于吸气末 (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气体潴留 ,呼气末CT参数值与反映气流阻塞及气体潴留的相应肺功能参数有良好相关性 ,可应用于COPD等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肺功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小气道疾病患者进行呼气相CT扫描 ,结合吸气相CT扫描 ,评价呼气相CT在诊断小气道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 1例小气道疾病患者及对照组 12例 ,使用螺旋CT进行呼气末的胸部CT扫描 ,结合吸气末CT扫描 ,测量和计算肺横断面积衰减分数 (CLARS) ,肺密度衰减值 (LDAV)。同时 ,对 2组分别进行了吸气末和呼气末的高分辨率扫描 (HRCT) ,重点观察呼气末的空气潴留征象。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横断面积衰减分数分别为 2 5和 48,肺密度衰减值分别为 79HU和 186HU ,2组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呼气相HRCT扫描时观察空气潴留征象 (airtrapping) ,正常对照组中没有见到此征象 ( 0 % ) ,而 3 1例病例组中有 13例 ( 4 2 % )可见到空气潴留。结论 呼气相CT能够观察空气潴留征象 ,结合吸气相CT扫描 ,测量和计算CLARS、LDAV等指标 ,对小气道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定量有较大的帮助 ,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支气管扩张 (支扩 )病人的肺高分辨率CT的呼气相表现。方法  2 1例支扩患者进行HRCT的吸、呼气相扫描的肺功能检查 ,观察支扩和空气潴留的累及范围 ,统计患者双肺吸 -呼气相密度差值 (VD)、面积缩小率 (AR)和空气潴留评分值 ,将它们与肺功能试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空气潴留征可见于支扩未累及的层面 ;双肺VD、双肺AR、空气潴留评分值与肺功能试验的结果存在显著性相关。结论 呼气相HRCT辅助吸气相能对支扩进行评价。通过呼气相HRCT的定量指标可以评价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