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445-2447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导致胃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包括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CD14分子的遗传多态性可能影响Hp的持续感染。年龄、吸烟等因素是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癌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阐述CD14基因及其多态性和环境因素对胃癌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6,(7):1556-1558
已有研究表明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正常细胞和包括胃癌在内的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其在胃癌的发生、演变、转移等诸多环节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近年来有研究提示,通过调控miRNA可能影响Hp感染的相关胃癌的发生发展。文章就与Hp感染相关的miRNA分子及其作用机制和miRNA与胃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PCNA P53基因突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癌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抑癌基因P53基因突变情况,以探讨Hp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蛋白表达情况,PCR/SSCP方法观察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情况,快速尿素酶法和HE染色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 胃癌组Hp感染21例(21/30,70%)。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PCNA指数呈递增趋势,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组中Hp阳性患者与Hp阴性者的PCNA LI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其余各组间Hp 阳性和Hp 阴性病例间的PCNA LI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异型增生P53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1例(1/30,3.33%),为Hp阳性者。胃癌组织P53第5~8 外显子突变17 例(17/30、56.67%),Hp 阳性胃癌组的突变率与Hp 阴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Hp感染者具有更多肿瘤生物学行为,可以引起PCNA蛋白表达增强、抑癌基因P53突变,Hp可能为促癌剂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芪、黄芩、益气清热方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lori,Hp)感染是人胃、十二指肠疾病较主要的病因,与胃癌、胃粘膜相关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米,中医学者进一步将Hp感染和消化道疾病进行研究,张琳认为Hp感染属中医的邪气范畴,可以归为中医六淫湿热之邪.有人认为Hp感染与脾胃湿热关系较大,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脾胃虚弱是Hp感染的病理基础,清热燥湿、扶正祛邪是治疗Hp感染的主要方法。本研究观察黄芩、黄芪、益气清热方对治疗鼠感染Hp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诸多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有效治疗Hp 相关性萎缩性胃炎和提高Hp 感染根除率已成为胃癌早期防治的重点.我院自2008 年以来采用中成药摩罗丹联合连蒲双清片治疗Hp 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根除Hp 感染,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Hp可改善胃炎的症状,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防止癌变,因此有效根除Hp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甘肃省三级医院消化科护士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相关疾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知晓度,以提高患者及公众对Hp感染的认知度。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甘肃省19所三级医院共294个消化科(包含胃镜中心)护士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分析护士对Hp感染与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相关性的知晓度。结果:甘肃省消化科护士对Hp感染与慢性胃炎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知晓率最高为90.48%;不同年龄护士间知晓率存在差异(P0.05);Hp感染与慢性胃炎发生发展关系的知晓度与护士年龄呈正相关(OR=2.200,P0.05);Hp感染与贫血发生发展关系的知晓度与护士年龄呈负相关(OR=0.444,P 0.05);Hp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知晓度与护士年龄呈正相关(OR=1.632,P0.05)。结论:消化科护士对Hp感染与疾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知晓水平总体偏低,护士应增强学习自觉性,医院和科室应建立健全消化科护士Hp知识的培训工作,以便于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8.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与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根除Hp可阻止慢性浅表炎症一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胃癌的演变过程,显著降低复发率及肿瘤的发生率。近年来,Hp耐药呈上升趋势。本研究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的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 CG)是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病因,慢性胃炎患者中 Hp 的检出率在 54%~100%[1]。Hp感染相关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损伤、炎症细胞浸润、腺体萎缩和肠化生为病理特征;长期Hp感染的部分患者可发生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 Hp与胃癌密切相关,可增高胃癌发生的风险[2]。  相似文献   

10.
<正>身居胃黏膜的幽门螺杆菌(Hp)可引起消化道疾病,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Hp感染所导致的。现已确认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低度恶性的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密切相关。根除Hp可以防止溃疡复发。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Hp定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1])。此外Hp感染还可以引起其它组织和器官  相似文献   

11.
正胃溃疡多始发于胃部损伤,通常指发生在胃贲门到幽门等部位的慢性溃疡,为临床常见消化性溃疡~([1])。胃溃疡发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Hp感染而引起胃黏膜损伤,已发现Hp感染者可发展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是重要的始动因素,清除H p后胃部炎症常可消失~([2-3])。关于Hp感染的临床定量研究结果也显  相似文献   

12.
Hp感染是引起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主要原因,临床针对Hp的诊断、治疗被医务工作者所重视。本文归纳了目前Hp感染诊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近年指南为依据提出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13.
张雨 《河北中医》2008,30(12):1304-1305
幽门螺旋杆菌(Hp)是寄生在人胃内微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乃至胃癌等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根除Hp已被列入治疗消化性溃疡、预防胃癌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2006-2008年,笔者采用中西结合疗法治疗Hp感染88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8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据2014年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胃炎京都全球共识,Hp胃炎被定义为一种感染性疾病,是Hp感染诱发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是Hp感染的基础病变,在此基础上,部分患者可发生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癌及胃淋巴瘤等严重疾病,其临床表现特点是部分患者会有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后者包括餐后饱胀、早饱、上腹部烧灼感、上腹胀气、嗳气、恶心和呕吐等症状。昌吉州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接诊了不少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多种治疗手段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中西医结合治疗Hp胃炎的各种有效方法、临床经验总结如下,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并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胃癌发生。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治疗的Hp胃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临床观察Hp感染胃炎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两组中治疗组使用中西医结合多种治疗手段综合性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多种治疗手段综合性治疗Hp胃炎较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风险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经胃镜、病理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80例,通过中医四诊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症状、中医辨证分型及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相关的萎缩/肠上皮化生评估(OLGA/OLGIM)癌变风险分期。先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探讨性别、年龄、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史、学历、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家族肿瘤史、中医症状、中医证型与OLGA、OLGIM风险分期的相关性,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Hp感染史、家族肿瘤史、中医证型与OLGA分期相关(P=0.013,P=0.010,P=0.006);Hp感染史与OLGIM分期相关(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史(OR=2.365,95%CI:1.055~5.302,P=0.037)及胃络瘀血证(OR=9.972,95%CI:1.637~60.743,P=0.013)可影响OLGA分期;Hp感染史可影响OLGIM分期(OR=3.017,95%CI:1.541~5.909,P=0.001)。结论 Hp感染史、中医证型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癌变风险增高具有相关性,其中胃络瘀血证癌变风险高。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并与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细胞淋巴瘤(MALT)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大约有50%的人群感染Hp,且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普遍高于发达国家。多数学者认为Hp感染以实证、热证为多见。许多研究观察到,在各种证型中,脾胃湿热证Hp感染率最高。本文就回顾分析近年来中医药在研究Hp相关性胃病湿热中阻证的临床情况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谷云龙  孙莉 《光明中医》2013,(12):2680-2682
幽门螺杆菌(简写Hp),是许多慢性胃病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密切相关.目前通用的三联及四联疗法存在较多问题,如耐药、价格昂贵、副作用高、根除率不稳当等.近年来,中医研究工作者发现中医药在根除Hp感染、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方面有独到优势,文章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胃癌、慢性胃炎及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等多种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并可导致多种胃肠外疾患。Hp感染最重要的年龄段是儿童时期,大部分成人Hp感染是在此阶段获得。Hp感染率在发展中国家较高,我国儿童感染率为25%~59%,平均40%,并以平均每年0.5%~1.0%的速度递增[1]。控制儿童Hp感染不仅能保障儿童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9.
陈爱梅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8):2086-2087
临床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重要的导致消化性溃疡及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发病因素,同时也可能是胃MALT淋巴瘤、胃癌等的主要致病原因,故已引起足够重视,在治疗Hp感染相关疾病时,在治疗方案上已向标准化发展,特别是相关性胃炎的治疗中抗Hp治疗已常规应用,但在具体药物的选择上还存在一定差异,且抗生素联用具有较大的副作用,成功根除Hp率较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Hp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明显改善了临床治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抗原表型特征,并评价Hp抗原表型分型对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诊治意义。方法:以确诊感染Hp的162例胃肠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p抗体谱,分析相应的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Urease)、鞭毛蛋白(Flagellin)及可溶性Hp抗原(S-HP)表达情况。结果:在I型Hp现症感染患者中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型患者(P<0.05);I型在胃癌组中感染率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结论:应用免疫印迹法可一次性检测Hp抗体谱,并进行Hp分型有利于临床对上消化道疾病病情的判断和治疗;免疫印迹法是一种特异、敏感、可靠的确诊Hp感染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