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献血后皮下瘀血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对街头无偿献血者6418名发生皮下瘀血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418名献血者中有70名穿刺周围出现皮下瘀血,发生率占1.09%,皮下瘀血发生率初次献血者明显多于二次以上献血者(P<0.05).结论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采血人员穿刺水平,创造良好的采血环境,可有效预防皮下瘀血的发生,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健康有序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郑滢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6):1058-1059
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如静脉穿刺方法不佳或献血后按压不当,均可导致献血后皮下瘀血,轻者可给献血者造成心理负担,大面积的瘀血可给献血者带来疼痛等痛苦,甚至影响血站的声誉,给无偿献血工作带来困难.现对献血后皮下瘀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15):1436-1437
献血后皮下瘀血是一种常见的献血副反应,常给献血者身心带来一定痛苦。献血后皮下瘀血主要原因有采血后按压不当、献血者袖口太紧或献血者精神紧张、恐惧、采血人员技术不佳等。  相似文献   

5.
自从引进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以来,检验科的大量标本来源静脉全血,在抽血过程中,皮下瘀血是一种常见的副反应,给病人的身心带来一定的痛苦。如何减少瘀血发生并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痛苦,我们对此做了调查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献血后瘀血反应发生原因,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瘀血发生率。方法以《单采血浆供浆者健康检查标准》为依据,对15000例次献血者献血过程出现局部瘀血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有67例发生瘀血反应,其中初次献血者46例,二次以上献血者21例。结论合理正确的护理措施是减少杜绝局部瘀血反应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瘀血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华 《华夏医学》2002,15(2):256-257
静脉穿刺失败,使药液外渗,可致穿刺部位肿胀及皮下瘀血,给患者造成疼痛,给以后的穿刺带来困难.而如果整个静脉输液(或注射)过程顺利,拔针后未能妥当压迫穿刺点,亦会使皮下瘀血,造成不良后果.因而,要有效地保护好血管,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要有熟练的穿刺技术外,注意拔针后压迫穿刺点的最后环节也至关重要.现对本科静脉穿刺拔针后出现皮下瘀血的病例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原因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于全血献血者献血后皮下淤血原因的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增加献血者的献血舒适体验度,增强献血信心和提高献血者再次参加无偿献血的积极性。方法:通过对2000名无偿献血者献血后皮下淤血情况的随访,对发生皮下淤血者进行调查,通过对原因进行归纳整理,发现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结果:经过分析采血者技术水平,献血者按压针眼方法不对,按压时间太短及献血者精神紧张为发生皮下淤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必须加强医护人员的技术及职业道德培训,通过提高技能和加强责任心,来向献血者普及相关知识,提高按压针眼的行为有效性,减少献血后皮下淤血的发生,提高献血者的献血满意度,增加潜在的固定献血人群。  相似文献   

9.
浅谈献血后皮下血肿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下血肿为献血后的一种不良反应 ,主要由于采血人员穿刺技术欠熟练 ,献血后保护或压迫穿刺部位不当等原因所致。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站从 1998年 10月到 2 0 0 0年 5月以来共计有 75 0 0 0多人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 ,其中有 16位发生了皮下血肿 ,虽然发生的比例较低 ,但是 ,对于献血者本身影响较大 ,易产生心理上对献血的不安全感 ,且易引起静脉炎 ,不利于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 ,为了预防皮下血肿的发生 ,保证献血者的绝对安全 ,在采血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1 创造清洁舒适的献血环境 ,尽量减少空气的污染自从开展无偿献血以来 ,我站的…  相似文献   

10.
静脉穿刺皮下瘀血原因的解剖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新鲜小儿、成人尸体浅静脉模拟静脉穿刺,探索临床静脉穿刺后皮下瘀血的原因,实验证实,穿刺后皮下瘀轿与拔针的方式有直接关系。主要因素有:穿刺针头切割静脉上壁或下壁经起出血;针头切割皮下毛细血管出血以及穿刺针眼出血。结合出血原因,本文就与出血相拳穿刺技术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并在临床进行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对静脉穿刺引起的皮下瘀血常见原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的分析,从而了解在临床护理对于皮下瘀血发生的预防和处理已有较完善的方法,并现有研究基础改进寻找新方法,以求进一步完善对皮下瘀血的预防和护理。  相似文献   

13.
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瘀血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静脉穿刺拔针后发生皮下瘀血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措施以减少皮下瘀血的发生率。方法对我科2006年-2007年门诊接受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瘀血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下瘀血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原因、拔针后按压方法不当、穿刺成功率低有关。结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指导患者正确按压方法,可减少皮下瘀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 探讨防止静脉穿刺后皮下瘀血的有效措施。②方法 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静脉穿刺后用输液贴,从血管穿刺点为中心覆盖于局部,再用拇指纵向施压5~10分钟,同时按压2个穿刺点,有效防止皮下瘀血的发生;对照组用输液贴以血管穿刺点为中心覆盖于局部,用示、中指横按压5~10分钟。③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方法优于对照组方法。④结论:观察组方法较有效地防止静脉穿刺后皮下瘀血,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减少或杜绝献血者穿刺部位皮下瘀血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分析3965例献血者穿刺部位皮下瘀血所产生原因的方法。结果全组3965例有43例(1.08%)出现穿刺针眼周围皮下瘀血;初次献血者2562例,有34例(1.33%)发生穿刺部位皮下瘀血;第二次及两次以上献血者1403例,仅有9例(0.64%)发生;两次比较P〈0.05(χ^2=3.927);局部瘀血发生的原因:①献血者献血后穿刺部位按压不当,精神紧张、恐惧、袖口太紧,极少数为血管原因;②采血人员技术及护理未能到位。结论根据上述原因,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轻献血者的痛苦,保护献血者,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献血后发生皮下出血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保护献血者安全。方法随机抽取2002--2011年8万份无偿献血者档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者若用一个手指按压针眼,其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用3个手指按压针眼者;首次献血者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按压10分钟以上者较少发生皮下出血。结论献血者用正确的指法按压针眼、护士具备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均可减少献血后皮下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紫外线局部照射后皮下瘀血吸收时间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立新  杨永辉 《医学争鸣》1997,18(2):159-161
目的:进一步探讨紫外线(UV)红斑治疗外伤性皮下瘀血的机理。方法:外伤性皮下瘀血患者瘀血区皮肤行UV局部照射后,观察UV红斑及血纤溶活性对瘀血吸收时间的影响。结果:在抑制UV照射对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的条件下,UV促进皮下瘀血的平均吸收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减弱UV的红斑反应,UV照射后瘀血平均吸收时间显著延长(P〈0.01)。较长时间红外线瘀血区照射,也可促进瘀血的吸收。结论:UV  相似文献   

18.
静脉穿刺技术应用于静脉输液、注射和抽血。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医院水平和患者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达到无痛性拨针和避免拔针后皮下静脉淤血,静脉穿刺后皮下淤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影响因素较多,就目前掌握的皮下瘀血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的相应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紫外线照射治疗皮下瘀血2例丁立新,杨永辉(唐都医院康复医学科西安710038)关键词紫外线;皮下瘀血中国号R454.2我们采用强红斑量紫外线局部照射治疗2例外伤性大面积皮下瘀血,效果显著,报道如下:例1男,63岁。因间歇性头昏20年,胸闷、心慌9年于...  相似文献   

20.
静脉给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危重枪救病人及慢性病入,几乎是不可少的,也是主要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