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淋巴结分布于全身,包括体表和深部淋巴结结核,为肺外结核的好发部位.有研究统计,本病居肺外结核病的首位,儿童和青少年发病较多,以颈部淋巴结最多(各约68%和90%),其次为腋下(各约10%和15%).深部淋巴结包括胸腔、腹腔和盆腔.近年来,随着结核病的逐渐增多,腹内淋巴结结核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并明显高于其他脏器结核,其误诊率较高,常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应予以重视并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表淋巴结结核占肺外结核病的首位,近年来发病并未见明显减少,而其中以颈部淋巴结结核最为常见.笔者总结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表现,以提高超声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淋巴结结核是临床上最多见的肺外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液或淋巴途径感染所致,占肺外结核30%~40%,可于全身淋巴结处发病,以颈部、腋窝、腹股沟最常见,其中发生于颈部者约占90%[1]。颈淋巴结核通常采取单纯西药抗结核治疗或加用局部注射等方法治疗,由于淋巴结的完整包膜及其周围组织的包裹缠绕,抗痨药物难以进入到淋巴结深部,结核杆菌得以在淋巴结内部长期存活,使临床药物  相似文献   

4.
肺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占各器官结核病总数的80% ~ 90%.结核性胸膜炎归为肺外结核,在肺外结核中占第2位,仅次于淋巴结结核.我国结核病疫情虽然显著改观,但因人口基数大,目前仍是世界结核病大国,患病人数居世界第2位,结核病仍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1].笔者曾成功诊治结核性胸膜炎并心包炎1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颈部淋巴结结核是较常见的肺外结核,其发病率近年来有升高趋势,约占肺外结核病的81%~([1])。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二维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一般多可诊断,但对淋巴结的空间结构及毗邻大血管的显示有一定局限性。CT增强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检查对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定性诊断以及与周围脏  相似文献   

6.
44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感染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感染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4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感染的类型、部位、合并感染的情况。结果163例(37.05%)为多部位或全身播散性结核;肺外结核高发(143例,32.50%);48例(10.91%)直接表现为肺外结核;8例(1.82%)为成人原发型肺结核。结论结核病是艾滋病最常见及高发的机会性感染。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感染状况表现为多部位或全身播散性结核、肺外结核高发,部分病例直接表现为肺外结核及成人原发型肺结核。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09-1010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在肺外结核病诊断中的敏感性。方法:对87例初治的肺外结核病患者进行了酶联免疫斑点技术、病理检测、痰涂片找结核杆菌、结核PCR检测及结核IgG的检测,比较了不同方法的敏感性,并观察了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在不同部位肺外结核病中的敏感度。结果:ELISPOT对肺外结核感染的敏感度为73.6%,明显高于病理检测(37.3%)、痰涂片(6.5%)、结核抗体检测(14.6%)及结核PCR的检测(3.8%)。不同肺外结核感染酶联免疫斑点试验的敏感度不同。结论: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可作为肺外结核病诊断的重要检测方法,其在不同部位结核感染中的诊断价值不同。  相似文献   

8.
颈淋巴结结核俗称瘰疬,是结核杆菌侵犯颈部淋巴结而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化脓和破溃.全身淋巴结均可发生结核,但以颈部淋巴结结核最为常见,约占淋巴系统疾病的80%~90%,好发于青壮年和儿童,在肺外结核病例中居首位.  相似文献   

9.
白文静  胡型忠  施伎婵  曹苗苗  唐少华 《浙江医学》2015,37(14):1209-1211,1218
目的 探讨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行T-SPOT.TB检查的住院疑似结核病患者536例;根据患者诊断分为结核病组和非结核病组;根据活动性、病变部位和化疗史将结核病患者分为活动性结核组和非活动性结核组,肺结核组、肺外结核病组和混合组,初治结核组和复治结核组。比较上述各组间T-SPOT.TB诊断价值以及分析肺外结核组各种结核病阳性率。结果536例患者中有344例确诊为结核病,其中T-SPOT.TB试验阳性296例,阴性48例,灵敏度为86.0%(296/344);192例非结核病患者中,T-SPOT.TB阴性162例,特异度为84.4%(162/192)。非活动性结核组和活动性结核组阳性率分别为44.4%和88.4%(P<0.01)。肺结核组、肺外结核病组和混合组阳性率分别为87.3%、70.4%和94.3%(P<0.01);初治结核组和复治结核组阳性率分别为87.1%和100%(P<0.05)。肺外结核以结核性脑膜炎、胸膜炎和腹膜炎最常见,结核性脑膜炎阳性率最低为42.9%。结论外周血T-SPOT.TB试验在诊断住院患者结核病中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活动性结核和复治结核敏感度高于非活动性结核和初治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敏感度不高,而在其它肺外结核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颈部淋巴结结核(Cervical tuberculosis lymphadenitis, CTBL)在肺外结核病中发病率最高,约占50%[1],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Cervical metastatic lymph node, CMLN)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一种转移方式。超声是评估浅表淋巴结疾病的首选方法,本文将从常规超声以及超声新技术对CTBL和CMLN的鉴别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米晓燕  刘春燕  李小谋  张琳 《吉林医学》2011,(31):6545-6546
目的:评价蛋白芯片法检测结核抗体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法对163例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患者、156例肺外结核患者及95例非结核病变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并对上述所有病例同时行PPD试验。结果:PPD试验对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为55.8%,特异性为62.3%,蛋白芯片法对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为60.5%,特异性为95.8%。肺结核患者与肺外结核患者PPD试验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与肺外结核患者蛋白芯片法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D试验与蛋白芯片法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4.9%,优于单一的PPD试验或蛋白芯片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蛋白芯片法诊断结核病特异性高,联合PPD试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诊断结核病,特别是肺外结核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误诊为结核病的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1995~2007年15例误诊为结核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响学特点,病理结果及诊断.结果 其临床特征无特异性,约4例(20.6%)无症状,发热10例(66.7%),咳嗽5例(33.3%),淋巴结肿大12例.其中单一部位5例,多部位8例,其影像学特点是肿块样病变4例,弥漫性病变7例,肺门增大9例,胸腔积液6例,误诊淋巴结核4例,原发性肺结核1例,误诊肺结核并淋巴结结核4例,误诊肺结核淋巴结结核并浆膜腔积液1例.确诊方式:淋巴结病理活检12例,经纤支镜肺活检2例,经皮肺活检4例.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诊断:霍奇金瘤4例,非霍奇金瘤1例.结论 因两者临床特征相似易误诊,及时早期获得组织病理标本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刘国威  梅早仙 《吉林医学》2012,(10):2056-2058
目的:评价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检测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水平在肺外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肺外结核患者(肺外结核组,30例)和健康人(健康对照组,31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抗原ESAT-6和CFP-10与PBMC共同培养,采用ELISPOT检测培养液中IFN-γ浓度。比较T-SPOT.TB与TST及相关指标TB-AB、ESR、ADA等的结果。结果:T-SPOT.TB检测在肺外结核病中的敏感性是93.3%,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ST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对照组中,T-SPOT.TB检测特异性(93.5%)高于TST(54.8%),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外结核组TB-AB,ESR,AD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OT.TB检测法对肺外结核病诊断特异性高,优于TST试验,其联合TB-AB、ESR、ADA等对于肺外结核病的诊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4.
脊关节结核是常见的继发性肺外结核。肺外结核约占结核病总数的10%~15%,其中脊与关节结核约占5%,又其中约一半为脊柱结核。现将我院应用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结核52例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段慧萍  罗宏 《基层医学论坛》2012,(34):4536-4537
目的探讨结核蛋白芯片检测在肺外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结核菌培养阳性肺外结核患者65例,以结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其血清中脂阿拉伯甘露糖(LAM)、结核菌体蛋白16 kDa和38 kDa的三种抗体,其结果与肺结核患者123例、非结核患者85例结核蛋白芯片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5例确诊的肺外结核中24例结核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7%;肺结核患者中共74例阳性,阳性率为60.2%;非结核病例10例阳性,占11.8%。结核蛋白芯片检测肺外结核病的灵敏度为37%,特异度为88.2%。结论结核蛋白芯片检测结核病快速、方便,但检测肺外结核病灵敏度低,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结核菌耐药率日渐上升,肺外结核病也增多,其中1/6系体表淋巴结结核.我院收治45例多处体表淋巴结结核病人,经过及时正确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主要包括:局部清创换药的体位、伤口情况的观察、换药的方法、心理护理的技巧以及合理饮食和休息对伤口愈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及结核蛋白芯片检测结核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其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结核病病例398例为结核病组,其中肺结核组310例,肺外结核组88例;非结核病病例149例作为对照组。肺结核组中另分为抗酸染色涂片阴性肺结核组(涂阴组)191例,抗酸染色涂片阳性肺结核组(涂阳组)119例,均进行T-SPOT.TB及结核蛋白芯片试验的检测。结果 结核病组T-SPOT.TB敏感性为83.6%(333/398),结核蛋白芯片敏感性为69.9%(278/398),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02,P0.05)。肺结核组TSPOT.TB敏感性为81.6%(253/310),结核蛋白芯片敏感性为67.7%(210/310),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71,P0.05)。涂阴组T-SPOT.TB敏感性为81.7%(156/191),结核蛋白芯片敏感性为60.7%(116/191),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28,P0.05);涂阳组T-SPOT.TB敏感性为81.5%(97/119),结核蛋白芯片敏感性为79.0%(94/119),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9,P0.05)。肺外结核组T-SPOT.TB敏感性为90.9%(80/88),结核蛋白芯片敏感性为77.3%(68/88),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6,P0.05)。结论T-SPOT.TB方法对结核病诊断的敏感性高于结核蛋白芯片法,对涂片阴性肺结核以及肺外结核病的诊断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结核杆菌感染以肺内表现为主,肺外表现中淋巴结结核是常见类型之一,其中以颈部淋巴结结核(cervical tuberculous lymphadenitis,CTL)最为多见,占淋巴系统结核的80%~90%[1]。应用抗结核药物是颈部淋巴结结核最基本、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大多数患者经过正规抗结核治疗都能治愈[2]。晚期患者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发展成寒性脓肿,从而造成难愈性窦道或慢性溃疡。临床上应用MRI对淋巴结结核病灶治疗后动态观察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9.
胸腰椎结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结核是一种继发性的肺外结核,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病的首位,约占60%[1],其中腰椎结核最多,胸椎结核次之.该病程长,呈慢性消耗,致瘫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良好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皮肤结核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雅凡 《四川医学》2007,28(4):399-400
目的提高对皮肤结核病诊断的警惕和认识能力。方法回顾性调查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皮肤结核病46例。记录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手术所见。结果皮肤结核患者大多无结核病中毒症状,起病隐袭,17.4%的患者有结核病既往史,47.8%的患者合并其它部位结核,如淋巴结结核,骨、关节结核,附睾结核及腔口结核等。部分患者无结核病史及伴发结核病更易导致误诊误治。结论瘰疬性皮肤结核是器官结核病例伴发的较常见的皮肤结核病,临床医师应重视对皮肤结节患者进行肺内、外结核病的检查。结核杆菌检查及PPD试验可与病理组织学检查一起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