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胃肠道间质瘤57例影像表现。结果:57例患者中胃间质瘤44例,十二指肠间质瘤3例,小肠间质瘤7例,结肠间质瘤3例。57例中共有2例误诊,诊断准确率96.5%。结论:大部分胃肠道间质瘤采用双期薄层CT扫描能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胃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是一种较少见的起源于胃壁的间叶性肿瘤,影像学诊断困难,易误诊为平滑肌类或神经源性肿瘤,现将本院经手术病理(免疫组化)确诊的9例GST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GST的影像学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GSTs)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病理科保存的GSTs石蜡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FAP表达;另取GSTs高、低恶性度患者新鲜肿瘤组织,进行FAP蛋白芯片分析,分析FAP与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及患者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8例符合标准的病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FAP表达于GSTs细胞的胞浆,阳性表达率为42.9%,在正常胃组织中不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及核分裂象数的患者中,FA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而在不同肿瘤长径和危险度分级患者中,FAP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长径较大和中高危险度分级的肿瘤,FAP阳性表达率更高。FAP蛋白芯片分析结果显示,高恶性度GSTs组织中FAP表达量较在低恶性度GSTs组织的表达上调8.4倍。FAP表达与常规免疫组化指标之间无明显关联性。生存分析示:核分裂象数、肿瘤长径、术后服用伊马替尼(IM)及FAP表达,影响中高危GSTs患者无复发累积生存率(RFS)(P 均<0.05)。Cox多因素回归示:核分裂象数、肿瘤长径、术后服用IM及FAP表达,是影响中高危GSTs患者RFS的独立因素(P 均<0.05)。结论 FAP表达于GSTs细胞的胞浆,而在正常胃组织中不表达。FAP可辅助评估中高危GST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0例胃间质瘤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0例中,良性7例,交界性1例,恶性2例;经局部或胃大部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6年,全组病例均存活,无复发。结论依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胃镜、B超、CT等检查综合分析判断,可提高正确诊断率;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格列卫)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对资料完整、病理诊断明确的30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好发部位为胃体部,其次为胃底部,胃窦部发生较少。其中恶性胃间质瘤占63.3%(19/30)。肿瘤平均直径5.4cm,胃周淋巴结转移1例(3.3%)。免疫组化结果:Vimentin阳性为30例(100%),S-100阳性为2例(6.7%),HHF35阳性为8例(26.7%),CD34阳性为27例(90.0%),CD117阳性为22例(73.3%)。结论胃间质瘤术前确诊困难,主要通过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明确诊断。胃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6.
胃恶性间质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 ,GISTs)的研究是目前消化道临床病理学的热点[1 ,2 ,3] ,由于临床上对GIST认识不足 ,常使GIST的确诊和及时治疗遇到困难 ,在会诊、临床病理讨论会及读片时GIST也常常成为争论病例。现报告 1例胃恶性间质瘤 ,并结合文献复习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  男 ,66岁 ,因上腹部疼痛 1周入院。 1周前出现腹部剧痛 ,对症治疗后变为上腹持续隐痛不适 ,无恶心、呕吐、呕血、黑便体重无明显改变。查体 :上腹部可触及一巨大包块 ,表面光滑 ,质中 …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15例中,8例位于胃体,3例位于胃底部,4例位于胃窦部;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15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学显示良性6例,细胞增生活跃4例,恶性5例;术后复发2例,死亡1例.结论 胃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应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及文献复习,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胃间质瘤疾病诊治的认识。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8例病历完整、经手术治疗和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胃间质瘤患者。结果:无明显性别差异,多见50岁以上患者,好发部位胃底、胃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表现为上腹不适及疼痛22例,上消化道出血16例。超声胃镜、胃镜、消化道钡餐造影或超声及CT可以发现胃间质瘤变,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可确诊。首选手术治疗。行胃楔形切除术15例,胃大部切除术11例。结论:胃间质瘤是独立的胃粘膜下肿瘤,临床表现以消化道慢性不明原因出血、上腹不适和(或)疼痛、腹胀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及文献复习,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胃间质瘤疾病诊治的认识。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8例病历完整、经手术治疗和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胃间质瘤患者。结果:无明显性别差异,多见50岁以上患者,好发部位胃底、胃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表现为上腹不适及疼痛22例,上消化道出血16例。超声胃镜、胃镜、消化道钡餐造影或超声及 CT 可以发现胃间质瘤变,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可确诊。首选手术治疗。行胃楔形切除术15例,胃大部切除术11例。结论:胃间质瘤是独立的胃粘膜下肿瘤,临床表现以消化道慢性不明原因出血、上腹不适和(或)疼痛、腹胀为主。  相似文献   

11.
毛锐 《中国现代医生》2011,(26):102-103,F0003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良性和恶性不同超声表现。方法搜集2006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例患者超声检查结果,并与手术结果及临床病理对照。结果12例患者中良性胃间质瘤7例,恶性5例。超声定位诊断12例,诊断符合率100%。结论良性胃间质瘤和恶性胃间质瘤超声表现不同,超声诊断能对典型胃间瘤做出诊断,并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2.
胃间质瘤38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GST)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收治确诊的38例G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8例GST患者,均接受手术.其中发生于胃底大弯侧13例,胃底小弯侧8例.胃底贲门2例,胃体大弯侧3例,胃体小弯侧4例,胃窦大弯侧3例m胃窦小弯侧5例.病理恶性25例,潜在恶性6例,良性7例.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率97.4%,CD34阳性率71.1%,SMA阳性率18.4%,S-100阳性率21.1%,vimentin阳性率89.5%.结论 G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困难,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是确诊的依据,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内镜、CT等检查有助于诊断;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29例(占90.6%)、CD22阳性22例(占68.7%).结论 胃间质瘤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确诊多需术后病理结果;CD117阳性是诊断胃间质瘤的关键指标;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术中应尽量彻底切除肿瘤;结合格列卫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内镜、CT等检查有助于诊断;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29例(占90.6%)、CD22阳性22例(占68.7%)。结论胃间质瘤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确诊多需术后病理结果;CD117阳性是诊断胃间质瘤的关键指标;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术中应尽量彻底切除肿瘤;结合格列卫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胃间质瘤病例资料,观察其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良性22例,交界性32例,恶性60例,不同性质肿瘤的直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恶性间质瘤患者的不同预后与肿瘤直径、核分裂数量及血管密度密切相关。结论胃间质瘤临床常见,肿瘤直径、病理性核分裂像及血管密度对判断间质瘤的性质及预后可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1胃肠道间质瘤的概念 胃间质瘤和肠道间质瘤虽然发生部位不同,但是其病理基础是相同的,文献上也往往将两个部位的间质瘤统称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GIST过去多归为平滑肌类肿瘤。1983年,Mazur等发现,部分光镜下诊断为平滑肌类肿瘤的胃壁肿瘤表达S100蛋白,这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细胞的标志,而电镜观察发现,该类肿瘤中除少部分肿瘤具有平滑肌细胞或许旺氏细胞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17.
孙青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3):277-278
目的探讨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胃间质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胃体部6例,胃底部2例,胃窦部2例。肿瘤最大径3.5~15cm。其中〈5cm者5例,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恶性1例(1/5);≥5cm者7例,多为不规则分叶状,密度不均匀,中心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后不均匀强化,恶性6例(6/7),1例伴有肝转移,2例术后复发并肝转移。结论CT检查在胃间质瘤诊断及判断良恶性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亦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免疫组化检查可见不同的阳性细胞。本组56例均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结论:胃间质瘤术前确诊较困难,多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以明确。手术切除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是切除范围要完全。  相似文献   

19.
曹水江  杨金香 《海南医学》2011,22(10):91-92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GS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3例经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中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13例,上消化道出血、黑便14例,腹部包块3例,体检发现3例.行胃楔形切除术12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6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3例,全胃切除2例.胃周淋巴结转移1例.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1998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26例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发生部位:胃底大弯侧10例,胃底小弯侧6例,胃体大弯侧2例,胃体小弯侧2例,胃窦大弯侧2例,胃窦小弯侧2例,胃底近贲门2例,以胃底部多见;病理恶性12例,潜在恶性7例,良性7例。结论胃间质瘤的诊断主要依据胃镜及病理免疫组化诊断,治疗以广泛切除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