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学无焦虑障碍的病名,但在古代医籍中,对焦虑障碍相关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均有详细的论述. 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就已经对本病的临床症状和病因病机作了初步的描述.<灵枢·经脉>[1]说:"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灵枢·四时气>说:"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澹澹,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素问·金匮真言论篇>[2]说:"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强调四诊并用,诊法合参.辨证一般不能单凭一症一脉,便仓促判断,而必须把四诊所得资料综合归纳,作为辨证依据.如《医门法律》说:"望闻问切,医之不可缺一."《四诊抉微》也说:"然诊有四,在昔神圣相传,莫不并重."虽有医生对望诊脉诊精深研究,但忽视他诊,甚至以一诊代替四诊,则容易偏差,甚至误诊.  相似文献   

3.
经脉辨证论治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脉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其脉可深入体腔内,连属于五脏六腑,也可浅出体表、肌肉,联络于筋骨、皮毛,以濡养于周身.如<灵枢*本脏>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海论>也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在正常情况下经脉起到沟通内外、转输气血的作用.经脉气血运行失常,也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灵枢*经别>云:"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在治疗疾病时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脉、运行气血,又是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1 真气即原气 《内经》中无原气之名,原气一词最早见于《难经》,《难经*三十六难》说:"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原气,亦作"元气",原、元均有原始、本原之义.所以原气,即本原之气,人身生来就具有的一种气.而"真"字也含有本原的意思.《(艹)/(壮)子*秋水》:"谨守而无失,是谓反其真."反者,"返"也,"反其真",即返回其本原.因而《内经》中的真气,有时是指原气.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胟虚无,真气从之."这里的"天真"、"真气",均为《难经》中所说之原气.张志聪说:"天真,天乙始生之真元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在一些古典医著中,有时元真并称,如《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说:"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又说:"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张志聪也说:"真者,元真之气也."  相似文献   

5.
奇经八脉一名,最早见于<难经·二十七难>,其文说:"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十二经,何谓也?""然.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跷,有阴跷.有冲,有督,有任,有带之脉.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又有"圣人图设沟渠,通利水道,以备不虞:天雨降下,沟渠溢满,当此之时,滂沛妄行,圣人不能复图也.此络脉满溢,诸经不能复拘也."  相似文献   

6.
玄府概念诠释(三)--玄府的历史演变轨迹与述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玄府释义 "玄",<说文>解释为:"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主要意思有五:①赤黑色.<说文·玄部>:"玄,黑而有赤色者为玄."②深之意.即<说文·玄部>"玄,幽远也."③远之意.如<广雅>谓:"玄,远也."④神妙、深奥之意.如<玉篇·玄部>说:"玄,妙也."<老子>第一章亦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⑤透彻,通达之意.如<淮南子·精神>谓:"使耳目精明玄达而无诱慕……则望于往事之前,而视于来事之后,犹未足为也."  相似文献   

7.
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临床用于治疗腰腿痛.笔者经长期临床使用,此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 1理论溯源 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中医古籍中虽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名,但对此病症已有极为详细的描述,如<素问·刺腰痛篇>载:"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素问·痹论>载:"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不仁."<医学心悟>载:"腰痛拘急,牵引腿足."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篇指出:"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古今医家皆认为,此系仲景借助于脉诊揭示水气病的预后,并众口一词地将"脉出"释为轻取可得、重按则无的一种脉象,是由水盛于内,真气涣散于外所致.如<金匮方论衍义>云:"所谓出者,非独为浮也,为经气离出其脏,沉之亦无有也";<金匮要略心典>曰:"出与浮迥异.浮者盛于上而弱于下,出则上有而下绝无也";叶霖在<金匮阙疑>中指出"水病脉出,真气离根也,非出浮之谓",而<高注金匮要略>在阐释水病脉出的机制时亦认为:"脉出,是水抬气鼓,其气血于在上、在外之象.真阳不得展舒以驱水,故死.  相似文献   

9.
张瑜 《当代医学》2007,(24):80-82
古有"上医医国"之说.上医医国论最早出自<国语·晋语>:平公有疾,秦景公使医和视之.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辛弃疾亦有词曰:"万金不换囊中术,上医元自能医国."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候诊>中说:"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相似文献   

10.
《难经》将中国古代哲学之元气理论引入中医学,以元气作为生命之根,提出尺为脉之根。以此审察生命的强弱,预测疾病预后,成为后世脉法的重要原理,体现了《难经》脉学理论的原创性价值,其诊察方法与机制,对于临床至今仍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血瘀证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胸痹心痛"范畴.<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脉者……血之府也……涩则心痛."强调胸痹心痛病位在心,病机关键在于血脉瘀阻.同时历代医籍中记载了大量的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组成的治疗胸痹心痛的有效方剂.从而也反证了心血瘀阻是胸痹心痛的最常见证候之一.  相似文献   

12.
《内经》对脾脉的描述,艰涩难懂,古代注释也多不尽如人意。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平脾脉之"如鸡践地",乃指柔和舒缓之脉;病脾脉之"如鸡举足",则指洪脉;死脾脉之"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当指革脉,"如屋之漏"是指迟怠脉或结脉",如水之流"则指极快速脉。  相似文献   

13.
气机升降是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气机升降,各脏皆有,然而气机升降的枢纽则在脾胃.脾气主升,升则运化;胃气主降,降则受纳,是以同主水谷行"仓廪"之官职.因此,中焦脾胃的升降运动就是脾胃主"仓廪"的机制.故叶天士[1]说:"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张景岳[2]亦说:"脾主运化,胃主受纳,通主水谷,故皆为仓廪之官,五味入胃,由脾布散,故曰五味出焉."  相似文献   

14.
漫谈桑杏汤     
桑杏汤方出自清代医家吴瑭所著之<温病条辨>一书.原文说:"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燥,是秋季气候的特点,故称秋燥.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中的脉诊,是指导临床诊断、治则、用药、推断病势进退等的是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证据. 一、用于诊断、治则、方药 <肺痿肺痛咳嗽上气病篇>"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血痹虚劳病篇>,"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金匮·经洛篇>"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金匮· 下利篇>"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其利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之乃愈,宜大承气汤."  相似文献   

16.
肺气虚证与呼吸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为娇脏,在五行属金,为魄之处、气之主.<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曰:"肺主一身之气","诸气者,皆属于肺."<中藏经>也指出:"肺者,生气之源."可见,肺与气关系之密切.而<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可知"气乃生之本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由此可见,肺气对人体的重要性,而肺气虚证无疑也是临床的常见证候,亦是研究的重点证候.  相似文献   

17.
从六淫邪气论毒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邪气发病",《医学源流论》说:"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此病者,谓之因."说明引发疾病的致病因素便是"邪气",简称"邪".  相似文献   

18.
开心一笑     
世界综合征医生询问病人的病史,病人说:"还是小的时候,我患过英国病;5年之前我得过西班牙流行性感冒;不久前,一位眼科医生确诊我患有埃及眼炎." "这么说,你患的是世界综合征."医生作出诊断说. 最佳良方一位著名的医生同熟人聊天时说:"我给人治病已经有30年了.在这期间,我给他们开过各种各样的处方,然而最终我得出结论:医治人们各种疾病的最佳良药是爱情." "要是这也不奏效呢?" "那就把剂量加大一倍."医生回答.  相似文献   

19.
脉诊是中医诊断学的四大内容之一。《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素问·方盛衰论》说:“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论,取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灵枢·逆顺篇》:说:“脉之盛  相似文献   

20.
从寸口脉不分三关的情况看,是以一指诊脉动而不是用三指诊脉的,关于诊脉的时间和条件,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上说:"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所以说,以平旦最为理想的诊脉方式,治疗问题,又以脉动为气的有动脉跳动为其中,可通过扪、循、切、推、按、抓等来诊察疾病的方式,通过动态了解脉的虚实,通过怒之带给血管以刺激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