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肛粘膜、环肌、纵肌逐层梯度分离切除巨结肠根治术和单纯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疗效.方法 经肛粘膜、环肌、纵肌逐层梯度分离切除巨结肠根治术在齿状线上前2cm、后0.5cm处呈前高后低状环形切开直肠粘膜,于粘膜下向近端游离约2cm,切开直肠环肌,于环肌及纵肌间分离约2cm,切开纵肌至全层,分离全层直肠至腹膜反折处,切开腹膜进入盆腔,沿着直肠壁腹膜返折扩大游离,直至将直肠全游离,逐渐向上游离乙状结肠及降结肠系膜血管,逐渐拖出正常结肠,在齿状线上约0.5cm处,直肠后壁倒"V"切除一小块组织,将近端正常结肠与齿状线上的创面吻合.单纯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在齿状线上前1cm处环形切开直肠粘膜,于粘膜下向近端游离直肠,到达腹膜反折处水平,横断直肠肌鞘,进入盘腔,游离直肠结肠系膜,将正常结肠拖下经直肠肌鞘内拖出,在齿状线上1cm处与肛门吻合.结果 本组82例全部经肛门一期吻合,其中逐层梯度分离组43例,单纯经肛门(soave)组39例,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便秘、污粪以及结肠小肠炎的发生率情况进行了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和30.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部病例无伤口感染,无大出血,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肛门直肠采用粘膜、环肌、纵肌梯度级分离推进I 期巨结肠根治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疗效优于单纯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经肛门非开腹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临床体会.方法:经该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0例.术前行直肠粘膜吸引检查以确诊和X线钡灌肠摄片确定病变范围,短段型3例,常见型7例.齿线上1 cm切开直肠粘膜1周,游离直肠粘膜管,直视下游离扩张的直肠近端和乙状结肠,妥善处理肠系膜血管,向上游离达正常结肠,拖出的结肠与直肠切缘全层间隙吻合.结果:全部患儿经肛门完成手术,切除肠管平均长度23.6 cm(12~32 cm),平均手术时间112 min(90~15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2 ml(15~80 ml).1个月内大便成形正常,无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经肛门非开腹巨结肠根治术适合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短段型及常见型巨结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种既不要开腹,也不需要腹腔镜,在微创的情况下,单纯经肛门改良Soave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的方法及其手术效果.方法患儿术前经钡灌肠和直肠粘膜活检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在直肠齿状线上0.5~1.0cm切开直肠粘膜,近端切缘粘膜置8~12根牵引线,向下牵拉同时向上分离直肠粘膜与肌鞘约8~12cm后,可见肌鞘套叠翻出,表明已达到腹膜返折以上水平,于此处环形切断直肠肌鞘.并于后正中处纵行切开直肠肌鞘.牵拉直肠,可显示直肠和乙状结肠系膜血管,然后一一予以结扎,直达乙状结肠近端的正常肠管水平,于肛门外0.5cm处切断乙状结肠,将结肠壁全层与齿线上粘膜间断缝合.结果切除病变肠管长度18~30 cm,平均23.5cm,手术时间120~160 min, 平均140 min,术中出血约10~30ml.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随访1~3个月所有患儿排便2~8次/d,无大便失禁或污粪.结论单纯经肛门改良Soave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全新的手术路径,安全有效,它在实现对巨结肠根治的同时,获得了最大的美容效果,并降低了一定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22例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5例行全大肠切除、回肠造口术;12例行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脱、回肠肛管吻合术;5例行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平均表明,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脱、回肠肛管吻合术是治疗FAP的主要术式,并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病程较长,多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6.
冉勇  李林霞 《海南医学》2007,18(7):23-23,72
目的 评价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对慢性便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126例慢性便秘患者同时进行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 结果 结肠运输异常23例,出口梗阻者124例.其中直肠前突84例,会阴下降66例,直肠前壁粘膜脱垂和/或直肠内套叠54例,盆底痉挛综合征29例,耻骨直肠肌肥厚症11例,内脏下垂7例. 结论 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检查对慢性便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短评     
短评先天性巨结肠系小儿外科常见疾病,治疗的目的是针对无神经节细胞的直肠和结肠,将其切除或将其隔外。目前常用的手术有以下多种:①拖出型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Sweson手术);②结肠切除、直肠后结肠拖出术(Duhamel手术);③直肠粘膜剥离、结肠子直...  相似文献   

8.
<正> 先天性巨结肠症(以下简称巨结肠)(Hirschsprung′s)报道于1886年,近百年来,该病的诊断方法不断地改进,现概括为以下几种。1.直肠造影证明肠管狭窄段和继发扩张段。2.直肠肌层病理证明神经节细胞缺少。3.直肠肛门测压证明直肠肛门压力上升和肛门松弛反射消失。4.吸取直肠粘膜组织进行化学检查,证明直肠粘膜内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巨结肠(HD)是由于先天性肠壁肌间和粘膜下神经丛内缺乏神经节细胞所致肠道发育畸形,为小儿最常见的结肠先天性畸形,发病率仅次于直肠肛管畸形.本病有一定的家族倾向.近年来,临床上虽已应用直肠组织检查、乙酰胆碱酯酶定性检查及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诊断,但X线检查仍是简便而最常用、确诊率很高的检查方法.本文通过对22例婴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征象的分析,重点探讨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0.
以往对结肠、直肠息肉病的手术治疗一般采用Swenson手术。此术操作难度较大,且要求离齿状线4—5厘米范围内的直肠粘膜无显著病变,如多发性息肉涉及直肠下端粘膜,则该手术很难将息肉彻底切除。对此,近年有采用剥除直肠粘膜、保留直肠肌壁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73年开始应用胆硷脂酶组织化学技术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症。6年多来共检查124人(132个肠段标本)。其中先天性巨结肠的粘膜90例,正常对照的直肠、结肠粘膜34例、有神经节细胞的扩张肠段8例。这种检查方法能发现正常直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保留回盲瓣之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除,盲肠经直肠肌鞘肛管吻合术在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0年以来进行的8例保留回盲瓣之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除,盲肠经直肠肌鞘肛管吻合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3例.结果 随访5~10年无1例复发,无伤口感染、肛瘘形成,排尿及性功能无影响,8~10周排便次数恢复到3~5次/d,3~4月恢复正常(1~3次/d).结论 保留回盲瓣之全结肠切除、盲肠经直肠肌鞘肛管吻合术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初步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15岁。因粘液血便反复发作1年,加重1个月,收住入院。直肠镜检查:直肠多发性息肉伴出血。纤维结肠镜检查:全结肠、直肠多发性息肉病。GI检查:食管、胃、小肠未见器质性病变。入院作次全结肠切除术,阑尾切除,保留盲肠及直肠中下段。术中见保留肠腔两切端粘膜色泽正常,有散在绿豆大小息肉隆起数十枚,以直肠尤甚,电灼后行端端双层吻合术。病理诊断:结肠、直肠多发性息肉病。术后第5天拔除肛管出现便血不止,再次手术探查见盲肠前壁粘膜面有4枚绿豆大小息肉,其中系膜侧2枚息肉渗血。吻合口愈合良好,直肠粘膜粟粒息…  相似文献   

14.
李海聪 《当代医学》2012,(27):88-89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内括约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98例行保留肛门内括约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行规范直肠全系膜切除(TME)后,保留距齿状线≤1cm的直肠,剥离直肠粘膜,保留齿状线,近端结肠经肛门拖出与直肠残端吻合.结果9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吻合口愈合良好,无吻合口漏发生.经术后随访有5例患者吻合口狭窄,患者肛门生理功能均正常.结论保留肛门内括约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术后能使患者保留良好的肛门控便功能,是安全有效的直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粘膜活检联合免疫组化诊断先天性巨结肠是否能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直肠粘膜活检联合免疫组化(PGP9.5、S-100、NES、NF)染色方法,对15例临床疑似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进行病理诊断。结果:免疫组化检测可以有效的检测出是否有神经节细胞。结论:两种方法联合可以很好的提高对先天性巨结肠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粘膜层,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近年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1].溃疡性结肠炎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保留灌肠直接直肠内给药是常规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轻度及中度患者[2].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侵犯大肠(直肠和结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为主的炎症性病变。病变以溃疡为主,直肠和远端结肠受累多见,但可向近端扩展,甚至遍及整个结肠。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疾病往往反复发作,病程呈慢性经过,  相似文献   

18.
我们自1993~1999年,对327例慢性便秘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1一般资料本组男131例,女196例。年龄13~68岁,平均47岁。病史6个月~30年。其中单纯直肠粘膜内脱276例;直肠粘膜内脱并直肠前突者29例;结肠冗长症者22例,其中乙状结肠冗长8例,降结肠冗长2例,横结肠冗长并下垂者2例,升结肠冗长者3例,全结肠过长者4例,横结肠及乙状结肠过长者3例。而结肠冗长症并直肠粘膜内脱者18例,手术方式及疗效见附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告经肛门非开腹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临床效果。方法经该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0例。术前行直肠粘膜吸引检查以确诊和X线钡灌肠摄片确定病变范围,短段型3例,常见型7例。齿线上1 cm切开直肠粘膜1周,游离直肠粘膜管,直视下游离扩张的直肠近端和乙状结肠,妥善处理肠系膜血管,向上游离达正常结肠,拖出的结肠与直肠切缘全层间隙吻合。结果全部患儿经肛门完成手术,切除肠管平均长度23.6cm(12-32cm),平均手术时间112 min(90-1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2min(15-80 ML)。1个月内大便成形正常,无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经肛门非开腹巨结肠根治术适合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短段型及常见型巨结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直肠、结肠壁肌间神经丛及粘膜下神经丛中的神经节细胞完全缺如或变性,引起病变肠段失去正常蠕动,形成痉挛、狭窄,造成排便困难.成年人先天性巨结肠较少见,在诊治方面有其特点,现将7例成年人先天性巨结肠予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