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经导管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 应用AGA公司或国产的ASD封堵器对45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ASD患者进行封堵治疗,术后随访6~51(14.59±11.69)个月.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心功能情况、肺动脉压力变化.于术后1 d,3、6、12个月以及每年复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必要时复查胸片.结果 45例患者ASD最大直径为(19.8±5.65)mm,所选择的ASD封堵器直径为(23.86±6.37)mm;44例封堵成功,1例封堵失败,成功率97.8%;3例ASD直径相对较大的患者,术中胸超声心动图监测发现有絮状漂浮物黏附在封堵器表面,考虑血栓形成,术后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速碧林)抗凝7 d;1例术后出现中量心包积液及心脏压塞,经及时心包穿刺引流处理后痊愈出院;1例术后出现右股静脉血栓形成伴右股静脉不完全性堵塞,经华法林抗凝6个月血栓消失.封堵成功的44例患者随访6~51个月均无心力衰竭发生;胸片示肺充血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室、右心房有不同程度缩小,肺动脉压力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经导管封堵治疗ASD合并肺动脉高压是可行、安全的,封堵成功率高,近、中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外科治疗房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对11例房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 11例均痊愈出院。随访6~34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X线胸片提示心影缩小,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收缩压明显下降。结论 房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常合并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加强围手术期处理,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 (ASD)发病率较高 ,一般认为ASD病人心功能代偿良好 ,因此 ,手术时顾虑较小。由于这种错误估计 ,往往忽略手术时或手术后急剧血液动力学改变的影响 ,尤其在巨大ASD或合并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血压病人 ,稍不注意容易发生意外。临床上可看到ASD手术后 ,心脏复苏并不困难 ,但复跳后心脏膨胀 ,肺动脉压力上升 ,尤其在停机行动脉输血时尤为明显。为此 ,安放左心房测压管是心要的。由麻醉医生术前行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 ,除常规放一中心静脉测压管外 ,再放一细管入右房 ,由外科医生于心内手术时经房间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34例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施行全方位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规范而有效的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金敏 《苏州医学》2007,30(1):57-59
房间隔缺损(下称房缺)是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畸形,约占先心病患者的15%~20%,房缺外科治疗的唯一禁忌是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阻力增加造成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的患者。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手术危险因素将提高50%~60%。我院2000年12月~2005年9月对30例成人房缺施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1例,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章倩  陈平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1,41(1):107-107,109
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二孔型是其最常见的类型,以往只能靠手术进行治疗。近20年来,随着心脏介入学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适于二孔型ASD的封堵器,使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得以改进。本院于2000年3月引进先进的Amp Latzer封堵器治疗二孔ASD,至今共治疗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3例,女4例。年龄12~40岁。体重23~70 kg。均经临床心电图、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二孔型ASD,ASD直径为2.9~3.2 mm。7例病人的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经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封堵器位置良好,病人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外科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对于体质差、病情较重、营养不良,应加强营养,增加食欲,必要时可静脉输入氨基酸、白蛋白等营养物质.术后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并降低液黏稠度,减轻右心负荷.  相似文献   

8.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福秀 《广西医学》2008,30(4):601-602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因肺动脉高压导致肺充血、肺部炎症给术后护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术后严密的血液动力学监护与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良好的循环及呼吸功能,及时预防及处理肺动脉高压危象,有效地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我科200  相似文献   

9.
吴琼 《基层医学论坛》2016,(9):1289-1290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6例行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积极配合医生、术后严密观察并发症。结果26例患者中,放置失败1例,余均手术过程顺利,效果好,术后生活质量提高,出院时间快。结论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痛苦轻、疗效确切,系统、规范、充分的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8):24-27
目的评价介入封堵治疗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9例ASD合并中重度PAH患者,年龄28~77(51.67±16.77)岁,所有患者经严格筛选均直接进行介入封堵,术后行7~122个月(中位数36个月)随访,比较手术前后心电图、心功能、右室内径(righ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RVEDD)及右房横径(right atrial transverse diameter,RADt)的变化,评价术中、术后不良事件。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成功地进行了介入封堵治疗。术前右心导管测肺动脉收缩压(systolic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sPAP)40~108 mmHg(中位数45 mmHg)。术后心功能、RVEDD、RADt均明显改善(P0.05),但恢复进程不一样,RVEDD改善较慢,恢复所需进程较长。1例患者随访中期出现心房颤动,经治疗后复律。结论对发展到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ASD患者,合理掌握其手术适应证,介入封堵治疗仍是安全有效的,可使这部分患者的心肺功能得到康复。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术期治疗,作者收集1997年1月至1997年6月期间,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26例临床资料,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8例,中度肺动脉高压18例。占同期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总数的14%(26/185)。男13例,女13例,年龄2月至15岁(4.0±4.2岁),体重5.5~37kg(14.0±8.8kg)。术前SpPA6.7~16kPa,Pp/Ps0.6~1.0,肺动脉血氧饱和度均大于0.9。2例<1岁患儿和2例<2岁重度动脉高压患儿未行右心导管及附加试验。2~14岁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4例术前给予右心导管吸氧或妥拉苏林附加试验结果,肺血管总阻力下降(970±412.8)达因·秒·厘米-5。全组患儿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肺动脉压力下降,无一例死亡,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报告 4 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患者的护理 ,认为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对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极为重要。根据其术后最易发生的并发症“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危险因素 ,重点做好的预防护理措施 :1合理使用呼吸机 ,加用呼气末正压辅助呼吸 (PEEP)支持治疗 ,且适当的过度换气 ,使其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 2做好术后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 ,防止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 3加强胸部体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感染。 4加强对术后使用血管扩张剂的管理和对血液动力学的监测 ,保证术后病人循环功能的稳定 ,以促进手术治疗之成功。  相似文献   

13.
王海玲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4):186-186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技术。方法:对36例动脉导管未闭(DA)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前治疗、心律失常的护理、预防发生肺高压危象、伤口护理等多个环节进行观察研究和护理。结果:通过对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进行一系列的护理,使手术的难度和危险性相应降低。结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系统的护理和手术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尤其是合并肺动脉高压者介入封堵术后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ASD并成功施行封堵术的患者109例,肺动脉压力正常者55例,轻度肺动脉高压者(PASP,35~50 mmHg)25例,中度肺动脉高压者(PASP,50~70 mmHg)17例,重度肺动脉高压(PASP〉70 mmHg)者12例。分别于封堵术前3 d,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结果肺动脉压力正常者及轻度肺动脉高压者,与术前相比,术后3d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内径减小(P〈0.05),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降低,左心室内径增大,左心房和主动脉内径在术后1个月增大(P〈0.05),在后期随访中上述变化逐渐趋于稳定;中度肺动脉高压者与术前相比,右心房和右心室内径在术后3个月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和左心房分别在术后3个月、6个月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肺动脉高压者与术前相比,左心房和左心室内径在6个月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及肺动脉内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肺动脉高压ASD患者,通过封堵术可增加患者手术机会,但其心脏结构恢复时间长且效果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护理。方法对35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进行完善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35例患者封堵器介入治疗,未发生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优质的护理是ASD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1996年1月至2005年3月,手术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4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18~54(31.5±4.2)岁.所有患者均行房缺修补术,其中补片修补30例.根据具体病情,围术期给予吸氧、高压氧及前列腺素E1等治疗.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9例,右心功能不全5例,心律失常21例,肺部感染6例.随访32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6年,心功能状态良好.结论成人房间隔缺损应尽早手术治疗.对于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合理的围术期处理可以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房间隔缺损(ASD)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心脏病的10%~15%,大多数为单孔型,少数为多孔型.以前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封堵器介入治疗ASD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1].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3月~2008年3月行房间隔封堵介入治疗20例,经精心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偶联因子6(CF6)在先天性心脏病巨大房间隔缺损合并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中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160例巨大房间隔缺损患儿资料,患儿4~16(9.7±2.1)个月,体质量3.5~8.3(6.9±2.1)kg。根据合并肺动脉高压情况将160例患儿分为3组:房间隔缺损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组41例为对照组,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但未达到重度肺动脉高压组76例为A组,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组43例为B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不同组别患儿血浆中CF6的含量,比较组间差异,并对CF6含量与肺动脉高压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A组和B组CF6含量分别为(198.5±43.7)、(167.7±89.8)、(304.4±80.7)pg/mL,其中B组CF6含量较对照组和A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与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肺动脉收缩压/血压收缩压比与血浆中CF6的含量呈正相关(r=0.781,P<0.01)。结论 巨大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浆CF6含量升高,提示其可能是重度肺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随着心血管外科的发展其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但在伴有肺动脉高压(PH)尤其是重度PH时临床处理难度较大。除了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提高手术技术外,围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1985年1月~1996...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术前测量房间隔缺损(ASD)大小,估测肺动脉高压(PH)及术中监测ASD封堵的作用。方法5例ASD并发PH患者术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胸测量各切面ASD大小和周缘情况,并根据三尖瓣反流压差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经心导管ASD封堵术中TTE监测封堵过程、伞释出后牢固程度及彩色多普勒有无分流,ASD并发PH重度患者试封堵30分钟,超声监测效果。结果用TTE术前检查ASD大小25~34(28.2±3.78)mm,选用的封堵器大小为30~38(34.0±3.29)mm。硬缘ASD的封堵器选择比超声所测ASD大4~6mm。所有封堵器封堵牢固,无脱落。结论TTE术前检查及术中指导ASD并发PH患者封堵是一种可行、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