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强制戒毒期间自残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强制戒毒期间发生自残的原因、规律,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3年来收治的2 827例强戒者在强戒期间有自残行为的52例患者就其一般资料、自残原因及其它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自残原因排列前三位的分别是逃避强戒(32.69%)、怕被家人抛弃(30.77%)、逃避劳教(21.15%);自残发生在羁押期的13例(25.00%),入所少于1周的24例(46.15%),2~4周的11例(21.15%);自残方式多以吞服异物为主(84.62%).结论:应大力加强入所教育;加强安全检查;改变管理模式,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和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
吸毒人员在强制戒毒期间由于出现躯体不适及心理上对毒品的依赖而引起一系列的情绪、行为变化,其中最严重的是出现自伤自残行为,它严重地干扰了戒毒所正常的医疗秩序和行政管理,经过多年的摸索采取相应的措施,我所自伤自残发生率明显下降。为此,我们就我所2002年4月~2006年4月曾经发生的79例自伤自残行为原因和心理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使用针自残自伤分析情况。方法:回顾调查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戒毒康复中心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用针自残自伤典型病人。结果:手术4例,拒绝手术2例,自然排除3例,不宜手术1例。结论:吸毒人员为了逃避被强制戒毒,而利用“使用针自伤自残”的方式来对抗,要查清原因,及时处理,防止纠纷。  相似文献   

4.
58例自伤自残戒毒病人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吸毒人员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 ,常会想方设法躲避打击 ,其中被公安机关抓获后自伤自残即为惯用手段之一。为了减少强制戒毒者自伤自残发病率和防止以自伤自残逃避打击 ,钻法律空子 ,本文对本院 1 998~ 1 999两年收治的 58例自伤自残病员自伤自残方式进行统计并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 ,表明吞食异物是主要自伤自残手段 ,占 77.59% ,逃避打击则是其自伤自残的主要心理状态 ,占67.2 4%。从而得出结论 :对强制戒毒者严格检查 ,严格管理 ,及时进行法制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 ,使戒毒病员减少侥幸心理 ,减轻心理压力 ,有可能减少自伤自残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陈洁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138-139
目的:加强ICU患者管道安全管理,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法:收集2008年1~8月期间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资料,从中分析导致意外拔管的原因。结果:20例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患者留置管道多、舒适的改变等诸多因素有关。结论:针对20例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采取实施管道评估、加强管道标识管理等护理防范措施可使ICU的管道管理更安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自残行为是指海洛因依赖者出于各种原因、目的,采取各种手段,试图伤害自己身体而达到目的的系列行为,是各地戒毒机构中一种颇具特殊性的现象[1].正确了解和掌握发生自残行为的特点及目的,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有助于戒毒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就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7月收治的70例自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海洛因成瘾者对阿片样物质依赖很强,为了逃避强制戒毒或被法律制裁,常采取自伤、自残的行为.本院自1998年以来收治海洛因成瘾者戒断期间吞服异物56例进行手术,现将麻醉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心理干预对自残性断指再植术患者心理支持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自残性断指再植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心理干预.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7例自残性断指再植住院患者心理进行测评,对心理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术前测SAS标准分为(54.32±8.36)分、SDS标准分为(47.23±5.68)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1),心理护理干预1周后测SAS标准分为(43.78±6.90)分、SDS标准分为(41.36±4.65),与首测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自残性断指再植术后经心理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预防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和促进再植指的顺利成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制戒毒人员吞食异物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有吞服异物病史的强制戒毒人员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异物性质和位置。结果:126例所吞食异物均为阳性异物。结论:影像学是检查异物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它对临床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减少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的612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对35例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有效护理对策。结果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有评估不足、沟通不良、管理不当、违规操作、护士能力不足等,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护患沟通技巧、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等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医院通过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有效的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与整群抽样结合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四川、湖南、广西三省共5家强制隔离戒毒所的1015名戒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相关知识的总体认知水平尚低,平均知晓率仅为48.0%。(2)认知情况男性好于女性,文化程度高者好于文化程度低者,吸毒史为10-20 a者好于吸毒史小于10 a和大于20 a者,曾经参加过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好于从未参加过者,所在戒毒所提供美沙酮维持治疗相关服务者好于未提供者。结论:强制隔离戒毒所应加强所内美沙酮维持治疗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关注女性、文化程度较低、汉族及吸毒史较长和较短的戒毒人员,对少数民族戒毒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应当继续给予重视。同时大力推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后的美沙酮维持治疗转介模式,并开始逐渐探索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引入美沙酮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2.
海洛因依赖者抑郁症状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在强制戒毒康复期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和出现抑郁症状的原因。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本院2000年3月 -2000年6月强制戒毒的24例符合DSM -Ⅳ阿片类依赖诊断标准的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抑郁症状的调查评定。结果··:抑郁症状的出现率为75.0 % ,其中轻度抑郁占33.3 % ,中度抑郁占33.3 % ,重度抑郁占8.3 %。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在强制戒毒康复期抑郁症发生率很高 ,产生抑郁症状的原因与负性生活事件 (占50.0 % ) ,拘禁反应 (占5.6 % ) ,稽延性戒断症状 (占33.3 % )以及适应障碍 (占11.1 % )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海洛因依赖者防御方式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防御特点。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127例强制戒毒的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测评 ,并与6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海洛因依赖者的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均分高于正常人 ,而成熟型防御机制均分低于正常人 (P<0.05,P<0.01) ;女性海洛因依赖者的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均分又高于男性海洛因依赖者 (P<0.05,P<0.01)。结论··: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存在缺陷 ,且女性较男性更为明显 ,提示在戒毒的同时 ,应指导他们掌握并采用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以增强抵抗毒品 ,坚持操守的决心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296例海洛因依赖者广义诈病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海洛因依赖者在脱毒过程中发生诈病的原因和临床特点,以便于鉴别预防.方法:对符合CCMD-2-R有关诈病诊断标准的海洛因依赖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296例诈病,发生率6.19%,以青年男性、未婚、初中以下文化、无业占多数,并呈现吸毒时间长,多药滥用情况严重,涉嫌违法犯罪的问题多等特征.其动机依次是企图逃避法律惩罚(62.8%),企图提前解除强戒(9.8%),骗取成瘾药物(8.1%),受人唆使胁迫(6.7%)等.诈病方式有说谎(31.4%)、伪装(28.7%)、造伤(14.5%)、否认(17.9%)和隐瞒(7.4%)等.结论:海洛因依赖者诈病的目的多为了逃避法律惩处.为减少其发生率,脱毒中加强法制教育和心理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强制戒毒人员生理脱毒后的心理状况及康复治疗措施.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强制戒毒人员心理状况调查表"对38例强制戒毒人员进行评定.结果:强制戒毒人员84.2%存在各种忧虑,对工作生活缺乏信心、自暴自弃者占60.5%,有自杀念头者占23.7%;SCL-90结果显示抑郁、焦虑与正常人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躯体化、人际关系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经过心理康复治疗,上述四项均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强制戒毒人员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心理治疗可促进强制戒毒人员康复,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服务提供模式及存在问题,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文献分析法及个人深入访谈法,了解强制隔离戒毒所内MMT现状,并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不同所间戒毒人员对MMT的知晓度与态度情况。结果:综合文献分析及个人深入访谈结果,总结出所内MMT服务提供模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所戒毒人员对美沙酮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明显高于其他未提供MMT的强戒所。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相关人员认识误区、药物管理与安全隐患、资金与人力缺乏以及准入条件不好把握等。结论: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提供MMT服务可行有效,但还有较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157例女性吸毒劳教人员人格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女性吸毒劳教人员(简称女吸毒者)的人格状况.方法:对江西省女性吸毒劳教所的157名吸毒劳教人员进行了16PF人格测量.结果:女吸毒人员在乐群性、敏感性、幻想性和忧虑性四个因子上高于常模,而在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世故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十个因子上低于全国女性常模;女吸毒人员中大学文化者在恃强性上高于初中以下文化者,而在敏感性上却低于初中以下文化者;通过对女吸毒人员16种人格的得分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我们从中提取出六个因子,分别命名为情绪因子、独立因子、乐群因子、严谨因子、幻想因子和世故因子.结论:女吸毒人员的人格有很大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175例海洛因依赖者诈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在强制脱毒过程中发生诈病的原因和临床特点,以利于鉴别预防,为药物滥用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临床观察、体检、辅助检查和有关实验室检查,对符合CCMD-2-R有关诈病诊断标准的海洛因依赖者进行研究。结果:175例诈病者中,除具有青年男性、未婚、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多数等特征外,且涉及有关违法犯罪问题的多。其动机依次是企图逃避法律惩罚(64.57%),企图提前解除强戒(16.00%),受同伙唆使胁迫(8.57%),骗取成瘾药物(7.43%)等。诈病方式主要有说谎编造、伪装表演、自伤自虐。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在强制脱毒过程中发生诈病多与违法犯罪问题有关,给脱毒治疗和办案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应予以高度重视。为减少诈病的发生,在提高脱毒治疗质量的同时,加强法律常识教育和心理治疗尤显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下强制戒毒人员和正常人群在自主神经反应及情绪的认识与表达上是否存在差别。方法:强制戒毒人员和正常人各30名,观看诱导中性和负性情绪的图片,用《主观愉悦度评价等级表》采集被试产生的愉悦度等级,测量多个反映自主神经活动的指标。结果:戒毒组和正常组对中性、惊惧、厌恶图片的主观愉悦度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中性情绪主观评价:t=-2.745,P<0.001;对惊惧情绪主观评价:t=2.740,P<0.001;对厌恶情绪主观评价:t=2.048,P<0.05);在自主神经反应(血压,心率)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戒毒人员和正常人群在负性情绪下的自主神经反应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中性和负性情绪的表达和认识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强制戒毒人员HIV感染情况,分析强制隔离戒毒所内HIV暴露因素,探讨预防策略。方法:对2004年-2008年10月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HIV抗体检测,组织强戒在所的强制戒毒人员225名和监管民警30名独立完成自编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暴露后处理方法的调查问卷。结果:强制戒毒人员HIV感染呈上升趋势,HIV暴露因素较多。结论:亟需制定监管部门的艾滋病病毒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完善规范管理,防止HIV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暴露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