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围产儿永存动脉干13例分析广西区妇幼保健院谢希锦周作昆贝为武永存动脉干是围产儿畸形中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常在出生后即出现紫绀、气促等症状,生前诊断较困难,多由尸检证实。现将本院围产儿尸检中所见的13例永存动脉干畸形的所见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  相似文献   

2.
臂部动脉干的双干型变异造影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脉造影为临床提供影像学材料。在106侧上肢中筛选臂部动脉干有变异的标本共12侧,用氧化铅灌注变异的动脉进行X射线照像。浅肱动脉有9侧,它们到前臂均续为桡动脉。另有3侧为桡,尺动脉高分支;结论:臂部动脉干的双干型变异率为11.3%,其中浅肱动脉占8.5%,桡,尺动脉高分支占2.8%。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 ,见腹腔干、肝总动脉有特殊变异 ,为积累资料及为临床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1 资  料腹腔干粗 8.2mm ,长 2 .4cm。在第十二胸椎前方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向左行 ,分为脾动脉和胃左动脉 ,这两支的走行和分布与正常无异。腹腔干在距起始处 0 .2cm和 0 .5cm处分别发出左膈下动脉和左肾上腺中动脉 ,左膈下动脉在行程中尚发出肾上腺上动脉和胃后动脉 (见附图 )。附图 肝总动脉自肠系膜上动脉示意图肠系膜上动脉在第十二胸椎前方、腹腔干下方 0 .3cm、肾动脉上方 0 .2cm处发自腹主动脉前壁 ,向右下越过左…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动脉造影为临床提供影像学材料。方法:在106侧上肢中筛选臂部动脉干有变异的标本共12侧,用氧化铅(Pb3O4)灌注变异的动脉进行X射线照像。结果:浅肱动脉有9侧,它们到前臂均续为桡动脉。另有3侧为桡、尺动脉高分支。结论:臂部动脉干的双干型变异率为11.3%,其中浅肱动脉占8.5%,桡、尺动脉高分支占2.8%。  相似文献   

5.
永存动脉干为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 ,此种畸形是由于把动脉圆锥分割成主动脉和肺动脉的圆锥嵴缺如引起的。本文报道 1例。1 病例介绍男性 ,死胎 ,孕 38+ 2 周 ,身长 4 3cm ,全身青紫 ,口唇及指甲紫绀 ,体表无畸形。心脏横径 4 .5cm ,见主动脉和肺动脉形成单一的动脉干 ,长约 2 .5cm ,基底有四个动脉瓣 ,冠状动脉开口于动脉瓣内。剪开心脏 ,见室间隔缺损约 2cm× 1.5cm ,为两房一室。此动脉干横跨于缺损处 ,未见左右动脉分支 ,而仅见由降主动脉发出的左右支气管动脉供应双侧肺脏血液。左心室壁厚 0 .7cm ,右心室壁厚 0 .6cm。镜检 :心肌…  相似文献   

6.
在局部解剖教学中,笔者发现1例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共干起于腹主动脉的变异。本例尸体为男性,50岁左右,身高约165cm。腹主动脉于第1腰椎体中份前方水平向右发出一动脉短干,起始处管径宽1.436cm。该动脉干横行于胰体后方,走行2.566cm后于胰颈后方分2支。分支处管径宽1.264cm,此  相似文献   

7.
施仲伟  沈卫峰 《上海医学》1989,12(7):432-432,377
永存动脉干是一种少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大多在出生后1年内死亡,活至成年者极少。本文报告用超声心动描记术诊断1例,并结合文献讨论永存动脉干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与鉴别诊  相似文献   

8.
1 病例简介患者 ,男 ,6个月。因出生后紫绀就诊。查体 :面色及四肢末端紫绀 ,尤以哭闹时明显。听诊于心前区闻及Ⅳ -Ⅴ级全收缩期杂音。临床拟诊为法乐四联症。超声特征 :左室长轴切面显示主动脉明显增宽 ,动脉干前壁紧靠胸壁 ,室间隔及右室流出道均缺如 ,二尖瓣前叶与动脉干后壁有解剖连续 (见图 1 )。大血管根部短轴切面显示为单一巨大环形回声 ,内见一组 (三叶 )半月瓣活动回声 ,正常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图像不能见到 ,将探头向头侧偏斜 ,可看到肺动脉起源于大动脉干 (见图 2 )。心尖及剑突下四腔显示为单一心室腔 ,无室间隔回声 ,二、三…  相似文献   

9.
1 典型病例 孕妇,35岁,孕32周,初产,做常规超声检查所见:胎儿头位,双顶径84 mm,颅骨光环完整,颅内结构清晰;脊柱排列整齐,位于右侧;颈部未见压迹;股骨长70 mm;颜面清晰;羊水指数27 mm,且羊水轻度混浊;胎位为右枕横;胎盘后壁2级,厚32 mm;胎儿心脏位于胎儿胸腔,胎心横径35.3 mm,胎儿胸腔横径72 mm,二者之比为0.48,胎儿心脏结构异常,正常四腔心结构消失(见图1),房间隔仅见5.8 mm的残端,房间隔下部及室间隔上部的正常十字结构消失,仅见一组房室瓣,未见明确室间隔回声(见图2),大动脉关系异常,仅见单一宽大的动脉干从单室发出,宽约12.6 mm在起始约13 mm处分出的肺动脉内径约5.8 mm,降主动脉内径6.1 mm.超声诊断:①先天性胎儿心脏畸形: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合并共干单心室;②羊水偏多并轻度浑浊.1周后在外院引产尸检证实.  相似文献   

10.
Ⅳ型永存动脉干是一种罕见而又十分复杂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我院心血管造影证实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9岁,体重20kg。生后4个月发现心脏杂音,幼年时常有肺部感染史,活动耐力较同龄儿童低。血压16/6kPa,股动脉枪击音和甲床毛细血管搏动阳性,胸骨左缘第三~五肋间有2/6级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叹息样杂音。胸片:双肺血多,左右室增大。超声心动图:室缺直径2.5cm,动脉干骑跨在室缺上,骑跨40%。动脉干内径3.8cm,升主动脉内径3.5cm。动脉干瓣叶4个,有舒张期返流。动脉干可见有分支血管,内径1.6cm,沿其走行探测到分别为1.2和1.0cm的两个分支。右心室流出道和肺…  相似文献   

12.
张军华  王华明  马威  肖华锋  李勇武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0):1156-1158,1192
目的研究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癌患者经侧枝循环行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1例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癌患者应用RH、Cobra配合微导管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2例经腹腔干插管至肝段水平行化疗栓塞。7例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至肝段水平,并行化疗及栓塞治疗,插管成功率为77.8%(7/9);4~6周复查,CT显示肿瘤缩小,碘油沉积致密。2例插管至肝固有动脉行灌注化疗。结论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脏可形成丰富的侧枝循环,其中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尤为常见,应用RH、Cobra导管配合微导管技术,多能顺利插管至肝段水平对肝癌行TACE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儿Van Praaph-A型永存动脉干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对照病理解剖结果,提高产前诊断率。方法:分析2010-08~2011-06在北京安贞医院检出的8例Van Praaph-A型永存动脉干胎儿临床资料、胎儿超声心动图表现及病理解剖结果。结果: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技术产前共筛查Van Praaph-A型永存动脉干胎儿8例(A1型3例,A2型3例,A3型1例,A4型1例)。其中1例为单纯性永存动脉干,7例合并其它心脏畸形。8例Van Praaph-A型永存动脉干经过病理解剖证实与超声心动图结果一致。结论: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可以诊断胎儿Van Praaph-A型永存动脉干,而且对于产前筛查合并的其它先心病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教学实验中遇到肝总动脉起始异位1例,现报道如下。 成年人女尸,年龄在59岁左右,身长158cm。腹部无手术疤痕。 在清理尸体腹腔血管时发现肝总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不是发自腹腔干。肝总动脉自肠系膜上动脉根部下方2.5cm处发出,并在幽门上8cm处横行绕过胸导管、奇静脉、上腔静脉,距肝门1.5cm处分出肝左右动脉,分别进入肝左右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畸形共干部真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总结手术中瘤体显露、切除以及血管重建的操作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2月至2006年12月6例临床资料。均在全身麻醉下于腹腔干上方主动脉放置阻断带,游离并牵开胰腺体尾部,阻断共干部动脉瘤起始部和远端动脉分支,切除动脉瘤,缝扎腹腔干起始部和胃左动脉远端,分别行肾下主动脉与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结果行动脉瘤切除、肾下主动脉分别与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5例,联合动脉瘤和脾脏切除、肠系膜上动脉成形、肾下主动脉与肝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1例,术后恢复顺利,切口愈合良好,无肝脏、脾脏或肠管缺血等并发症,均获得临床治愈,随访观察1年2个月至8年。5例行主动脉-肝动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转流者,均未发现吻合口阻塞或明显狭窄;1例主动脉-肝动脉转流、肠系膜上动脉成型者,手术后6个月和1年时均发现修复成型处略有狭窄,而主动脉和肝动脉吻合口通畅,随访1年2个月无肠管或肝脏缺血表现。结论在主动脉、共干腹腔干起始部及其分支阻断或控制下,切除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畸形共干部动脉瘤,同时行肾下主动脉与内脏动脉(肝动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是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过去主张采用脾脏、胰体尾部切除来达到清除脾门和脾动脉干淋巴结(简称切脾法),但联合切除胰腺增加手术并发症,增加糖尿病的发病机会,或加重糖尿病的程度。因而作者从1968年开始研究胃癌手术切除脾脏保留胰腺清除脾门和脾动脉干淋巴结的方法(简称保胰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尸体标本进行颞浅动脉额支相关测量的研究较多[1-3],但有关颞浅动干活体测量的数据较少。为了更全面、系统地反映颞浅动脉干的解剖结构,本研究利用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颞浅动脉干进行相关的解剖观察与测量,以期为进一步探讨颞浅动脉病变的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客观依据。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对象本组男53例、女56例,年龄37-83岁,平均53.4岁。  相似文献   

18.
永存动脉干又称动脉单干(Truncus Arteriosus),是一种较为少见但异常严重的复杂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且由于其各种类型解剖畸形所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全相同,临床表现有所差异,有些尚并存多种心内外其他畸形,可在出生后不久即急性发作心力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19.
背景 通过改变血流动力学状态可以治疗不可夹闭的基底动脉干梭形动脉瘤。本研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建立基底动脉干梭形动脉瘤计算机模型并研究其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 用MIMICS、ANSYS和CFX软件建立基底动脉干动脉瘤三维数字化模型。将模型设置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模式和边界条件,在动脉瘤内和动脉瘤壁上分别随机选取30个坐标点,计算坐标点血液流速,壁压力和壁剪切力,分析不同模式下相关的力学参数特征,比较不同模式之间的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 分别计算30个坐标点壁剪切力,壁压力和血流速度的均值并进行比较,模型A和模型B动脉瘤内血流速度和动脉瘤壁剪切力较其他模型高,模型A、E和F的动脉瘤壁压力高于其它模型。结论 基底动脉干动脉瘤血流动力学模型可靠、实用,可以为基底动脉瘤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通过改变基底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状态,不可夹闭的梭形基底动脉干动脉瘤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对于梭形基底动脉瘤,阻断双侧椎动脉要非常慎重,要在后交通动脉的侧枝循环或有效的高流量架桥血流保证基底动脉穿通支有一定灌注压情况下进行。  相似文献   

20.
胎儿永存动脉干(persistent truncus arteriosus,PTA)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4%[1].其预后通常不良,半年生存率低于40%,1年生存率低于20%[2].系统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在孕周合适、孕妇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以清楚地显示心脏的结构及血流,能够早期发现胎儿永存动脉干畸形,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