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咽旁间隙肿瘤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讨论临床罕见的咽旁间隙肿瘤。方法 总结1986年-1997年7月收治的59例患者的回顾性资料。结果 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中,以神经源性肿瘤居多,约占6%高分辨CT及MRI对临床诊断及手术径路的选择有重要作用。颈侧切开广泛应用于75%的良性病变;应用下颌骨正中裂开切除2例局限于隙上部的良性肿瘤和1例侵及颅底的动脉体瘤;  相似文献   

2.
咽旁间隙肿瘤6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咽旁间隙肿瘤约占头颈部肿瘤的 0 .5 %。由于这一潜在的解剖间隙深在 ,结构复杂 ,肿瘤的病理类型纷繁复杂 ,常给诊断和治疗带来许多困难。本文回顾了我院近 1 8年诊断和治疗 62例咽旁间隙肿瘤的经验 ,并对其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进行系统的论述。1 临床资料1 981~ 1 998年 ,我院共收治各类咽旁间隙肿瘤62例 ,其中男 36例 ,女 2 6例 ;年龄 1 .5~ 79岁 ,平均36岁。原发肿瘤 5 8例 ,转移肿瘤 4例。肿瘤病理类型以涎腺肿瘤和神经原性肿瘤为常见 ,分别占41 .9%和 2 9.0 %。所有肿瘤分别经针吸穿刺和术后病理得以证实。 62例患者…  相似文献   

3.
下颌正中裂开径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咽旁间隙肿瘤位置较深,周围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手术风险大,切除困难。Spiro和Eiji等报道采用下颌正中裂开外旋人路成功地切除咽部肿瘤。我科近期采用此人路切除咽旁及颅底肿瘤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临床罕见的咽旁间隙肿瘤。方法总结1986年~1997年7月收治的59例患者的回顾性资料。结果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中,以神经源性肿瘤居多,约占60%。高分辨CT及MRI对临床诊断及手术径路的选择有重要作用。颈侧切开广泛应用于75%的良性病变;应用下颌骨正中裂开切除2例局限于隙上部的良性肿瘤和1例侵及颅底的颈动脉体瘤;应用侧颅底入路切除1例起源于颈静脉孔生长至咽旁间隙的神经鞘瘤。结论认为经口径路仅用于较小的肿瘤切除;经颈腮腺径路主要用于侵入咽旁间隙的腮腺深叶肿瘤的切除;经颈下颌骨正中裂开径路是切除咽旁间隙特殊肿瘤安全有效的入路。  相似文献   

5.
6.
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治疗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34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组织学诊断、影像学检查和手术进路。结果:88.2%肿瘤为良性。16例起源于腮腺,神经源性肿瘤14例。颈侧进路26例;经口腔进路5例,颈侧及口咽联合进路2例;颞下窝入路1例。32例完全切除肿瘤。术后并发Horner综合征3例,声带麻痹5例,面瘫3例。术侧声带和舌下神经同时麻痹1例。随访13个月~10.5年,34例中30例治愈,1例好转,术后复发3例(均为多形性腺瘤)。结论:采用颈侧进路,能安全彻底切除咽旁间隙肿瘤,经口腔进路仅适合于肿瘤边界清楚、组织明显突出于咽侧且表浅局限者。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径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咽旁间隙是-上起颅底下至舌骨,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的潜在间隙,茎突及其筋膜将间隙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较小,内含部分腮腺深叶及脂肪,可发生涎腺源性瘤、脂肪瘤;间隙后部较大,与咽后间隙有一层薄弱筋膜相隔,充满疏松结缔组织,内有颈深淋巴结上群、丰富的血管、神经、球体组织等,这些组织均可发生肿瘤。临床上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比较少见,但组织来源丰富,病理类型复杂,手术径路多,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14例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本文报道14例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介绍了3种颅底肿瘤的手术方法,即:耳前“∩”形切口颞蝶进路、改良的颞下窝进路、上颌骨拆装术,并对各自的适应症及优越性进行了讨论。结果:14例颅底肿瘤,良性6例,恶性8例。6例良性肿瘤术后随诊1 ̄7年,无复发;8例恶性肿瘤中,1例因年龄大,术后7个月死于心脏病,1例术后3年死于复发,1例术后4年带瘤生存,其余4例皆随诊2年以上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前颅底肿瘤手术入路,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对37例前颅底肿瘤进行了相应的手术切除,颅面联合入路21例,其中额颅合并鼻侧切开1例,上颌骨内侧部分切除或暂移开切除肿瘤7例,上颌骨切除8例,上颌骨或(和)眶或(和)颌面皮肤切除5例;上颌骨部分或全外旋合并鼻锥转位13例;鼻额翻瓣、额眶入路及面中揭翻各1例。结果:10例良性肿瘤患者均健在,恶性肿瘤患者3、5年存活率分别为81.9%(22/27)、62.9%(17/27)。9年以上无瘤存活1例。结论:除鼻侧切开外不同类型颅面联合入路均能提供良好的肿瘤显露,有利于鼻颅沟通瘤的整块切除。部分或上颌骨全外旋合并鼻锥转位适于切除累及颅底尚未侵及颅内的肿瘤。额鼻共同翻开适于切除额窦发育良好的鼻颅沟通瘤。颅眶入路适于颅眶沟通瘤。面中揭翻应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中窝 侧颅底沟通性晚期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6例颅中窝 侧颅底沟通性恶性肿瘤分别采用了 :①耳后“C”形切口 ,颞骨次全切除进路与高位颈侧切开联合进路行颅中窝 侧颅底和腮腺区肿瘤切除 6例 ;②颞侧舌形切口 ,颅中窝进路颅内外肿瘤切除 4例 ;③颞 耳 下颌骨外旋进路行咽旁、颞下窝、颅中窝肿瘤切除 6例。其中 13例术后进行放射治疗。结果16例中 11例术后存活 3年以上 ,5例术后 3年内死亡。按寿命表法统计 ,3年生存率为 6 9%。结论本组所采用的三种手术方式 ,能较好地暴露颅内外病变 ,并进行肿瘤切除。对颅底区晚期恶性肿瘤采用手术及术后放射治疗等积极措施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底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 ,保证颅底手术的安全性并彻底根治肿瘤。方法对我院 10年来 2 9例不同颅底手术进行回顾性总结 ,分析颅底的鸡冠、翼突和颞骨棘、茎突和颈内动脉及其各自的毗邻解剖结构在术前诊断、不同手术进路切除肿瘤时的应用情况。结果 本组初期3例手术中有 2例术后颅底有部分肿瘤残留 ;其余 2 6例颅底手术中 ,皆在直视下完全切除肿瘤 ,无手术死亡及严重颅脑并发症。本组 2 9例中 ,侵犯颅底的恶性肿瘤行不同的颅底手术 19例 ,其 3年生存率为 72 2 % (13/ 18) ,5年生存率为 35 7% (5 / 14 )。结论 鸡冠、翼突和颞骨棘、茎突和颈内动脉及其各自的毗邻解剖结构分别是不同的颅底手术重要标志 ,正确认识这些临床解剖标志是颅底手术安全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侵犯颅底的头颈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侵犯前、侧颅底的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鼻内镜下鼻腔入路5例,颅-面联合入路3例,上颌骨切除入路15例,口腔硬腭入路1例,经下颌入路1例,颈侧-下颌骨切开入路2例,耳后-颈联合入路1例,额颞入路2例,经面入路2例。结果:4例鼻窦黏液囊肿仅作开放引流,1例脊索瘤作次全切除,其余27例患者均全切肿瘤,无手术死亡及严重颅脑并发症。8例良性肿瘤患者随访6个月~8年情况良好,无肿瘤复发及死亡。24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3年以上19例,生存12例;随访5年以上12例,生存5例;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2%(12/19)和41.7%(5/12)。结论:根据病变性质、部位及范围设计手术入路,力求全切肿瘤并保护重要结构,采用适当的颅底修复方法,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10例前颅底肿瘤的术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锥体下翻额正中进路前颅底肿瘤切除术在前颅底肿瘤中的应用。方法:颅面联合进路前颅底肿瘤切除术2例;经额下进路颅-眶-鼻沟通性肿瘤切除术3例;鼻侧切开术3例;鼻锥体下翻额正中进路前颅底肿瘤切除加额骨膜、髂骨瓣颅底修复和重建2例。结果:10例患者均完全切除瘤体,经1~5年随访,良性肿瘤6例无复发。恶性肿瘤4例中,1例随访1年生存良好;余3例中生存3年2例,5年1例。结论:前颅底肿瘤需要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及性质选择最佳的手术进路。鼻锥体下翻额正中进路前颅底肿瘤切除术可在明视下进行手术操作,对额叶损伤轻,颅底修复方便,是一有价值的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颅底病变手术处理与缺损修复的疗效分析 ,总结其病变类型、部位、特点及其手术处理与修复的方法 ,为临床提供有益经验。方法 对 1982年 2月至 2 0 0 2年 12月在我科住院手术的颅底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 30例颅底病变患者中 ,男 2 6 5例 (6 1 6 % ) ,女 16 5例(38 4 % ) ;患者平均年龄 36 1岁 (2 5~ 76 0岁 ) ;左侧颅底病变 173例 (4 0 2 % ) ,右侧 178例(4 1 4 % ) ,累及颅底中部和两侧者 79例 (18 4 % ) ;累及前颅底 116例 (2 7 0 % ) ,中间颅底 5 7例(13 3% ) ,侧、后颅底 174例 (4 0 5 % ) ,有 83例 (19 5 % )累及颅底 2个或 2个以上的区域。 4 30例病变中肿瘤 2 83例 (6 5 8% ) ,外伤 76例 (17 7% ) ,先天性病变 4 2例 (9 8% ) ,感染性病变 18例(4 2 % ) ,原因不明 11例 (2 6 % )。 2 83例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 15 4例 (35 8% ) ,恶性 12 9例(30 0 % )。全部病变均经手术处理 ,其中 2次手术 4 3例 ,3次手术 5例 ,4次手术 4例 ,5次手术 1例 ,6次手术 3例 ,共行手术 5 14例次。行颅底骨缺损修复 95例 (2 2 1% ) ,行脑膜修补 117例 (2 7 2 % ) ;发生术后并发症 2 7例 (6 3% )。 2例因病变累及颈内动脉 ,手术时血管破裂 ,行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结扎后引起脑疝而死亡 ,无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底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分析 1993~ 2 0 0 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外科处理侵及颅底肿瘤 84例的经验 ,讨论侵及颅底不同部位病变手术入路特点 ,以求选择最好的手术入路彻底切除肿瘤 ,同时尽量保护颅底、颅内重要结构 ,减少并发症。结果 患者年龄 6~ 78岁 ,平均 4 3 8岁。良性肿瘤 14例 ,恶性肿瘤 70例。采用各种手术入路切除累及咽旁颅底肿瘤 38例 ;同时有前、中颅底破坏 7例 ;肿瘤同时累及中、后颅底 13例 ;侧颅底颞下窝肿瘤 2 6例。用各种组织瓣修复颅底缺损或填充 6 0例。 6例并发脑脊液漏 ,2例迟发脑脓肿 ,修复组织瓣部分坏死 3例 ,无手术死亡及严重颅脑并发症。恶性肿瘤 3年生存率 6 7 5 % (2 7/ 4 0 )。结论 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应相对于颅底不同部位的肿瘤 ,针对特殊的解剖结构而选择 ,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因素综合考虑 :①肿瘤部位及累及的范围 ;②安全、充分地切除肿瘤 ;③正常功能结构及外观影响小 ;④便于可靠有效地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适宜切除巨大侧颅底肿瘤的手术途径。方法 应用额 耳前 颈联合入路 ,制作眶颧骨瓣及颅骨骨瓣 ,结合下颌骨脱位下移 ,获得了充分暴露肿瘤的术野 ,治疗 2例占据咽旁间隙、颞下窝穿颅底达颅中窝的巨大侧颅底沟通性肿瘤。结果  2例肿瘤均获得全切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均未发生脑脊液漏等任何颅内并发症 ,面部无明显畸形 ,咬合正常。结论 额 耳前 颈联合入路是用于切除巨大咽旁间隙、颞下窝、侵入颅中窝的侧颅底良、恶性肿瘤较理想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颅底脊索瘤临床分期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 61例颅底脊索瘤回顾性分析 ,简化原颅底脊索瘤分型并提出新的临床分期。方法 颅底脊索瘤 61例 ,典型脊索瘤 5 8例 ,软骨型脊索瘤 3例 ,男 34例 ,女 2 7例 ,男女之比为1 2 6∶1 ,年龄 7~ 75岁 ,平均 ( 38 44± 1 3 61 )岁。初诊患者 40例 ,复发患者 2 1例。术前或术后接受放射治疗 2 6例。分期方法 :鞍区型Ⅰ、Ⅱ、Ⅲ、Ⅳ期 ,斜坡型Ⅰ、Ⅱ、Ⅲ、Ⅳ期 ,广泛型只有Ⅳ期。随访时间 1 2~ 2 0 6个月。结果  61例患者本院接受 90例次手术 ,全切除 7例次 ,次全切除 2 6例次 ,大部分切除 41例次 ,部分切除 1 6例次 ;Ⅱ、Ⅲ、Ⅳ期手术分别为 2 1例、30例次、39例次 ;上方入路全切或次全切为 1 8例次 ( 37 5 % ) ,下方入路为 2 3例次 ( 5 4 8% )。并发症上方入路 2 1例 ( 4 3 75 % ) ,下方入路为 6例 ( 1 4 2 7% )。 3、5、1 0年生存率分别为 73 0 2 %、62 60 %、37 64%。结论 颅底脊索瘤临床分型与分期结合可以更好的对病变进行定位、定量、指导手术入路选择、比较疗效、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在颅底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对鼻内窥镜下颅底区域手术4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鼻内进路颅底手术25例,传统进路的颅底手术19例。结果44例颅底手术中,1例紧嵌于斜坡内金属异物未能取出;1例垂体瘤患者鞍底开窗后穿刺均为血性,仅做鞍底扩大开窗和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后视力有所改善;1例复发性颅咽管瘤并发梗阻性脑积水,术后颅高压未完全改善;1例蝶窦腺癌侵犯鞍底及鞍旁,仅行部分切除术加激光治疗,随访2年半无复发,其余病例均一次手术治愈。并发症脑脊液鼻漏2例,尿崩症1例,均经保守治疗短期内治愈,鼻中隔穿孔1例,未做特殊处理。结论①经鼻内窥镜颅底区域的手术是可行的,只要病例选择适当,可充分体现该手术进路直接、创伤小、无颜面切口等优点;②和手术显微镜结合使用,可弥补手术显微镜只能观察物镜直线正前方结构,不能窥视弯曲的通道或较深隐窝的局限性,以达到彻底清除病变又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