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Th17细胞调控哮喘患者体内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以10例哮喘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留取外周血标本。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17的水平。结果 Th17细胞在哮喘组的比例(28.53±7.20)%高于对照组(14.72±2.33)%,有统计学差异(P<0.01)。IL-17在哮喘组的浓度(102.31±11.4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9.68±8.85)pg/mL,P<0.01。结论 Th17细胞与哮喘具有相关性,可能通过分泌以IL-17为主的细胞因子来上调炎性反应,加重哮喘病情。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变态反应、气道炎性反应、气道高反应性增高及神经等因素相互作用有关,而气道慢性炎性反应被认为是哮喘的本质。哮喘的治疗药物可分为解痉平喘类药物和抗炎治喘类药。现就几种常用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的合理使用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发作期血清和痰液中炎性反应介质含量与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高渗盐水雾化引痰,荧光免疫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发作期哮喘患者痰液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同时测定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结果 哮喘患者血清及痰液中IL-8、TNF-α和ECP等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IL-8、ECP水平均与FEV1%呈负相关.结论 测定血清及痰液中的炎性反应介质IL-8、TNF-α和ECP等水平可用于评估哮喘气道炎性反应,血清测定更方便实用,而且通过IL-8和ECP能评估气道阻塞情况.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和炎性介质介导的气道慢性炎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急剧增加,已成为全世界重点关注的疾病之一。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比例和功能失衡是哮喘的主要免疫学发病机制,其中IL-4和IFN-γ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哮喘的严重程度相关[1]。气道重塑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是呼吸道炎性反应反复损伤和修复的结果[2],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哮喘气道炎性反应和气道重塑[3]。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因子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就近几年有关IL-4、IFN-γ和TGF-β13种重要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5.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85例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反应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性反应,这种慢性炎性反应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气道可逆性狭窄,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平顶山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采用顺尔宁与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8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机体炎性反应指标的TNF-α和IL-6影响情况。方法对照组: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PEF,炎性反应指标TNF-α和IL-6变化情况。结果经相应治疗后两组FEV1、PEF均较之前显著提高,而TNF-α、IL-6水平则较之前显著降低;研究组肺功能、炎性反应指标改善效果更优(P<0.05)。结论对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可提高其肺功能改善效果,有利于保障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RP与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哮喘急性发作入院患者和15例对照组,分别测定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CRP、白细胞、肺功能、动脉血气。结果哮喘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WBC、PaC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CRP、WBC及PaCO2均低于治疗前,但治疗后血清CRP仍高于对照组。结论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性反应,CRP可以判断哮喘急性发作期气道炎症的轻重。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性反应,在易感者中此种炎性反应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但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哮喘通过详细的问诊和体检加一般的肺功能检查,基本上都可作出诊断,但确诊需行气道狭窄可逆性检查、气道高反应性测定和痰液检查。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过敏反应炎性疾病,是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过敏反应炎性疾病。这种气道炎性反应导致气道高反应的增加和广泛易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咳嗽症状。  相似文献   

10.
刘飒  王立民  王红阳  喻昌利  黄艳 《河北医药》2013,(13):2032-2033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1]。白介素(I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这种炎性反应过程中对增强、维持和减轻炎性反应起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除有抗菌作用外,还可通过影响白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调节免疫从而降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的心理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给予合适的心理治疗可以消除心理因素对哮喘患者的不良影响,本研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治疗。本文探讨整合性心理治疗对哮喘患者情绪障碍以及哮喘症状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张祖贻  金淑贤 《江苏医药》2003,29(7):499-502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在哮喘气道炎症粘附机制中的作用及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大鼠血单个核细胞及肺组织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各组大鼠血单个核细胞和肺组织ICAM 1表达情况。结果  (1)ICAM 1主要表达在肺小血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支气管、肺泡上皮细胞、粘膜下基底膜及浸润的炎细胞上 ,哮喘组大鼠肺组织ICAM 1表达显著高于地塞米松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2 )地塞米松组大鼠单个核细胞ICAM 1表达较哮喘组减轻 (P <0 0 5 )。 (3)治疗组大鼠肺组织和气管炎症反应以及气道反应性较哮喘组减轻。结论 证实了I CAM 1在哮喘炎性反应中的作用 ,地塞米松抑制ICAM 1表达。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90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庆泼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551-255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于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反应细胞,激发气道的高反应性,从而导致气道狭窄。本研究对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bronchi al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性疾病。这种慢性炎性反应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哮喘治疗目的在于减少发作,改善呼吸功能,防止气道组织增厚与狭窄。现对哮喘近年来药物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参数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将18例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CRP及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结果观察组血清CRP水平及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及WBC参数联合检测可为判断哮喘患儿病情提供炎性反应信息,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都是以气道炎性反应、气流受限为特征呼吸道疾病。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s)是该类疾病在长期控制症状及急性期的治疗过程中非常有效的药物,因其对局部发挥强大的抗炎作用,全身不良反应少见而被广泛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苏守硕  庞胜 《贵州医药》2004,28(3):248-249
哮喘的发病机理极复杂,其病理改变气道变应性炎症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可表现在大气道和小气道。近年观察,哮喘缓解期即使气道炎性反应减退,气道高反应和小气道功能异常可能长期存在。鉴于在完全缓解期的支气管哮喘存在小气道功能异常,故加强小气道功能异常的早期防治对哮喘防治  相似文献   

18.
<正>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黏膜的炎性反应并伴有平滑肌的痉挛、收缩和气道分泌物增多与滞留所引起的气道可逆性阻塞。急性发作时胸闷,呼气性呼吸困难,病情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发生恶化,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也可在数分钟内迅速恶化,危  相似文献   

19.
顾金珍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583-2583
支气管哮喘是因为过敏源或其他非过敏原因引起,以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管变应性炎性反应和气管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教育和管理是哮喘防治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患者的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患者防治依从性,减少哮喘发作,提高生活质量。笔者对80例住院哮喘患者实施连续的临床护理及跟踪家庭护理指导,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其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平滑肌功能异常和气道炎症反应,因此,哮喘的治疗包括抗炎和解痉两方面。抗炎治疗在哮喘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GINA是目前防治哮喘的主要指南,它强调目前哮喘的治疗必须尽早给予抗炎治疗,尤其对于中、重度哮喘患者更应给予长期规则的抗炎治疗。丙酸氟替卡具有高脂溶性在气道内的浓度高、停留时间长等特点;是理想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