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妇科腹部术后加用中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妇科腹部术后口服中药排敢汤对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我产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因子宫肌瘤,功血全子宫切除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半根治术及保守手术患者分两组。每组再随机分为1、2小组。每组术后24小时给予口服排气汤每日1剂,连服3日。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在胃肠功能障碍应用的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临床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极易发生胃肠功能障碍及胃肠功能衰竭.1986年Mckins和Marshall首先提出胃肠道是MODS的原动力.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肠道作为体内最大的"储菌库"和"内毒素库",参与胃肠内细菌移位,内毒素、细菌、抗体介质不断进入血液和淋巴液,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MODS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认为胃肠道是MODS的枢纽器官,是炎症介质的扩增器.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危重症患者容易发生胃肠功能障碍或胃肠功能衰竭,一旦出现,则提示病情加重或预后不良.中医药在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单味药的临床应用大黄是传统的中草药,别名川军、绵文等,其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兼能清泄湿热,《神农本草经》云“大黄可荡涤胃肠,攻下泻火,清热解毒,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临床应用甚为广泛.  相似文献   

8.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部手术后患者由于麻醉、手术刺激、刀口刺激等诸多因素影响 ,使胃肠功能受到抑制 ,从而出现腹胀、腹痛、痞满、无排气排便、恶心呕吐等为主的症状。以往围手术期基本处理方法和依靠胃肠道功能的自然恢复 ,难于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预防肠源性感染的目的。而中医中药在治疗腹部疾患方面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为此 ,笔者将近年来关于中医药在这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1 中  药1 1 内服药1 1 1 单方单药 常海宏等[1] 将 16 0例急性腹膜炎术后患者分成番泻叶组 (110例 )和普通组 (5 0例 )进行对比治疗。番泻叶组将番泻叶粉 5g加入约 10 0mL…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是危重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发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医药在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方面积累了大量临床研究资料,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章对中医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为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1047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临床资料 本组共观察1047人,其中男性741人,女性306人;年龄最小40d,最大76岁。手术种类:胃切除401例(38.29%),肠梗阻300例(28.66%),肠切除151例(14.42%),各种腹膜炎125例(11.94%),子宫切除50例(4.78%),剖腹产20例(1.9%)。  相似文献   

11.
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叶蓓 《河北中医》2004,26(12):951-953
腹部术后由于麻醉、腹膜刺激、术中操作对胃肠的牵拉、术后腹腔内少量渗血渗液及手术本身的创伤、水电解质失衡、胃肠激素调节紊乱都不同程度抑制了胃肠功能,导致胃肠蠕动减弱和消失,临床表现为肠鸣音消失、腹胀、矢气不通等。常规等肛门排气后进食,加以术前禁食时间较长,小肠黏膜屏障萎缩,进食后纳差,且在禁食期间易引起细菌移位,易发生感染,增加并发症如肠麻痹、肠梗阻和肠粘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辨证治疗240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辨证治疗240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黄朝(200233)关键词: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辩证论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外科临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在胃、肠以及胆道系统疾病手术后尤为多见,以食欲下降、腹部胀满、胀气、胃院疼痛、腹痛、便秘等为...  相似文献   

13.
概述腹部手术病人,由于麻醉、术中暴露、牵拉等,术后胃肠功能都有一段暂时性麻痹状态,表现为胃肠蠕动减弱、消失而致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中医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气虚、气滞,腹部手术会消耗人体元气引起气虚,气虚、气不运行则至气滞,加之手术可造成血脉瘀阻,血为气母,血不行则更加重气滞。  相似文献   

14.
从中药在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针灸推拿、其他疗法、综合治疗4方面入手探讨中医药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中医外治法不受手术前后及麻醉清醒期常有禁食禁水等限制,因而出现了腹部术后应用中医综合外治方法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趋势。然而外治方式种类繁多,尚缺乏规范,因此有必要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探讨中医外治法在腹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中的机制,以及不同病种、不同术式患者外治法的组合方式,并形成针对各病种的规范有效的诊治方案,更好地发挥中医外治法的作用与优势。  相似文献   

15.
针刺加艾灸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腹部手术后 ,胃肠功能一般在 48h~ 72h后才开始恢复 ,但有少数病人术后 72h胃肠功能得不到早期恢复 ,出现腹胀、呕吐、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各类并发症亦相应增加。采用针刺和艾灸对术后患者进行治疗 ,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早日恢复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病人均为阑尾炎患者 ,且术后胃肠功能尚未恢复。其中男 17例 ,女 15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13岁 ,平均 36岁。2 治疗方法2 1 针刺取穴 主穴 :足三里、阑尾穴、曲池 ;配穴 :上巨虚、手三里、合谷。上述穴位均取双侧。2 2 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位 ,取穴部位…  相似文献   

16.
冯辉  于庆生  范文华  沈毅  张琦  刘举达  周富海 《新中医》2017,49(11):126-129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中医学发挥辨证施治的优势,应用中药内服,或结合针灸、灌肠、耳穴贴压等外治法以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取得了理想效果。笔者就中医药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探讨中医药防治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药治疗腹部术后重症胃肠功能紊乱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阳  冯运章 《陕西中医》1994,15(11):499-499
<正>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20岁以下4例,20~40岁51例,40~70岁62例,70岁以上3例。化脓性胆管炎、胆结石行胆囊切除、脱总管引流术后56例。胃肠穿孔合并全腹膜炎45例,阑尾炎穿孔合并腹膜炎术后11例,肠梗阻粘连和肠切除术8例。  相似文献   

18.
19.
复元汤对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美娟  施铁英 《河北中医》2004,26(12):908-908
腹部手术后,由于麻醉、手术创伤、刀口疼痛等诸多因素影响,致使胃肠道功能受到抑制,因此术后不少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排便困难等。胃肠功能一般在术后48—72h才开始恢复,但有部分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得不到早期恢复,出现腹胀、呕吐、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各类并发症亦相应增加,如术后肠粘连、肠梗阻等。以往围手术期基本处理方法和依靠胃肠道功能的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腹部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60给予外科术后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与中药热敷。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P<0.01,2P<0.01,3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热敷能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优于术后常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