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超声观察口服中药茵陈蒿汤合芍药甘草汤对肝外胆管的影响。方法观察组采用茵陈50克、山栀30克、大黄15克、芍药50克、炙甘草20克,煎成150ml汤剂去渣取汁,于患者超声空腹检查肝胆时口服,并与对照组(饮水500ml)作用比较,观察两组空腹检查时与服用后1h、2h胆囊容积、肝外胆管内径及显示长度三者数值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胆囊容积,肝外胆管内径及显示长度均有明显改善,其中前二项与服药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服用后1hP<0.05,2hP<0.01)。结论口服茵陈蒿汤合芍药甘草汤具有扩张肝外胆管内径,提高显示长度的功能,比单独饮水提高肝外胆管显示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胆、脾超声检查指标与肝脏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构建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CHBC)B型超声诊断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39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活检患者的B型超声检查资料,以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诊断模型.结果 肝左叶厚径、右叶斜径、胆囊长径、横径及胆囊指数、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存在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肝实质回声、血管走行、胆囊壁状态、脾大程度等半定量指标平均秩次及年龄、胆囊指数等计量指标均数均高于非肝硬化患者;超声半定量指标评分、胆囊指数及年龄影响对肝硬化的诊断,诊断ROC曲线下面积0.846;超声模型指数-2.143诊断灵敏度90.30%,阴性预测值94.60%;指数0诊断特异度95.70%,阳性预测值75.00%.结论 B型超声肝实质回声、血管走行、胆囊壁、脾大等半定量指标联合胆囊指数、患者年龄构成的超声指数可预测CHBC.  相似文献   

3.
6胆系疾病的超声检查6.1正常胆系超声图像胆囊充盈时,纵切面呈梨形,亦可见圆形或长条形,个体差异较大。正常胆囊轮廓清晰,囊壁呈光滑强回声带,胆囊腔内呈无回声,后壁线明亮,后方回声增强,显示为典型的囊性结构。正常胆囊的超声测量长径<9cm,前后径<3cm,胆囊壁<0.3cm。左右肝管可显示,位于门静脉左右支前壁,内径多<0.2cm,肝外胆管上段易于显示,纵断面位于门静脉前壁,与门静脉平行,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超声检查获取正常小儿肝脏血管的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值.方法 对213名正常小儿进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肝动脉的内径及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门静脉主干及分支的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测量数据进行相邻年龄组间比较.结果 肝动脉的内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相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和PI则是相对较恒定的参数.门静脉主干及分支的内径及血流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但增幅减小,幼儿期增长最明显.门静脉主干及分支的血流速呈现随年龄增长增高后有回落的趋势.结论 小儿肝脏血管的内径及血流动力学随其生长发育也在不断变化,其增长的特点与小儿生长发育特点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 5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中9例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患者中7例行腹腔镜探查,其中6例经镜下处理治愈,1例因肝外胆管损伤改行剖腹探查,经胆管修补,T管引流治愈.结论迷走胆管损伤、胆囊管钛夹脱落、肝外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腹腔引流、胆管修补、T管引流是治疗腹腔 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超声引导肝外胆系穿刺(UG-PEHBS)的适应症、方法及价值与传统的UG-PTC,PTC进行了对比讨论,并且还报道了19例患者行肝外胆系穿刺术的结果。肝外胆系穿刺的类型如下所示:1.超声引导经皮肝肝外胆管穿刺造影术,2.超声引导经皮肝胆囊穿刺造影术,3.超声引导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引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6岁。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20余年,突发右上腹绞痛,伴寒颤、恶心、呕吐半小时急诊入院。自述曾于4年前在外院行B超检查,诊断:慢性胆系炎症急性发作。此次B超所见肝内、外胆管均呈不同程度增宽。右肝管内径9mm,左肝管内径7mm,胆总管管壁厚3mm,增厚,回声增强,内径明显增宽,最宽处内径28mm,并于其下段内探及一大小约37mm×29mm呈“弧”型强光团,后方伴声影(图1)。肝内胆管内透声尚好,未见异常团块。胆囊体积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16例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1-02/2008-07 1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漏患者资料。结果:胆总管损伤3例、胆囊管残端钛夹松动、脱落6例、迷走胆管损伤7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胆漏主要原因与肝外胆管处理不当,肝床迷走细胆管损伤有关。加强培训,落实准入,规范操作,适时中转手术可避免胆漏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与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状况的关系,探讨其相关的原因及其意义。方法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94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胆道系统及肝动脉进行检测。检测指标:胆总管内径(CBD)、肝动脉最大流速(Vmax)、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临床症状轻微、肝及胆管正常者肝动脉最大流速、阻力指数无明显变化,而症状明显、胆管扩张及感染或伴结石者肝动脉阻力指数增加,较胆管正常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lt;0.05)。结论肝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病因诊断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胆囊摘除术后,胆道系统生理及解剖均发生变化,胆道声象图特征、各径测值、扩张指征及标准对于诊断胆道系统疾病,为临床提供诊断线索及依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668例胆囊摘除术后病历胆道各段内径的测量及声象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Ⅰ,胆囊摘除术后胆道正常病历500例,胆总管均有扩张,内径平均值9.692±1.31mm,肝管相应扩张,肝内胆管内径<3mm。Ⅱ,胆囊摘除术后胆总管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检测正常成人股神经和隐神经的方法和声像图表现。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探头检测42例正常志愿者双下肢股神经和隐神经,观察正常神经的声像图表现,测量宽径、厚径及横截面积等参数,并分析其与年龄、身高、体重的相关性。结果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股神经的主干和隐神经的大腿主干部分。左侧与右侧的股神经与隐神经的宽径、厚径及横截面积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股神经和隐神经的宽径、厚径及横截面积与年龄均无相关关系(P均〉0.05);股神经与隐神经的宽径、厚径及横截面积与身高、体重呈正相关关系(P均〈O.05)。结论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股神经和隐神经的主干,对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定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09年11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24例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囊管残端瘘5例,胆囊床毛细胆管瘘7例,迷走胆管损伤6例,胆总管损伤4例,肝外胆管损伤2例;单纯引流治愈20例,二次手术胆肠吻合治愈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尽早诊断、正确解剖Calot三角和及时引流减压是防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1岁。因停经45天,尿妊娠试验阳性来我院就诊,要求中止妊娠。超声检查:采用EUB—305型超声仪,探头频率3.5MHz,膀胱充盈后于耻骨上纵、横、斜不同切面扫查显示为单宫颈,左侧宫角纵径85mm,横径50mm,厚径43mm,宫腔内显示11×16mm椭圆形育囊,壁厚4mm,后壁内侧显示4×6mm胎芽回声,其内可见原始胎心搏动。右侧宫角纵径65mm,横径47mm,厚径43mm,子宫内膜显示清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肝外胆管损伤的有效措施。方法:分析我院近10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800例,其中肝外胆管损伤8例,损伤率0.08%,以肝外胆管横断伤最多见6例,其余电灼伤和钳闭坏死各1例。8例损伤均发生在开展腹腔镜前5年的5000例中,后5年5800例LC未发生肝外胆管损伤。结果:8例肝外胆管损伤均行胆肠Roux-en-y吻合治愈。结论:良好显露Calot三角,靠胆囊纯性分开Calot三角,认准胆囊壶腹与胆囊管交汇部并游离出其延伸段是确诊胆囊管的可行方法,此时,多能辨认清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胆囊壶腹即“三管一壶腹”的相互解剖关系,可有效避免肝外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术前应用颅底3DCT重建图像测量卵圆孔(Foramen Oval,FO),分析数据并评估其对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手术难易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3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射频热凝治疗的共31例原发三叉神经痛病例,术前行颅底3DCT重建并于轴位及穿刺位图像上测量卵圆孔的横径、纵径,计算卵圆孔的面积。分析测量结果并与实际手术穿刺次数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卵圆孔的轴位及穿刺位的最大横径数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大纵径数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穿刺位最大纵径小于轴位最大纵径。卵圆孔最大横径6.0 mm的有18例,手术穿刺次数与最大横径6.0 mm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且卵圆孔最大横径6.0mm者手术穿刺次数高于最大横径6.0mm者。卵圆孔最大纵径3.2mm有20例,手术穿刺次数与最大纵径3.2mm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卵圆孔最大纵径3.2mm者手术穿刺次数高于最大纵径3.2mm者。解剖面积15.0mm~2有16例,手术穿刺次数明显增加。结论术前应用3DCT重建图像测量FO可以提示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手术的难度,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郑万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1):1636-1640
胆管癌是发生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表现出向胆管细胞方向分化的表面分子标志,>90%为腺癌.以二级胆管为解剖标记,胆管分为肝内肝管及肝外胆管,后者又分为肝门胆管及远端胆管.肝内胆管癌(iCCA)发生于二级胆管近端的胆管,肝外胆管癌(EHC)包括肝门部胆管癌(pCCA)及远端胆管癌(dCCA).pCCA定义为一级胆管至肝总管-胆囊管汇合处的胆管癌,dCCA 发生于胆囊管远端至胆胰壶腹部.壶腹癌同胆总管末端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另外归类于壶腹周围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开放法胆囊切除术后引起胆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8年12月至2008年12月540例急诊开放法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发生胆漏比例占1.85%,术后8例经腹腔引流,2例经胆肠Roux—en—Y式吻合,均治愈出院。结论肝外胆管和迷走胆管损伤是急诊胆囊切除术后引起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或胆肠吻合是治疗和预防胆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早期壶腹癌与黄疸型肝炎临床症状很相似,易于混淆,较难鉴别。本文对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壶腹癌B超图象和生化试验结果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以B超为主,结合临床生化试验综合分析,是当前鉴别早期壶腹癌与黄疸型肝炎的首选方法。早期壶腹癌B超声象特征是:肝外胆管轻微扩张,内径部分呈动态变化,肝内胆管及胰管无扩张,胆囊无肿大。但由于早期壶腹癌肿瘤较小,肝外胆管扩张不明显,加上十二指肠气体干扰,B超往往显示不清。因此,应根据肝外胆管内径动态变化,结合扩张与黄疸指数、ALT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超声检查在胆系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2 0 0 1年 8月至 2 0 0 2年 8月 ,在我院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 92例胆系疾病患者的全部资料。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胆系病变 92例 ,男 2 7例 ,女 6 5例 ,年龄 2 0~ 80岁 ,平均 5 3.9岁。1.2 方法 使用SonolineAdara ,AlokaSSD 6 30超声仪及SonolineOmnia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探头频率 2 .6~ 5 .0MHz。常规上午空腹检查 ,采取仰卧位、左侧卧位或坐位等体位 ,肋下、肋间等不同切面扫查 ,观察胆囊长轴、短轴及肝内外胆管 ;常规测量胆囊大小、囊壁厚度、肝外胆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9-2004年收治的1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患者应用腹腔镜探查技术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确诊为肝外胆管损伤致胆漏,术中转开腹手术;10例被确诊为胆瘘(4例胆囊管瘘,3例迷走胆管瘘,3例副肝管损伤后胆瘘),4例胆囊管漏和2例副肝管损伤者行腹腔镜下缝扎或钛夹夹闭,另1例副肝管损伤采用腹腔镜下置T管引流,所有胆瘘病例均在右肝下置腹腔引流管,10例胆瘘腹腔镜探查术后均痊愈。结论腹腔镜探查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诊断尤其是胆瘘的治疗方面能充分发挥其有效和微创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