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重症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对策。方法:将我院于2010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26例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重症间隙感染的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由口腔外科医生与内分泌科医生联合诊治,均给予切开引流、抗感染、血糖控制、全身营养和对症支持治疗,总结并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本组26例患者经过口腔科与内分泌科医师的联合治疗,平均住院时间为(19.43±4.29)d,治愈率为100%。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重症间隙感染患者的治疗,应由内分泌科医生与口腔外科医生联合诊治,在采取切开引流的同时还应进行血糖控制、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等全身加局部的治疗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并分析重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1例重症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其治疗效果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总结。结果:31例患者,治愈30例,1例死于心力衰竭。30例治愈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全部行脓肿扩大切开引流,6例行气管切开,3例伴发纵隔脓肿,1例发生脑梗死。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关键是早期识别,应采取血糖控制同时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切开引流,足量、有效使用敏感抗生素,积极控制全身基础性疾病等综合治疗措施,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李丽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9):599-600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综合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12例,给予抗感染、切开引流、冲洗换药、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后,12例均痊愈。结论对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采取积极抗感染与手术切开引流相结合,全身与局部兼顾的方法综合处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0-2004年我科共诊治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感染66例患者,对年龄、性别、感染类型及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 65例经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1例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中毒,血糖持续升高,感染扩散死亡。结论 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感染远较单纯口腔颌面部感染复杂,妥善解决全身用药与局部治疗,降低血糖与控制感染,并把握时机清除病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7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金城 《吉林医学》2010,31(19):3116-3117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72例,给予抗感染、切开引流、冲洗换药、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后,72例均痊愈。结论:明确病因,正确处理原发灶,提高机体抵抗力可以预防口腔颌面部感染。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采取积极抗感染与手术切开引流相结合,全身与局部兼顾的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综合治疗方法及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对103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给予加强全身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等综合治疗,加之局部手术切开排脓并保持通畅引流,以及良好的口腔护理。结果:本组103例患者通过全身应用抗生素及全身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应积极早期治疗,发生多间隙感染后应根据患者情况采用敏感抗生素、切开引流、冲洗换药等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口腔颌面部重症多间隙感染2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国鑫  邹荣海 《海南医学》2009,20(11):102-103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重症多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21例重症多间隙感染住院患者资料,评价实施局部及全身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21例患者经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尽管积极有效的局部治疗是治疗的关键手段,然而只有采取全身与局部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其中糖尿病的早期确诊及血糖的严格控制对控制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和非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2011—2013年收治100例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设为A组,另选同期收治的100例非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设为B组。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对比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A组患者出现多间隙感染、发热、口底蜂窝织炎事件概率相对于B组患者明显高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住院平均时间相对于A组患者要少很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非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病情更为严重,且病情康复所需时间长,应立即采取感染和血糖指数控制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刘景文  范勇斌 《吉林医学》2010,31(31):5510-551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比较糖尿病20例与非糖尿病18例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严重程度、疗程长短和治疗措施。结果: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疗程明显延长。结论:糖尿病并发颌面部间隙感染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症状严重,病程迁延。治疗应同时控制感染和血糖,积极处理病灶及全身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并发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1998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糖尿病合并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与非糖尿病间隙感染者65例临床资料比较其感染的严重程度、疗程和治疗方法.结果 糖尿病组合并颌面间隙感染的疗程明显长于非糖尿病组,且感染程度较重,易累及多个间隙(χ2=15.07,P<0.01).结论 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感染程度较重,易累及多个间隙,疗程长,在控制感染及处理局部病灶的同时应积极控制血糖及全身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收治的39例糖尿病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感染部位、感染来源、实验室检查及转归。结果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易累及多个间隙,感染来源主要为牙源性感染,细菌培养结果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39例患者均行切开引流后,给以足量有效抗菌药物等综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症状严重,且易反复,宜早期、广泛行切开引流,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82例,分析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部位和感染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采用综合治疗方法 :全身给予支持治疗,抗生素抗感染,局部形成脓肿时,要切开引流彻底清除病灶,可行多切口引流.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80患者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7.5%.2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患者因合并糖尿病并发全身感染而死亡,1例患者合并心肌梗死同时并发面部多间隙感染而死.结论 颌面部间隙感染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治愈率,同时要注意合并症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颌面部间隙感染并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指导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83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并存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n=37)和非糖尿病组(n=46).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来源、受累间隙数目、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 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糖尿病组患者年龄更大(P=0.006);牙源性感染为最常见的感染来源;糖尿病组患者感染更容易累及2个以上间隙(P=0.001),更容易发生并发症(P=0.013),住院时间更长(P=0.008),入院后使用更高级抗生素(P<0.001),两联用药的可能性更大(P<0.001).结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并存糖尿病患者与未并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有着较大差异,应予以高度重视,严格控制血糖,及时切开引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的临床特征及多学科联合治疗方法.方法对临床收治的13例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观察其多学科联合处置的局部和全身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3例患者,10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起病急、发展快、症状重、后果严重;采取多学科联合处置、积极抗感染与尽早手术切开引流相结合、全身与局部兼顾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而早期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刘志勇 《当代医学》2014,(16):67-6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效果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2012年诊断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例158例,根据患者有无糖尿病分为2组,糖尿病组(n=55)和非糖尿病组(n=85),分别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牙源性感染是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病因;CT检查结果显示,2组受累间隙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效果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应注意牙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6.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吉武  李兵 《当代医学》2009,15(1):90-91
目的预防口腔颌面部感染的远处扩散、提高诊断和治疗技术水平,缩短疗程。方法自2004年以来,在我科收住174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经全身综合治疗及局部脓肿切开引流,总结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来源、容易感染部位及细菌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本细病例完全治愈,没有任何后遗症发生。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应早期积极治疗,预防感染扩散,根据患者情况选用敏感抗生素、切开引流、冲洗换药及放置引流条等全身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期间的6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然后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彩超检查结果、CT检查结果、MRI表现结果等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疗,探讨治疗效果。结果:根据彩超检查结果、CT检查结果、MRI表现结果,本次研究的6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其中有39例患者是蜂窝组织炎,21例患者是脓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有51例患者痊愈,5例患者出现了边缘性骨髓炎,4例患者出现了败血症,治愈率为85.00%。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我们可以通过彩超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对患者的病情起到良好的控制直至治愈。  相似文献   

18.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84例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人群分布,感染来源,易联合感染的组织间隙,治疗结果及并发症。结果:本组72例痊愈,12例出现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后10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应早期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和治疗基本原则,首选广谱抗生素,经药敏试验后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加强全身支持治疗,脓肿形成后及时行切开引流术,若出现气道阻塞行气管切开术等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a间收治的7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牙源性感染占第一位(67.9%),老年人(60岁以上28.2%)、青年(20~30岁26.9%)多发.结论:应根据颌面部间隙感染特点,采取全身抗炎治疗、支持治疗与局部治疗结合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并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临床治疗方法,以有效提高预防、诊断水平及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65例临床治疗资料,综合分析患者病因,临床表现,易联合感染间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全部65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均顺利康复出院,无边缘性骨髓炎以及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开引流患者伤口痊愈良好;患者治疗时间为6-11d,平均治疗时间为8.7d.结论 针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采取早期明确病因,对症治疗,有效处理感染部位,同时根据实验室细菌培养结果,积极给予敏感抗生素,并结合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