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顾长海 《人民军医》1999,42(4):221-221
1 发病机制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是艾滋病病原体HIV侵犯的主要靶细胞。HIV经传播途径侵入人体后,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并感染Th细胞。Th细胞表面含有CD4糖蛋白分子,而HIV颗粒的外膜蛋白,由两种分子量不同的糖蛋白组成,一种分子量为4.1万U,称gp41;另一种分子量为12万U,称gp120。Th细胞表面CD4糖蛋白分子,就是HIV外膜蛋白gp120的受体,HIV通过gp120与其受体CD4糖蛋白分子相互结合而粘附、侵犯Th细胞。HIV在Th细胞内大量复制,不断以芽生方式释放出病毒,再感染其他的Th细胞,由此循环往复,受HIV感染的Th细胞越来越多。Th细…  相似文献   

2.
T细胞是免疫系统发挥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激活不仅需要外来抗原原直接刺激,而且还需要细胞间通过表面分子相互作用传递的共刺激信号,CD40/CD40L途径是除B7/CD28途径之外又一重要的共刺激途径,不只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参与和维持许多重复要的生理功能,多种病理过程往往由这一途径的失调或紊乱而发生,本文重点论述了CD40/CD40L途径的重要地位以及干预该途径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卞霞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6):997-999
CD81分子(TAPA)属于4次跨膜超家族成员,近年来发现CD81分子和HCV-E2糖蛋白的结合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有关,被认为是HCV的细胞膜受体,LDLr(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分子)是一种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目前也发现它可结合HCV或HCV-LDL,且结合力相对较强,也被认为是HCV的细胞膜受体,人们对HCV感染靶细胞所涉及的这两个受体分子进行广泛研究。本文将就丙型肝炎受体研究作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4.
CD81分子(TAPA)属于4次跨膜超家族成员,近年来发现CD81分子和HCV-E2糖蛋白的结合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有关,被认为是HCV的细胞膜受体,LDLr(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分子)是一种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目前也发现它可结合HCV或HCV-LDL,且结合力相对较强,也被认为是HCV的细胞膜受体,人们对HCV感染靶细胞所涉及的这两个受体分子进行广泛研究。本文将就丙型肝炎受体研究作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5.
被恶性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PRBC)与脑血管内皮细胞(EC)之间的粘附是脑型疟发作的关键。实验室中发现PRBC膜表面存在一种由寄生于其内的恶性疟原虫所合成的蛋白质,当这种膜蛋白的分子量达到260kd以上时,PRBC就表现出极强的粘附性。我科采集了正在发作的间日疟、恶性疟及脑型疟患者的血样,测定其PRBC膜蛋白分子量,结果发现,脑型疟患者PRBC上存在260kd及大于260kd的高分子量膜蛋白,而恶性疟与间日疟患者膜蛋白分子量低于260kd。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OX40和OX40L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分析32例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和25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B细胞的百分率,检测OX40和OX40L在受检者CD4+ T细胞和CD19+B细胞上表达的变化.对OX40、OX40L与FT3、FT4和TRAb的关系作直线相关分析.2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 Graves病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百分率为(34.36±6.73)%、CD4/CD8比值为1.24±0.26,与健康对照组相比[(45.60±5.72)%、1.84 ±0.37]明显减少(t =2.634和2.125,均P<0.05),而CD19+B细胞数量为(21.42±3.92)%,较健康对照组的(15.35±3.15)%明显增加(t=2.653,P<0.05).Graves病患者CD4 T细胞表面OX40的表达水平为(12.92±2.26)%,较健康对照组的(4.19±1.45)%明显上调(t=2.112,P<0.05);CD19B细胞表面OX40L为(15.33±3.75)%,较健康对照组的(8.64±1.73)%表达水平高(t=2.467,P<0.05).Graves病患者经131I治疗后CD4+ T细胞表面OX40的表达水平为(7.65±1.64)%,CD19B细胞表面OX40L为(11.50±2.7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2.795和2.393,均P<0.05).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后FT3、FT4和TRA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4.53±2.54和20.79±6.05、13.69±4.35和49.65±10.12、11.74 ±6.19和24.78±8.46;t =2.219、2.441和2.293,均P<0.05).FT3、FT4与CD4+ T细胞上OX40的表达呈正相关(r=0.65和0.73,均P<0.05).TRAb与CD19+ OX40L+B细胞呈正相关(r=0.76,P<0.05).结论 OX40和OX40L在Graves病患者淋巴细胞的活化和抗体产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31I治疗不仅通过β射线破坏甲状腺滤泡,同时影响机体T、B细胞免疫功能,促进Graves病好转.  相似文献   

7.
运动引起肌源性IL-6分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个包含白血病抑制因子,IL-11,纤毛嗜神经因子,制瘤素M(Oncostatin)等的细胞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1]。这个家族的相似结构是螺旋状蛋白质和共用的受体亚单位(跨膜糖蛋白130)[2,3]。IL-6是一种糖基化蛋白,由于其细胞来源不同,并且转录后修饰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分子量在22~27kD之间变化,在机体内合成为一种含212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带有28个信号序列和184个成熟片段[3]。多种细胞均能产生IL-6,但是主要的活体来源是被刺激的单核/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4],由此可以显示它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其它能表达I…  相似文献   

8.
40例多发伤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的检测与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血栓调节蛋白 (thrombomodulin ,TM)是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一类跨膜糖蛋白 ,与凝血酶结合后通过激活蛋白C而起抗凝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 ,当血管内皮受损时其血浆浓度明显升高 ,因而可作为微血管损伤的敏感标志物[1] 。笔者通过检测 40例多发伤患者血浆TM的动态变化 ,探讨TM与创伤严重程度、脏器功能不全、凝血功能改变及预后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1999年 9月~ 2 0 0 0年9月收入我院急诊监护室 (EICU)的多发伤患者 40例 ,其中男 33例 ,女 7例 ;年龄 12~ 70岁 ,平均 41岁。受伤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微超顺磁氧化铁(USPIO)粒子负载的,CD40突变体抗体分子探针的构建方法和其生物、理化性状,以及在体外对卵巢癌的靶向作用.方法 采用化学交联法将单克隆抗体交联于二巯基丁二酸(DMSA)修饰的USPIO,形成具有免疫活性的分子探针,进行磁学性能鉴定.USPIO标记的抗人CD40突变体单克隆抗体5H6(5H6-USPIO)作为实验组,USPIO标记的抗人CD40单克隆抗体5C11(5C11-USPIO)及USPIO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共聚焦显微镜及普鲁士蓝染色分析其体外生物学特性,采用3.0T MR对探针与高表达CD40突变体卵巢癌(HO8910)进行体外细胞成像.信号变化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采用Cell Counting Kit-8试剂盒检测探针对HO8910细胞的增殖影响.结果 携带USPIO的抗CD40突变体分子探针被成功构建并分离纯化.合成的探针同USPIO相比具有相似的磁学特性和良好的稳定性.流式细胞术、共聚焦显微镜及普鲁士蓝染色证实抗体分子探针能够特异性识别HO8910细胞表面的CD40突变体,对细胞HO8910的增殖无影响.体外MRI显示探针同HO8910细胞结合后T2、T2*值明显缩短,T2图像较对照组明显变暗.5H6-USPIO组的T2、T2*弛豫时间分别为(40.05±1.62)、(3.08±0.11)ms,短于5C11-USPIO[分别为(85.38±4.74)和(11.82±1.00)ms]和USPIO组[分别为(91.62±3.35)和(13.60±1.92)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6.29、60.73,P值均<0.01),而5C11-USPIO、USPIO两组T2、T2*弛豫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化学交联法可制备出CD40突变体单克隆抗体超顺磁氧化铁粒子探针,该探针具有良好磁学特性及较高生物活性,能够特异性识别卵巢癌细胞HO8910.  相似文献   

10.
CTLA-4和CD28的结构相似,与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B7分子[B7-1(CD80),B7-2(CD86)]有很高的亲和力,主要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B7-1分子形成受体/配体对,相互作用可以抑制T细胞的增殖、活化,起着负性共刺激分子的作用,以维持机体淋巴细胞动态平衡,防止自身反应性T细胞过度激活,从而在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CD40与CD138在骨髓瘤细胞表面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法迎  侯健  张学光  李彩霞 《武警医学》2003,14(11):649-651
 目的探讨CD40与CD138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骨髓瘤细胞表面的表达程度.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化学方法,分别用一抗和二抗羊抗鼠IgG-FITC标记30例MM患者骨髓涂片中骨髓瘤细胞中CD40与CD138,计数阳性细胞.结果CD40与CD138在骨髓瘤细胞都有较高的表达,根据多发性骨髓瘤的分期不同,CD403b1和CD 138在MMⅢ期患者与Ⅱ期患者的表达率分别为(68±0.22)%,(77±0.60)%,(75±0.46)%,(90±0.3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D40和CD138在IgA型MM患者和IgG型中的表达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D40和CD138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都有较高的表达,并且与疾病的分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抗CD40嵌合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实现在真核细胞中的高效表达。方法采用RT-PCR法,从分泌鼠源抗人CD40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5C11中钓取其轻、重链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将5C11轻重链可变区基因分别克隆入表达载体pCMV-VH和pCMV-VL,构建成嵌合抗体(c5C11)的轻链真核表达载体5C11L-pCMV及重链真核表达载体5C11H-pCMV。将嵌合抗体的轻重链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入293T细胞,利用夹心ELISA法测定上清中c5C11的浓度,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5C11与膜抗原的特异性结合。通过生物信息学相关方法对c5C11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合理改造,尝试在保持生物学功能的基础上提高c5C11的表达量。结果成功钓取鼠源单抗5C11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实现了c5C11的分泌表达;嵌合抗体较好地保留了鼠源母本抗体的抗原识别能力。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c5C11的表达量。结论为后续研究嵌合抗CD40抗体对B淋巴瘤等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胶痛患者血小板CD62P、单核细胞和血小板CD40L的影响。方法将68例不稳定型心胶痛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34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小板CD62P、单核细胞和血小板CD40L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小板CD62P、单核细胞和血小板CD40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辛伐他汀组血小板CD62P、单核细胞和血小板CD40L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治疗8周后,辛伐他汀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胶痛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并显示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一,二期梅毒皮损组织细胞免疫应答过程及机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的探讨,对一,二期梅毒病损组织中的CD3,CD20,CD68表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43例一,二期梅毒标本中CD3,CD20,CD68表达均阳性,表达水平病期发展,皮肤损害加重而逐渐升高。CD68表达水平高于CD3,CD20,尤其在血管周围表达明显增高,CD20表达较低。研究表明,T细胞,B细胞,特别是巨噬细胞在清除早期梅毒组织内感染的梅毒螺旋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但作用不完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编码人CD40分子基因的全长cDNA,在COS-7细胞中获得高表达。方法:提取人B淋巴细胞看Daudi总RNA,以RT-PCR技术克隆了编码人CD40基因全长cDNA,序列测定证实其正确性。将测序正确的CD40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转染试剂脂染胺(Lipofectamine)杂COS-7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法检测CD40基  相似文献   

17.
张庆成  侯燕  汪承炜 《武警医学》2008,19(5):426-428
 目的 探讨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 ,根据冠状动脉狭窄评分(CSA)标准对8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冠脉病变支数分为Ⅰ、Ⅱ、Ⅲ3 个组,男51例,女35例,平均年龄59.4岁.采用酶联法测定 CD40L、CRP、MMP-2、MMP-9 .结果 CD40L、CRP,MMP-2、MMP-9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多支病变高于单支病变,Ⅱ型病变高于Ⅰ、Ⅲ型病变.MMP-2、MMP-9与CD40L呈正相关性(r=0.69)( r=0.75).结论 CD40L和MMPs在冠脉斑块形成中有一定联系,CD 40 L可能通过MMPs对冠脉损伤,从而导致斑块形成.而CD40L和MMPs增高有助于研究易损性冠脉斑块.  相似文献   

18.
张页  战祥辉  何华亮  苗会娜  戴劲 《武警医学》2011,22(12):1026-1028
 目的 探讨高胆固醇血症红细胞膜表面CD35、CD44s、CD59分子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方法,选取高胆固醇血症(>6 mmol/L)亚健康者和对照组各32例,流式细胞仪观察红细胞膜表面CD35、CD44s、CD59分子变化特征.结果 高胆固醇组红细胞膜CD35、CD44s、CD59平均荧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红细胞膜CD35、CD44s、CD59分子表达降低,导致其免疫调控功能紊乱,可能是启动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D55,CD59,CD34抗原表达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全血细胞减少症及对照组粒细胞上CD55,CD59,CD34抗原表达率,并同时做相关血液学试验。结果阵发性血红蛋白尿(PNH),再生障碍性贫血(AA),再障-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AA-PNH)病人CD55,CD59,CD34抗原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相互间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粒细胞上CD55,CD59,CD34抗原表达率可作为PNH,AA,AA-PNH综合征诊断指标,具有灵敏性强,特异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