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正>笔者认为,男科郁证当为广义之郁证,十分广泛地存在不同男科病症之中。当解脱郁证定义之束缚,除癫狂外,具有或轻或重精神神经系统临床表现的情志变化、伴有或不伴有诸多男科疾病皆可称之为男科郁证。郁证病变相关于诸多内、外环境之因素,与个人、家庭、性爱及社会等具有密切相关性,可因郁致病与因病致郁,大多是多情交织而伤及一脏腑或多脏腑,劳逸失度皆可罹患郁证,人的一生之中或多少、或轻重、或长短皆应有过情缠性绕之郁证,本病以内伤生病居多,虽然治疗比较困难,但是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1]。 相似文献
3.
4.
6.
7.
中医郁证分为广义郁证和狭义郁证,广义郁证是由于七情不遂、气机郁滞所导致的一类病证,狭义郁证包括西医学的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其患病率、致残率均高,对患者身心和社会均造成影响,故探索狭义郁证的治法非常重要。从病因病机、辨治思路、临证分型等方面系统阐述张杰教授治疗郁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张杰教授认为郁证以情志失调为主,六郁互杂为辅,肝脾失调为本;治疗上理气开郁,虚实分治,肝脾建中。 相似文献
8.
9.
中医郁证学说发展溯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郁证学说肇端于<内经>,发展并完善于后世医家.自<内经>阐发五运之郁的病变及治疗后,历代医家不断充实与丰富中医郁证学说的学术内涵,使其日臻成熟与完善.如王冰对五郁之治的发挥、陈无择首论情志致郁、张从正的"气血通流"理论、朱震亨的六郁之说、王履对五郁之治的拓展、戴思恭的"升降失常".说、王纶的气血痰郁关系说、赵献可的"凡郁皆肝病"说、孙一奎的五脏本气自郁说、王士雄的"人身气贵流行"说等,均逐渐将中医郁证学说的研究引向深入.本文试对中医郁证学说的发展过程做一择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郁证在《内经》中尚未明确提出 ,但已有关于五气之郁的论述。至金元时代开始较明确地将郁证作为一种独立的病证进行论述。《丹溪心法·六郁》说 :“气血冲和 ,万病不生 ,一有怫郁 ,诸病生焉 ,故人身诸病 ,多生于郁。”临床所见郁证 ,表现复杂多样 ,而以失语为主要表现者较为少见 ,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延误诊治。笔者曾诊治数例 ,现将典型病例报告如下。例 1 李某 ,女 ,2 4岁 ,农民。因与其夫争斗 ,其夫以双手掐其颈部 ,致呛咳 ,憋气 ,随后不能言3日而就诊。西医虑被伤及发音器官曾请五官科检查 ,未见异常而转送中医治疗。刻诊 :闭口不言 ,面… 相似文献
11.
田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9):69-70
针对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逐步摸索和不断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教学理念即教无常法引导为先,避重就轻框架为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式框架教学法,认为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须跳出传统及现代教学模式的约束,从重视教向主动引导学生学转变,并创建了前中后三阶交互氏引导法;在教学内容上从强调重点、知识点向形成理论框架转变。经统计,学生对这一教学法的效果评价依次为:提高自学能力(92.4%),提高学习兴趣(85.2%),自我感觉掌握知识程度(74.0%),增进师生沟通(63.5%),提高表达能力(52.9%),91.8%的学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应用这一教学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阐述了古今医家对慢性肾炎血尿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病虚实夹杂,以气血亏虚为本;外邪、湿热、瘀血为标,湿热和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其治疗以辨证分型论治为主,结合临床运用单方及验方,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今后应以基础研究结合临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微观角度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是目前存在的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并且对公众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归属于中医学"郁证"的范畴,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中医药在治疗抑郁症历史悠久,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受到广大医者的追捧和认可。对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病因病机、中医治法(针灸疗法、中药疗法、针药并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疗生殖器疱疹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辨证分型施治、专方治疗、外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生殖器疱疹的情况,并简述现代医学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不足之处,结合中医的优势,提出今后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19.
李永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0):214-217
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是当今世界运动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中医外治法备受关注。常用的中医外治法艾灸、针刺、按摩、中药熏洗、中药穴位注射、中药外敷等;中医外治法在消除运动性疲劳方面有与内服中药同样的效果,并且可以避免误服兴奋剂的风险;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效果优于单一方法;借鉴现代科学技术、综合运用各种外治法和辨证使用中医外治法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秦建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2,4(2):15-18, 79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现代化是中医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提出将中医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二进制数字编码,根据中医原理和规律确定算法,建立数字模型。在保持中医学本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实现用现代方法对中医理论进行合理解构和重建,形成可资检验的具有严格逻辑性的科学理论体系。用计算机数字语言研究中医理论,开创中医理论研究的新方法和领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