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构建大脑顶内沟基于联合间径(AC-PC)定位体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平面投影回归方程.方法:将30名健康成年人颅脑横断层MRI数据经格式转化导入Photoshop CS软件包,经过严格的图像配准,建立以AC-PC中点为原点的三维立体坐标系,获得大脑冠状面图像上顶内沟的三维立体坐标值,以顶内沟最内侧点为起点,其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脑顶枕沟在MR横断层图像上的形态学规律。方法:30名正常成人志愿者头颅连续MRI扫描数据,在eFilm2.1工作站中,采用连续追踪法和3D-Cursor技术对连续MRI横断层图像上顶枕沟进行识别,观测、统计其形态学特征。结果:顶枕沟可出现在Z=-6~36mm区段的MRI横断层图像上,"一"字形占总层数的87.3%;"U"和"Y"形,占12.7%,随着层面的下移而沟前移。结论:本文结果可帮助顶枕沟的快速识别和楔叶、楔前叶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顶枕沟在基于连合间径定位体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内表面平面回归方程。方法:30名正常成人颅脑横断层MRI数据经格式转化导入Photoshop CS软件包,经过图像的严格配准,以顶枕沟的最内侧点为起始点,向外取X绝对值为3 mm倍数点为取样点,测量、记录该点坐标的X、Y值,X、Y值从Photoshop信息面板栏上显示、读取,Z值等于所在层面与双连合层面间相间隔的层面数和层间距的乘积,所有取样点坐标值组成顶枕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取样点坐标数据集导入SPSS 16.0软件,求解其空间拟合平面方程。结果:构建了顶枕沟内表面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在矢状面上Z对Y的直线回归方程为:Z=-0.774Y-26.975(右侧),Z=-0.760Y-28.599(左侧)。结论:在三维空间内构建的顶枕沟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内表面直线回归方程,能为基于立体定向技术的神经外科、介入放射治疗等提供三维立体定位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侧脑室经脉络裂手术入路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神经外科医师如何利用脑室的自然裂隙到达第三脑室、基底池等脑组织深部结构又几乎不损伤正常脑组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0例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在放大10倍的显微镜下对侧脑室脉络裂体部、三角部、颞部依照手术入路逐层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脉络裂介于丘脑与穹隆之间呈倒“C”形。经脉络裂体部可到达第三脑室顶部;经脉络裂三角部可到达四叠体池;经脉络裂颞部可到达环池。本研究对经脉络裂到达上述部位的手术入路进行了显微解剖和观察。结论:经脉络裂入路处理第三脑室、颞叶内侧、环池的病变具有手术损伤小、术野暴露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眶部经颅手术入路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经颅至眶部手术入路提供详细的显微解剖学依据及解剖参数。方法 应用20例成人头颅湿标本,在放大5 ̄20倍显微镜下,对眶内手术入路进行显微解剖分析及测量。结果 内侧入路是经上斜肌与提上睑肌之间的间隙,经此入路可切除眶尖区内侧病变。中央入践是经提上睑肌与上直肌之间的间隙,根据额神经牵向内侧还是牵向外侧分为两种术式;经此入路可行眶内段视神经中段病变的切除。外侧入路是经上直肌与外直肌之间的间隙,根据  相似文献   

6.
<正>肱骨干骨折多伴桡神经损伤,临床上肱骨干骨折手术时因不熟悉肘部解剖结构,过多损伤周围组织和神经,造成桡神经医源性损伤[1]。本文采用巨微解剖方法对造成桡神经沟管损伤的因素进行了相关的解剖学研究,明确桡神经在肱骨肌管内分支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和分布,为临床桡神经断端吻合术和带血管蒂神经移植术提供详尽的解剖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Poppen入路的显微解剖,为利用该入路切除松果体区各种肿瘤提供解剖学指导.方法 成人尸头标本15例(30侧),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顶枕开颅Poppen入路的解剖操作,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暴露范围在矢状窦和横窦夹角,小脑幕和大脑镰夹角之内,暴露结构包括枕叶、小脑半球、大脑内静脉、大脑大静脉、基底静脉、小脑上动脉...  相似文献   

8.
目的关节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髋关节疾病的诊治中。对于髋关节镜技术而言,前方关节腔较为重要,通常术者多使用前方入路,经过前方髋关节囊进入前方关节腔。考虑到髋关节下方关节囊的强度较前方关节囊差,文中设计了髋关节镜前下入路通过解剖学研究对髋关节镜前下入路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方法在25具防腐成人平脐以下的下肢标本上,以腰穿针建立髋关节镜前下入路,记录腰穿针穿过的结构,穿刺方向以及与周围血管神经的距离。结果髋关节镜前下入路首先于缝匠肌外侧穿过股直肌,在更深层从股中间肌与髂腰肌之间穿入前方关节囊。前下入路的穿刺角度为向头侧倾斜(42.9±5.34)°,向后方倾斜(29.6±2.67)°。与其距离最近的重要结构是旋股外侧动脉升支,为8~20 mm(平均14.2 mm)。结论在解剖学上,髋关节镜前下入路易于进入髋关节,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不同体位下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进行断层解剖学观察 ,为MRI诊断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的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无明显关节病变的成人尸体足 ,自然松弛位 3 4例 ,足完全跖屈位 3例 ,足完全背屈位 3例 ,共 40例。置 -3 0℃低温冰箱冰冻 1周 ,制成冠状位 10套、矢状位 7套、横断位 10套、斜冠状位 5套、斜矢状位 3套、斜横断位 5套连续断面标本。逐片观察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的附着、走行、毗邻关系。结果 :距腓前、后韧带及内侧副韧带在横断切面足呈完全背屈位时显示最佳 ,冠状切面在足的不同体位时 ,内、外侧副韧带除距腓后韧带均能较好显示 ,斜冠状位可显示胫距前韧带及胫舟韧带的全长 ,斜横断切面可显示胫距前韧带及跟腓韧带的全长。结论 :在足的不同体位下 ,选择最佳切面可分别显示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的全长  相似文献   

10.
国人乙状窦沟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耳外科及神经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乙状窦沟 (GSS)的形态、位置及GSS上曲在颅骨表面的标志点 ,测量GSS的宽度、深度及其与周围结构间的距离。结果 GSS呈“乙”字型 ,83 33%的顶乳突缝前角投影在GSS上曲处。GSS的宽度左侧平均为 (10 92± 1 80 )mm ,右侧平均为 (12 0 0± 1 6 5 )mm ;深度左侧平均为 (4 15± 1 4 0 )mm ,右侧平均为 (5 2 7± 2 2 7)mm。GSS宽度及深度均有显著的侧别差异。GSS前外侧缘到前庭导水管外口、内耳门下后缘、后半规管、外耳道后壁的距离分别为 (7 85±2 4 7)mm、(2 1 6 9± 4 97)mm、(8 5 4± 2 74 )mm、(12 4 2± 2 4 6 )mm。结论 GSS为颞骨岩部后面的一个重要的骨性结构 ,顶乳突缝前角处可 (作为GSS上曲定位的参考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侧脑室三区脑膜瘤的疗效。方法 总结8例经显微手术治疗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7例获得全切,肿瘤全切除率为87.5%,术后并发同向偏盲4例,偏瘫1例,精神症状3例,经非手术治疗均恢复正常,无手术死亡。1例次全切除,术后3a复发,经再次手术而痊愈。结论 显微手术技术是治疗关键。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手术难度大,合理的手术入路、精细的手术操作与良好的术后引流是全切肿瘤、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例胸腰段推管内肿瘤临床资料。7例均行MRI检查,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完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1例。结果 7例得以随诊。时间12吨1个月。症状明显改善5例。脊髓功能评分提高11-20分;1例症状稳定:1例肿瘤复发术后脊髓功能改善不良。结论 临床表现及MRI所见为诊断主要依据。诊断一旦确立。应尽早手术。术中准确定位、减少对脊髓的牵拉、挤压为手术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量经颞上沟-侧脑室颞角手术入路的相关数据,初步定位大脑背外侧面颞上沟进入侧脑室最短距离的点,寻找经颞上沟进入侧脑室颞角的最佳手术入路点。方法:选取120例成年人脑部MRI扫描标本,利用容量重建技术构建大脑三维立体模型,测得颞上沟的长度S1。沿垂直于颞叶长轴的方向以1.0 mm间距切割得到多个冠状切面,依次测量颞上沟到侧脑室颞角的距离并确定最短距离S2,同时测量颞上沟的深度S3,测量大脑颞上沟表面相对应的最短距离点到颞上沟前端起始部的距离S4,计算S4与S1的比值M,同时测量最短距离与正中矢状位方向之间的夹角α。所有样本进行双侧测量,对比两侧的测量结果。 结果:120例国人的S1左侧为(159.56±17.55)mm,右侧为(164.35±15.07)mm,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2左侧为(8.18±0.96)mm,右侧为(7.81±0.90)mm,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3左侧为(12.19±1.43)mm,右侧为(11.57±1.33)mm,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4左侧为(100.88±16.09)mm,右侧为(104.15±14.49)mm,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左侧为(0.63±0.07),右侧为(0.63±0.06),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左侧为(55.80±3.64)°,右侧为(56.46±4.17)°,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上沟前端3/5处可能为理想的手术入路点,由该点进入侧脑室颞角距离最短,提示实施颞上沟-侧脑室颞角手术时该入路可减少对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经翼点入路不同视角下对颈内动脉外侧间隙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确定该手术间隙的界限、大小及不同视角下其内重要结构的显示程度及临床意义。方法:15例成人湿性头颅标本模拟翼点入路双侧开颅,应用手术显微镜沿颅底方向在不同手术视角(0°、30°、45°、60°)下对颈内动脉外侧间隙进行观测。结果:颈内动脉外侧间隙大致呈三角形,随视角由0°~60°,间隙内容物发生改变;外侧边长度为4~5mm,不同手术视角所测得的外侧边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随角度的增大有逐渐变短的趋势。内侧边和底边不同视角所测得的长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角度的增大有逐渐变短的趋势。结论:在30°视角下颈内动脉外侧间隙的可应用空间最大,主要配合其他间隙完成手术,在此间隙操作时,对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颈内动脉细小分支和动眼神经应注意识别和保护,30°视角下,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末端显露明显。  相似文献   

15.
单心室外科治疗中的问题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心室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手术死亡率较高。近年来在单心室的外科治疗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在诊断、治疗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作者的经验,就单心室的概念、病理形态、病理生理、手术方法,以及各种术式的适应证、术中、术后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多数单心室病例需要采用Fontan系列手术治疗,特别是心外管道连接方法效果良好;具备条件的患者可行心室分隔术,手术疗效优于Fontan系列手术。伴肺血管发育不良着,应行体肺动脉分流手术,促进肺血管发育。伴肺动脉高压者应行Banding手术,防止肺血管病变。在不同年龄患者肺血管发育存在很大差异,全肺阻力也会有很大变化。选择合适的病人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肺血管阻力和心功能状态是手术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7例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特点、术式及疗效.方法:2007年9月至2011年4月对17例确诊为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患者进行颈侧经颈静脉孔舌咽神经切断术.结果:17例患者均行颈侧切开经颈静脉孔舌咽神经切断术,术后随访6月~4 a,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完全消失.其中15例术后疼痛立即消失,1例于术后两周疼痛完全消失,1例于...  相似文献   

17.
侧脑室肿瘤的MR诊断及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侧脑室肿瘤MR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肿瘤的MRI表现结果20例中,星形细胞瘤6例,脑膜瘤5例,室管膜瘤3例,转移瘤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淋巴瘤1例。结果侧脑室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如一般侧脑室脑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淋巴瘤信号较均匀,而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及中枢神经细胞瘤囊变较常见,转移瘤多见坏死,肿瘤的发病部位也有一点特点,如侧脑室脑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室管膜瘤均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中枢神经细胞瘤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均好发于室间孔附近,星形细胞瘤及转移瘤可以位于侧脑室任何部位。结论结合肿瘤的部位、发病年龄、强化程度等MR表现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50-52
目的探讨经眶上外侧入路与单侧冠状入口经额入路治疗鞍区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50例鞍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经眶上外侧入路)与对照组(单侧冠状入口经额入路),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肿瘤切除情况、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肿瘤全切率为88.00%(22/25),对照组全切率为72.00%(18/25),两组肿瘤全切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稍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鞍区肿瘤采用经眶上外侧入路与单侧冠状入口经额入路治疗均能取得较好效果,但经眶上外侧入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方面更具优势,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谢轩贵  游潮  蔡博文 《四川医学》2004,25(8):850-851
目的 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诊断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5年间 2 4例侧脑室脑膜瘤的临床手术资料 ,肿瘤大小 2cm× 1 5cm× 1 5cm~ 9cm× 7 5cm× 7cm。全部病例均行CT和 /或MRI检查 ,6例行脑血管造影。手术采用顶枕入路 15例、颞上中回入路 9例。结果  2 4例均获肿瘤全切 ,其中 3例完整切除 ,2 1例分块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术区血肿 2例 ,行二次手术清除血肿 ;脑室炎 4例 ,失语 2例 ,对侧肢体轻瘫 3例 ,均经积极处理好转出院。术后随访半年~ 5年 ,未见复发。结论 CT、MRI对侧脑室脑膜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侧脑室脑膜瘤均应手术治疗 ;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入路与暴露、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肿瘤周围组织结构、牢靠止血、管理好术后引流是全切肿瘤、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8例三脑室区肿瘤经右侧脑室造瘘──中帆入路外科治疗的体会,讨论中帆组织结构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入路方法注意事项及不同入路的比较。认为该入路具有一定实用性,特别有利于处理三脑室中部发生的肿瘤,同时也可以与侧脑室室间孔入路并用,增加显露范围,便于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