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α-醋酸萘酯为底物,用比色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脑光密度扫描法对比测定了100例正常人和82例肝脏病人血清非特异性酯酶活力及其同工酶。正常人血清酯酶总活力878±116Iu/L,电泳有6条酯酶带(E_1~E_6);原发性肝癌(32例)血清酯酶总活力降低约1/3(514±114Iu/L),同工酶E_1无改变,E_2~E_5降低,E_6轻度降低,其中甲胎蛋白阴性病人中有上述酯酶改变者达85.7%;肝硬化(30例)病人血清酯酶活力大幅度降低(339±100In/L),同工酶E_1~E_6全下降;而良性肝肿瘤(10例)、转移性肝癌(10例)酯酶总活力及其同工酶与正常人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报告血清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检测方法,并检测了45例正常人及2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血清POD同工酶.结果正常人血清POD同工酶出现1~3条区带,HCC病人血清POD同工酶出现2~6条区带.提示,HCC病人血清POD同工酶区带比正常人明显增多(P<0.001),活性也明显增高(P<0.01).  相似文献   

3.
肝病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99化学发光法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观察肝病患者 (包括肝癌 ,肝硬化及轻度乙肝患者 )血清糖类抗原CAl99含量变化并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糖类抗原CAl99的临床价值。方法 :3 0例正常人和 60例肝病患者 (其中 2 0例肝癌 ,2 0例肝硬化和 2 0例轻度乙肝患者 )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糖类抗原CA199含量 ,将所得值进行t检验。结果 :正常人血清CA199值 3 .75± 2 .89U/ml,轻度乙肝组略升高CA199值 5 .79± 3 .5 7U/ml(P <0 .0 5 ) ;肝硬化组较正常升高 14.67± 8.98U/ml(P <0 .0 1) ;肝癌组升高明显 85 .18± 60 .79U/ml(P <0 .0 0 1)。结论 :化学发光法测定肝病患者血清CA199对临床诊断肝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β2-微球蛋白(β2-MG)的浓度变化及其与白/球比例(A/G)相关性。方法:对正常人70例及肝硬化45例,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6浓度;以放免法测定其血清β2-MG,并将IL-6、β2-MG结果分别与A/G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肝硬化组血清IL-6、β2-M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Child分级的升高IL-6、β2-MG结果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清IL-6、β2-MG与A/G比例均呈负相关趋势。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IL-6、β2-MG活性升高反映了肝细胞的受损、坏死,并可反映肝硬化的程度,血清检测IL-6、β2-MG升高,对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清过氧化物酶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一种血清过氧化物酶(POD)的测定方法。用该法测定了71例正常人和184例病人的血清POD活性。结果表明,正常人血清POD活性为15~180U/L,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原发性肝癌(HCC)病人的血清POD活性较正常人及其他疾病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良性肝病病人血清POD无明显升高。血清POD活性测定诊断HCC的敏感性为81.9%。对AFP阴性HCC病人,血清POD的诊断敏感性为62.2%。结果提示,血清POD测定有助于HCC的诊断,特别有助于HCC与其他良性肝脏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使用同功酶临床诊断试剂盒(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联合检测血清酯酶(Es)同功酶和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对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s试剂盒和LDH试剂盒检测血清,原发性肝癌病人1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40例,正常人40例。结果:HCC及肝硬化病人Es2带活性减弱甚至大多数消失,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HCC病人LDH5带活性明显增强,与肝硬化及正常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血清Es对肝硬化和HCC的诊断有高度敏感性,结合检测血清LDH对肝硬化并发HCC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例正常人和108例各类肝病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并与血清前胶原肽(PIIIP)组比较。结果表明:血清HA较灵敏地随肝病的演变而变化,随病程发展升高幅度不相同,有助于对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在反映肝损害、预示肝硬化上比PIIIP灵敏。  相似文献   

8.
肝脏疾病病人血清ALT和ALP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 探讨肝病病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变化对肝病的诊断意义。②方法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速率法测定 2 8例急性肝炎、2 4例慢性迁延性肝炎、18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0例肝硬化、30例肝细胞性黄疸病人ALT、ALP活性 ,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③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性黄疸病人ALT、ALP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差异有显著性 (H =12 3.5 6、4 6 .36 ,q =3.0 9~ 18.2 5 ,P <0 .0 5、0 .0 1)。慢性迁延性肝炎病人ALP含量亦高于正常组 ,差异有显著性 (q =8.2 5 ,P <0 .0 1)。各组肝病病人ALT、ALP异常率均高于正常组 ,差异有显著性 (χ2 =8.4 0~ 76 .0 1,P <0 .0 1)。④结论 联合检测ALT和ALP对肝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 6 (IL- 6 )、白细胞介素 - 8(IL- 8)浓度变化及其与一氧化氮(NO)、白球比例 (A/ G)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 70例正常人及肝硬化病人 ,采用 Griesds比色法测定其血清 NO水平 ;以 EL 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 IL- 6、IL- 8浓度 ,并对 IL- 6、IL- 8结果与 NO及 A/ G间分别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血清 IL - 6、IL - 8、、NO结果分别为 2 32 .8± 10 .1pg/ ml、197.6± 7.5 pg/ ml、5 .93± 1.87μmol/ L ,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IL- 6及 IL- 8与 NO比较差异不显著 ,无明显相关性。而二者与 A/ G比例呈明显负相关趋势。结论 :IL - 6、IL - 8在肝硬化的进程中起一定的协同作用 ,细胞因子活性升高反映了肝细胞的受损、坏死 ;肝硬化患者 NO增高除与细胞因子作用有关外 ,其它因素如内毒素亦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联合测定血清层粘蛋白、IV型胶原和透明质酸在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正常人血清层粘蛋白、IV型胶原和透明质酸含量。结果 轻度慢性肝炎血清层粘蛋白较正常人轻度升高 (P >0 .0 5 ) ,而血清IV型胶原和透明质酸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P <0 .0 5 )。中、重度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血清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 ,以肝硬化为最高。血清层粘蛋白、透明质酸和IV型胶原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 (P <0 .0 0 1)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73、0 .86和 0 .89。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层粘蛋白、IV型胶原和透明质酸对肝纤维化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和分析测量了139具尸体的小肠长度。成年男性54例,均长414.30±9.60厘米;成年女性47例,均长345.87±8.19厘米;男女两性小肠均长382.48±6.40厘米,且两性小肠长度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性胎儿13例,均长218.46±8.76厘米;女性胎儿25例,均长211.60±7.31厘米;胎儿两性小肠均长213.95±5.68厘米,两性间无差异。求相关系数表明,r=0.039,小肠长度与身高完全无关。  相似文献   

12.
用200例(男124、女76)长春市郊出土的干燥成人下颌骨进行了下颌孔定位的研究。所测得的数据,均通过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下颌孔的位置是变化的,但下颌孔主要位于冠突最高点与下颌角连线的上五分之三与下五分之二交界处。同时进行了男、女性别之间及同一性别两侧之间的对比研究。从研究结果看,除下颌孔至下颌角的距离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着明显性别差异以外,其余各项未看出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162例成年尸体上观察的结果如下:腹腔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1上1/3者最多,平Th_(12)下1/3者次之,平均在L_1上1/3上部。肠系膜上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1上1/3者最多,平L_1下1/3者次之,平均在L_1中1/3下部。肠系膜下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3下1/3者最多,平L_3中1/3者次之,平均在L_3下1/3上部。腹腔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上缘间的距离,以在0.1~0.5厘米之间者最多,平均距离为0.41厘米。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上缘间的距离,以在5.0~7.0厘米之间者最多,平均距离为6.36厘米。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腹主动脉分叉角顶之间的距离,分别以在12.0~14.0厘米、10.0~13.0厘米和3.0~5.0厘米之间者最多,它们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3.03厘米、11.28厘米和4.21厘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成年猫8只,向直肠壁浆膜下层和肌层内多点注入10%HRP溶液200微升,研究结果证明①猫直肠初级传入神经来自双侧(?)_1至腰_5和骶_1至尾_1的脊神经节,其高峰节段是腰_2和骶_2节段。②脊神经节内直肠的初级传入神经元胞体多为圆形和椭圆形,少数是梭形和不规则形。③直肠初级传入神经元的中枢突经李氏束深面进入骶髓_(13)节段,围绕后角形成较大的外侧束和较小的内侧束。两束沿后角外侧阳内侧缘行向腹侧,其终末均终止于灰质Ⅱ,Ⅲ层和Ⅴ、Ⅶ层.④直肠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位于双侧骶_1至尾_1节段的中间带外侧核,并在网状核、侧素、后外侧核、中界核和前角后外侧核也见到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家兔胰腺器官内的淋巴管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胰腺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存在小叶间和被膜下。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与其他器官所见相同。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报导了83例119眼弱视治疗及随访情况,其中经随访一个月以上的93眼中,56眼(60%)视力恢复三排以上或达1.0以上。 视力恢复与开始治疗的年龄有明显的关系,5岁以前开始治疗者疗效较5岁以后开始治疗者显然好得多。非中心凹注视者疗效不一定比中心凹注视者差,而大多数非中心凹注视眼视力提高者转变为中心凹注视。定期随访,严格认真地遮盖健眼,及强迫多使用弱视眼是治疗弱视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现有的实验室务件下以7-ACA为原料合成头孢吡肟中间体,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收率。方法: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相关方法具有一致性,同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考察了一些关键步骤(时间、温度、剂量)对中间体收率的影响。结果:中间体收率为32.7%。结论:该方法使中间体的合成更易于控制,避免了一些繁杂的操作,并降低了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聚集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血小板聚集活性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在造成动粥模型前测定血小板对ADP的聚集性,分为高敏感性血小板组和低敏感性血小板组。结果表明,高敏感组的动粥斑块病变比低敏感组明显加重(P<0.05)。但是,两组脂质和脂蛋白变化,除胆固醇有明显差异外,其它各项指标比较均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