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教学小组辅助下医院护理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为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采用护理教学小组辅导下的医院护理教学管理模式,成立分层次教学小组、技能培训小组、人文培训小组及课堂教学和实习生教学管理小组4个护理教学专业小组,对护士及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带教。评价2009年院内培训情况及效果,并与2008年比较。结果 2009年院内培训效果较2008年明显提高,两个年度在学分验证一次合格率、教学质量检查均分及"三基"技能考试一次合格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教学专业小组辅助下的教学管理模式能使护士主动参与学习,院内教学更加规范,医院整体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ICU专科护士培训模式,培养高素质ICU专科护理人才。方法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制定ICU专科护士阶梯式培训计划,对其进行分层次按需的个体化模式培训。结果专科护士培训后理论及实践技能考核明显优于培训前(P<0.01)。结论采用阶梯式个体化培训模式加快了高素质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步伐,适应了基层医院ICU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科研亚专业小组在内分泌代谢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根据科室亚专业特点构建科研小组,由1名护士长、1名在读博士和3名在读硕士组成,对31名护士进行科研培训、专题讲座、指导论文写作等。并采用问卷调查小组建立前后护士科研、临床护理能力和科研成果。结果科研亚专业小组建立后,护士科研能力总分由(23.10±6.12)分提高到(28.98±5.05)分;护士临床工作能力总分由(23.82±5.47)分提高到(28.34±5.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表论文数量、课题立项、外出学习和参会显著增加。结论科研亚专业小组培养了护士评判性思维,可提高护士科研能力,提升自身业务和学术水平,改进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岗位管理与培养模式。方法将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岗位分为临床类、保障类、教学类3类,共计6种岗位,将护士分为N0~N3等4级。同时,确立不同层级护士的培训重点及培训形式,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阶梯式培养模式。结果初步形成层级清晰、结构合理的护理岗位管理模式,整体护理质量和护士专业素质明显提高。结论护理岗位管理及阶梯式培养模式有助于心血管重症监护专业护士的培养和护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科新护士的培训带教方式,使新护士尽快适应新环境。方法对2008年新人科的9名护士实施小组协作式护理查房。对查房效果进行评价,并与传统查房模式进行比较。结果护士对小组协作式护理查房的认可程度高于传统查房模式(X^2=23.72,P=0.000);小组协作式护理查房评分高于对照组(t=5.13,P=0.000);病人认为从小组协作式护理查房中获益更多。结论小组协作式护理查房能提高血液科新护士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6.
总责任护士在神经外科整体护理开展中的作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珍珍  陈丽静 《现代护理》2003,9(7):556-557
目的 为了保证整体护理质量,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探讨开展整体护理模式。方法我科在开展整体护理工作中采用两种模式对观察组设立总责任护士小组制护理。对对照组采用不设总责任护士。人人都是责任护士的模式。结果 两种护理模式对照:在入院指导,入院评估准确率、护理诊断准确率、护理措施落实率、健康教育有效率、病人满意率、护士素质提高等7个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设立总责任护士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能真正贯彻以病人为中心服务,同时也能体现按职上岗鞭策护士不断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阶梯式培训模式对年轻护士急救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编制《阶梯式培训手册》,对3年内年轻护士实行阶梯式培训,主要包括基础级培训:时间6个月,以基础急救知识和技能为主;专业级培训:时间1年,注重专科急救模块培训;拓展级培训:时间1年,重点以案例演练综合技能培训为主。比较培训前后护士急救理论知识考试、急救护理综合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及护理工作胜任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培训后年轻护士的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护理综合实践技能考核成绩的合格率、优秀率明显高于培训前,护理工作胜任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阶梯式培训模式能提高年轻护士急救理论、急救技能、护理评估、应急处理等护理急救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庄丽 《现代护理》1998,4(10):50-51
自1995年我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病房试点以来,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逐渐成型而在全院展开。各科室根据病种的不同及护理人员的数量已形成自己的模式。而且充分发挥了整体护理的优越性、实用性。得到了病人的好评,医生及病人家属的认可。1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1.1分组护理,设立责任护士我科共有床位69张,护士26人。设立7个护理小组。除监护小组6张病床由5名护士组成,设立1名责任护士外,其余63张病床分成6小组设立6名责任护士。每人负责9~12张病床。全体护士共同参与倒夜班,责任护士相对固定。1.2设立护理秘书责任护士每日要…  相似文献   

9.
手术室新护士三年阶梯式培训模式探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手术室新护士三年培训模式和方法。方法采用三年阶梯式培养模式,建立完整的系统培训架构,包括培训对象的界定、培训原则及目的、培训目标师资队伍的培养、阶段培养计划、使用培训手册、培训考核体系的建立、培训评价体系的建立等。结果新护士培训系统、科学。结论新护士三年阶梯式培养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新护士岗前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新入职护士50名作为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岗前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将2012年的50名新入职护士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护士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并用自设问卷调查实验组新护士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评价。结果实验组新护士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总成绩及案例评估、实施、人文关怀、相关知识问答、总体质量部分成绩均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新护士对此培训模式予以肯定。结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增加新护士学习趣味性、主动性,并可有效规范临床护理实践操作技能,更有利于新护士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本科护生实习中专科护理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应届本科护生专科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方法:对两届应届本科护生进行综合素质、肿瘤专科知识的培养。结果:通过一年的轮转,本科护生从理论到临床实践、专科知识、实际操作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结论:通过集中专科能力培训,重视综合素质培养,提高了本科护生工作、教学、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医院护士专业化教育培训体系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新形势下医院护士专业化教育培训体系。方法:以开展高级护理专业技能培训为引领,以夯实基本素质培训为起点,以强化基本技能培训为基础,以拓展专科护理技能培训为支撑,构建医院护士专业化教育培训体系。结果:护士专业化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显著提高了全院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技能与知识理论水平、提升了全院基础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全院护理科研水平。结论:新形势下医院护士专业化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晶晶  刘桂萍  马玲  吴国华  刘娜娜  孙树 《全科护理》2013,11(22):2017-2019
[目的]探讨社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护理培训的内容及培训模式,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护理能力。[方法]采用互动式学习、开放式教育方法对郑州市79名社区护士进行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护理培训,培训前后进行考核,分析培训效果。[结果]79名社区护士培训后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护理知识、技能与健康教育运用能力等较培训前提高。[结论]社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护理培训应以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为指导,以完善的评价系统为保障,充分体现"三结合"即培训与当地医疗服务实际相结合,培训与护理人员的自身需求相结合,培训中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培训培训者模式在新疆5个艾滋病重点地区护理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培训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首先对培训者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然后由这些培训者对本地区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结果培训后,接受培训者及一般护理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得分较培训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培训培训者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艾滋病知识和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护士岗前专科培训的改革与效果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为了完善新护士的岗前专科培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方法经过“三基”培训后,结合专科护理制定新护士岗前专科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与临床病例结合,实行参与式教学、双向考核、轮流带教方式,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开展最满意带教老师问卷调查。结果通过目标明确、计划严谨、系统的培训,实现了新护士岗前专科培训程序化和科学管理。新护士考核成绩明显优于以往传统带教。结论新的培训模式为今后的新护士岗前专科培训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战术战伤救治的野战救护实践教学模式在护理本科生《野战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第二军医大学2012级41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前3次理论课中融入战术战伤救治(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TCCC)理论精华,在后2次实践课中利用动物组织、仿真模拟人、标准化伤员模拟战伤和大规模伤亡,分别开展TCCC关键救护技术实战化训练和野战救护综合模拟演练。演练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自我感知变化和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护生对战创伤救护知识、能力和态度的自我感知均实现了积极的显著性提升,一致认为此次教学改革是一种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结论基于TCCC的野战救护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后还需不断贴近战场实际,更新救治理念,完善训练模式,进一步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专业集中规范培训对提高骨科新护士综合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3年入职于陕西省人民医院的骨科新护士20名,分两期进行骨科专业集中规范培训,每期10名,每期培训时间1个月,比较新护士培训前后综合理论和技能、专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骨科康复技能、护理用具以及仪器使用的情况。结果专业集中规范培训后,新护士的综合理论和技能、骨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均有较大程度提高;骨科康复技能、护理用具和仪器使用考核成绩,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专业集中规范培训有助于骨科新护士综合能力的提高,为骨科护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系统化应急培训方法与效果。方法构建护理部-护理质量管理专业组-护理综合应急技能指导小组-科室急救小组4级培训管理模式。采用集中理论培训、模拟训练等方式对护士进行系统化应急培训,并将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考核纳入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制订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对其应急能力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护士应急流程执行合格率、急救操作水平及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在急救过程中的各个子过程执行时间均较培训前明显缩短。结论对护士进行系统化应急培训,并将其考核纳入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层级培训在心血管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层级培训模式,对55名心血管系统护士进行护理培训,制订并实施各层级护士的年度培训与考核计划,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和反馈.结果 培训后护士的评估病人问题的能力、专科基础知识和技能、护理文件书写能力、应急能力、带教能力评价总均分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 规范化的层级培训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抢救患者的成功率,为临床护理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专业核心能力培训在急诊科护士培训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对本科室护士按照核心能力从低到高分为3个层级,围绕急诊专业护士5个核心能力进行分层级培训。评价培训前后护士综合考核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培训后本科室护士专业综合考核成绩优秀率、护士自我评价满意度、急诊科医生及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采用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模式,可以起到优化护理人员能力结构,提高护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