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失音是指语声嘶哑,甚则语声不出,病位在咽喉,与肺脏密切相关的一类病证.古人所言的"金实不鸣,金破亦不鸣"形象的指出了其病性有虚实之分[1].杨玉萍教授系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其从医三十余载,学验俱丰,曾师从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本文现将杨教授治疗曲霉菌感染后咳嗽伴失音的验案1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
失音证治     
失音,临床常见的一般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者指外因感邪“金实不鸣”;虚者即内因劳损“金破不鸣”。临证必细审病因、辨证论治。本文试举不同类型的失音二案进行讨论如下: 例一:吕××,男,20岁,福鼎县桐山公社透埕草湾人,1974年2月6日就诊。患者伤风咳嗽、声音嘶哑已五日。前医曾投玄参、地、冬等药。服至四剂,声哑益甚,几尽失音,因而就诊。证见:干咳无痰、声嘶音哑、舌苔薄白、脉浮。脉证合参,诊为风寒遏肺、机窍不利,凉润敛肺非其治也。遂拟疏散风邪、宣肺利窍。处方:麻黄钱半、杏仁二钱、荆芥二钱、防风二钱、蝉衣二钱、薄荷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诊治133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35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每份病例的基本资料,分析其中医证型、虚实证型、治疗方法选择及治疗效果的分布情况。结果:1335例病例的辨证分型以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最为常见,分别占44.3%、29.4%及13.9%。将上述辨证从虚实归类,其中虚实夹杂包括肝肾亏虚、气滞血瘀,肝肾亏虚、痰瘀阻络,脾虚湿瘀互结等证型;实证包括气滞血瘀、湿瘀阻络、湿热瘀阻3种证型;虚证包括肝肾不足、肝肾亏虚、肝肾阴虚3种证型。不同年龄阶段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分布不同,在46~75岁的年龄阶段,虚实夹杂的病例数比单纯实证、单纯虚证多。1335例患者临床治愈683例(51.2%),显效484例(36.3%),有效163例(12.2%),无效4例(0.3%),其他1例(0.1%)。结论:对不同阶段的腰椎管狭窄症,应采取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失音一证,有“金实不鸣”之说,故治疗多从实证着手,用清肺、化痰、开郁法,然而临床所见并非均为实证,虚证者亦不少见,对此,笔者应用五味异功散加味,补土生金,治疗虚证失音多例,疗效较佳。介绍如下。典型病例:杨某,男,54岁,干部,1986年5月7日初诊。患声音嘶哑一月,失音一周。一月前,因外感致发热、咳嗽、咽痛、咽干,服感冒药后热退、咳减,而声音却日渐嘶哑。经县、区两级医院诊为慢性咽炎。服用多种中西药,效不显,且病情加重,一周前失音,故前来就诊。刻诊:面色灰暗,眼神恐惧,四肢无力,不思饮  相似文献   

5.
失音漫谈     
朱炳林 《新中医》2003,35(7):31-31
临床上治失音,多从金实金破着眼,不越于肺。因肺主气,上通咽喉,共为声音之门户,无论风寒风热、气滞痰凝,皆可使肺失宣达,会厌开合不利而失音,此金实不鸣也。而肺为肾母,母子相倚,金水相涵,所谓“水之生金,如珠之在渊”(《医学读书记》),一旦肾阴亏损,龙相火腾,必上扰肺金而失音,此金破不鸣也。而失音又非仅仅是  相似文献   

6.
针灸补虚泻实治疗喉喑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喑是指由于喉部疾患引起的以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病证。常见于急、慢性喉炎、喉头结核、声带息肉、声带麻痹等疾病。根据其发病的急缓和病程的长短,祖国医学将其分为“暴喑”和“久喑”两大类,即所谓“金实不鸣”和“金破不鸣”。《景岳全书》说:“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病在标,因窍闭而喑也。虚者其病在本,因内夺而喑也”。明代医家张介宾说:“凡五脏之病,皆能为喑”。由此可见,喉喑虽属喉咙、声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虚在老年恶性肿瘤发病中的重要性及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89例不同年龄的中晚期肺癌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60岁以上患者虚证或虚实夹杂证的比例显著高于30-49岁组与50一59岁组(P〈0.01);不同年龄组间虚证与实证的分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随着年龄增长,虚证的比例增高,而实证的比例降低;②不同年龄组间虚实夹杂证与实证的分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随着年龄增长,虚实夹杂证的比例增高;③不同年龄组间虚证与虚实夹杂证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随着年龄增长,虚证与虚实夹杂证的比例同步增高。结论:正虚是老年恶性肿瘤发病的重要原因,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必须注意扶正培本,祛邪不伤正,才能达到治病留人、提高生存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经行腹痛乃妇科常见、多发病症,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楼凯凌主任医师每于临证必审证求因,治病求本,认为痛经治疗首辨虚实,并灵活运用行滞、散寒、化瘀、清热、补虚、泻实等法,对于久病虚实夹杂者,注重补泻兼顾。自拟"痛逆方"用治实痛者、"八珍理痛方"疗虚实夹杂之痛经,令气顺血和,月水畅通,则痛可蠲,选方精当而多效验,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病例介绍: 孟××,男,58岁,农民,1971年10月24日就诊。患者因失音以笔代述,因感寒后饮冷酒,次日即失音。本人自购麦冬、胖大海、甘草、青果等泡茶饮,不见功效,遂来我院就诊。诊脉浮,伴有恶寒,舌苔白腻,纳减。证属风邪外袭,寒湿内停,上闭清窍,致使金实不鸣。治宜疏散风寒,宣利肺气为要。处方:炙麻黄10克,杏仁15克,炙甘草10克,炙枇杷叶15克,云苓15克,细辛2克,葶苈子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桔梗10克。患者执方踌躇未决,恐药辛燥与病有碍,要求服药一剂试探治疗。 25日复诊,喜曰:“服药后失音霍然而愈,外邪  相似文献   

10.
唐梁 《四川中医》2011,(6):23-24
本文由叶天士在《温热论》提出的"……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展开脾胃病脾虚湿热证临床治疗中的探讨,进一步阐述其在多种邪气错杂或虚实夹杂时可采取"分消其邪"的治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胡国恒教授从肝论治脑鸣的临床经验,其认为脑鸣的发生主要责之于脑髓失于充养、脑内阴阳失衡导致的脑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在临床上,其认为脑鸣病机或虚或实,或虚实夹杂,肝在脑鸣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从肝论治,诸脏调变,往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倪平敏  陈小宁 《河北中医》2012,34(1):145-148
慢性喉炎中医称"慢喉喑",又有"久喑"、"久无音"、"久嗽声哑"、"久病失音"之称,是指喉部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长期声音嘶哑、喉部干燥不适为主要表现,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较难治疗.中医学认为,慢喉喑有虚实之分,实证者多由痰热犯肺,瘀滞喉窍,声门开合不利而致,即所谓"金实不鸣".  相似文献   

13.
失音证治     
<正> 中医称失音为“喑”或“喉喑”。历代医家对失音一症有不少论述。如清·沈金鳌云:“音声病,肺家火热证也,盖声哑者,莫不由于肺热”;朱丹溪说:“风冷能令人卒失音”。在急性失音中,热邪、寒邪皆能令人失音,谓金实不鸣。热邪者,治宜清热泻火,润下通腑法;寒邪者,治宜疏风散寒,切忌误投苦寒。临床医者  相似文献   

14.
神经性耳鸣在临床治疗中比较棘手,殷克敬教授通过多年临证,总结认为神经性耳鸣之症,纯虚纯实不多,而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且病以虚为主,故总结出殷氏聪耳息鸣法,通过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收效显著。殷氏聪耳息鸣针法古法新用,将九六补泻、呼吸吐纳应用其中,启发唤醒蒙昧状态,激发经气,调整气血,以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又妙用聪耳息鸣方辨证施治,内外兼治、针药并重,最终达到疏经通窍、聪耳息鸣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失音是指声音嘶哑,其声不扬,甚则不能出声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主要表现发音吃力,声音嘶哑,音质不清晰.常见于急慢性喉炎、声带劳损以及癔症性失音等.清·叶天士谓"金实则无声,金破碎亦无声",明言失音有虚实之别.笔者跟随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曲堂清主任医师侍诊,见其用中医药治疗失音1则,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本病例采用中医中药的方法,抓住该病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特点,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将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根据患者情况灵活用药,取得良好疗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调神止鸣"针刺法治疗脑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法,对照组30例口服西药,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调神止鸣"针刺法治疗脑鸣疗效肯定,且优于口服西药。  相似文献   

18.
头痛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引起头痛的病因复杂,临床见证变化多端,涉及范围极广,"不荣则痛"者有之,"不通则痛"者有之,虚实夹杂之证亦屡见不鲜,然临证但需详查病机,辨证论治,随证遣药,有的放矢,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9.
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以喉中哮鸣有声 ,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其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因痰扰于肺 ,遇感诱发 ,属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之证。由于其反复发作 ,危害较重 ,笔者根据“发时治标 ,平时治本”的原则 ,总结出防治哮喘发作的四种方法。现分述如下 :1 从肺论治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唾液皮质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91例患者按辨证标准分为4组,虚寒证19例、虚热证20例,实热证27例,虚实夹杂证25例,并设正常对照组26例,运用放射免疫法观测唾液皮质醇含量。结果:唾液皮质醇含量数值依次为虚寒<正常<虚实夹杂<虚热<实热,虚寒、正常组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1),实热组显著高于虚热,虚实夹杂组(P<0.05)。结论:不同证型者唾液皮质醇含量各有其特点,唾液皮质醇可考虑作为微观辨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