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病人在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时进行术前造口定位的方法。方法:选取在胃肠外科行Miles术的68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病人术中由手术医生根据个人手术习惯及病人具体情况进行定位;观察组病人术前由造口治疗师、责任护士以及手术医生共同进行造口定位。对比2组病人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自我护理造口能力以及每天造口护理时间等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自我护理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每天花费在造口护理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完成造口定位,术中定位更加准确,方便病人术后造口自我护理,同时可降低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序贯护理在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流出道术后患者对回肠流出道自我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华西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流出道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序贯护理.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2、3个月,采用造口自我效能量表(SSES)、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造口护理费用指标评价患者自我管理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测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造口并发症(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造口周围皮肤尿盐结晶、造口出血)、造口护理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造口周围皮肤疣状增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护理方案能提高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流出道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降低术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降低造口护理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Miles手术中减少造口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造口定位方法。方法: 将低位直肠癌需Miles手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术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造口定位, 对照组由手术医生术中随机进行造口定位。比较2组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皮肤黏膜分离、造口脱垂、造口回缩、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处肿瘤复发、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和平均每个造口袋使用时间。结果: 2组患者皮肤黏膜分离、造口狭窄和造口处肿瘤复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8~P=1.000)。观察组患者造口周围皮炎、造口脱垂和造口旁疝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41~P=0.018)。观察组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每天护理时间则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低位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术前造口定位有助于减少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 方便患者的自我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护理.方法 对26例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护理,配合医生治疗,大多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时对造口相关知识基本掌握.结论 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对预防和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造口定位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的膀胱癌患者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观察组实施术前定位,对照组实施术中定位,对比观察二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腹壁造口对于膀胱癌患者均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中观察组中无一例重度影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实施术前造口定位,有利于患者生理、社会心理等各方面的恢复,从而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护性回肠造口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并发症及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淇县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临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双吻合器手术与保护性回肠造口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双吻合器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排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瘢痕狭窄、吻合口瘘,且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后3 d内排气、排便;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2例吻合口瘢痕狭窄,6例吻合口瘘,并发症发生率为22.85%,大部分患者在手术3 d后才可正常排气、排便。观察组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行保护性回肠造口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促进患者排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17例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7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观察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新膀胱功能训练的效果。结果:本组15例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护理,手术成功,无护理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精神症状并自行拔除输尿管支架管,1例术后因腹壁造口处回肠乳头缺血、挛缩导致狭窄,经密切观察和积极处理,均治愈。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特别是术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和术后保持各引流管的通畅及正确冲洗至关重要,尿流改道后的腹壁造口护理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对减少远期并发症有一定的帮助,并对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皮内连续缝合技术在低位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行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及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口缝合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皮内连续缝合回肠造口,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回肠黏膜与皮肤间断缝合回肠造口。比较两组患者的造口手术时间、术后心理状态及造口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造口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焦虑、悲观、自卑、恐惧、社交障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造口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间断缝合技术相比,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技术进行回肠造口可缩短造口手术时间,降低造口术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患者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9.
阮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1):2747-2748
目的探讨行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造口排尿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排尿自我管理能力较对照组好(P〈O.05)。结论改良护理方式可以明显提高回肠代膀胱术患者造口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减少造口周围皮肤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造口定位的腹部功能锻炼对肠造口病人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接受肠造口治疗的93例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病人术前行造口定位且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病人进行腹部功能锻炼。比较2组病人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护理满意程度、术后3个月并发症、造口功能评分(DET评分)及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DE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P < 0.05~P < 0.01)。观察组对本次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术后腹部功能锻炼不仅能明显减少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还有效缩短病人术后通气时间,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丁瑛  方琦  袁援  李娇丽 《海南医学》2014,25(2):301-304
目的 探讨家属参与下的综合护理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永久性肠造口患者128例,按随机化原则把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按胃肠外科的综合护理进行,包括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以及出院后的院外持续护理.试验组在综合护理的基础上强调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复诊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结果 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的复诊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对照组并发症总数高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中造口周围皮肤炎症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主要是和造口术后护理相关的并发症发生较少.出院后1个月、3个月,试验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试验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医患关系、婚姻关系和性关系上均比对照组好,各方面更健康.结论 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理、心理上的康复,促进其参加社会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造口灌洗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排便规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月韶关市铁路医院就诊的直肠癌根治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3例)。采用自然排便法及常规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造口灌洗及干预护理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的排便时间是否固定、每日排便次数、排便前是否有便意、排便时是否有感觉等指标,研究造口灌洗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排便规律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排便时间固定及每日排便次数为1~3次患者所占比例(71.88%、59.38%)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排便前有便意(78.13%)及排便时有感觉(68.75%)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51.52%、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便时间是否固定、每日排便次数、排便前是否有便意、排便时是否有感觉与排便规律相关(OR=2.675、3.120、3.156、3.279,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QOL评分总分、躯体生理、日常和社会活动、精神状态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QOL评分总分[(115.32±12.36)分]、躯体生理[(18.76±2.71)分]、日常和社会活动[(15.37±2.21)分]、精神状态[(20.19±2.56)分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5.32±11.15)、(15.34±2.30)、(13.18±2.33)、(15.16±2.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结肠造口灌洗法可使患者达到规律、自控排便,便于患者生活、社交、旅行等日常生活。恢复结肠造口患者的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术前辅助化疗对局限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作用。方法:将96例局限性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择期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术前给予250mg/d吉非替尼辅助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局部复发率为3.85%(2/52)、远处转移率1.92%(1/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36%(5/44)和6.82%(3/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SCLC术前给予吉非替尼辅助化疗,可在降低复发及转移率的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结肠造口灌洗及口服微生态制剂对结肠造口患者术后肠道菌群调节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病例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自然排便法,观察组采用结肠造口灌洗法加口服微生态制剂。在术前、术后首次排便、术后2周、术后1个月行肠道菌群培养计数,同时行术后2周、术后1个月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术后两周、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肠道中性菌(肠球菌、肠杆菌)和有益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较对照组均不同程度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后,造口灌洗及口服微生态制剂可以改善结肠造口患者术后肠道微生态环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延续护理对直肠癌造口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观察组56例Miles术患者,对照组30例Miles术患者,分别给予延续护理和常规护理,出院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的SDS评分和抑郁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度及轻度抑郁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ESCA量表总分、技能、责任感、自我概念及健康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F-36量表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精神健康、精力、整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有效改善直肠癌造口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造口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熊建容  胡斯丽  王清 《当代医学》2013,(30):121-122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造口护理对患者恢复健康的作用。方法将30例直肠癌造口患者分为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但在观察组加以综合护理干预、宣教等指导。结果观察组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正确使用人工袋。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宣教等指导,患者术后能够做到更好的正确护理结肠造口,从而确保患者早日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对老年甲状腺患者运用不同的切除术式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84例老年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改良术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甲状腺切除术术式治疗。通过对二组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的SF-36问卷结果共三项指标来评定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四个方面的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比较,观察组低钙血症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SF-36生活质量测评,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健康、日常活动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这六个方面的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甲状腺患者采用的小切口改良术式,手术情况佳,并发症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8.
余立群 《吉林医学》2013,34(16):3220-322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术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方法:分析直肠癌结肠造口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普通护理干预组30例和综合护理干预组30例。结果:综合护理干预组造口术治疗知识、对造口术态度、对造口术环境、对造口术后恢复信心评分均优于普通护理干预组,综合护理干预组吻合口复发率、吻合口周围复发率、感染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工作差错率均优于普通护理干预组,研究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直肠癌结肠造口术患者可以提高直肠癌结肠造口术患者认知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姚爱英  李鹏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111-112,114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专业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专业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两周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引流管脱管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明显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引流管脱管率。  相似文献   

20.
李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4,(19):100-102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加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选择100例手术室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在围术期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回顾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舒适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例干预前心理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分值均降低,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1d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前观察组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及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整体护理干预,可保障手术成功实施,防范不良事件发生,使护理质量明显改善,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