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隔姜灸神阙、关元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隔姜灸神阙、关元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65例,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痊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92.3%;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隔姜灸神阙、关元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前隔姜灸神阙、关元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均在经前5 d采用隔姜灸神阙、关元穴治疗,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 65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34例,显效23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5.4%。65例患者治疗前痛经症状积分为(11.02±3.76)分,治疗后为(3.45±4.13)分,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前隔姜灸是一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隔姜灸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用痛经片治疗,治疗组用隔姜灸灸神阙穴配合针刺治疗。月经前5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24%、对照组7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
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 80例患者按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针灸组40例,西药组40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为85.0%,西药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痛经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铺药隔姜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采用铺药隔姜灸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针刺配合TDP治疗,两组经3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29.2%,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治愈率18.7%,总有效率56.3%,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铺药隔姜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对缓解疼痛效果明显且可靠,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这与铺药隔姜灸的药物、灸材、隔灸物的作用和温热效应均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隔姜灸结合四物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方法: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用隔姜灸结合四物汤加味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2%,对照组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隔姜灸结合四物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隔姜灸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服用理中汤、参苓白术散、羌活盛湿汤加减方,同时配合隔姜灸神阙、关元穴,治疗4周。对照组60例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14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7%、对照组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2周,总有效率治疗组86.6%、对照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隔姜灸治疗功能性腹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至阴穴配合耳压治疗原发性痛经11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芬必得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至阴穴配合耳压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总有效率76.4%。两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灸至阴穴配合耳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透刺配合隔姜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透刺配合隔姜灸与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透刺配合隔姜灸)75例与对照组(温针灸)50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6.0%,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治愈率36.0%,总有效率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透刺配合隔姜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优于温针灸法。  相似文献   

10.
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国内改良的Kupperman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Kupperman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患者Kupperman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总有效率优于单纯针刺;在改善潮热汗出、失眠、抑郁、肌肉骨关节痛等方面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温通针法和常规针法,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3个月时痛经程度积分。结果共有86例病例完成试验研究(治疗组44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9%、83.3%;治疗结束3个月时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8.6%;组间同期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痛经程度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1),且治疗组痛经积分减少辐度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3个月时,治疗组痛经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通针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隔物灸治疗前后神阙、关元穴穴位电阻值变化,以探讨胞宫相关经穴电阻值变化与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性,以及隔物灸对原发性痛经相关经穴电阻的影响,为临床应用隔物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以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治疗组,采用神阙隔盐灸、关元隔姜灸的治疗方法;以30例正常女性为正常组。观察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前后神阙、关元穴位电阻值变化,并与正常组电阻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与正常组神阙穴、关元穴位电阻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阙穴、关元穴位电阻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痛经患者神阙、关元穴位电阻明显增高,隔物灸法可明显降低痛经患者神阙、关元穴位电阻。  相似文献   

13.
朱现民  陈煦  胡兴旺 《四川中医》2010,(12):106-107
目的:观察隔姜灸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隔姜灸组和针刺组,每组46例。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91.30%和86.96%,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隔姜灸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安全简便,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隔姜灸子宫穴对原发性痛经的止痛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接受隔姜灸子宫穴,对照组口服常规止痛药,两组均在经前1星期开始干预,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前列腺素F2a(PGF2α)水平及子宫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流速与舒张期峰流速比(S/D)、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的值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子宫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发挥了艾灸的温通、生姜的温散、腧穴的刺激等综合作用,疗效优于口服止痛药物。  相似文献   

15.
梁莹 《广西中医药》2013,36(3):30-31
目的:探讨隔姜灸关元穴治疗心脏介入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脏介入术后尿潴留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心脏介入术后常规护理,隔姜灸关元穴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隔姜灸关元穴,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隔姜灸关元穴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关元穴治疗心脏介入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可减少尿路感染及患者痛苦,且操作方法简便,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证实艾灸原发性痛经热敏高发穴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效的基础上,观察对其经期常见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 10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艾灸关元穴组(简称关元穴组)、艾灸神阙穴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各52例。两组分别根据其经期常见伴随症状分为:小腹坠胀、腰酸、乳房胀痛、泄泻。两组均于经前4 d行艾灸治疗(关元穴组艾灸关元,神阙穴组艾灸神阙),1次/d,20 min/次,每个月经周期治疗4 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关元穴组有效率90.38%,对照组71.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痛经评分比较,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关元穴组优于对照组(P<0.01)。关元穴组小腹坠胀、腰酸、乳房胀痛、泄泻的有效率为91.30%,94.12%,16.67%,86.96%;对照组有效率为58.33%,65.52%,11.76%,50.00%。与对照组比较,小腹坠胀、腰酸、泄泻治疗效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房胀痛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关元穴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艾灸关元穴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经期小腹坠胀、腰酸、泄泻症状,但对乳房胀痛症状无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絮刺火罐疗法配合隔姜灸治疗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面瘫后遗症患者6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选取阳白、太阳、四白、迎香等面部穴位、健侧合谷、双侧足三里,给予七星针扣刺后拔火罐吸出血液汁沫,并施予隔姜灸;对照组予相同穴位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均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HB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可见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絮刺火罐疗法配合隔姜灸治疗面瘫后遗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隔姜灸配合针刺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隔姜灸神阙穴联合针刺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内关穴治疗。观察两组的有效率(即时疗效、近期疗效、远期疗效)、VAS评分及PGE2和PGF2a。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即时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和83.33%,经统计分析,两组具有明显差距(P0.05);两组近期疗效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3.33%,经统计分析,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远期疗效对比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3.33%,经统计分析,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本临床研究在即时疗效、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将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进行比较,近期VAS评分P0.05,表明两组在近期疗效改善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远期P0.05,在VAS评分改善方面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在VAS评分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PGE2和PGF2a水平对比,两组在治疗后PGE2较治疗前均升高,PGF2a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两组在近期疗效改善方面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隔姜灸配合针刺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单盲法将80 例患者分为2 组,针灸组40 例采用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西药组40 例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连续治疗3 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为85.0%, 西药组为7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隔姜灸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隔物灸神阙、关元穴治疗前后患者双侧肾俞、次髎、公孙穴电阻值及电阻失衡率的变化,以探讨胞宫相关经脉腧穴电阻失衡现象与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性,及隔物灸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相关经脉腧穴电阻的影响。方法:以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隔物灸组,采用隔盐灸神阙穴和隔姜灸关元穴的治疗方法;对照组56例,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并设30例正常女性为正常组。观察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前后双侧肾俞、次髎、公孙穴电阻值及电阻失衡率变化,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与正常组双侧肾俞、次髎、公孙穴电阻值及电阻失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双侧肾俞、次髎、公孙穴电阻值及电阻失衡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并恢复至正常组水平。结论:原发性痛经患者肾俞、次髎、公孙、穴位电阻值升高,且双侧肾俞、次髎、公孙穴电阻失衡现象较正常女性明显,而隔物灸法可明显降低电阻值,并同时改善其电阻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