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张欢  梁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1):1477-1477
如何快速、准确地将创伤患者进行分类、评估、抢救及转运,对提高救治质量有重要意义[1]。常用的检伤分诊主要凭借医生临床经验和患者伤情描述,粗略确定伤情严重程度,缺乏统一的标准,易受各种主观因素或经验缺乏等原因导致误判伤情和漏诊、误诊,耽误救治。为迅速对创伤患者进行伤情评估,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科室自2011年起采用检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智能护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1日~2021年7月1日收治的50例急诊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预检分诊,观察组实施智能护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比较两组抢救指标(包括开放静脉通路时间、预检分诊时间、口服给药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床边POCT+检验报告时间)、临床消化[包括首次医疗接触到PCI介入手术球囊扩张时间(FMC-to-B)、从送到医院到接受正规治疗总时间(D-to-B)、肌钙蛋白I获得时间]、急诊工作效率[包括进门至球囊扩张(D2B)时间、入门至出院(DIDO)时间、急诊处置时间、候诊时间]、预检分诊准确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开放静脉通路时间、预检分诊时间、口服给药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FMC-to-B、D-to-B、D2B、DIDO、床边POCT+检验报告时间、肌钙蛋白I获得时间、急诊处置时间、候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及主动脉夹层诊断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年3月开始,我院将计算机用于急诊分诊工作。根据急诊的特点,采用了模块式多层次结构,完成了输入数据,查询信息,统计工作,打印结果,修改数据,数据库索引六大功能,实现了输入速度快,查询方便灵活的目的,促进了急诊分诊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提高了急诊分诊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急诊检伤与急迫度分级量表(TTAS)标准下急诊分诊系统在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TTAS为基础制定急诊分诊标准及分诊信息系统,并应用于急腹症患者中,比较TTAS实施前(2017年6月~2018年5月)和实施后(2018年6月~2019年6月)患者病情评估时间、候诊时间、救治时间、确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实施后患者病情评估时间、候诊时间、救治时间短于实施前(P<0.05),确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TTAS标准下急诊分诊系统的应用能有效缩短急腹症患者急诊分诊时间,提高患者分诊准确率及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6.
创伤评估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诊创伤患者的快速准确的评估和分诊方式,避免延误创伤患者的救治.方法 自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采用修正创伤评分法(RTS)和创伤评估程序相结合,应用于对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的创伤患者的评估.结果 修正创伤评分<5分(重伤)314例,值得注意的是采用修正创伤评分>5分(轻伤) 1021例创伤患者中,再次进行创伤评估程序仍存在危及生命伤21例.结论 采用修正创伤评分法进行快速有效的分诊,联合创伤评估程序防止漏诊可能存在的危及生命伤.  相似文献   

7.
【】 目的:探究和分析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急诊患者8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质量优良率为91.5%,对照组患者的总护理质量优良率为72.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约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为97.0%,对照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为80.7%,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约0.05)结论:采取急诊分诊安全管理,不仅有效提高急诊护理效率,在确保护理质量的同时,增加患者满意度,以此减少医疗纠纷;并且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大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刘艾芬 《当代护士》2006,(7):108-108
为提高分诊正确率,减少因各种会诊、检查而耽误治疗时间,对急诊病人采用常规分诊和PDCA循环模式进行分诊比较,结果采用常规分诊正确率为90.2%,PDCA循环模式分诊正确率为94.8%,p<0.01.将PDCA循环用于急诊分诊工作中,提高了急诊分诊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RAMS评分的病情分类评估法在儿童意外伤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1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62例意外伤患儿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预检分诊法;将2020年2月1日~2021年3月1日收治的62例意外伤患儿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CRAMS评分的病情分类评估法。比较两组分诊准确率、分诊至就诊时间及家属就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分诊准确率及家属就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Ⅱ级、Ⅲ级、Ⅳ级分诊至就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儿童意外伤急诊预检分诊中应用CRAMS评分的病情分类评估法,可提高分诊准确率,缩短分诊至就诊等待时间,从而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孙华侯丽敏  韦春丽 《现代护理》2006,12(26):2521-2522
目的 探讨应用"PQRST"分诊模式对腹痛病人进行系统问诊后分诊以提高护士对腹痛病人分诊准确率的效果.方法 通过方便取样的方法 ,将2005年5~12月200例腹痛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各100例.其中试验组应用"PQRST"分诊模式,对照组采用普通分诊模式,分别对腹痛病人进行分诊,总结和对比误诊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分诊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诊的误诊率,结果 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通过应用"PQRST"分诊模式对腹痛病人进行分诊,可以提高护士对腹痛病人分诊的准确率,为病人提供及时准确的救治.  相似文献   

11.
董兰  胡娟娟 《上海护理》2020,20(12):58-60
目的:探讨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对急诊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就诊的72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四级分诊模式,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3641例)和观察组(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3641例),观察和比较两组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候诊意外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诊准确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死亡率及候诊意外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大幅改善(P<0.05)。结论: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应用于急诊分诊过程后,分诊护士借助急诊预检快速分诊评估单,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并正确分级分诊,缩短预检分诊护士的分诊时间,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朱亚男 《全科护理》2021,19(5):642-645
目的:创建基于五级预检分诊标准的儿童急诊分诊信息系统,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7年5月在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10704例儿童设为对照组,以传统的“一看、二问、三查”分诊法为主;将2019年6月—2019年8月在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10366例儿童设为试验组,采用基于五级预检分诊标准的急诊分诊信息系统进行分诊。比较两组就诊儿童分诊时间、分诊一致性、就诊儿童家属的满意度、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对比医生和护士分诊级别,对照组患儿的Kappa值是0.58,试验组达到0.98;试验组就诊儿童的分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在医护人员满意度、就诊儿童家属满意度方面,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五级预检分诊标准的儿童急诊分诊信息系统有利于减少急诊分诊时间,确保分诊有效性、准确性,明显提升就诊儿童家属、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急诊分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12月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85 787例采用传统的急诊分诊方法,以2013年1~12月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88 97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护理程序根据急诊患者的病情分级及分区标准进行急诊分诊管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投诉率和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程序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即分诊护士运用系统方法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使患者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使急诊有限的人力资源、空间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使用。提高了急诊分诊准确率及工作质量,为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提供了保证,进一步优化了急诊分诊流程,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规范急诊腹痛患者分诊流程,提高急诊腹痛患者分诊准确率,使患者得到迅速有效的诊治。方法选择2016年5月16~30日的急诊腹痛患者504例为对照组(改善前)。2016年9月1~15日的急诊腹痛患者608例为观察组(改善后)。通过现况调查、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与实施、效果评价与标准化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急诊腹痛患者分诊准确率从改善前86.6%提高至改善后97%。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急诊预检急诊腹痛患者准确率,规范了急诊腹痛患者分诊流程,保证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PQRST“分诊模式对腹痛病人进行系统问诊后分诊以提高护士对腹痛病人分诊准确率的效果.方法 通过方便取样的方法 ,将2005年5~12月200例腹痛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各100例.其中试验组应用“PQRST“分诊模式,对照组采用普通分诊模式,分别对腹痛病人进行分诊,总结和对比误诊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分诊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诊的误诊率,结果 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通过应用“PQRST“分诊模式对腹痛病人进行分诊,可以提高护士对腹痛病人分诊的准确率,为病人提供及时准确的救治.  相似文献   

16.
总结综合分诊模式在急诊120患者分诊中的应用体会,合理分流急诊120患者,保障等待留院观察患者的安全性,优化急诊医疗资源和空间的使用。建立分诊信息系统,按患者病情类别分诊,对等待留院观察期间患者再次评估,紧急情况实行先抢救原则。实施综合分诊模式后,120患者预检分诊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提升了急诊医疗资源和空间的使用,保障了120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外急诊分诊系统各不相同,各国根据其具体国情采用了相应的急诊分诊系统。急诊严重指数(emergency severity index,ESI)是美国的急诊分诊工具,它从病情危重度和所需资源角度为急诊患者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8.
急诊分诊过程管理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春花  王宝珠 《护理研究》2006,20(12):3197-3199
在对国内外分诊系统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标准的过程管理,提出了分诊过程管理的方法。为分诊的发展提供一种可借鉴的管理和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陈灵 《妇幼护理》2023,3(21):5164-5166
目的 分析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应用 SBAR 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21 年 7 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预检分诊患者163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分类和经验分类的方法。选取我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急诊预检分诊患者 163 例作为观察组,实施 SBAR 模式分诊法。比较两组的评估时间、分诊挂号时间、急诊滞留时间、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分诊评估、分诊挂号及急诊滞留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 SBAR 模型进行急诊预检和分诊,可缩短评估、挂号和等待时间,提高护士预检和分诊的准确性,提高患者对预检分诊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田丹  魏捷  晏晨  吴莎  黄青  刘艳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8):645-648
目的:评估急诊预检分诊评分(EDTS)在急诊入院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从2018-11-01—2018-12-31期间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入院的患者中筛选符合标准的病例,收集每名患者信息,分别计算EDTS分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急诊住院患者共584例,其中男363例(62.16%),女221例(37.84%),最终好转出院患者528例(90.41%),死亡患者56例(9.59%)。死亡患者入院EDTS分值高于好转出院患者(14.93±7.66vs.23.53±11.47,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DTS为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OR=1.103,P0.001;EDTS评分对患者预后预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730(95%CI:0.658~0.801,P0.01)。结论:EDTS评分对急诊入院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具备作为急诊预检分诊标准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