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AMM)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后左室室壁运动的改变。方法全组45例,为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PTCA及支架植入的患者,在术前72h、术后72h及3个月时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AMM测量左室短轴基底段(二尖瓣水平)和中段(乳头肌水平)前间隔、前壁的收缩期增厚率及室壁运动幅度。结果45例患者术后72 h及3个月检查显示,LAD对应节段(前壁和前间隔)的收缩期增厚率及室壁运动幅度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PTCA及支架置入术能迅速改善狭窄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室壁运动。采用AMM测量对应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增厚率及室壁运动幅度能准确评价PTCA及支架置入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解剖M-型超声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左室局部室壁运动的改变。方法:30例行左前降支(LAD)支架置人术的患者,在术前72h内、术后72h内以及3个月时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左室短轴二尖瓣切面和乳头肌切面的二维图像中获取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和后间隔等节段的解剖M-型超声图像,测量这些节段的室壁收缩期增厚率。结果:30例患者术后72h内检查显示,LAD对应节段(前壁和前间隔)的收缩期增厚率较术前显著增高。25例患者完成3个月随访,其LAD对应节段的术后72h以及术后3个月时的室壁收缩期增厚率,均较术前显著增高。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能迅速改善狭窄动脉供血区域的室壁运动,并维持至少3个月;采用解剖M-型超声技术测量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增厚率,能准确评价支架置入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显像(QTV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的左室局部室壁运动改变。方法:22例接受左前降支(LAD)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在术前72小时内、术后72小时内以及3个月时分别行QTVI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72小时内LAD对应节段(室间隔中段和心尖段,前间隔,前壁)的收缩期平均峰值速度(Sm)显著增高,室间隔中段和前壁基底段的收缩波达峰时间(Q-Sm)显著缩短。在完成3个月随访的15例患者中,术后72小时内以及3个月时的LAD对应节段Sm均较术前显著增高,术后72小时内和3个月时的Sm则无显著差异。结论:成功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左室局部室壁运动显著改善,超声QTVI技术能提供新的定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东芝超声软件TDI-Q定量评估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远期左室节段心肌短轴应变和应变率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治疗组:前降支病变18例和前降支合并左回旋支病变1例,测量左室短轴观乳头肌水平左室前间隔(AIVS)和后壁(LVPW)收缩期室壁增厚率、应变、应变率,对室壁运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正常组LVPW增厚率、应变、应变率高于AS,心内膜下层明显高于心外膜下层(P<0.05);治疗组AIVS增厚率、心内膜下心肌应变、应变率及心外膜下心肌应变、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方法较室壁增厚率更敏感,可定量分析左室短轴观节段各层心肌的运动状态,对评估冠状动脉置入术后远期疗效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W)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VIVA支架置入前后局部心肌运动速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接受左前降支(LAD)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在术前1天内、术后1周内以及3个月时分别行QTVI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一周内LAD对应节段(前间隔,前壁,室间隔中段和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PSMV)、舒张早期峰值速度(PDMV)明显增高。结论成功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左室局部室壁运动显着改善,超声QTVI技术能提供新的定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二维超声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分布与冠状动脉损伤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ACS患者二维超声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分布情况,并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进行比较。结果①冠状动脉病变以左前降支(LAD)受累最为多见(45%);②LAD单支病变与前壁、前间隔及心尖部室壁运动异常有关(P<0.05)。左前降支与左回旋支病变,主要为前间隔和下壁运动异常;而单纯的下壁室壁运动异常多为左旋支与右冠状动脉病变引起。3支病变造成心肌运动普遍减低,且以侧壁及前侧壁的室壁运动异常则更为显著(P<0.05)。结论二维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异常与冠脉病变范围有较好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在室壁运动障碍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节段性和弥漫性室壁运动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对68例冠心病和16例扩心病患左室壁16个节段的运动幅度及室壁增厚率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左室壁相应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受累节段心肌室壁运动参数有程度不等的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扩心病组中62%病例左室壁所有节段运动参数减低,38%的病例部分室壁运动参数减低。结论: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可定量检测左室壁各节段的运动幅度及室壁增厚率,对节段性和弥漫性室壁运动障碍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判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的等容收缩期加速度指标在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方面的应用.方法:43例患者分别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和术后72 h内行超声检查,进行常规超声参数LVEDd、LVESd、LVEDV、LVESV及LVEF及左室心肌16节段圆周与径向STI参数等容收缩期加速度的测定.结果:左室射血分数术后明显提高((49±19)% vs (52±18)%,P<0.O5),左室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左室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等心肌梗死节段术后圆周等容收缩期加速度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左室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左室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等心肌梗死节段术后径向等容收缩期加速度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恢复,表现在圆周、径向的缺血节段等容收缩期加速度增加.二维STI技术定量评价心肌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为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QTVI)评价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等容收缩期心肌运动特征的价值.方法 A组正常对照组48例,B组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患者42例,C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周内患者32例,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前降支(LAD),梗死部位累及左室前壁和/或前间壁.在心尖二腔心及心尖长轴切面应用QTVI分别获得左室前间隔、前壁基底段、中段共计4个节段心肌的组织多普勒速度曲线,分别测量各节段等容收缩期正向( IVC)、等容收缩期负向(-IVC)运动速度及△IVC(△IVC=正向VIC-负向VIC).结果 A、B、C 3组间在LAD供血的室壁节段 IVC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IVC均无显著差异(P>0.05).△IVC在前间隔基底段、中段3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左室前壁基底段、中段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QTVI可简便、敏感地评价冠心病患者等容收缩期的心肌运动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新技术评价非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的左室节段功能。方法:入选4 例非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明显的(>30%)冠脉再狭窄,未行PTCA或支架植入术而单纯经冠脉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同时给予标准药物治疗,随访移植前和移植后3个月的超声心动图。运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测量左室长轴16个节段的速度、位移、应变力/率。在常规二维超声下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并评价室壁运动积分指数。结果:移植3 个月后, 患者左室前壁与下壁、前间隔与后壁之间收缩期峰值速度差值明显减小(P<0.05);左室收缩后收缩节段数降低14.06%(P>0.05);梗死节段收缩期纵向位移明显增大(P<0.05);梗死节段收缩期、舒张早、晚期应变力/率与正常节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以中间段和心尖段改善更显著(P< 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44.25±6.29)% 对(53.5±6.45)%, P<0.05],室壁运动积分指数呈下降趋势(1.64±0.14 对1.41±0.48,P>0.05)。结论:(1)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3个月后,梗死心肌节段收缩与舒张功能均提高,以心尖段和中间段改善更显著。(2)组织速度、位移、应变力/率显像在检测局部心肌功能方面较传统心超更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