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组织P16INK4、P21WAF-1和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各种基因蛋白共同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密切相关。肿瘤抑制基因失活是导致正常上皮恶性变的重要原因。P16和WAF-1均为影响细胞增殖的肿瘤抑制基因[1],其表达的蛋白分别为P16INK4和P21WAF-1。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 nuclearantigen,PCNA)直接参与细胞增殖过程中的DNA复制,其含量变化可反映细胞的增殖活性[2]。2003年6月至2004年3月,我们检测了65例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16INK4、P21WAF-1和PCNA蛋白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P16、Rb和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8例NSCLC手术切除标本存档蜡块,其中鳞癌63例,腺癌25例;Ⅰ~Ⅱ期48例,Ⅲ~Ⅳ期40例。取正常肺组织20例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全部标本中P16、Rb、PCNA的表达情况,并计数PCNA增殖指数(PI)。结果P16蛋白表达缺失率为51.1%(45/88),Rh表达缺失率为21.6%(19/88),P16与Rb表达呈负相关;Rb表达缺失表现为较高的细胞增殖活性,Rb(+)与Rb(-)组PCNA增殖指数分别为30.8±17.1,58.1±19.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P16(+)与P16(-)组间PCNA增殖指数分别为39.5±18.7,34.0±22.5,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16基因改变在NSCLC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是NSCLC早期诊断的有用指标。Rh基因改变不是NSCLC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P16与Rb表达呈负相关,P16和Rh作用于细胞周期和肿瘤抑制的单一途径,存在负反馈回路。Rb表达缺失表现为较高的细胞增殖活性,可能在预后估计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P16、Rb和P53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桑建中  娄卫华 《山东医药》2005,45(14):17-19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Rb和P53蛋白表达与喉鳞癌发生的关系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80例喉鳞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30例),30例声带息肉患者手术标本中抑癌基因P16、Rb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声带息肉、癌旁组织及癌组织P53表达率分别为6.66%、46.6%和66.2%(P<0.0001);P16表达率分别为86.6%、63.3%和41.2%(P<0.0001);Rb表达率分别为80.3%、66.6%和52.5%(P<0.05).P53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癌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癌组织中P16和Rb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P16和Rb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P16、Rb和P53的异常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与进展有关;P53可作为判定喉鳞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53、Ki-67、PCNA在老年人胃癌及大肠癌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链霉菌抗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对31例胃癌及44例大肠癌组织中的P^53、Ki-67、PCNA蛋白进行检测。结果P、Ki-67、PCNA与老年人胃癌及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相互之间呈正相关,但在胃癌中PC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P^53,P^53、Ki-67、PCNA在老年人大肠癌的表达明显高于胃癌(x^2=3.91,P〈0.05),但PCNA和Ki-67在老年人胃癌及大肠癌的表达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抑癌基因的突变和增殖异常共同参与了老年人胃及大肠癌的发生及发展,检测上述蛋白可作为老年人胃肠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各种基因蛋白共同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密切相关。肿瘤抑制基因失活是导致正常上皮恶性变的重要原因。P^16和WAF-1均为影响细胞增殖的肿瘤抑制基因,其表达的蛋白分别为P^16INK4和P^21WAF-1。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直接参与细胞增殖过程中的DNA复制,其含量变化可反映细胞的增殖活性。2003年6月至2004年3月,我们检测了65例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16INK4、P^21WAF-1和PCNA蛋白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情况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抑癌基因P16的表达变化过程。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24只,球囊剥脱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并随机将大鼠分为术后2 d、7 d、14 d、28 d处死4个组,每组6只。摘除胸主动脉,通过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内膜增生情况、PDGF-BB、PCNA、P16表达的变化。结果内皮损伤后2 d无血管内膜增厚,7 d内膜开始增生,28 d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减弱,但细胞外基质增加,内膜继续增生;PDGF-BB、PCNA的表达均于术后2 d开始升高,PCNA的表达在术后7 d达高峰,而PDGF-BB在术后14 d达到高峰,P16在术后各时间点的表达变化不显著。结论 PDGF-BB、PCNA和P16的表达变化规律为寻找有效控制再狭窄的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PCNA,P^21,P^53表达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L型(Hp-L型)可能的致癌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Hp-L型阳性和阴性胃病变组织的PCNA、P21、P53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癌、癌前病变的PCNA、P21、P53表达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正常粘膜;Hp-L型阳性组的PCNA、P21、P53表达也明显高于Hp-L型阴性组(P<0.01,P<0·05)。表明Hp-L型感染与胃病变组织的PCNA、P21、P53过度表达存在着相关性。提示,Hp-L型感染时胃粘膜处于高增殖状态。结论:Hp-L型参与了ras原癌基因激活和P53抑癌基因的失活,基因突变可能是Hp-L型致胃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型钠尿肽(CNP)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PCNA、P53、P2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大鼠A10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及CNP组,其中CNP组给予10-6mol/L CNP处理24 h,应用MTT法检测两组VSMC的增殖能力;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两组PCNA、P53、P21表达水平。结果 CNP组VSMC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NP组PCNA表达明显被抑制(P0.01),而P53、P21表达水平则明显增强(P0.01)。结论 CNP可以通过抑制PCNA表达,同时上调P53、P21表达,从而抑制VSMC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癌变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抗凋亡蛋白(BCL-2)和突变型P53基因蛋白(P53^mt)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ABC法和EnVision^TM System两步法。结果 PCNA、BCL-2和P53^mt蛋白在砷中毒患者的不同病变皮肤中均有表达,且无论是阳性细胞密度还是阳性率均呈现出癌变组(A组)>癌前组(B组)>一般病变组(C组)的趋势;癌变组3项指标协同阳性率为83.33%,明显高于癌前组的54.54%和一般病变组的23.08%;任何两指标间均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 PCNA、BCL-2和P53^mt的协同高表达是砷性皮肤病变恶性转化的重要标志,皮肤角化过度患者有相当比例的表达,提示其具有恶变的潜在危险;燃煤型砷中毒臻皮肤癌变过程中,PCNA、BCL-2和P53^mt的异常表达可对砷致皮肤癌的癌前监控和预测提供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10.
HSG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CNA和P21WAF1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增殖抑制基因(HSG)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癌基因P21WAF1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乳腺癌及20例癌旁正常乳腺标本中HSG、PCNA和P21WAF1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HSG表达率较癌旁正常乳腺组下降,PCNA和P21WAF1表达率较癌旁正常乳腺组升高.乳腺癌组HSG低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ER有关,PCNA和P21WAF1高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复发和预后有关,HSG与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HSG低表达和PCNA、P21WAF1高表达均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基因多分子水平的变化。本实验用针对胃癌基因蛋白物(P53、cerbB-2和Rb)和核增殖抗原(PCNA)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胃癌及肠上皮化生组织连续切片同步进行多基因检测,分析不同蛋白产物在胃镜活检组中表达的差异,进而对筛检胃癌高危人群及临床早期诊断起到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胃窦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关系密切。胃黏膜恶变过程中,细胞增殖与凋亡异常发挥重要作用。目的:研究大鼠胃黏膜萎缩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以及p16、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探讨这些调控因子的改变对萎缩性胃炎形成的影响。方法:以氨水、脱氧胆酸钠和乙醇三种损伤因素联合作用诱导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于2、4、6个月后处死。取胃黏膜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窦黏膜p16、Bcl-2、PCNA表达。结果:模型组胃黏膜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胃窦小凹增生.腺体层厚度和腺体数目明显减少;胃体病变较轻,仅于后期出现壁细胞数目减少。在胃窦黏膜萎缩过程中,p16表达逐渐降低,Bcl-2和PCNA表达逐渐升高。萎缩组p16表达较非萎缩组显著降低,Bcl-2、PCNA表达较非萎缩组显著升高。结论:多因素长期慢性刺激可致大鼠胃黏膜萎缩。模型大鼠胃黏膜细胞处于高增殖状态.抑癌基因p16蛋白表达低下.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高表达,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与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相关。  相似文献   

13.
p73基因是由Kaghad等[1]于1997年首先发现的,该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p36.33,这一区域在许多人类肿瘤中经常缺失,是多种抑癌基因存在的位点.p73和p53蛋白均能转录激活p21WAF1,从而抑制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1~3].但目前专家们对p73基因在肿瘤发生中究竟起抑癌作用还是致癌作用尚无一致意见.本研究探讨了p73、p21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对胃癌组织生长的影响机制及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基因的关系。方法 采用阿尔辛蓝-沙红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同步检测74例胃癌标本中的肥大细胞数及PCNA、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运用图像分析仪对浸润的肥大细胞及PCNA的表达进行定量计数;采用半定量法检测bcl-2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内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癌旁交界区。此区肥大细胞的数量显著多于癌内间质区(t=9.11,P〈0.01),两者呈正相关(r=0.303,P〈0.01)。肥大细胞的数量与PCNA及bcl-2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有肥大细胞浸润组的PCNA表达指数显著低于无肥大细胞浸润组(P〈0.01)。bcl-2高表达组的癌内间质区肥大细胞数目显著少于bcl-2低表达组。结论 癌间质内肥大细胞数目及类型的变化是肥大细胞参与机体抗肿瘤反应的形态学依据。肥大细胞可通过干扰胃癌组织PCNA、bcl-2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P53及EGFR基因产物表达与胃癌的关系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0例胃癌标本及对照组中的P53及EGFR基因产物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P53及EGFR基因产物在胃良性病变中均为阴性,而在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2.5%和57.5%.p53基因及EGFR基因产物在高分化腺癌中的表达高于低分化癌(P<0.05和P<0.05);在深度浸润性癌中高于浅表浸润性癌(P<0.01和P<0.001);在伴转移的胃癌中高于无转移者(P<0.01和P<0.05).P53及EGFR基因产物在胃癌中的表达高度相关(r=0.7482).结论P53及EGFR基因产物的表达是胃粘膜上皮恶变标志之一,p53基因突变与EGFR基因激活高度同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L型 (Hp -L)感染和PCNA、CerbB - 2、P53 表达在食管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革兰染色技术检测 112例食管癌和 30例对照组的Hp -L型、PCNA、CerbB - 2、和P53 基因蛋白 ,对Hp -L型阳性和阴性组织的PCNA、CerbB - 2和P53 表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癌组的革兰染色L型检出率 (6 7 9% )与对照组 (2 6 7%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免疫组化Hp -L型抗原表达阳性率 (6 5 2 %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Hp -L型检出阳性率为6 1 6 % (6 9/ 112 )。癌组的PCNA、CerbB - 2、P53 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癌组中Hp -L型感染阳性组的PCNA、CerbB -2、P53 表达阳性率也高于其Hp -L型阴性组 ,其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表明Hp -L型感染与食管癌相关 ,与食管癌的PCNA、CerbB - 2、P53 过表达也相关。结论 Hp -L型有可能通过促使细胞增殖加速和致基因突变而涉及食管癌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7.
PCNA、P53与胎儿食管上皮细胞增殖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抑癌基因p53与胎儿食管上皮细胞增殖特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胎儿食管组织中PCNA和p53的表达状况。结果PCNA在31例胎儿标本中全部呈阳性反应,PCNA单位面积平均阳性细胞数为506±239/mm~2,与成人不同类型食管上皮组织单位面积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5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核呈棕黄色,胞浆未见阳性反应,其阳性率为10%(3/31)。结论 PCNA和p53在胎儿食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可反映胎儿食管上皮旺盛的增殖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在人体内诱导胃癌、结肠癌细胞凋亡及对凋亡相关基因P53、Bel-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As2O3用药前后胃癌和结肠癌细胞凋亡指数和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As2O3用药后胃癌、结肠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53%和16.76%,与用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胃癌、结肠癌细胞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42%和30.83%,与用药前的38.08%和31.58%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胃癌、结肠癌细胞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80%和16.90%,与用药前比较显著下调,二者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As2O3在人体内可诱导胃癌和结肠癌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bcl-2基因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胃癌前期病变的干预治疗前后的PCNA、P53蛋白表达变化的分析,评价干预治疗的效果,筛选有效的胃癌前期病变的干预剂,达到预防胃癌的目的.方法老年胃癌前期病变30例.于治疗前做快速尿素酶法及组织学染色Hp检测,给予三联疗法(洛赛克或铋剂+阿莫西林+甲硝唑)服药2wk,然后加用VC、叶酸、维霉素、中药摩罗丹治疗6mo~12mo分别做治疗前后的PCNA、P53蛋白检测,计算干预治疗前后的增殖指数及P53蛋白阳性率.PCNA指数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测,P53蛋白检测结果采用x2检验.结果①老年胃癌前期病变不同阶段Hp感染率除重度肠化为30%,外其余各组分别在60%以上.②Hp阳性组PCNA平均为29.34±6.12,P53为52.9%,明显高于Hp阴性组PCNA15.18±5.45.P53阳性率2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随着胃癌前期病变的加重PCNA,P53蛋白阳性表达逐渐升高(重度萎缩PCNA18.78±4.32,P53为20%,重度肠化PCNA21.83±3.43,P53为28.6%,轻度异型PCNA25.48±3.15,P53为30%,中度异型PCNA28.28±4.23P53为66.7%,重度异型PCNA35.86±2.12,P53为100%.④干预治疗后PCNA指数及P53蛋白阳性率明显降低,分别为13.28±6.75及13.3%(治疗前为26.23±5.12及40%).结论胃癌前期病变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及多重干预治疗,可有效阻断或逆转癌前期病变.  相似文献   

20.
战姝妍  姚军 《山东医药》2011,51(50):19-21
目的探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前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抑癌基因p53和P-糖蛋白(P-gp)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对6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NACT,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的PCNA、p53、P-gp。结果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中PCNA、p53和P—g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60.0%、56.7%;化疗后分别为93.3%、83.3%、83.3%,化疗前后p53、P—gp阳性率相比,P均〈0.05。NACT前宫颈癌组织p53、P-gp表达阴性者NACT有效率与p53、P—gp表达阳性者相比,P均〈0.05。结论NACT前后宫颈癌组织中p53、P-gp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53、P-gp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宫颈癌化疗疗效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