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其相关的危险因素,降低丙型肝炎感染率.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巢式PCR检测HCV-RNA,分析HCV感染与输血、透析时间、透析次数及透析医院数的关系.结果 100例患者中HCV感染4例,感染率为4.0%,且感染率随着输血次数、透析次数、透析医院数的增加及透析时间的延长,HCV感染率相应增高(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易感染HCV,反复输血、透析次数多、透析时间长以及接受多所医院透析是其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与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及其亚型的分布初步状况.方法 收集210例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抗体(IgM和IgG),采用RT-PCR方法检测HCVRNA,并进一步对抗HCV抗体IgM阳性的患者进行哑型测定.结果 210例血透患者中,抗HCV IgM阳性91例(43.3%),抗HCV IgG阳性87例(41.4%),HCV-RNA阳性105例(50.0%),≥1项指标阳性117例(55.7%),所有HCV指标均阳性81例(38.6%);血透患者3项HCV感染标志≥1项阳性组的肝功能指ALT、AST、LDH、γ-GT显著高于3项HCV感染标志全部阴性组;91例抗HCV lgM阳性感染者中单1型55例(64.4%),2型的9例(9.8%),3型的13例(14.2%),6型的7例(7.6%),1+6型的3例(3.2%),1+3型的4例(4.3%).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其中单1型感染率最高,与国外报道大概一致.  相似文献   

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解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血液透析、输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前、透析后定期测抗HCV抗体、肝功能。结果 透析前2例HCV抗体阳性,透析1、2、3年抗HCV抗体累积阳性率分别为27.3%、37.4%、40.9%。输血〉6次及输血量〉1000ml,抗HCV抗体阳性率为77.8%、80.0%,9例抗HCV抗体阳性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仅5例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及肾移植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测定209例肾透析患者血液中HBV-DNA和HCV-RNA,阳性率HBV-DNA为2.4%、HCV-RNA为16.3%;76例肾移植后患者阳性率HBV-DNA为2.6%、HCV-RNA为23.7%;对照组阳性率HBV-DNA为1.8%、HCV-RNA为2.0%。HBV-DNA阳性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透析组和肾移植组HCV-RN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肾移植组高于肾透析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HBV-DNA阳性合并HCV-RNA阳性为42.9%(3/7)。52例HCV-RNA阳性患者基因分型为Ⅱ型76.9%、ⅡⅢ型11.5%、Ⅲ型11.5%。介于目前的状况,对献血检测,对阳性患者进行HBV-DNA、HCV-RNA检测,对阳性患者实行分机透析,是降低血透及肾移植患者乙、丙型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
血液透析是治疗晚期肝病以及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的一种非常有效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是,由于血液透析需要长期进行输血,这就导致尿毒症患者抵抗力降低,同时也可能引起感染,其中常见的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HCV感染率要明显高于普通人群[2].  相似文献   

7.
汪年松  竺艳娟 《现代预防医学》1998,25(4):404-405,429
为研究血液透析环境中具体的医源性传播途径,采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ested-PCR)技术检测34例血清HCVRNA阳性的血液透析患者的单超液和透析液。结果未能在单超液和透析液中检出HCVRNA,提示除了共用透析机外,尚存在有其它具体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进一步做好上述人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方法 对1999~2 0 0 3年间的76例血透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于血透前后检测抗HCV ,对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血透前抗HCV检测阳性率为9.2 1% ;6 9例血透前抗HCV阴性患者血透后抗HCV阳性率为15 .94 %。血透年限<2年者抗HCV阳性率为9.38% ,明显低于>2年者抗HCV阳性率2 1.6 2 % ,两者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0 .0 1) ;不同年龄和性别抗HCV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血透患者是HCV感染和传播的高危人群,且感染率随血透年限的延长而增高;医院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病毒性肝炎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中丙肝病毒(HCV)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本文通过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抗-HCV抗体、HCV-RNA及转氨酶(ALT)水平,从而了解该患者HCV感染状况。研究对象为中日友好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者122例,男75例、女47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沈阳地区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分布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RT-PCR型特异性引物方法对沈阳地区100例抗HCV及HCVRNA均阳性的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标本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HCV-Ⅱ型感染占58%,Ⅲ型占27%,Ⅱ/Ⅲ混合型占14%,未分型1%。提示沈阳地区HCV感染以Ⅱ型为主,其次为Ⅲ型及Ⅱ/Ⅲ混合型,Ⅲ型及Ⅱ/Ⅲ混合型感染较其它地区高。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逆转录—套式PCR法分别检测44例血透患者的抗—HGV抗体和HGVRNA。结果 血透患者HGV感染率为13.6%,HGV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输血次数较多、透析时间较长,但差异无显著性;而单独HGV阳性组与全阴性组相比透析时间明显延长,HGV感染与年龄、HBV感染、HCV感染及肝功能损害无显著相关。结论 血透患者HG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严格消毒措施、预防交叉感染、减少输血、血源中HGV筛查,对减少透析中庚型肝炎病毒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HBV感染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江苏省某些血液透析中心529名透析患者进行调查,同时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相关检测。结果血透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7.18%,HBV感染率为46.50%,HBV对不同特征血液透析人群普遍易感,透析年限、透析器重复使用史和牙科手术史与透析患者感染HBV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透析年限和牙科手术史为感染HB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HBV的感染中,医源性因素起着主要作用,应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降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医院感染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HD)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将170例透析前无肝炎病史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一次性管道透析器及分机透析,对照组使用重复透析器及共用透析机进行治疗,并调查透析次数与感染肝炎病毒的关系。结果实验组乙、丙肝感染率为13.8%,对照组感染率为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透析次数的增加,感染率也明显上升。结论重复使用透析器、共用透析机及透析次数多等是透析患者感染病毒性肝炎的重要因素,严格消毒隔离措施,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分区隔离及专机透析等是降低HD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20例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第二代ELISA法检测血抗-HCV;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透时间,每周透析时间,输血和血制品史和量,合并HBV感染,肾脏移植史、CAPD史,ALT异常史,肝炎史、结核史以及医院感染史等。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HCV感染与透析时间,每周透析时间,输血、血制品史和量、肾移植史、医院感染史,ALT增高中显著性相关,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证实HCV感染的原因为输血和医源性传播。结论 结果提示订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减少输血和隔离抗-HCV阳性患者,对控制HCV感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199例血液透析病人中乙肝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9例血液透析病人与98例慢性肾脏疾病病人、98例接受输血的内科病人和100例一般内科住院病人作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比较,其中60例透析病人作了一年多的随访。结果发现:透析病人、内科输血病人、肾脏疾病病人和一般内科住院病人的乙型肝炎病毒累积感染率分别为78.4%、76.5%、62.2%和62.0%,透析病人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与一般内科住院病人和肾脏疾病病人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而与输血内科病人比较相差不显著(P>0.1);60名随访透析病人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随透析时间延长而增高;输血是形成透析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肝炎及相关病毒感染状况,为采取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2003年,对在大连市部分医疗单位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223例血液透析者进行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抗-HCV、抗-HGV、抗-TTV检测。[结果]检测223人,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阳性率分别为10.8%、40,8%、71,3%、6.3%、24.2%,HBV感染率为78.0%;抗-HCV、抗-HGV、抗-TTV阳性率分别为35.0%、4.9%、33.6%。223人中,感染1种病毒的113人,占50.67%;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毒的84人,占37.67%。[结论]血液透析是HBV、HCV、HGV、TTV感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终末期肝病,分别为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终末期肝硬化及合并肝癌患者,行肝移植术后联合应用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服用拉米夫定,术后3例患者单用拉米夫定,85例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及小剂量抗HBIg,以临床血液病毒学、肝活检免疫组化及临床症状变化为指标,随访≥6个月。结果 单用拉米夫定组3例中有2例术后HBV再感染,最短时间为术后6个月;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及小剂量HBIg组,85例患者仅3例再感染。结论肝脏移植是治疗HBV感染相关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术前服用拉米夫定降低HBV的复制水平,术后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及小剂量HBIg可更有效防治HBV感染相关性肝病行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的预防方法。方法 将澳门镜湖医院及中山一院血透中心对肝炎病毒感染血透患者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澳门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11.5%。其中医院感染占1.5%,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10.0%,医院感染占6.1%。中一组HBsAg阳性25.2%。医院感染占17.0%;HCV阳性52.8%。医院感染占44.7%;丁型肝炎病毒(HDV)占4.0%。戊型肝炎病毒(HEV)占8.1%,两组比较8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控制HD患者肝炎病毒医院感染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专机专用,减少输血次数,采用Peresal血液消毒。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术后院内与院外肺部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院内与院外肺部感染的特点与治疗措施。方法对21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院内感染13例,院外感染8例;19例检出病原菌,其中细菌感染有17例次(院内感染7例,院外感染10例)占47.22%;单纯感染4例,混合感染15例占检出病原菌的78.95%(院内感染均为混合性);4例患者(19.05%)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21例中死亡3例均为院内感染,治愈18例。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已成为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及早发现、果断治疗,了解院内、院外感染的区别,及时正确使用呼吸机,调整免疫抑制剂和全身支持疗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 epidemiology characterisation of HCV isolates in Tunisia. Previous report showed predominance of genotype 1b. In this study, 32 HCV isolates from genotypes 1a (n = 10), 1b (n = 14), 2 (n = 4), 3a (n = 3) and 4 (n = 1) were genotyped by sequencing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n the non-structural 5b (NS5b) region. The isolates originated from 14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10 haemophiliacs and eight healthy blood donors. NS5b sequence grouping was concordant with previous 5' untranslated region (5'UTR) genotyping results in 91% of cases. Most of the Tunisian isolate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uropean ones, except for genotype 4 which seems to be related mostly to isolates from Egypt. Isolates from genotype 1a obtained from haemophiliacs showed distinct clustering and nucleic divergence from those obtained from non-haemophiliac patients, this underlines the particular mode of contamination of this group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