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1989,(1)
多肽7B2已从牛和人的垂体分离出来。用RIA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7B2在人体内广泛分布,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表明7B2的功能可能是一种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节剂。作者等研究了生长激素腺癌和其它垂体瘤对GHRH、TRH以及某些刺激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虽然已对老年非肿瘤性垂体作了广泛的组织学研究,但对垂体腺瘤的发病率、形态学及内分泌活性则相对地很少注意。本文目的是揭示80岁以上老年患者垂体腺瘤的发病率。作者对152例年龄在80岁以上死于不同疾病的男女老人非选择性尸检所得的垂体,应用不同的染色法,包括用免疫过氧化酶法进行了组织学研究。152例中,发现20个垂体(13%)有前叶腺瘤,在2个垂体中各发现2个孤立的腺瘤,因而本文记载的腺瘤为22个。18例垂体重量为0.4~1.1克。除一个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对大鼠垂体腺瘤GH3细胞增殖、凋亡及其泌乳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替莫唑胺作用于体外培养的GH3细胞(以加入DMSO稀释液的细胞为对照组),分别作用24、48、72、96h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合成分泌泌乳素情况.[结果]替莫唑胺在体外可明显抑制GH3细胞增殖,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P<0.05);加入替莫唑胺后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替莫唑胺作用24h后,各时间点泌乳素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替莫唑胺可显著抑制GH3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且抑制其泌乳素的合成分泌.替莫唑胺可尝试用于难治性垂体腺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虽然对老年人的垂体组织进行过广泛的非肿瘤性研究,然而对垂体瘤的发病率、形态学和内分泌活动注意较少。以往对老年无功能垂体腺瘤的不同发病率曾有报导,但常规的组织学技术未能可靠地识别出不同的垂体细胞类型。随着免疫细胞学技术的发展,可特异地确定垂体细胞质中存在的激素,才使区别各种不同细胞类型成为可能。 为了观察老年人垂体腺癌的发病率,作 相似文献
13.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15周岁,学生。个矮8年,脊柱后突变形5年,垂体γ刀术后4个月。患者足月头位顺产,出生时有啼哭。出生体重3 1kg ,身高无异常(具体不详)。母乳喂养1 5年,1岁余开始长牙和站立,说话、智力发育、身高和体重在6岁前与同龄人相仿。未曾补钙,否认佝偻病史。8年前(患者7岁)时,无诱因出现双膝关节疼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好转。1年后渐出现腰部疼痛,伴右侧脚跟、左侧髋部疼痛,偶有双侧肩部疼痛和颈部不适。疼痛夜间加重,影响睡眠,翻身、行走困难,勉强上下楼梯。无关节红肿热表现,无骨折,无尿路结石。当地医院腰椎和骨盆X线片未见… 相似文献
15.
陈韵仙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1982,(4)
作者提出诊断方法的不断改进,发现垂体腺瘤增多。尤其青春期前的女孩无月经失调和溢乳的临床表现,主要依靠新的诊断方法建立诊断。曾有人很告原发闭经病人中垂体腺瘤的发病率接近2%,垂体腺瘤病人中合并闭经溢乳的高达75%。垂体腺癌的生长率是不同的,有的发展快,闭经2年即发展为垂体巨腺瘤,有的闭经多年后症状才逐渐明显而诊断为微腺瘤。据尸解材料证明,无症状性垂体腺瘤的发病率为9%和22.5%,Eznn注意到15个垂体腺瘤病人中11个有分泌催乳素的肿瘤。 相似文献
16.
垂体腺瘤90%手术效果良好,但复发率较高,国外资料为7%~35%,单纯切除者可达50%,复发症状多在术后3~5年出现。复发者如能及时诊断和手术,其有效率仍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18.
19.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因发现血压升高15年,加重1月余于2010年10月27日入院。患者15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测血压150/90 mm Hg,诊断为"高血压",间断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未监测血压。近10年来先后服用多种降压药物,自测血压维持在155~165/80~90 mm Hg,无不适。1个月前因"双下肢丹毒"入当地医院,调整降压药物(具体不详)后出现血压波动,在145~210/80~105 mm Hg之间,伴头晕、站立不稳,无头痛、视物旋转、黑矇。入我院前口服降压药物为吲达帕胺2.5 mg/d,马来酸依那普利10 mg/d,复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