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二组的康复效果。结果 2个月后,观察组的NDF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扩血管、抗凝、营养脑细胞、预防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发病7d后,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时进行康复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次30min。结果观察组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用药基本相同。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早期综合康复训练。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经治疗后,发现康复组Ashworth评定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总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能明显抑制偏瘫患者肢体痉挛,提高其运动控制能力及ADL能力,这可能与促进中枢神经系统运动恢复及重组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3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63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干预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肢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上、下肢运动功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超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每组40例.给予对比组患者常规治疗方式,给予干预组超早期康复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FMA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68.92±15.43)分和(62.85±11.36)分;对比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FMA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51.83±14.62)分和(48.64±9.75)分,干预组均显著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超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纪别克 《吉林医学》2010,31(21):3442-344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采用Bobath康复技术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和治疗,疗程1个月;对照组未给予规范康复治疗。以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BI指数进行治疗前后功能评价。结果:康复组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方面治疗后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和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康复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正规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当天和治疗后6周采用简式Fugl-Meyer评估(FMA)及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结果:经6周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ADL及认知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增高显著(P<0.01),且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明显,康复组认知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康复组定向力及和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W脑反射加用早期康复对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SW脑反射加早期康复组(40例),早期康复组(41例),SW脑反射组(42),对照组(39)。SW脑反射组加用头部和肢体多极SW脑反射治疗,刺激值90~150μ,每次治疗30min,1次/d,lOd为1疗程。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I)为观察疗效指标。结果SW脑反射加早期康复组疗效明显优于早期康复组、SW脑反射组及对照组。结论SW脑反射加早期康复冶疗,两种治疗联合应用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1月安远县人民医院诊治的78例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肌力恢复情况、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Fugl Meyer运动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缓解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害,改善肌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Ithasbeenfoundthatalargenumberofleukocytesaggregatetoobstructthemicrovesselsandenterthetlssuethroughthevascularendothe-llumtodamagefocaltissuelntheearlystagehfterlnfarctionl:.Theaggregatlonofleukocytesiscloselyrelatedtotheincreasedexpresslonof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ul(sICAMl)inthevascularendotheliumha'-.lthasbeenconfirmedthattheconcentrationofsICAMulintheserumiselevatedlnthepatientswithdifferentkindsofin-flammatoryandautoimmunediseasesandthechangesofsICAM-llevelcanserveasanim…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IL-6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对照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测定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发病后1天、3天、7天及14天和30例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siCAM-1、IL-6浓度。结果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第1天血清siCAM-1、IL-6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梗死灶患者组血清siCAM-1,IL-6浓度显著高于中梗死灶患者组和小梗死灶患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缓解期患者血清siCAM-1,IL-6浓度水平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血清siCAM-1、IL-6的水平明显升高;血清sICAM-1、血清IL-6的浓度与脑梗死的体积呈正相关;sICAM-1及IL-6水平升高可能是脑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哮喘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48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及26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sICAM-1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sICAM-1水平在急性期和缓解期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度哮喘发作儿童较轻、中度发作升高具显著性(P〈0.01)。结论sICAM-1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生与发作,其水平的高低可能与哮喘的活动度有关,提示sICAM-1可视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变化规律,探讨其与脑卒中的相关性。②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应用双抗体ELISA法动态测定1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sICAM-1的含量,以1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③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小时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发病24小时~1周呈上升趋势,1周~2周内呈下降趋势,但2周时sICAM-1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大梗死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ICAM-1浓度明显高于中、小梗死灶组(P〈0.01);有高血压病史的脑卒中患者的血清sICAM-1浓度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病史的脑卒中患者(P〈0.01)。④结论 sI-CAM-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参与了脑卒中缺血性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1和sICAM-1、sVCAM-1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杰  杨期东  章薇 《中国医刊》2002,37(11):20-22
目的 了解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 1和sICAM 1、sVCAM 1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IL 1、sICAM 1、sVCAM 1的含量。结果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IL 1、sICAM 1、sVCAM 1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 ,且sICAM 1、sVCAM 1均与IL 1呈正相关 (r =0 4 9,P <0 0 1;r =0 6 5 ,P <0 0 0 1) ;结论 sICAM 1、sVCAM 1可能参与了临床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sICAM 1、sVCAM 1水平的增高可能与IL 1有关 ,临床脑缺血后粘附分子表达上调可能与炎性细胞因子IL 1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黏附因子-1(IACM-1)在胎膜早破(PROM)产妇血清中的含量及表达,探讨其与PROM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产科住院行剖宫产分娩的PROM孕妇8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行剖宫产的正常孕妇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按胎膜破裂的时间,再分为足月PROM组与未足月PROM组:按绒毛膜羊膜炎病理程度分为PROM未感染组、PROM轻度感染组和PROM中度感染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孕妇血清中IL-6、IACM-1水平;胎盘娩出后取胎膜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①观察组血清IL-6、IACM-1浓度高于对照组,未足月PROM组血清IL-6、IACM-1浓度高于足月PROM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PROM中度感染组母血IL-6、IACM-1水平高于PROM未感染组及PROM轻度感染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PROM未感染组与PROM轻度感染组母血IL-6、IAC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与PROM密切相关,IL-6、IACM-1是诊断亚临床感染PROM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囊虫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检测囊虫病患者血清中sICAM - 1的水平 ,为探讨囊虫免疫逃避的机理提供资料。方法 :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囊虫病患者和献血员各 32名血清中sICAM - 1的水平。结果 :囊虫病患者和献血员血清中sICAM - 1的水平分别为 32 1 4± 7 1 2ng/ml和 42 85± 9 2 8ng/ml,两者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结论 :人体感染囊虫后 ,ICAM - 1的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02例不同TNM分期的NSCLC患者血清,双夹心ELISA法检测sICAM-1水平。结果:NSCLC组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有关。结论:sICAM-1对肺癌的发展、转移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肺癌的一项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9.
钟平  汪国胜  张蕾 《安徽医学》2010,31(1):37-3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IL-6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测定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24例健康对照组血清IL-1、IL-6的含量。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将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比较不同组的血清IL-1、IL-6的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血清IL-1、IL-6的含量明显升高,重型组血清IL-1、IL-6的含量明显高于中型组,中型组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结论IL-1、IL-6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是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细胞因子TNF-α、IL-1和IL-6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将60例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到250mLO.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d。测定治疗前后CSS评分,以及血清TNF-α、IL-1和IL-6含量。结果治疗14d后两组CSS评分、血中TNF-α、IL-1和IL-6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缸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因子TNF-α、IL-1和IL-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