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分析了15例临床诊断多系统萎缩(MSA)的MRI。其中橄榄桥小脑萎缩(OPCA)9例(男6、女3),Shy-Drager综合征(SDS)3例(男2、女1),纹状体黑质变性症(SND)3例(男2、女1)。年龄45~71岁。MR装置为超导型,场强1.5T。均用SE法,T_1WI的TR/TE=500/20ms,T_2WI的TR/TE=2500/40ms,可见约20个MSA病变部位,包括脑桥、小脑、壳、小脑齿状核及黑质等。在T_1WI上将脑桥、小脑萎缩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在T_2WI上将壳外侧部的信号强度与苍白球比较呈相同低信号时为异常。结果见到,9例OPCA均有小脑萎缩,8例脑桥萎缩。仅1例见T_2WI壳外侧异常低信号。1例SDS脑桥、小脑萎缩而壳外侧部无异常低信号、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桥随年龄变化规律及脑桥测量在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53例正常人(21~80岁)按每10岁为1个年龄组共分6组,13例OPCA患者为病人组.在MRI正中矢状位T1WI图像上,分别测量脑桥上下径(A线)、脑桥腹侧凸度(B线)、脑桥中部前后径(C线)、中脑前后径(D线),将测得结果进行OPCA组和正常各年龄组间的比较.结果 AD线均随年龄增大有逐渐下降趋势,各径线正常各年龄组与OPCA组的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脑桥腹侧凸度(B线)正常人女性均>7.0 mm,男性均>8.0 mm,而OPCA患者均低于上述两值;而A、C、D线OPCA组和正常对照组间测量值有一定的重叠.结论 脑桥体积在20~40岁时达到顶峰,之后随年龄增长脑桥体积逐渐变小.脑桥腹侧凸度女性<7.0 mm,男性<8.0 mm时诊断OPCA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3.
正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myelinolysis,CPM)是罕见的脱髓鞘疾病,病理表现为脑桥基底部对称性脱髓鞘,临床上常表现为假性球麻痹、四肢瘫痪及意识障碍,多在低钠血症纠正过快、营养不良的基础上发生[1]。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报道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昌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1病例资料男,66岁,以"四肢乏力4 d,发作性意识不清1 d余"于  相似文献   

4.
Wernicke 脑病的MRI表现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Wernicke脑病的MRI与临床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 收集经临床证实的Wernicke脑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Wernicke脑病的MR表现主要为双侧丘脑、第三脑室周围对称性异常信号(7例) ,导水管周围异常信号( 5例) ,双侧基底节区异常信号(6例),双侧大脑脚异常信号(5例),脑桥异常信号(3例),小脑萎缩(1例),乳头体萎缩(6例).临床上可见精神异常6例,眼球震颤、凝视4例,进行性记忆力减退8例,走路不稳4例及双侧病理征阳性3例.结论 Wernicke 脑病具有典型的影像表现,早期诊断需要与临床表现、病理及相关检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儿童小脑萎缩和小脑发育畸形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CT对儿童小脑萎缩和小脑发育畸形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12岁,平均4.88岁)其中小脑萎缩24例,小脑发育畸形6例,均经CT扫描,1例Chiari Ⅰ型畸形还经CTM检查。结果:小脑萎缩性病变如小脑半球容积减少和/或小脑上池、沟增宽,桥小脑角池增宽,蛛网膜下腔增宽,第四脑室扩大等见于24例。小脑发育畸形病变如Chiari Ⅰ型或Dandy-Warker综合征,脑穿通畸形,Jonbert综合征等见于6例。结论:CT应用于儿科临床对小脑萎缩和小脑发育畸形一般能做出明确诊断。但是,不同病因所致的小脑萎缩可有相似的CT表现,因此,小脑萎缩的病因学鉴别诊断当需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18个月,产前MRI及超声提示胎儿小脑及脑干发育不良。产后患儿行头颅MRI检查,可见脑桥腹侧扁平,局部略凹陷,被盖部明显突入第四脑室,形似“帽状”或“喙状”,中脑-脑桥结合部(菱脑峡)前后径变窄,小脑上脚及下脚变薄,双侧小脑中脚体积明显缩小,菱脑峡层面呈“臼齿”样改变。诊断为脑桥被盖“帽状”发育不良。幼儿期该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临床、影像资料,探讨病变的发病部位、形态表现、信号特征和强化方式.结果 本组8例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其中丘脑2例,脑桥2例,第三脑室2例,松果体区1例,颈段脊髓1...  相似文献   

8.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及其影象学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回顾了橄榄桥脑小脑攻缩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重点介绍了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疾病的影象学表现,认为MRI是临床确诊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疾病的首选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颞骨段-鼓室内面神经鞘瘤极为少见,临床首发症状多为面瘫,早期诊断困难,易误诊为贝尔面瘫或者听神经瘤.影像学上和颈静脉球瘤的鼓室型、胆脂瘤型中耳炎鉴别困难;当肿瘤破坏岩骨后壁侵入脑桥小脑角池后,和岩骨后壁硬膜起源的脑膜瘤,及小脑脑桥角(CPA)脉络膜起源的脉络丛乳头状瘤也难以鉴别,确诊多依靠手术和病理证实.笔者曾遇见1例,临床误诊为胆脂瘤型中耳炎或鼓室型颈静脉球瘤,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MRI表现(附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磁共振成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4例CPM患者的MRI表现,总结其诊断及鉴别要点。结果:CPM的MRI表现:①T1WI病灶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影;②病灶多为蝴蝶形或环形;③病变位于脑桥中央,皮质脊髓束的轴索无损害。结论: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根据MRI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肺印戒细胞癌临床回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雅娟  刘长庭  李洪霞  彭亮 《武警医学》2010,21(4):324-326,33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印戒细胞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 SRCC)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12例原发性肺SRCC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原发性肺SRCC发病年龄较轻,其诊断依靠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该病预后差,治疗除手术外,目前尚无标准化疗方案.结论 原发性肺SRCC临床少见,恶性程度高,需提高对该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测量脑桥面积在鉴别小脑型多系统萎缩(MSA—C)与帕金森病(PD)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临床拟诊的MSA—C患者(MSA-C组)、21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PD患者(PD组)和21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行头颅常规MRI扫描。在横轴面T2WI上对“十字征”进行评分,在矢状面测量所有受试对象的脑桥面积,分析“十字征”评分与脑桥面积的相关性。结果:MSA-C组常规MRT2WI“十字征”评分:0分(1例),1分(6例),2分(7例),3分(7例)。PD组出现1例脑桥“十字征”信号,而正常对照组未出现脑桥“十字征”信号。MRT2WI测量MSA-C组脑桥面积均小于PD组和正常对照组脑桥面积。T2WI“十字征”评分与脑桥萎缩程度之间呈现一致相关性(r=-0.49,P〈0.05),即脑桥萎缩程度越严重,MSA—C“十字征”越明显。当脑桥面积阈值为448mm^2时,敏感度为95%,特异度为100%。脑桥面积越小,越倾向于诊断MSA-C。结论:磁共振成像测量脑桥面积大小对MSA—C与PD的鉴别有一定价值,对诊断MSA—C及评估MSA—C脑桥萎缩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肺腺鳞癌7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腺鳞癌是肺癌的一种少见病理类型.为提高肺腺鳞癌的诊治水平,将1993年1月~2000年1月该院诊治的2734例肺癌中的71例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肺腺鳞癌年轻化趋势较明显;病变部位以周围型为主,上叶后段和下叶背段是肺腺鳞癌好发部位;术后标本病理检查是确诊该病病理类型最可靠的方法;肺腺鳞癌预后差,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12.2%.健康体检可早期发现该病.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可延长肺腺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亚急性期脑桥梗死后脑默认网络(DMN)连接是否异常及可能的代偿机制.方法 23例亚急性脑桥梗死患者与23例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参加了本研究.在Philips Achieva 3.0T MRI上采集所有被试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数据.以后扣带回(PCC)为种子点,分别提取脑桥梗死组与对照组的DMN,分析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FC)情况.组间采用双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亚急性期脑桥梗死组FC增强的脑区包括:右侧中央后回、左侧内侧前额叶和左侧楔叶;FC减弱的脑区包括:双侧岛叶、左侧小脑后叶、右侧海马旁回、左侧枕下回.结论 亚急性期脑桥梗死患者的 DMN存在异常,FC的变化提示相关脑区皮质功能重组或代偿.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PTN)三叉神经的微观结构改变与三叉神经-脑桥夹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5例经微血管减压术(MVD)证实存在神经血管压迫(NVC)的单侧PTN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两组受试者均采用3D-FIESTA及DTI序列行MRI扫描,测量双侧三叉神经脑池段的长度、三叉神经-脑桥夹角、桥小脑角池横截面积以及NVC部位的扩散参数(FA、ADC)值,并分别对神经-脑桥夹角与扩散参数值及二者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病程等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TN组患侧神经-脑桥夹角明显小于健侧和对照组[患侧:(39.11±5.76)°,健侧:(49.00±7.59)°,对照组:(45.20±5.76)°;F=15.26,P<0.001];且当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SCA)时,患侧神经-脑桥夹角显著小于其它责任血管时的夹角[SCA:(36.69±4.90)°,非SCA:(43.42±4.65)°;U=156.5,P=0.002]。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患侧桥小脑角池的横截面积和脑池段神经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三叉神经的FA值明显减小、ADC值明显增加(P均>0.05)。患侧神经-脑桥夹角与FA值呈正相关(r=0.56,P<0.01),与ADC值呈负相关(r=-0.62,P<0.01);FA值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53,P<0.01)。结论:三叉神经与脑桥的夹角可作PTN的临床诊断指标之一,FA值亦可作为一种评估PTN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对外周神经瘤样增生22例进行了临床病理学研究,该病实质由分化成熟的神经轴索、雪旺细胞、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和毛细血管构成。其继发病变有含铁血黄素沉着、玻璃样变、粘液性变、炎症细胞和(或)异物巨细胞反应,该病变形成时限>6个月,伤部感染是重要病因之一,本文提出了临床病理诊断的5项指标。外周神经瘤样增生一词比创伤性神经瘤更确切地反映了该病本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经病理证实的胸膜间皮瘤13例,1例为局限型,12例为弥漫型,该病与其他肿瘤一样发病率逐年增加,对该病的早期诊断、X线特征及治疗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对软组织多形性透明变性血管扩张性肿瘤(pleomorphic hyanilizing angiectatic tumor of soft parts,PHAT)临床、CT和病理表现的认识.方法 结合1例右项部软组织PHA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详细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CT表现及其病理特征.结果 该病临床症状轻微且无特征性;CT表现为边界清楚、呈分叶状的卵圆形肿块,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强化区域其强化值达血管强化程度.其病理特征为呈簇状分布的扩张性薄壁血管;血管壁、血管周围及瘤细胞之间基质明显透明样变性;分布于血管之间的多形性瘤细胞.结论 PHAT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CT和病理表现具有明显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 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 , HOD)的MRI信号及大小改变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收集继发于脑桥、小脑病变的HOD病例27例,原发病变位于脑桥25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1例,挫裂伤8例,高血压性出血14例,梗死2例;原发病变位于小脑2例,其中小脑挫裂伤1例,小脑出血1例。所有病例均行T1 WI、T2 WI、FLAIR、DWI,8例行SWI检查,分析HOD的信号特点,测量下橄榄核径线。结果 MRI表现为下橄榄核体积增大,T2 WI均呈高信号,14例DWI序列呈等信号,13例DWI序列呈稍高信号,所有病例FLAIR呈稍高信号,10例T1 WI呈等信号,17例T1WI呈稍低信号。病变下橄榄核平均横径为(6.94±0.67)mm,平均前后径为(6.69±0.83)mm,平均纵径为(16.95±1.20)mm,下橄榄核前缘与延髓前缘平均间距为(1.37±0.56)mm。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下橄榄核肥大变性,正确认识该病,可避免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跟内恶性肿瘤。CT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方法,本文收集了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