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单病种限额付费挑战医院管理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从卫生部到各级医院都在探索单病种限额付费的管理模式。单病种限额付费是对我国现行的按服务项目付费进行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作为当前缓解"看病贵"的权宜之计,单病种限额付费在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限制过度医疗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不容置疑,但其在具体操作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医院应适当调整现行的管理模式和策略,以迎接单病种限额付费这种新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新一轮医改中重要的付费机制改革举措,单病种付费方式对医院医疗费用管控提出新的课题。通过分析和研究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的有关工作和具体实施情况,认为利用电子病案系统可以实现对单病种医疗质量和费用等进行精准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3.
医院开展单病种付费的基本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案例研究讨论了医院由"按项目收费"的支付方式过渡到"单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所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具备了这些基础条件的医院可以进行单病种限价试点,而要想确保医院单病种限价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一些其他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探讨单病种限额付费方式在医院实施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我院2002--2007年病案统计报表,以图表结合论证。结果单病种限额付费是医保公司作为第三方向医院支付医疗费用的一种方式,医保病人在我院出院病人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单病种限额付费方式在医院是可行的,因此,健全和完善医院信息系统是单病种研究和实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实证分析陕西省单病种定额付费改革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陕西省镇安和旬邑两县作为研究对象。资料主要包括两县2008—2011年的新农合报表;同时对两县164名县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单病种定额付费的认知。定性资料主要采用焦点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的方法,共访谈32人。利用SPSS13.0和EXCEL2007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单病种定额付费改革后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增速减缓,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尚不确定,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产生一定影响,提高了参合农民住院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有助于引导患者合理就医,促进卫生资源有效利用;实施单病种定额付费患者的疾病负担缓解程度更加明显,也有助于降低新农合基金的风险。建议:科学制定支付标准,为顺利实施单病种定额付费改革奠定基础;建立健全针对供方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单病种定额付费对医疗服务质量影响的研究和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妇科单病种付费疾病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及医院感染对单病种付费的影响。方法回顾调查某院妇科2006年10月-2007年4月符合单病种付费疾病的107例患者住院费用、抗菌药物使用及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妇科单病种付费疾病中进行开腹手术患者的住院费用均超出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并且子宫肌瘤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超过半数为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费用,分别占亏损总额的51.6%和52.5%,主要为术后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时间长所致。医院感染患者较非医院感染患者的费用平均高出2461元。结论应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降低单病种付费疾病费用,尤其是抗菌药物的使用费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单病种付费制度研究与实践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很多省市开始探索医疗服务付费制度改革,其中以单病种付费(限价)制度产生的社会影响最为广泛和深刻。笔者试图从研究与实践两个方面分析单病种付费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希冀为今后单病种付费制度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国单病种付费的效果,探索完善单病种付费的方法以及向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过渡的条件。方法遵循系统综述流程,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制定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总结目前单病种付费实施的效果及问题。结果单病种付费的控费效果显著,表现为住院日、药品费用的大幅下降,但也存在付费标准科学性不高、适用范围小、限制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等问题。结论开发单病种临床路径智能管理系统以完善单病种付费,同时探索由单病种付费向DRG的过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先心病从单病种付费到按病组限价进行回顾及效果分析,总结不同付费方式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在制定支付标准时要客观统计分析费用、合理确定分组方法,以保证医院收入不降低并能持续发展;医院应通过绩效改革调动医务人员参与支付方式改革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下的单病种医疗质量和医疗费用控制办法。方法:介绍某三甲医院实施单病种付费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及五大举措,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常见的6个医保单病种出院人次、人均费用及人均住院天数。结果:医保单病种医疗质量明显提高,医疗费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降低。结论:医院创新单病种付费管理,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基金效率。为弥补单病种付费方式的缺陷,可探索引入按诊断相关分组-预付款制度(DRGs-PPS),将对医院的医保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论临床路径在医院实施"单病种限价"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回顾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实施“单病种限价”所走过的历程,论述了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单病种限价”对医院提高服务质量、节约成本、提高患者的知情权及促进医院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医疗保险患者三个病种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影响医疗保险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为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某市两所医院3年中3个病种的所有医疗保险病例,共647例,对于可能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医院、住院天数、是否手术、药费比例及全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是医疗保险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缩短住院天数、降低药费比例是控制费用的关键。结论 应制定科学的单病种诊疗常规和费用标准,加快和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试行某些单病种付费的基础上,实行按病种付费。  相似文献   

13.
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与医院成本核算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从医疗卫生服务供方、需方和费用支付方分析了影响医疗保险制度的因素。论述了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方向的特点,即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将从开放式向封闭式发展、费用支付组合从单一支付方式向多元化混合支付方式发展、医疗保险控费主体由费用控制中心向以资源控制中心发展。因此,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必须改革单一的按服务项日付费的支付方式,采取多种付费方式,并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同时,医院医疗成本核算应建立包括科室成本核算、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在内的医疗成本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4.
探讨支付方式改革在医疗质量提升及医疗费用控制中的作用,以成都市门诊特殊疾病血液透析(门特血透)为例,分析了支付方式改革的必要性。目前,门特血透支付方式已从传统按项目付费过渡到按病种定额付费,以2014年成都市内两家收治患者情况类似的三级医院为例,模拟门特血透支付方式改革后的医院运行情况。探讨支付方式的改革可以间接督促医院医疗质量的提升和服务效率的提高。应在广泛准确收集数据的基础上,根据门特血透质效评价结果对医疗机构实行按医疗质量付费。  相似文献   

15.
从以数量为基础,到以价值为导向,是医保支付改革的趋势。在“健康中国”大背景下,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应开启以公共利益为先的合作共赢模式,从注重费用控制到关注医疗质量和人群健康,从关注单个医疗机构到关注对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影响。在已有支付方式改革的基础上,引入按绩效付费、捆绑付费、以人群为基础的付费等新型医保支付方式,驱动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全市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慢性病患者就医状况及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影响因素,探讨新型慢性病管理模式以及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途径形成慢性病患者分级诊疗的有序模式。方法通过医保大数据系统筛查对蚌埠市近三年来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慢性病患者在市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的就医状况(人群、病种、次数)及相关医疗费用进行分级别、分段统计分析。结果绝大部分慢性病患者仍愿意选择治疗条件好、级别高的医疗机构作为自己就诊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占比达90%。结论通过支付方式改革,有效引导部门慢性病病人能够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起到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减轻慢性病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以及有效缓解医疗保险基金的压力的关键作用。实行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引导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相似文献   

17.
新农合住院支付方式改革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新农合进行了较大范围的住院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并形成了三种主要方式:单病种限额管理、单病种定额付费和按床日付费。目前的支付方式改革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控费效果不明显、医疗质量监管和评估体系设计不足、付费标准制定不科学,医疗机构补偿不到位等。对此,提出建立住院混合支付方式、加强质量监管、探索科学的付费标准制定方法、完善补偿机制、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单病种付费政策的费用控制效果以及对医院、患者、医保基金等方面的影响,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2017—2019年徐州市某三甲医院的数据,建立双重差分(difference - in - differences, DID)模型分析胃息肉患者次均住院费用、次均自付费用、住院天数、实际补偿比等相关指标在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结果 政策实施后,次均住院费用下降29.46%,次均自付费用下降38.37%,住院天数下降59.71%,月均住院人次数增加55.30%,单病种月收入基本维持稳定。结论 单病种付费政策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次均费用和自付比例、提高医疗机构效率、维持医保基金稳定运行。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RGs)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单病种付费政策依然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实行按中医特色病种付费试点改革,有助于完善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优化中医医疗服务的资源配置。方法通过南京市按中医特色病种付费的可行性分析,从病种选择、疾病编码、支付标准探索按中医特色病种付费的实施途径。结论按中医特色病种付费试点改革需要在中医特色病种优势发挥、按病种付费支付明确和中医临床路径执行规范的基础上,完善中医诊疗项目收费标准,稳步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助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