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Tei指数检测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右心功能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对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狭窄<50%)、30例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组(狭窄50%~74%),30例中度冠状动脉病变组(75%~94%)进行三尖瓣环右室室间隔及游离壁Tei指数测定。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Tei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组及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组Tei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右心功能亦受损,Tei指数能用于评价右心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70%定为中度狭窄组46例,>70%以上定为重度狭窄组41例,正常对照组38例,术前行24h动态心电图,计算HRV时域指标。结果:中、重度狭窄组HRV指标中SDNN、SDANN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度狭窄组HRV指标中SDNN、SDANN显著低于中度狭窄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HRV的降低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有关,提示HRV可作为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测量对不同狭窄程度及不同CT值的非钙化斑块进行风险分层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69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根据管腔狭窄程度分为四组,包括正常组60例、轻度组104例、中度组63例和重度组42例(病变组冠状动脉均仅存在非钙化斑块)。测量病变组各支冠状动脉的非钙化斑块CT值,根据斑块CT衰减值分为三组,包括低衰减组21例(CT值≤30 HU)、中等衰减组84例(300.05),FAI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FAI值明显高于正常组。不同CT衰减值的非钙化斑块FAI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衰减组与中高衰减组FAI差异明显(P<0.05),但中等衰减组与...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心肌声学造影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及收缩功能。方法选取3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40例冠心病患者为病例组,将病例组供血冠状动脉有狭窄的心肌节段根据狭窄程度划分为三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50%、50%~75%、 75%)。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心肌声学造影和二维斑点追踪检查,获得平台峰值强度A、曲线上升斜率β,两者乘积A×β及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LS)。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轻度狭窄组A、A×β、LS无明显改变,β减低(P 0. 05);中度及重度狭窄组的β、A×β、LS均明显减低(P 0. 01);中度狭窄组A值虽有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重度狭窄组A值减低(P 0. 05)。结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时,通过心肌声学造影可以早期发现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异常。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时,通过心肌声学造影结合斑点追踪技术可以更充分地评价心肌灌注及收缩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MSCTCA),先行冠脉钙化积分平扫,然后行冠脉增强扫描,选取一组质量最佳的薄层图像行冠脉三维重建,分析MSCTCA对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显示能力,并对冠脉支架显示及通畅性进行评价。结果:冠脉钙化积分与其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中度以上狭窄的冠脉钙化积分值明显高于轻度狭窄,其间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01)。MSCTCA对诊断有临床意义的冠脉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约89.6%、93.9%、92.6%、86.7%、95.4%。MSCTCA对冠脉支架显示良好,检出5例9根支架,其中2根支架不通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安全、无创,对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支架开放及通畅性等方面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冠心病筛查的有效手段以及介入和手术治疗后的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相位对比磁共振(PCMR)测量冠状动脉(简称冠脉)血流及血流储备(CFR),与血管造影检查作对照,分析其与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拟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利用MR测量其冠脉左前降支(LAD)和右冠脉(RCA)静息和负荷状态下的血流,从而计算出血流储备;并依据造影证实的LAD和RCA管腔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0%)、轻度狭窄组(≤50%)、中度狭窄组(50%~75%)、重度狭窄组(≥75%)。分析CFR与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患者按上述分组,各组分别为39例、22例、13例及18例(LAD组)和43例、15例、16例及15例(RCA),各组之间CFR测量值分别为3.75±1.60、2.84±0.84、1.83±0.85、1.37±0.45(LAD)和3.30±1.42、3.16±0.79、1.78±1.08、1.21±0.22(RCA);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影响后,证实正常组、轻度狭窄组分别与中、重度狭窄组之间的C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CFR与冠脉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建立CFR与狭窄程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证实当CFR<2.0时,诊断血管狭窄程度大于75%的准确度分别为84.79%和79.78%(LAD和RCA)。结论利用PCMR技术测量的CFR与血管狭窄程度呈线性相关;冠脉静息血流量在轻、中度狭窄时减少并不明显,甚至还有增加,直到重度狭窄才略有降低;而负荷血流量和血流储备在管腔中度以上狭窄时就开始显著下降;当CFR<2.0时,可以作为判断冠脉血管存在重度以上狭窄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检查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52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对照组50例进行ABI检查比较。临床资料分组、根据ABI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ABI降低明显;ABI降低越明显,冠状动脉狭窄指数积分、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ABI检测与冠脉狭窄程度积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ABI检测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ABI检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双源CT定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双源CT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将双源CT判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例共计450冠脉节段,双源CT均获得满意的评价图像(3例进行心电编辑)。双源CT判定轻度狭窄38个节段,中度狭窄23个节段,重度狭窄36个节段;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双源CT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12%、95.34%和95.11%。结论: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双源CT在定量诊断冠脉狭窄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一项准确可靠的无创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二代双源CT前门控冠状动脉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44例同期行第二代双源CT前门控CTCA(其中前门控序列扫描35例,前门控大螺距螺旋扫描9例)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的患者,按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轻度狭窄(狭窄≤50%);中度狭窄(狭窄50%~75%);重度狭窄(狭窄≥75%);闭塞(狭窄100%),将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定义为有意义狭窄。以SCA为金标准,分析第二代双源CT前门控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同时计算第二代双源CT前门控CTCA的辐射剂量。结果:44例患者冠脉直径2mm以上的节段共570个,其中12段图像质量较差,无法评估,可评估节段占97.89%。第二代双源CT前门控CTCA按冠脉节段计算,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0.18%、93.05%、76.52%、97.42%、92.47%,诊断冠状动脉有意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0.14%、95.69%、75.29%、98.52%、94.98%。第二代双源CT前门控CTCA与SCA比较对冠状动脉狭窄评价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P>0.05),对冠状动脉有意义狭窄评价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P>0.05)。第二代双源CT前门控CT-CA的平均辐射剂量为(3.36±1.59)mSv,其中前门控序列扫描的平均辐射剂量为(3.99±1.18)mSv,前门控大螺距螺旋扫描的平均辐射剂量为(1.11±0.44)mSv。结论:第二代双源CT前门控成像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稍低于SCA,但其阴性预测值较高,同时其辐射剂量较低,可作为临床冠心病筛查的无创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心肌应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LAD狭窄程度分为:A组(轻度狭窄,狭窄率≤50%)15例、B组(中度狭窄,50%狭窄率75%)19例、C组(重度狭窄,75%≤狭窄率100%)26例,另选健康者30例为D组(对照组,经CAG证实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采用3D-STI软件获得四组受检者LAD供血区域节段心肌及左心室心肌整体应变参数,包括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整体圆周应变(GCS)。比较四组受检者应变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和轻度狭窄组比较,中度狭窄组部分节段心肌应变减低,GLS较轻度狭窄组减低,GLS、GRS、GCS较对照组均减低;与对照组、轻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比较,重度狭窄组各节段心肌应变及GLS、GRS、GCS均减低。结论 3D-STI可敏感检测不同程度单纯左前降支狭窄患者心肌应变减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4例分为非左室肥厚组52例,左室肥厚组42例,正常对照组30例。全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之比(E/A)和左室Tei指数。结果各组LVEF均大于〉50%,各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各组无论有无左室肥厚,二尖瓣E/A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左室Tei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结论高血压病早期左室结构尚未出现改变时已经有左室舒张功能的减低,左室肥厚进一步加重了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左心室Tei指数增加对于高血压病左室收缩功能尚未发生改变时,及早发现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组织多普勒(tissuedopplerimaging,TDI)技术定量评价早产儿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infant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IRDS)的心功能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出生且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30例,并选取健康足月儿30例为对照组,抽血检验血清CK—MB,并进行心脏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二、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ra)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并计算Em/Am。测定等容收缩期(ICT)与等容舒张期(IRT)时间之和及射血期时间(ET),计算左右室Tei指数。结果IRDS早产儿组中27例(90.0%)合并心肌损害,肺动脉收缩压、血清CK—MB及左、右室Te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右室Tei指数偏高于左室。血清CK—MB值与肺动脉压力升高呈正相关关系(r=0.375,P=0.003)。左室Tei指数随着肺动脉压力升高而显著升高(r=0.254,P=0.050)。结论早产儿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易伴有心肌损害。组织多普勒Tel指数对心功能的评估相对传统射血分数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为临床提供一种更快速准确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64层螺旋CT对冠脉管腔的可评价率和诊断不同程度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进行比较。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7月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对比的127例64层螺旋CT检测的冠脉狭窄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冠脉管腔可评价率为95.6%。轻、中、重度冠脉狭窄的敏感性为85.9%、90.3%、95.3%(P〈0.05);特异性为98.3%、99.0%、99.5%(P〈0.05);阳性预测值为87.8%、91.6%、93.5%(P〉0.05);阴性预测值为98.0%、99.0%、99.7%(P〈0.001)。结论:64层CT对冠脉管腔的可评价率高,对诊断轻、中、重度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且各百分率有随冠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的趋势,并且发现排除性指标优于诊断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羊水过少时胎儿心肌综合指数、Tei指数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例晚期妊娠胎儿,均无脐带绕颈,其中羊水过少者120例(羊水过少组),对照组为80例羊水量正常且无宮内窘迫者,运用频谱多普勒分别测算两组胎儿的左、右心室Tei指数.结果 羊水过少组Tei指数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窘迫者高于无窘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i指数能简便有效地评估羊水过少时胎儿的心室功能变化,进而指导临床分娩时机和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速度向量成像(VVI)与组织多普勒(TDI)两种技术在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中的诊断一致性,进而探讨VVI技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1例,分别用速度向量成像和组织多普勒两种技术测量二尖瓣环前壁、下壁、侧壁、间隔4个位点的舒张期运动参数作为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并将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VVI速度指标与TDI速度指标的一致性较好(大部分位点Kappa值〉0.75),VVI应变率指标与TDI速度指标的一致性一般(0.50〈Kappa值〈0.70)。结论:VVI技术在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中与TDI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作为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和组织多普勒技术(TDI)定量评价葱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效果。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空白模型组10只、葱白提取物组10只、硝酸甘油组10只。解剖M型超声测量其左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内径,计算左室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并获取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图像,测定径向应变(RS)及环向应变(CS)。用TDI在四腔心二尖瓣前后叶瓣环处测量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并计算Ea/Aa。结果:与空白模型组相比,葱白提取物组左室RS和CS均有提高(P<0.05);与硝酸甘油组相比,葱白提取物组二尖瓣环TDI参数Ea、Aa明显提高(P<0.05)。结论:STI和TDI技术可以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动脉僵硬度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rterial stiffness,QAS)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参数,分析后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8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颈动脉QAS检查,获得颈动脉扩张性系数(distension coefficient,DC)、顺应性系数(compliance coefficient,CC)、僵硬度系数(stiffness index,α、β)、局部脉搏波传播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颈动脉局部收缩压及舒张压。随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比较组间颈动脉弹性参数及修正Gensini积分的差异,并分析颈动脉弹性参数与修正Gensini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间DC、CC、α、β、PWV及修正Gensini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比较,B、C组DC、CC降低,α、β、PWV、修正Gensini积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CC降低,α、β、PWV、修正Gensini积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正Gensini积分与DC呈低度负相关,与CC呈中度负相关,与α、β、PWV呈中度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应用QAS技术评价颈动脉弹性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原暴露人群返回低海拔后氧自由基改变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923名官兵高原作业110 d后返回低海拔第1天、第15天采样,化学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计算SOD/MDA比值。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Tei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高原短期暴露后返回低海拔初期血中SOD和SOD/MDA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随时间延长前者呈降低趋势,后者呈增高趋势,第15天时与第1天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返回低海拔第1天Te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LVF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返回第15天Tei指数显著低于第1天水平,LVEF显著高于第1天水平(P<0.01)。结论:高原移居人群返回低海拔后存在着氧化损伤,氧化损伤对心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99Tcm--双(N-乙氧基,N-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氮化锝(99Tcm-NOET)静息门控断层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疑诊为冠心病的45例患者注射925MBq 99Tcm-NOET后1h用SPECT行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获得舒张未期容积(EDV)、收缩未期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参数和舒张末期容积灌注、局部射血分数、局部室壁活动和室壁增厚度4个靶心图。所有患者在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将冠状动脉狭窄≥50%定为病变血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心肌梗死组、心肌缺血组和对照组三组。结果99Tcm-NOET静息门控SPECT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42%和83.33%。心肌梗死组的心功能参数[EDV=(129.32±9.14)ml,ESV=(80.97±9.49)ml,LVEF=(40.15±3.28)%】与对照组【EDV=(80.91±3.12)ml,ESV=(30.12±1.79)ml,LVEF=(63.51±1.04)%]相比,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EDV:F=22.103,ESV:F=32.277,LVEF:F=42.60:4,均为P〈0.01),心肌缺血组的心功能参数[(EDV=(70.83±3.46)ml,ESV=(25.13±2.85)ml,LVEF=(65.55±2.62)%1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心肌梗死组左室心肌共分为460个节段,其中209个节段局部灌注、局部射血分数、局部室壁活动和室壁增厚度4个靶心图均异常。局部灌注异常的节段共328个节段,伴有局部射血分数、局部室壁活动和室壁增厚度异常分别有250个、240个和276个节段。局部灌注异常的节段与局部射血分数、局部室壁活动和室壁增厚度异常的节段不完全匹配。结论99Tcm-NOET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所获得的整体心室功能参数在心肌梗死的评价中有优越性,但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不大。心肌梗死中存在有不少的局部灌注与心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