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金华市近5年O~14岁儿童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金华市2006—2010年O~14岁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0~14岁儿童年平均死亡率0.51‰,0岁组死亡率最高(5.94%。),10~14岁组最低(O.15‰),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下降。意外伤害、围生因素、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是导致O~14岁儿童死亡的前3位原因,而意外伤害中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溺亡和机动车交通事故。结论:针对0~14岁的主要死亡原因,在加强孕期检查和围生期保健工作的同时,应加强预防意外伤害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和儿童的伤害防范意识,有效降低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王倩倩 《现代预防医学》2015,(22):4097-4098
摘要:目的 了解武义县0~14岁儿童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武义县2011-2013年0~14岁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2013年武义县0~14岁儿童死亡66例,占全人群死亡数的0.95%。年平均死亡率为43.74/10万,3年粗死亡率分别为54.99/10万、44.49/10万、29.60/10万,标化死亡率为59.41/10万、43.49/10万和28.40/10万;意外伤害、肿瘤、围生因素是导致0~14岁儿童死亡的前3位原因,而意外伤害中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淹死和机动车交通事故。结论 针对武义县0~14岁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在做好孕期围生保健的基础上,还应加强意外伤害健康肿瘤预防的干预,有效降低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了解宁波市鄞州区2006-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主要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探讨相关因素。 分析2006-2015年,宁波市鄞州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结果显示,2006-2015 年,宁波市鄞州 区5岁以下儿童活产数131485 例, 死亡796 例, 死亡率6.05‰。5 岁以下儿童死亡以婴儿为主, 占 65.70% (523/796),其中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9.79% (365/523)。本地户口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 前三位为意外伤害、先天畸形、早产/低出生体质量。非本地户口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意外伤害居首位。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预防意外伤害,降低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的发生, 提高新生儿(尤其早产儿)窒息抢救水平,降低先天畸形发生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儿童;死亡率;死因顺位 中图分类号:R195.3,R18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6 0476 03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无锡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死亡率。结果:5岁以下儿童年均死亡率为4.83‰,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死因类别前3位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损伤和中毒,死亡原因前3位为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和未成熟儿、溺水。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和出生缺陷、意外伤害的三级预防,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2-2016年无锡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构成和死亡率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6年9月无锡市出生的活产儿和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2-2016年无锡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男童死亡率高于女童,流动户籍儿童死亡率高于本地户籍儿童;新生儿疾病、意外伤害和先天异常是5岁以下儿童最主要的死因类别,占儿童死亡的近80%;前5位死因主要是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肺炎、溺水,其中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始终位于死因顺位的第1或第2位。结论加强流动儿童健康管理,提高围生保健质量和新生儿救治能力,加强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减少意外伤害发生是降低无锡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011-2015年东西湖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1-2015年东西湖区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报告资料,进行死亡率、死因构成等因素的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全区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5.73‰、8.08‰及9.11‰,且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新生儿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人群,占62.90%;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以及先天畸形是造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新生儿、婴儿及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分别为早产儿和未成熟儿、其他先天畸形和肿瘤、意外死亡。结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应提高远城区的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围生期保健管理,减少出生缺陷和并发症,并普及意外伤害防范与初级救护知识。  相似文献   

7.
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变化趋势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变化趋势与特点,探讨干预对策。方法收集2000-2006年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分析不同地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死因顺位及死前救治情况。结果2006年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比2000年下降了54.41%,但是,儿童意外死亡一直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二位死因。儿童意外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婴儿高于1~4岁儿童。儿童意外死亡前五位死因分别为溺水、意外窒息、交通意外、意外跌落和中毒。婴儿意外死因89.2%为意外窒息,1~4岁儿童意外死因81.3%为溺水和交通意外。儿童意外死亡79.43%死于意外伤害发生地和送医院途中。结论儿童意外死亡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溺水、意外窒息和交通意外是宁波市儿童意外伤害最主要的死因。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儿童生存环境的安全管理和救护技术培训,最大限度地降低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余杭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并根据相关因素管理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余杭区2008年10月到2012年3月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原因,整理并分析有关预防管理措施。结果:4年来,余杭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74‰,其中新生儿死亡率为5.52‰,婴儿死亡率为8.02‰。意外死亡、先天畸形、早产低体重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因。流动儿童死亡率大于常住儿童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预防儿童意外死亡和加强围产儿保健已成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当务之急。临床需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以减少儿童死亡率,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宁波市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为儿童伤害死亡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宁波市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为30.93/10万,标化死亡率为32.51/10万,占该组儿童死亡总数的21.55%,居于第3位死因。农村儿童伤害死亡率(37.37/10万)高于城市(20.70/10万),男童伤害死亡率(35.26/10万)高于女童(20.70/10万)。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淹溺、意外机械性窒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死亡率分别为13.46/10万,4.72/10万,3.52/10万。意外机械性窒息是婴儿的首位死因,占婴儿伤害死亡的42.86%。1~4岁儿童伤害的首位死因是淹溺。结论伤害已成为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尤其是淹溺、意外机械性窒息对儿童的危害更大,应加强对儿童伤害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2-2010年住院儿童主要死因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儿童的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湖南省儿童医院2002-2010年住院的227 078例中793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10年住院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住院男女死亡之比为2.18:1;农村与城市之比为3.89:1;婴儿期死亡率最高,占住院儿童死亡总人数的64.56%,其中29 d-1岁37.83%,新生儿期26.73%;主要死因位于前5位的疾病是: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疾病、先天异常、肿瘤、意外伤害;不同年龄组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结论降低儿童病死率的关键是预防感染性疾病、加强围生期保健、加强孕前指导及孕期体检,重视环境因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重视意外伤害的防治,尤其应加强婴幼儿期及农村地区的医疗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福建省0~14岁儿童的死亡原因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儿童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福建省2004-2009年死因监测资料,对0~14岁儿童总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和死亡率的时间趋势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福建省0~14岁儿童年均死亡率为57.21/10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速度为6.8%。男童死亡率高于女童,农村的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高于城市。婴儿死亡占0~14岁儿童死亡的60.4%,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5.5%。围生期疾病、先天异常和损伤中毒为0~14岁儿童的前3位死因。婴儿的粗死亡率为770.77/10万,主要死因为围生期疾病和先天异常,1~14岁儿童的主要死因为损伤和中毒,其中淹死是首位原因。结论福建省0~14岁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现阶段仍应积极做好围生期疾病、先天异常和损伤中毒的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十堰市儿童疾病负担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儿童预防保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分析十堰市城区2007-2009年死因监测数据,采用WHO推荐方法计算十堰市城区儿童死亡率、早死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fe lost,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ost due to disability,YLD)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评价十堰市城区儿童的疾病负担。 结果 十堰市2007-2009年儿童平均死亡率男性1.11‰,女性0.69‰,男女合计0.90‰;感染性、孕产妇、围生期和营养性疾病(Ⅰ),非感染性疾病(Ⅱ),伤害 (Ⅲ)死亡率分别为0.36‰,0.28‰,0.23‰,不同死因的死亡率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三类死因死亡率0~4岁组均高于5~14岁组,男童死亡率高于女性。男童DALY为84.15/千人,女童为51.56/千人,男女合计为68.47/千人,男童高于女童。以死亡率进行疾病负担评价,围生期疾病(0.289‰)、意外伤害(0.204‰)、恶性肿瘤(0.079‰)、先天异常(0.072‰)、心血管疾病(0.066‰)等疾病排在前5位。以DALY评价疾病负担,前5为排序变为神经精神疾病(31.60‰)、围生期疾病(12.12‰)、意外伤害(11.25‰)、呼吸系统疾病(5.33‰)、先天异常(4.23‰)。 结论 儿童疾病负担要从疾病死亡负担和健康负担进行综合评价,围生期疾病、伤害是导致儿童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南京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1年南京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7~2011年南京市活产总数264706例,新生儿、婴儿、1~4岁儿童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38‰、3.70‰、1.50‰和5.21‰,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1.12%;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三位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和未成熟儿、溺亡。结论: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早产儿和未成熟儿的发生;加强儿童及其家长意外伤害的健康宣传,减少溺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997~2005年渭南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胜娟  张爱香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2):1667-1669
目的:掌握渭南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及主要死亡原因,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1997~2005年渭南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年来,渭南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997年的47.80‰,下降到2005年的20.74‰(χ2=89.45,P<0.001);婴儿死亡率由1997年的41.86‰下降到2005年的18.73‰(χ2=74.34,P<0.001);新生儿死亡率由1997年的33.50‰下降到2005年的16.34‰(χ2=50.27,P<0.001),均具有极显著差异。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前5位:出生窒息、先天畸形、肺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意外。结论:加强孕期及围产儿保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积极开展产前诊断,减少先天畸形;控制感染性疾病;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儿童意外死亡。  相似文献   

15.
惠芳  海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31-333
目的:探究固原市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原因、现状、相关因素变化的趋势与规律,为制定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的卫生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6~2009年固原市连续4年的5岁以下儿童监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儿童死亡以婴儿死亡,特别是新生儿死亡占较高的比例。1967例死亡儿童中,新生儿死亡1 307例,占66.4%。死因主要有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等。结论:①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应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妇幼卫生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管理质量。②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先天性异常已成为影响5岁以下儿童生存和发展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孕前、孕期健康教育,对引起先天性异常的各种因素要及时干预、预防,减少出生缺陷。③预防早产和窒息,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规范产时监护,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④做好儿童系统管理,预防和控制相应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从而达到降低儿童死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2000~2005年太原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掌握太原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布状况。方法对2000~2005年太原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02%o,农村(11.55‰)高于城市(6.41‰),死因前五位依次为先天畸形(38.39%)、窒息(13.34%)、早产低体重(12.57%)、肺炎(11.13%)和意外(4.70%)结论制定相关措施,不断提高预防监测和早期诊断技术,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1999~2003年儿童死亡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朱雪娜  滕红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0):2601-2603
目的:了解北京市1999~2003年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寻求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北京市1999~2003年儿童死亡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儿童死亡主要发生在婴儿期;②北京市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③主要死因无明显变化;④意外死亡儿童增多,较多的先天畸形死亡仍是重要问题。结论: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加强围产保健宣教,提高安全意识是降低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开化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现况及变化趋势,分析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干预措施,进一步控制和降低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收集开化县2006-2010年监测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并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开化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8.5‰、5.7‰、4.0‰,较2006年分别下降8.6%、30.5%、18.4%。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其他先天异常、溺水、其他新生儿病。新生儿期、婴儿期、1~4岁3个年龄段儿童首位死因分别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和溺水。儿童死前未进行治疗比例由2006年的29.4%下降至2010年的6.7%,死前诊断级别以县(区)以上为主,占77.1%,儿童死在家中的比例逐年下降。结论:开化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呈徘徊下降趋势。要进一步加强孕期、围产期保健和孕期监测,提高产科、儿科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开展优生咨询、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加强1~4岁儿童安全管理,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从而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肇庆市1998~2002年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结果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掌握肇庆市 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及主要死亡原因 ,探讨干预措施。方法 :对 1998~ 2 0 0 2年肇庆市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 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依次为肺炎、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意外事故、腹泻、先天畸形、诊断不明、先心病。提出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 ,提高产科、儿科质量 ,推广窒息复苏技术 ,普及科学育儿知识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