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全膀胱切除术用于不同性质膀胱癌的手术时机。方法收集2011年1~3月入住我科的膀胱癌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6例膀胱癌患者中,52例应用了全膀胱切除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准确掌握全膀胱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对膀胱癌的治疗能够起到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加Bricker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76例多发性、复发或浸润性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用Bricker术作尿流改道。术中用粘膜下隧道法作输尿管回肠膀胱吻合术,以抗尿液逆流;将回肠膀胱近端及输尿管固定于腹膜外,以防腹腔感染。结果:主要并发症有直肠损伤1例、肠梗阻3例、回肠膀胱坏死2例、尿漏2例。结论:Bricker术是全膀胱切除后作尿流改道较安全、应用较广泛的术式,准确把握手术关键步骤,是预防Bricker术并发症的要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膀胱部分切除术与经尿道气化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 对231例浅表性膀胱癌行膀胱部分切除和经尿道化电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膀胱部分切除术113例,其中Ta 32例,T1 60例,T2 21例;经尿道气化电切术118例,其中Ta 35例,T1 63例,T2 20例.两组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随访3月~5年,膀胱部分切除组随访83例,复发27例,复发率32.53%;经尿道气化电切组随访92例,复发24例,复发率26.09%.膀胱部分切除组的复发率高于经尿道气化电切组.结论 对浅表性膀胱癌的治疗经尿道气化电切术优于膀胱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膀胱癌的效果。方法 对近10年间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48例肌层浸润(T2,T3)的膀胱移行上皮癌进行随访分析,平均随访时间97.5个月。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辅以膀胱内BCG免疫治疗或化疗者46例,使用BCG者15例,使用噻替哌者21例,使用丝裂霉素者8例,BCG和丝裂霉素交替使用者2例。结果 术后60个月(5年)内复发者23例(47.9%)。肿瘤复发与肿瘤体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治疗膀胱癌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应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26例为腹腔镜组,另选择同期行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术后出血、肠梗阻、尿失禁、切口脂肪液化。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腹腔镜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后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尿失禁、切口脂肪液化,其并发症的发生率7.7%,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治疗膀胱癌具有较好的临床手术效果及安全性,较传统开放性手术具有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膀胱根治性切除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此类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膀胱根治性切除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共164例,分析其术后总生存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复发情况,以及影响其术后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入组的患者中159例为T1期,5例为单纯原位癌(CIS),6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3.7%),中位随访时间46.5个月(7~99个月), 有14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失访。有16例(9.8%)患者发生疾病复发,最常见的复发部位为肝转移,其次为骨转移和肺转移。本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85%,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1%。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在总生存(P=0.012)和疾病特异性生存(P=0.011)上均显著优于未清扫者,术后发生肿瘤复发者,总体预后较差,其总生存时间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无复发者(P均<0.001),是否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是术后发生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OR=2.695,95%CI 0.999~7.27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008,OR=1.071,95%CI 1.018~1.126)和是否进行淋巴结清扫(P=0.011,OR=3.385,95%CI 1.329~8.621)与疾病特异性生存相关。结论: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早期膀胱根治性切除有较大的治疗意义,对于这类患者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有可能带来生存上的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性全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全面的监测和分析。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性全切除术成年患者15例,ASAⅠ~Ⅱ级。麻醉诱导前于局麻下经右侧股动脉经皮穿刺置入PiCCO plus热稀释导管,监测前负荷相关指标、心功能相关指标、后负荷相关指标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5 min(T2)、气腹及改变体位后5 min(T3)、气腹后1 h(T4)、开腹后5 min(T5)、开腹后1 h(T6)及手术结束即刻(T7)采集并分析数据。结果(1)分别与T1、T2时点比较,中心静脉压(CVP)在T3、T4时点均显著升高(P<0.01),T3时点每搏量变异度(SVV)与脉压变异度(PPV)均明显下降(P<0.05);与T2时点比较,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在T3时点明显升高(P<0.05)。(2)与T1时点比较,T2~T6时点心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3)与T1时点比较,T2时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降低(P<0.05);与T2时点比较,T3时点心率明显降低(P<0.05),T3~T7时点MAP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腔镜全膀胱癌根治性全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剧烈,ITBI、SVV或PPV较CVP更能准确反映心脏前负荷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膀胱癌患者,其中男29
例,女3例,均行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膀胱全切后,截取35~40 cm末端回肠,排列成W形制作原位新膀
胱。双侧输尿管与新膀胱乳头法吻合,尿道与新膀胱低位吻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可通过腹
压自主排尿,白天控尿率为87.5%,夜间控尿率为78.1%。术后6个月平均膀胱容量410.6 mL,残余尿量22.7 mL。
术后新膀胱漏尿3例,轻度肠梗阻2例,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1例,新膀胱分泌物导致排尿困难3例,并发症经处
理后效果满意。9例术前有勃起功能男性患者,术后5例保留勃起功能;1例保留子宫和附件女性患者术后性功能正
常。平均随访15个月,1例患者因肺部感染、肿瘤远处转移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
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术后患者可原位排尿,控尿良好,上尿路损害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可作为膀胱全切尿流
改道的首选。术后应注意并发症的处理和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膀胱部分切除术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T2 M0 N0期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取膀胱癌T2 M0 N0期患者60例,其中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A组)与膀胱根治性切除术( B组)患者各30例,比较2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5年生存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A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1);术后生活质量评价显示,A组整体健康状况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1)。2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T2 M0 N0期膀胱癌参照适应证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两者5年生存率相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部分前列腺的全膀胱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9例患者,年龄42~70岁,平均61岁.入选条件:①肿瘤距膀胱颈0.5 cm以上;②膀胱颈及前列腺部尿道粘膜随机活检阴性;③PSA小于4 ng/L;4)肛指检查前列腺表面光滑无硬结,手术前B超前列腺未发现异常回声.手术后病理检查全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其中浸润性(T2~T3)16例,复发性浅表性膀胱癌13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8个月.术后6个月,最大尿流率均大于20 ml/s,4例(4/29)残余尿量大于100 ml.白天控尿率为100%(29/29),夜间控尿率为93%(27/29).术前有勃起功能的16位患者中手术后有勃起功能者11例,能够完成性交但没有射精的感觉.正常勃起23例(74%).结论:保留部分前列腺的膀胱癌肠代膀胱术,能有效保留神经和括约肌功能.提高术后控尿和勃起能力,不影响肿瘤切除原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膀胱癌(BC)患者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147例BC患者,均接受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治疗,将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73例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围术期接受FTS理念干预的74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不同时间点(术前1d、术后1h、1d)疼痛程度、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术后首次排气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组间、交互作用下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1d 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术后1h、1d VAS评分相比,观察组均较低(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08%、41.1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FTS理念应用于BC患者,能减轻疼痛程度,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膀胱部分切除术(partial cystectomy,PC)与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radicalcystectomy,RC)治疗局限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83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PC组与RC组.PC组患者采用PC+术后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的全身化疗和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治疗;RC组患者接受RC+盆腔淋巴结清扫.对出院后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化疗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种术式患者5年总生存率(OS)、5年癌特异性生存率(CSS)的差异.结果 经过4~ 60个月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PC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38%,RC组为2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49,P=0.035).PC组术后5年随访期内出现17例局部复发,复发率为36.2%;RC组随访期间局部复发9例,复发率为25.0%.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82,P=0.277).PC组随访期间死亡18例,死亡率为38.3%,其中13例死于膀胱癌全身转移.RC组死亡15例,死亡率为41.7%,其中9例死于膀胱癌复发并全身转移.采用Kaplan-Meier曲线对两组患者生存状况进行分析,PC组与RC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5年癌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61.7%与58.3%、72.3%与7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配合辅助化疗治疗局限性MIBC具有与RC相似的效果,是一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性高且操作相对简单的保留膀胱的手术.  相似文献   

14.
熊柱凤  汤利萍 《重庆医学》2021,50(7):1117-1120
目的 探讨老年膀胱全切术后造口患者心理状况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行膀胱全切术老年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造口分为造口组(24例)和无造口组(36例),并选取同期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心理状况与生存质量评分,分析老年膀胱全切术后造口患者心理状况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造口组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愤怒-敌意、疲乏-迟钝、迷惑-混乱、总分较无造口组、对照组高,精力-活力较无造口组、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口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各个领域评分较无造口组、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愤怒-敌意、疲乏-迟钝、迷惑-混乱与WHOQOL-100各个领域评分均存在负相关性(P<0.05),精力-活力与WHOQOL-100各个领域评分均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 评估心理状况可有效预测行膀胱全切术老年膀胱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指导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熊柱凤  汤利萍 《重庆医学》2021,50(7):1117-1120
目的 探讨老年膀胱全切术后造口患者心理状况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行膀胱全切术老年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造口分为造口组(24例)和无造口组(36例),并选取同期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心理状况与生存质量评分,分析老年膀胱全切术后造口患者心理状况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造口组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愤怒-敌意、疲乏-迟钝、迷惑-混乱、总分较无造口组、对照组高,精力-活力较无造口组、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口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各个领域评分较无造口组、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愤怒-敌意、疲乏-迟钝、迷惑-混乱与WHOQOL-100各个领域评分均存在负相关性(P<0.05),精力-活力与WHOQOL-100各个领域评分均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 评估心理状况可有效预测行膀胱全切术老年膀胱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指导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8):47-50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治疗老年膀胱癌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2月共10例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7.5 h,平均(5.1±2.4)h。其中1例患者出血量为1100 mL,术中进行输血,其余9例患者的出血量为100~600 mL,平均出血量为(260±314)mL,均未输血。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8 d,平均(3.6±4.2)d。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尿瘘、肠瘘等并发症。术后1周内将回肠膀胱内留置的双腔尿管进行拔除,收集尿液。术后4周将单J管进行拔除,随访时间为3~6个月,患者肾功能均保持正常,经肾脏B超检查后未出现肾积水,胸部平扫CT及盆腔平扫CT检查后,肿瘤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患者疗效良好,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围术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手术过程及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49例资料,分析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住院等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定义为手术30天内发生的并发症,按Clavien分级系统将并发症分为5级。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18 min,平均出血514 mL,输血率为36.7%,平均输血量 578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0 d。尿流改道方式上,回肠膀胱术27例,Studer原位新膀胱术16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6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34.7%(17例),1~2级并发症发生率24.5%(12例),包括麻痹性肠梗阻、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炎等。3级及以上并发症10.2%(5例),围手术期死亡率1例。回肠膀胱术与Studer原位新膀胱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常见并发症为麻痹性肠梗阻、尿路感染等,需严格把握手术指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预防。Studer原位新膀胱术相对于回肠膀胱术并未增加手术时间、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在治疗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并将奇数号纳入观察组,偶数号纳入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应激指标水平及术后随访2年后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端转移率和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个数、阳性淋巴结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应激指标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水平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显示,观察组局部复发率、远端转移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在治疗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降低手术对患者的创伤,促进术后快速康复,患者应激反应较轻,且患者的远期疗效更好,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展,膀胱癌患者大幅度增加。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最有效的手段,但其手术步骤复杂、手术时间长、围手术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高龄患者合并症较多,器官功能减退或代偿不全,能否耐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尤其值得关注。近年来,通过术前仔细评估高龄患者的总体状况,采用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等微创技术,提高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技巧,优化手术步骤,将复杂手术程序化、简单化,提升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能有效降低围手术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使高龄患者有更大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