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两亚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川英 《内科》2009,4(3):378-379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两亚型(M3a和M3b)的鉴别方法并比较其特点。方法对39例APL的细胞形态学、化学染色及血常规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a型的细胞形态特点以胞浆中含粗大、深染、密集的嗜苯胺蓝颗粒增生为主(〉30%),M3b型的异常早幼粒细胞主要以密集、细小的嗜苯胺蓝颗粒为主,具有单核细胞样的特征。过氧化物染色两型均为强阳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均不被氯化钠抑制。外周血M3b型的白细胞明显高于M3a型(P〈0.01)。结论通过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及血常规的统计学分析,可对M3a和M3b作出初步的鉴别,以细胞形态检查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分为粗颗粒和细颗粒两种亚型。自1978年以来,国外曾报道有M3变异型,由于此型的异常早幼粒细胞胞浆中颗粒极为细小,而其为M3微颗粒型(M3m)。此病的细胞形态学上的特殊性常导致误诊,国内至今还未有报道。现将我们最近发现的两例M3m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型困难白血病诊断的经验及教训,进一步提高白血病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科诊治分型困难的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Morphology,M)与免疫学(Immunology,I)、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c)及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M)分型,即MICM分型的各项检验结果。结果住院确诊的白血病病人463例,其中10例患者各检验结果出现不完全一致: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_3,APL),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查PML/RARa融合基因(-)2例;细胞形态学不能确定分型3例;细胞形态学诊断为急性髓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ML-M_2),而免疫学诊断为APL 2例、AML-M_2/APL 1例;细胞形态学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而免疫学考虑为急性白血病(AL)1例;细胞形态学诊断为急性髓性白血病未分化型(AML-M_1),而免疫学考虑急性髓性白血病未分化型/微分化型(AML-M_1/M_0)伴随淋巴细胞系表达,FISH BCR/ABL融合基因(+)1例。结论白血病的MICM分型有时各项结果不尽相同,M_2与M_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M_0或M_1在形态学、免疫学上不易鉴别,需综合分析方能得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亚型粗颗粒型(M_3a)和细颗粒型(M_3b)的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治疗和预后的特征,并讨论了M_3b与M_4细胞形态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变异型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v)髓系过氧化物酶(MPO)和苏丹黑B(SBB)染色缺乏的意义。方法:报告2例MPO和SBB染色缺乏的急性变异型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对2例急性变异型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进行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例1患者髓涂片原始(粒)细胞4.0%,微颗粒型早幼(粒)细胞90.0%;细胞化学染色氯醋酸酯酶(chloroacetate esterase,CE)阳性率98.0%,MPO,SBB阳性率仅为18.0%,8.0%;例2患者骨髓涂片原始(粒)细胞30.5%,微颗粒型早幼粒细胞64.0%,细胞化学染色CE阳性率72.0%,MPO,SBB均为阴性,2例患者均使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例1患者3天后放弃治疗,例2获得缓解,但拒绝化疗,于281天后因复发死于颅内出血。结论:极少数急性变异型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可出现MPO,SBB治标色缺乏,CE在APL的细胞化学染色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特征性细胞遗传学异常t(15;17)染色体的易位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复发、难治APL缓解率达52%~92%,初治患者可达57%~88%[1~3].复方黄黛片(曾用名:复方青黛片)含有效成分雄黄及青黛,治疗APL患者缓解率达98.3%[4].我们应用三氧化二砷或复方黄黛片与化疗方案联合治疗初治APL患者共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周海燕  王宏伟  朱镭  张丽 《山东医药》2009,49(32):69-70
目的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及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on-APL)的PG-M3表达荧光强度差异,为APL的鉴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APL患者骨髓幼稚细胞群、成熟粒细胞群的细胞表面及胞浆PG-M3的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 APL组的幼稚细胞与成熟粒细胞胞浆MFI比值大于non-APL组(P<0.05).结论 PC-M3有可能作为APL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利新蓝染色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白血病细胞柴捆状Auer小体的显示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3份APL患者骨髓涂片标本及23份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非M3型骨髓涂片标本进行阿利新蓝染色,以瑞-吉染色为对照.结果:阿利新蓝染色检测APL柴捆状Auer小体阳性细胞的百分率显著高于瑞-吉染色(P<0.05),且形态上更易辨认.阿利新蓝染色对非APL的Auer小体不能显示.结论:阿利新蓝染色对APL患者骨髓涂片柴捆状Auer小体的显示优于瑞-吉染色,有助于为APL的诊断提供可靠形态学依据.阿利新蓝染色对非APL的Auer小体不能显示,有助于避免误诊APL.  相似文献   

9.
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以下简称 APL)或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是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粒)的特殊亚型。APL 约占急性白血病的6%,占急粒的13%。另据一组1,409例急性白血病分类,APL 占3.5%,但一组238例20岁以上成人急性白血病中,APL 占7%。本文对 APL 的实验诊断的若干特点,以及治疗和预后等问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10%~15%,形态学上属于FAB(法国、美国和英国)分型中的AML-M3亚型,98%的APL具有t(15;17)(q22;q21)染色体异位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A酸受体α(PML-RARA)融合基因[1]。因APL具有较高的出血倾向和早期死亡率,一度被认为是最凶险的急性白血病。1973年,Bernard  相似文献   

11.
作者用多种分化标记观察了50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简称 AML)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的髓性白血病细胞,29例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AMMOL 及AMOL),1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慢性期,22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233例淋巴样细胞恶性病变包括7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137例淋巴瘤和26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很多 APL 和半数过氧化物酶阳性的白血病,有C_2受体、Fcγ受体和髓样抗原。而几乎所有过氧化  相似文献   

1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的特殊亚型(M_3型)。骨髓和外周血中的细胞形态学可有两种表现:典型的粗颗粒型;细颗粒型。APL 临床表现常以出血和 DIC,病情凶险,治疗困难为其特点。我院内科1973年6月~1988年12月收治的 AML 中按 FAB 分类符合 M_3型者31例,现将其临床经过分析报告如下。一般资料一.性别与年龄:31例 APL 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6~66岁,≤20岁4例,20~40岁17例,>40岁10例。  相似文献   

13.
徐彧  童书鹏 《山东医药》2003,43(16):27-27
白血病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是急性白血病的并发症 ,最常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APL)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极为少见。目前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 ( ATRA)和三氧化二砷治疗APL虽然取得较高的缓解率 ,但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有增多倾向。1 999~ 2 0 0 1年 ,我院收治 5 5例 APL患者 ,其中 5例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 5 5例患者均符合 APL的诊断标准[1] ,男 31例 ,女 2 4例 ;年龄 1 7~ 62岁。其中 5例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浸润。5例患者中 ,临床表现为贫血 4例 ,出血 3…  相似文献   

1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13例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20年来诊治的513例APL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治疗前血象、疗效及随访等临床特征和APL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MICM)实验室资料.结果 APL中位发病年龄为33岁,男女比例为1.21:1.初诊中位白细胞数为4.3×109/L,外周血涂片分类异常早幼粒细胞检出率为85.8%;免疫表型与除APL外急性髓系白血病相比较,CDⅢ、CD34、HLA-DR、CD7、CD14及CD19的表达率低(P<0.01).CD2、CD33及MPO表达则高于其他急性髓系白血病组(P<0.01).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显示t(15;17)特异性染色体异常者占91.7%,其中t(15;17)标准易位占75.9%,t(15;17)伴附加染色体异常占15.8%,正常核型占7.5%,简单易位及复杂易位分别占0.4%.PML/RARα基因检出率为99.6%.APL患者完全缓解(CR)率为84.7%,DIC发生率13.4%.长期随访患者中,持续CR占75.9%,5年生存率为30.7%.CD34、CD2表达及细胞遗传学类型未缓解及CR二组无区别(P>0.05).未缓解组中位白细胞数高于CR组(P<0.01).结论 MICM综合分析对APL的诊断及判断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外周血高白细胞数患者CR率低.  相似文献   

1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其发病占AML的10%~15%.1997~2004年,我院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复发和难治性APL患者1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细胞凋亡是一种编序的细胞死亡过程 ,是在基因调控下细胞的主动死亡。本研究通过对 1 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在使用三氧化二砷 (As2 O3)治疗前后进行程序化细胞死亡 (PCD)检测及形态学数据综合分析 ,来探讨应用 As2 O3治疗APL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APL患者 1 8例 ,男 7例 ,女 1 1例 ;平均年龄2 9.3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形态学检查确诊。1 .2   治疗方法1 .2 .1   治疗方案 :持续每日给予 0 .1 % As2 O3注射液 1 0 ml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50 0 ml中静脉滴注 ,每次静滴时间约 2 h,2 …  相似文献   

17.
维A酸时代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上表现为骨髓或外周血中异常的早幼粒细胞聚集,血纤蛋白原减少,易发生严重的出、凝血并发症,以致患者早期死亡。瑞典学者Hillestad在1957年报道了3例患者,病程表现极其凶险并具有严重的出血倾向,患者外周血中可见到大量早幼粒细胞。由于3例患者的生存期都只有数周,因此认为这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对初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行常规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并采用FISH技术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流式细胞术分析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对治疗过程中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细胞比例进行动态观察。结果:FISH对标准的PML-RARα融合基因的检出与形态学和临床符合率为100%,对流式细胞学免疫表型不符合的APL诊断的1例作出了明确诊断,对累及17号染色体的附加染色体异常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对APL治疗过程中分子生物学缓解的判断非常直观。结论:FISH技术检测PML-RARn融合基因,实验方法简便、快速、直观和准确,具备了用以确定白血病类型,指导临床治疗和进行治疗后的疗效监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出血是急性白血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过去认为出血是由于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异常所致;其后的研究证明除血小板因素外,临床上尚有复合的血液凝固异常和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紊乱。这种异常可能由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亦可能由于原发性纤溶及其他止血机制紊乱。随着急性白血病化疗的进展,使缓解率有一定提高,因而急性白血病合并出血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就成为临床上的重要课题之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出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简称APL)是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表现为大量出血、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和特有的形态学特征,其病程发展迅速,治疗效果尚不够满意。1957年Hillstad首先描述此型的临床表现。他发现一  相似文献   

2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具有特异性的染色体易位 t(1 5∶ 1 7)及 PML/RARa融合基因。在细胞遗传学 (MIC)分型的基础上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检测 APL的 PML/RARa融合基因的 m RNA,可以用来诊断或鉴别诊断 ,同时也可以进行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 (MRLC)的检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例 1、2为经外院诊断和治疗后转入我院的患者 ,例 3~ 9为门诊或住院的患者 ,经 FAB分型不能完全确诊 ,例 1 0、1 1是同一例初诊与完全缓解 2 6个月的 M3患者 ,例 1 2、1 3是同一例完全缓解 8个月与 32个月患者。1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