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粘度与电阻率关系的微观流变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首次将以前我们用毛细管血液粘度和常规电导仪测量所得到的,血粘度(η)与其电阻率(ρ)之间的关系、推广到用旋转式血粘度计与自行研制的电阻抗法红细胞流变特性仪所测得的η-ρ曲线的动态函数关系。即考虑到切变流场中(切变率γ变化范围0-300s~(-1))血液粘度与其电阻率的关系。为了深入理解血液粘度的微观流变特性,我们利用Fricke的悬浮液电导理论以及本文作者对血液电流变特性研究的一些结果,建立了宏观流变学量──血液粘度与血球压积和切变流场中红细胞聚集一解聚、取向、变形等流变学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提示出血液粘度的微观流变学机理。  相似文献   

2.
大鼠高脂血症与血液粘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脂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以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大鼠饲以高脂饲料,连续7周测血脂。结果:血浆TG增加2倍,TC增加13.2倍,LDL增加51.8倍,而HDL无明显改变。随血浆脂质的升高,大鼠血浆粘度也显增加,而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显下降;全血高、中、低切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时间均无明显改变。与此同时,血浆纤维蛋白溶酶活性降低而血小板聚集功能增高。结论:上述结果表明,高脂血症主要导致血浆粘度增加,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与血液粘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粘度的改变,对不同病程度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粘度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高切变率(240s-1)和低切变率(48s-1全血粘度增多明显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P<001),其红细胞压积也显著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液粘度和红细胞压积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提示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病程进展出现肾性贫血而致红细胞压积减小,全血粘度降低。抗凝剂的使用也是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血球容积 Het、纤维蛋白原容积 F 和血清大蛋白分子(分子量>50,000)容积 P 对血液比粘度η和血液电阻率ρ的影响,在进行实验的基础上,作了理论上的探讨,提出了关系式。dη/η=β_1d(Het)+β_2d(P)+β_3d(F)。这一公式解释了本文中的实验结果。在进而提出了关系式β_1d(Het)+β_2d(P)+β_3d(F)=K'(dρ/ρ)之后,即可导出王鸿儒等人的血液粘度与血液电阻率之间的经验公式η=2.105ρ+0.213。作为本文提出关系式的特例,即血浆成分正常时,还可导出Masakazu 等人的血液电阻率与血球容积之间的经验公式ρ=65.8exp(0.171Het)。上面提出的公式是一种近似的形式。当α=7/5时,即得出较为普遍的形式,dη/η~(7/5)=β_1d(Het)+β_2d(P)+β_3d(F),它与建立在 Roscoe 公式和Taylor 公式基础上的 Dintenfass 血粘度公式η=(1-kCT)~(-2.5)一致。上述各点,表明了本文所作的理论解释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血液粘度与临床的联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血液粘度与临床的联系文\邹其俊著者简介邹其俊,男,57岁,深圳市人民医院内科教授、主任医师。他对血液流变学临床的研究有较深造诣,曾在我国首先对益母草静脉注射液的制剂工艺流程、实验室及临床应用等进行深入研究,论文在美国及中西医结合杂志发表,曾获1989...  相似文献   

6.
血液粘度因剪应力或切变率而变,并非恒定(呈现非牛顿粘性)。换言之,血管(取半径为r)及流速(取平均流速为V)在各血管区段上不同,血管壁上的切变率w以w=4v/r表示,则粘性依而变。这种粘度叫作“表观粘度”并以ηa表示之。其流动也称为拟塑性流动,并且具有屈服值(τy)。所说的屈服值就是虽有外力作用,但外力小,则只发生变形而不呈现流动,可是力达到  相似文献   

7.
人血属于非牛顿流体。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变学中一个重要参数,它对心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的诊断以及确定器官移植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血液的粘度取决于RBC的浓度、可变形性、聚集、血浆粘度等。医学上对粘度的测定有以下要求:要样品少,并在较短时间内结束测定。传统测定血液粘度的方法有毛细管法和旋转法。上述二种方法都必须取血、抗凝,而抗凝剂的加入,势必影响血液的粘度。因此,无创伤测定粘度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毛细管粘度汁、旋转粘度汁的原理,更着重论述了血液粘度的无创伤测定。  相似文献   

8.
韩烨  雷蕾  陈吉 《中国微循环》2002,6(5):316-316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液粘度与QT离散度 (QTd)关系。方法十二道同步自动分析心电图机测定58例心力衰竭患者QTd ,按QTd大小分组 ,QTd≥50ms组 ,QTd<50ms组。检查两组的全血粘度 ,并进行比较。结果QTd≥50ms组较QTd<50ms组的全血粘度 (低切 )、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 ,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5~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QTd增加与全血粘度有关。降低血粘度可能有助降低QTd ,对防止QTd增加导致心律失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血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容积F和血清大蛋白分子(分子量>50,000)容积P对血液比粘度η和血液电阻率ρ的影响所进行的实验,并提出了解释本文实验结果的关系式(dη)/η=β_1d(Hct) β_2d(P) β_3(F)。 在进而提出了关系式β_1d(Hct) β_2d(P) β_3(F)=K’(dρ)/ρ之后,即可导出与王鸿儒等人的“血液粘度与血液电阻率之间的经验公式η=2.105ρ 0.213”相同形式的函数关系。作为本文提出关系式的特例,即血浆成分正常时的关系式,与Fukuoka等人的血液电阻率与血细胞压积之间的经验公式ρ=65.8cxp(0.0171Hct),以及其他人的同类经验公式形式一致。 上面提出的关系式是一种近似的形式。当α=7/5时,即得出较为普遍的形式,(dη)/η~7/5=β_1d(Hct) β_2d(P) β_2(F),它与建立在Roscoe公式和Taylor公式基础上的Dintenfass血粘度公式η=(1-kCT)~(-2.5)在形式上一致。 上述各点表明了本文所作的解释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冠心病与高血脂症都直接危害人民的健康,高血压病还是发生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如何提高治愈率,减少中风的发生,已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点,本文对以上三病种463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三个病种的血脂也明显增高,含脂质高的血浆粘度也明显增高。提示临床在治疗上宜采用去脂,活血,降粘等综合治疗措施,预防与减少心肌梗塞与缺血性中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梗塞病人 (CI)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和其它血脂成分与血液粘度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 49例非急性期的脑梗塞患者和 2 9例健康人Ox LDL、LDL C、HDL C、apoA、apoB、Cho c、TG以及血液粘度等指标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ηb、ηp、ηre、HCT、EAI、TK与Ox LDL、LDL C、Cho c呈明显正相关 ;与 ηb(r =0 .6 3)、TK(r=0 .49)的关系最为密切 (P <0 .0 1)。结论 :Ox LDL、LDL C、HDL C、Cho c等脂质的变化 ,能引起CI患者血液粘度的改变 …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关于实验动物血液流变学指标测量结果的报导甚少。医学实验室采用的该类指标大都急需修改,尤以药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医学学科要求迫切。为此我们从八六年下半年开始着手此类工作。血液是非牛顿流体,其粘度值随切变率而变。现在人们采用的血液粘度指标多为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得的结果,不能有效地反映血液的流变行为。这对药物对血液流变因素的影响及疾病状态下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等基础医学研究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3.
血液粘度的测量方法与质量控制吴仕明曹一峰随着血液流变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其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重视血液流变学检测这一极具临床价值的测试手段在医疗检测中的重要作用。在众多血液流变学指标中,血液粘度作为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征的最重要...  相似文献   

14.
血液粘度的测定与技术质量保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血液粘度是血液组成及其性质的综合表达,除受诸多粘滞因素影响外,采血技术、抗凝方式、测试方法以及测试仪器和相关条件等对血液粘度的测定亦有复杂的影响,因此血液粘度的测定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断改进和完善操作技术,使之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笔者现以北京*湖...  相似文献   

15.
对于低温在实验动物中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目前尚了解较少。在临床中,表面降温常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矫形手术体外循环之前。然而,现在还缺乏在这种状态下血液粘度对血液动力影响的定量资料。本文的目的是评价严重低温时的血液动力变化,并且着重研究了血液流变学变化。作者用14只以戍巴比妥钠麻醉的两组狗(正常狗和脾切除狗各7只)进行了有关指标的测定。如测定外周平均动脉压(MSAP),平均肺动脉压(MP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嵌入压(PWP),心输出量(Q),心率,中心血容量,血液比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梗塞病人(CI)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其它血脂成分与血液粘度的相关性. 方法: 测定49例非急性期的脑梗塞患者和29例健康人Ox-LDL、 LDL-C、 HDL-C、 apoA、 apoB、 Cho-c、 TG以及血液粘度等指标, 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ηb、ηp、ηre、 HCT、 EAI、 TK与Ox-LDL、 LDL-C、 Cho-c呈明显正相关; 与ηb(r=0.63)、 TK(r=0.49)的关系最为密切(P<0.01). 结论: Ox-LDL、 LDL-C、 HDL-C、 Cho-c等脂质的变化, 能引起CI患者血液粘度的改变, 它们对CI的血液粘滞性的影响是多途径的. 临床上及时正确使用抗氧化剂(如硒Se、维生素E等)和降脂药, 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和CI.  相似文献   

17.
脑血流量与血液粘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血流量与血液粘度的相关性研究王建民1综述柳兆荣2梁子钧1审校脑血流量反映的是脑血管床的供血状况。脑血流量的变化,不仅影响大脑的供血功能,而且是许多脑血管疾患发生与发展的基础。影响脑血流的因素很多,不仅有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方面的因素,而且从血液流变学角...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病人的全血粘度与血液成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1例脑梗塞与35例脑出血病人的全血粘度和血浆成份的测定结果表明,脑梗塞与脑出血病人的全血粘度、血球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在脑出血和脑梗塞病人之间却没有差异。血球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增高是脑卒中后的一种继发性改变。全血粘度增高不是引起脑卒中的原因,而是脑卒中的后果。  相似文献   

19.
血液粘度与心输出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血液粘度与心输出量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方法在20例正常人及82例心脏病患者中,以锥板法测定不同切变率的全血粘度(加)、血浆粘度(仰),以二维超声心动图按改良Simpsom氏法测定心输出量(CO),所得数据进行直线相关回归分析。结果CO与Db、op均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将病例分组对照,以比较降低血粘度(甲组巾扩张阻力血管(乙组)两者对CO的影响:甲组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面300ml加唤蛇抗栓酶 1. su和口服抵克力得(Ticlid) 500mg,每天卫次,用药两周;乙组静滴酚妥拉明(Regitime)20mg,每天 1次,用药两周。两组病例各在用药前及停药手1~5周每周测定一次CO,5次的CO均数作为该组治疗的平均心输出量水平。经对照检验:甲组在提高心输出量水平上有更明显的作用。结论血液粘度是影响心输出量比较稳定的因素,降粘治疗对增加心输出量是有效、平稳、持久的疗法。  相似文献   

20.
胆囊结石患者的血液粘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兵  周程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1):26-27,80,84
目的:观察胆囊结石患者血液粘度变化。方法:检测胆囊结石男、女性患者各40例血液表观粘度和血浆粘度,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胆囊结石患者无论男、女,全血表观粘度及血浆粘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粘度增高可能与胆囊结石形成有一定关系;血液粘度检查可以作为临床胆囊结石防治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