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体内动静脉瘘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直接影响到患者长期存活和透析效果的重要因素。我院自1998~2000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动静脉造瘘30例,全部采用动静脉端侧吻合术,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5~60岁。手术方式:前臂头静脉与桡动脉作端侧吻合15例,贵要静脉与桡动脉作端侧吻合3例,贵要静脉与肽动脉作端侧吻合2例,瘘口在4~6 mm之间。全部内瘘通畅,血液量达到 150~250 ml/m…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522-3523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42例因肾功能衰竭行大隐静脉移植患者,采取前臂动静脉造瘘术。其中糖尿病肾病2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4例。术中选择血管较粗直大隐静脉,经前臂内侧,于大隐静脉经内侧行U形搭桥及前臂内侧直线搭桥,实施股动脉、桡动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及贵要动脉吻合。结果经术后随访24个月,所有行动静脉造瘘术患者均完全获得手术成功,均能完成预期透析,未出现假性动脉瘤,恢复较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采取节段性自体血管移植术实施动静脉造瘘术,其操作简单,手术具有较好经济性,取材便捷,可满足临床血液透析需要,能针对血管造瘘术失败进行有效弥补的动静脉造瘘方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前臂动静脉直接吻合内瘘手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前壁动静脉直接吻合内瘘术36例临床资料,术式的选择,并复习相关的文献资料。结果:临床应用36例39次前臂动静脉显微外科直接吻合内瘘术,其中33例仅行一次手术。有3例因血管炎症、透析血流量不足或血管栓塞先后施行2次手术。动静脉瘘使用1个月-3年,最长使用3年的穿刺已达200余次,仍使用良好。结论:采用显微外科缝合法直接吻合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并发症少,远期效果好等优点,其中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显微外科技术在动-静脉造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瑛  何仿  林昊  张文忠 《临床医学》2003,23(11):49-50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动静脉造瘘术中的应用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运用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作前臂远端近鼻咽窝处桡动脉主干 (或分支 ) -头静脉主干 (或属支 )人工内瘘 ,分别采用三种吻合方法 :A组 :端 -端 ,B组 :端 -侧 ,C组 :侧-侧 ,分别观察其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 :C组吻合方式显微技术要求较高 ,A组发生血管再栓塞的时间最长 ,大部分情况下 ,B组吻合方式是较合适的内瘘方式。结论 :充分利用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 ,作动静脉造瘘 ,可以明显提高血液透析血管的有效利用时间 ,同时可以减少或延缓有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前臂皮下动静脉瘘是在前臂下段将桡动脉与头静脉作吻合,使头静脉动脉化,从而使尿毒症患便于穿刺,进行血液透析。自1989年6月至1992年12月,我院共施行此手术10例,均获成功,现将手术配合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头静脉与尺动脉吻合动静脉内瘘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桡骨茎突平面为起始点,分离头静脉。紧贴真皮下制备皮下隧道,将头静脉通过皮下隧道转位于前臂掌侧,应用两定点连续缝合法与尺动脉作端端吻合4例,端侧吻合12例。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平均15个月,血管瘘口均通畅,头静脉充盈佳,显露好,易穿刺,满足透析需要。结论:头静脉与尺动脉吻合内瘘术是有效的造瘘方法,是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术必要而有效的补充,尤其适用于桡动脉无法使用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超声对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患者拟造瘘血管术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40例患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术前对患者的血管进行评估与分析,对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总结探讨。结果:本次研究的40例拟造瘘血管术患者,有6例患者放弃了桡动脉-头静脉造瘘,原因是桡动脉呈现不同程度钙化现象的患者有2例。患者的头静脉内径小于1.5毫米的有1例。头静脉分支多并且内径小于2.0毫米的患者有1例。头静脉的内壁毛糙增厚的患者有2例。手术后进行观察发现,34例患者实施拟造瘘血管手术的患者,其中有2例患者呈现出头静脉血栓,前臂水肿症状出现的患者有2例,30例患者的动静脉瘘没有异常的现象出现。结论: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动静脉造瘘手术能够提供完善信息,有效的提高拟造瘘血管手术的成功几率,在临床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需直接经血管进行操作,而自体动静脉瘘和血管移植(桥瘘)就有潜在并发症,本文讨论涉及护理工作方面的问题。 自体动静脉瘘(Autogenous A-V fistula) 动静脉瘘是供血液透析最常用的持久而可靠的血管通路。通常在前臂将桡动脉和伴行的静脉吻合,一般有四种吻合方式:(1)侧-侧吻合,技术操作较容易,血流量高,但可发生手部静脉压增高。(2)动脉端与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桡动脉-头静脉侧侧吻合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重建中的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分析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2004-2009年36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动静脉内瘘治疗临床资料. 结果 36例患者均施行桡动脉-头静脉侧侧吻合术,3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成功率100%.其中有3例术中吻合后开放血管不能触及震颤,立即拆除吻合口缝线,见吻合口处血栓形成,清除血栓后再吻合,血流通畅,有6例术后出现手背肿胀,数天后肿胀自行消失. 结论桡动脉-头静脉侧侧吻合术所建立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过程简便,成功率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术前超声检查对行自体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患者术后内瘘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自体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的57例尿毒症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其中30例行术前血管超声检查(超声组)评估桡动脉和头静脉造瘘血管条件;27例仅行物理检查(对照组).术后1-6个月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检查方法进行评估,主要观察血管走行、内径及血流通畅情况,比较两组内瘘术后成功率.结果超声组内瘘术后成功率83.3%,对照组内瘘术后成功率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超声检查不仅能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状况进行评价,且能对术前桡动脉和头静脉等造瘘血管条件进行详细评估,以确立内瘘手术适应证和最佳手术部位,减少手术的盲目性,降低内瘘术后失败率.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情况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使用情况以及内瘘失功常见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采集436例患者病史和体格检查,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分别为非惯用手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侧侧吻合,结扎远心端头静脉,形成改良端侧吻合,少数为惯用手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侧侧吻合,观察内瘘一般情况,统计患者开始透析时间,内瘘手术时间,开始使用时间,内瘘失功时间,目前内瘘使用情况.结果 436例患者完成统计,其中男性245例,女性191例,内瘘失功76例,138例患者肾移植术后自然堵塞.结论 自体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是内瘘血栓形成和内瘘狭窄,糖尿病、低血压、高超滤量是易患因素,正确的穿刺和透析结束后绑带绑扎时间和方法亦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彩超在较为难建立的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总结41例临床认为建立动静脉造瘘较为困难的血液透析患者,超声在选择适宜的吻合动脉、静脉,确定吻合部位,造瘘术后评价动静脉内瘘血流情况与内瘘并发症中的作用.结果 受检者桡动脉几乎能满足手术需求,以静脉直径≥2.0 mm、动脉直径≥1.6 mm为符合做内瘘的标准.结论 彩超在建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对术前血管的选择、吻合口部位的确定以及造瘘术后评价动静脉内瘘血流情况,分析内瘘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动静脉血管内瘘形成术在尿毒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黎露  钟作树  黄平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1):1170-1170
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安全,且能长期使用的永久性通路.1966年Bresica和Cimino等[1]首次将桡动脉与头静脉于皮下吻合,建立了第一个动静脉内瘘,又称标准内瘘.标准内瘘常用手术吻合方式主要有动静脉端端吻合术与动静脉端侧吻合术两种.为比较两者的优缺点,现将本院80例动静脉标准内瘘的使用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分析鼻咽窝处桡动脉与头静脉吻合造瘘的特点。鼻咽窝部造瘘因其方便、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而成为重要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评估桡动脉、头静脉,选择最佳造瘘部位;术后监测桡动脉-头静脉瘘(RCF)是否成功和成熟状况,对瘘失败进行监测和预测。方法手腕部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手术的尿毒症患者68例,随机分成超声检查组33例(检查组)和物理检查组35例(对照组)。检查组观察手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桡动脉和头静脉的频谱特点、血管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检查组手术成功率(90.3%)高于对照组(80%)。RCF手术后1周的桡动脉内径、头静脉内径、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平均速度、血流量均明显高于术前,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比术后1周的头静脉内径和血流量明显增加。RCF手术成功后血流及频谱特点为高速、低阻力频谱。RCF失败者呈低速、高阻力特点。结论①术前超声多普勒对头静脉、桡动脉的检查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②术后超声检查可以提示动静脉瘘成功与否并及时发现狭窄或栓塞。③超声检查可以监测瘘管通畅情况,血管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PI、RI等可以作为预测瘘管失败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桡动脉、头静脉血管的病理学变化。方法选取32例CKD5期患者行桡动脉、头静脉钛轮钉吻合手术,术中留取吻合处血管进行病理学检查(CKD组);另外选择10例年龄匹配的上肢截肢患者的手腕部相当于内瘘位置血管同期进行病理学检查(对照组)。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32例CKD5期患者桡动脉4例纤维组织增生,11例斑块形成,7例钙化灶形成,CKD组桡动脉(22/32)及头静脉(20/32)有不同程度病理改变,对照组仅有1/10例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2组比较?2=8.376和?2=9.557,P=0.003和P=0.00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KD5期患者桡动脉、头静脉已经出现明显的病理学变化,动脉以钙化为主,而静脉以纤维增生管腔狭窄为主,提早进行内瘘手术可能会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终末期肾病接受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动静脉内瘘成熟度和并发症。结果:接受造瘘后患者桡动脉内径(RAD)、桡动脉血流量(RVF)、头静脉管径(CVD)、头静脉血流量(CVF)随着造瘘时间延长而增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生并发症后,头静脉、桡动脉和吻合口较通畅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当中,可检测动静脉内瘘成熟度,监测患者病变情况,为防治并发症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前建立动静脉外瘘或内瘘首先选择左前臂桡动脉及头静脉,其次选择右前臂桡动脉及头静脉,建立良好的动静脉瘘是保证血液透析效果及持续血液透析的关键。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发现,部分血液透析病人因在其它医院治疗时反复在头静脉输液或抽  相似文献   

19.
钛制轮钉用于血透动静脉吻合口38例邵阳市中心医院曾艳萍,赵玉驰,李准,陈朝霞自1966年Brescia和Cimino[1]创制吻合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作内瘘用于血液透析获得成功,推动了全世界血液透析的发展。但这一经典的内瘘术式存在着很多并发症和不足[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尿毒症患者疑难动静脉内瘘建立的手术方式及手术经验。方法对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别头静脉与尺动脉、贵要静脉与桡动脉的端端吻合手术、大隐静脉移植、桡动脉皮下化手术。结果 1次性吻合成功80例。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自身静脉转接与动脉行端端吻合的方法为为1种新型的手术方式,特别适用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在前臂静脉条件较差的患者,则可选择大隐静脉移植与动脉、静脉行吻合术。在上肢静脉均较差的患者,则可选用桡动脉皮下化的处理建立内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