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耳聋的影响因素探索耳聋的处理方法.方法:观察22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耳聋的发生情况,对耳聋者鼓室行穿刺抽液.分析患者性别、年龄、鼻咽肿瘤T分期、侧壁侵犯、放疗前分泌性中耳炎等因素与放疗后出现耳聋的关系.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耳聋的发生率为46.82%,放疗后6个月内发生率为52.42%.患者性别、年龄、鼻咽肿瘤T分期等因素对放疗后耳聋的发生无显著性影响(P>0.05),肿瘤侵犯鼻咽侧壁和放疗前有分泌性中耳炎与放疗后耳聋的发生显著相关(P<0.01).结论:肿瘤侵犯鼻咽侧壁和放疗前有分泌性中耳炎是放疗后耳聋的危险因素.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耳聋的处理目前比较好的是重复鼓室穿刺抽液配合适时倒佩戴助听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观察176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情况,对中耳积液耳聋者行鼓室穿刺抽液处理。采用χ^2检验比较患者年龄、性别、鼻咽原发病灶大小、部位以及放疗前后有否分泌性中耳炎等因素与放疗后产生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为48.9%,而放疗后6个月内的发生率为51.2%。患者年龄(P=0.367)、性别(P=0.126)及鼻咽原发灶大小(P=0.147)等因素对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无显著影响,而放疗前有分泌性中耳炎和鼻咽肿瘤侵及侧壁与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长期存在显著相关,P值均为0.000。结论:放疗前有分泌性中耳炎、鼻咽肿瘤侵犯侧壁是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长期存在的危险因素。对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耳聋实行多次鼓室穿刺抽液和适当选择助听器是目前可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放射治疗对中耳功能的影响及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绎鼻咽癌患者中 功能的影响,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观察163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及中耳压的改变。结果 鼻咽癌患者施疗后中耳炎的发生率为41.6%(102/245只耳),其中放疗后6个月之内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达47.1%(48/102只耳),放疗所致分泌性中耳炎与电离辐射对中耳的直接损伤和放疗前中耳负压的升高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是放射治疗对鼻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前后鼻窦炎的发生发展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1年间283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前后影像学资料,观察鼻窦炎发生发展情况。采用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法多因素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放疗前T1、T2、T3、T4期鼻窦炎发生率分别为22.6%、37.5%、46.8%、61.3%(P=0.002)。放疗前无鼻窦炎的155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1、3、6、9、12、18个月鼻窦炎发生率分别为32.9%、43.2%、61.3%、68.4%、73.5%、69.7%、61.3%(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鼻腔受侵、鼻咽冲洗及鼻咽部照射剂量与调强放疗后鼻窦炎发生有关(P=0.003、0.006、0.002、0.020),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鼻腔受侵、鼻咽冲洗影响调强放疗后鼻窦炎发生(P=0.002、0.002、0.000)。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疗前鼻窦炎发生率随着T分期增高而增加,调强放疗后鼻窦炎在3个月内发生发展最快,9个月达高峰,1年后趋于稳定。T分期、鼻腔侵犯、鼻咽冲洗影响调强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局部复发鼻咽癌预后的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158例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比较各组生存率。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42.4%、23.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T分期、鼻咽放疗剂量、近期疗效是局部复发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分期、鼻咽放疗剂量、近期疗效是影响局部复发鼻咽癌预后的因素。[结论]年龄、T分期、鼻咽放疗剂量、近期疗效是影响局部复发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840例鼻咽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为规范鼻咽癌放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放疗的840例鼻咽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鼻咽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差别显著性检验采用Log—rank法,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全组3、5、10年鼻咽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0.6%、56.7%和36.6%,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8%、51.8%和32,0%,总生存率分别为7318%、58.6%和39.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有无颅底侵犯、有无颅神经侵犯、有无副鼻窦侵犯、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单侧/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颈部转移淋巴结的部位、鼻咽腔内后装近距离治疗、外照射分割方式、有无化疗等因素对鼻咽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0或〈0.05),鼻咽部照射剂量对鼻咽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动脉鞘区侵犯者无瘤生存率低于无侵犯者(P〈0.05),但不影响鼻咽局部控制率及总生存率(P〉0.0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临床分期、T分期、单侧,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鼻咽腔内后装近距离治疗是影响鼻咽部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4)分层分析结果显示T2-T3期辅助高剂量率腔内后装近距离治疗的患者鼻咽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不加腔内治疗者(P〈0.01~0.05),而T1、T4期患者外照射后加用高剂量率腔内后装近距离治疗并未提高其鼻咽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P〉0.05)。结论:鼻咽癌临床分期(特别是T分期)晚期和,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或男性患者预后不佳,在外照射的基础上加用鼻咽腔内后装放疗可改善T2-T3期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无嘌呤/无嘧啶内切核酸酶(APE)和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其在鼻咽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7例鼻咽癌和20例鼻咽慢性炎性组织中APE和HIF-1α的表达,并对1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和放疗期间组织中APE和HIF-1α表达水平进行动态检测.结果:鼻咽癌组织中APE的表达高于鼻咽慢性炎性组织,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E表达与性别、年龄、T分期、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无关.鼻咽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显著高于鼻咽慢性炎性组织;HIF-1α表达与T分期、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但与性别、年龄无关;放疗后获得肿瘤局部控制的患者,其放疗期间HIF-1α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放疗前.鼻咽癌中APE和HIF-1α的表达未见相关性.结论:APE和HIF-1α在鼻咽癌中均呈过表达,提示两者均可能涉及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HIF-1α表达水平的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分期及疗效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治疗首选放射治疗,其疗效与临床分期的早晚明显相关。因此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早期诊断率,进而提高疗效一直是鼻咽癌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分析碳酸酐酶Ⅸ(CAⅨ)蛋白和无嘌呤/无嘧啶内切核酸酶(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ase,APE)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鼻咽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4例鼻咽癌和20例鼻咽慢性炎性组织中CAⅨ蛋白和APE蛋白的表达,并对1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和放疗期间组织中CAⅨ蛋白和APE表达水平进行动态检测。结果:鼻咽癌组织中CAⅨ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鼻咽慢性炎性组织(P〈0.01);CAⅨ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T分期、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鼻咽癌组织中APE的细胞核阳性表达率高于鼻咽慢性炎性组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E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T分期、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放疗后获得肿瘤局部控制的患者,其放疗期间CAⅨ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放疗前(P〈0.05)。鼻咽癌中CAⅨ和APE的阳性表达未见相关性(r=-0.028,P〉0.05)。结论:CAⅨ的高表达和APE细胞核内高表达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3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活检病理确诊并接受放疗的150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发生鼻窦炎的影响因素,以临床表现、鼻窦计算机断层扫描改善情况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放疗后随访12个月,鼻窦炎的发病率为82.0%,高于放疗前的发病率(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临床特点主要为流脓涕、嗅觉减退等。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后鼻窦炎与肿瘤分期、鼻腔侵犯、年龄、病理类型等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肿瘤分期和鼻腔侵犯是放疗后鼻窦炎的独立影响因素。76例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治愈41例(53.9%),好转26例(34.2%),无效9例(11.8%),总有效率为88.2%。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生率较高,主要与肿瘤分期、鼻腔侵犯等因素有关,行鼻咽冲洗可以有效减少鼻窦炎的发生,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临床疗效确切,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观察104例(208只耳)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结果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为44.1%(64/145只耳),放冶后6个月,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达高峰,为50.1%(33/64只耳)。放疗所致分泌性中耳炎与电离辐射对中耳的直接损伤和放疗前中耳负压升高有密切关系。结论 改进放射治疗设野技术,使用有效药物,采取鼓膜置管和鼓膜切开等方法对防治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有一定用处,但其耳瘘发生率很高。  相似文献   

11.
鼓膜部分切除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Zhou Y  Tang AZ  Tan SH  Li JE  Fang Q 《癌症》2005,24(1):121-123
背景与目的:对于放疗后咽鼓管功能已经严重受损的分泌性中耳炎,目前的治疗方法疗效有限。鼓膜穿孔可以避免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发,本研究旨在探讨鼓膜部分切除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过综合的耳功能检测,确认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耳的咽鼓管功能已经严重受损后,对16例(18耳)符合条件的患者施行鼓膜部分切除术,对术后患者的听力及其它症状进行超过6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鼓膜部分切除术后61%(11/18)残留鼓膜穿孔,患者听力普遍提高,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的30.1dB减至16.0dB,耳闷、耳鸣和头痛等症状基本消失。鼓膜部分切除术后鼓膜再愈合7耳(39%),术前和术后平均气骨导差分别是33.0dB和32.1dB。结论:鼓膜部分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确切而持久,对鼓膜再愈合耳的听功能无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伽玛刀和三维适形放疗推量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局部晚期(Lrr4期)鼻咽癌患者120例,随机进入伽玛刀推量组(伽玛刀组)40例、3D.CRT推量组(3D—CRT组)40例、调强放射治疗(IMRT)组40例。IMRT组患者采用IMRT技术,鼻咽部大体肿瘤靶区(GTVnx)和其临床靶区(CTVI)的处方剂量分别为76Gy~78Gy和64Gy;颈部转移淋巴结(GTVnd)和其临床靶区(CTV2)的处方剂量分别为64Gy-72Gy和60Gy。伽玛刀组和3D—CRT组患者接受相同方式的常规外照射,鼻咽部剂量为70Gy,针对鼻咽原发灶进行推量治疗,研究组用伽玛刀推量治疗6Gy-10Gy,对照组用3D—CRT推量治疗6Gy~10Gy。结果放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肿瘤完全消退率与推量方式有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伽玛刀组明显优于IM-RT组和3D—CRT组;口干、放射性外耳炎、失眠等放疗急性不良反应与推量方式有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RT组的放疗急性不良反应明显低于伽玛刀组和3D—CRT组;伽玛刀组的放射性外耳炎和失眠的发生率分别为15.0%和12.5%,明显低于3D—CRT组的35.0%和37.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常规放疗+伽玛刀推量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可以提高肿瘤完全消退率,有可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减少放射治疗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周剂量奈达铂化疗同步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1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奈达铂同期适形放疗组(CRT组)和单纯适形放疗组(RT组)。RT组患者仅行适形放疗,CRT组患者在适形放疗的基础上加用奈达铂。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鼻咽部肿块残存率:CRT组为12.2%(5/41),RT组为20.0%(8/40);颈部肿块残存率:CRT组为17.1%(7/41),RT组为37.5%(15/40),CRT组明显低于RT组(P〈0.05);CRT组和RT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2.7%(38/41)、75.6%(31/41)和92.5%(37/40)、70.0%(28/40)(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和Ⅲ度口腔黏膜反应。结论:小剂量奈达铂每周化疗同步放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颈淋巴消除率,其不良反应可接受。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近年来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状况、发病机制、诊断与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鼻咽癌未复发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UW-QOL简体中文第4版对放疗后未复发的鼻咽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增加了3个专项问题:耳部症状、视力、鼻部症状。结果:不同年龄、性别和临床分期的生存质量(QOL)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学以上文化程度患者的QOL总分高于其他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唾液、耳部症状、咀嚼及鼻部症状4项得分较低。QOL的时间趋势是呈下降后上升变化,治疗后第5~9年得分较低,以第7年为最低。结论:鼻咽癌放疗后未复发患者的QOL不受年龄、性别和临床分期的影响。QOL得分最低的项目所对应的器官均在放疗照射野的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16.
罗建奇  陈素琼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2):2293-2294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放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确诊的77例Ⅲ期及Ⅳ。期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单放组)38例和同步放化疗组(放化组)39例,两组放射治疗剂量及方式相同,放化组同时采用国产多西紫杉醇50mg/m2静滴,每周一次,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放化组和单放组患者鼻咽部病灶消退率为92.3%、73.7%,颈部转移淋巴结消退率分别为96.6%和77.8%,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放化组和单放组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74.4%和39.5%,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和皮肤、口腔黏膜急性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放疗可提高局部中晚期鼻咽癌原发灶及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消退率,而毒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颞叶放射性坏死是鼻咽癌放疗后的严重后期反应,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开展了一项前瞻性研究,分析鼠神经生长因子用于治疗颞叶放射性坏死的效果。材料和方法:总共有10例有症状的颞叶坏死患者进入研究,既往都被诊断为鼻咽癌并接受放疗。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融入生理盐水2mL肌注,每日1次,连续应用60天。用药结束后3~4个月核磁共振复查,评价坏死病灶的消退情况。结果:唯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是2例患者主诉注射部位疼痛。3~4个月后的核磁共振T1加权增强扫描序列显示2例患者坏死灶完全消失,5例患者坏死病灶明显缩小,3例患者病灶无变化。4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例没有变化。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颞叶放射性坏死是有一定疗效的,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鼻咽癌(NPC)无瘤存活者的生存质量(QOL),探索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230名鼻咽癌无瘤存活者的QOL-NPCQOL资料和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人均收入、方言、其它慢性病、临床分期、治疗方法、放疗疗程、放疗阶段),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基本资料患者的QOL,使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各个维度QOL的因素。结果:心理精神QOL的影响因素有放疗阶段、放疗疗程、其它慢性病。放疗后>5年、1个疗程、无其它慢性病患者有较高的心理精神QOL。社会关系QOL的影响因素有放疗阶段和治疗方法;放疗后>5年,单纯放疗患者有较高的社会关系QOL。副作用QOL的影响因素有放疗阶段,放疗后>5年的患者有较低的副作用QOL。结论:应该关注接受放射治疗、放化疗、多个疗程、有其它慢性病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降低放疗对患者的损伤作用,减少放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MRI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1年9月确诊为放射性脑病的65例鼻咽癌病例,分析其放射治疗方法,MRI及治疗效果.结果:65例放射性脑病患者76.9%有症状,中位潜伏时间为3年10个月,MRI显示81%的病灶分布在颞叶,11%的病灶位于脑干,8%在多叶.33例经治疗后多次复查MRI结果表现不一.结论:放射性脑病的发生与放疗总剂量、分割剂量等呈正相关,其发生部位与照射野的设计有关,多数在放疗后2-3年发生,其临床表现各异,主要与损伤发生部位有关,MRI是目前最优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