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自控式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对52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98.3%,且无并发症。提示:在L5S1椎间盘,用髂骨钻孔法,使穿刺、切吸均能顺利进行,穿刺成功率达100%,扩大了该术式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采用经皮穿刺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症123例,治愈率87.8%,总有效率94.3%,无严重并发症,在腰5 ̄骶1椎间盘摘除术中,采用直接穿刺法和髂骨孔法,成功率达98.64%,分析认为,PLD创伤小,效果确切,可代替一部分外科开放性手术。  相似文献   

3.
经皮穿刺髓核切吸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 06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大样本量资料,总结经皮穿刺髓核切吸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电动式腰间盘抽吸依治疗腰间盘突出3060例,穿刺成功率达100%。结果显效率为70%,有效率26%,无效率4%。重点分析了疗效与适应证,疗效与间盘组织切吸量及病程长短的关系。结论经皮穿刺椎间盘抽吸(PLD)的治疗机制,指现有小部分钙化椎间盘突出仍可治疗,因而PLD具有较大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田辉 《西部医学》2005,17(5):511-511
病例1 男,45岁,ASAⅠ级。诊断:L4-5椎间盘突出症。正侧位下L1-2椎间隙穿刺,穿刺置管顺利,向尾端置管3.0cm。俯卧位后回抽无血及脑脊液,注入2%利多卡因5ml(试探剂量),观察无全脊髓麻醉症后,再注入1%利多卡因加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9.0ml,15分钟后测平面达T10。手术开始25分钟时打开硬膜外腔,68分钟时硬膜外腔注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混合液5ml。8分钟后病人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测血压下降,SOP2 88%-92%,测麻醉平面达T2,取头高斜坡位,给麻黄碱升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椎旁注射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在病变的棘突间隙与上一棘突间隙连线的中上1/3处,向患侧旁开2~2,5cm进行穿刺,使穿刺针经横突间韧带达椎旁间隙,注入消炎镇痛液。治疗2~3个月后进行随访,按照标准评定疗效。结果260例中优172例,良55例,可15例,差18例,有效率93.1%,优良率87.3%。结论椎旁注射,体表标志清楚,穿刺成功率高,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方法60例患者中椎间盘突出45例,椎间盘膨出15例,于想、X光引导下穿刺行臭氧注射治疗.穿刺途径;椎间盘突出为旁中央型者,经神经根与硬膜囊之间或神经根与小关节之间穿刺突出物达盘内;椎间盘膨出或后正中突出者则取脊柱中线旁开6-IOCM侧后方穿刺。分别与盘内及突出物中央和盘外注射浓度为50—60臭氧5—15ML,总量小于30ML。结果显效47例,有效9例,无效4利,总有效率93%。结论X线引导下盘内,突出物及盘外臭氧注射术穿刺准确,可及时观察臭氧分布及注射后间盘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术11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客观地评估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术(PLD)的价值。对112例PLD术后病例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和随访。结果:总有效率为86.6%,术后当时有效率为74.1%,术后两周总有效率达83%。结论:PLD手术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疗法护理第三临床医学院放射线科介入病房张晓霞,贾叶关键词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护理中图号R473.6我院自1993年7月至1994年4月应用电动式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抽吸治疗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有效率达93%,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2年至今对3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一年,优222例,良112例,可49例,差2例,优良率达86.75%。结论应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扩大了微创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常见病,多发病,8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二种,而经此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PLD)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另一种治疗的方法,其作用是通过穿刺直接抽吸髓核,使椎间盘内压下降,而达到解除疼痛的目的,此方法简便易行,我院自1997年10月始开展此项手术,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共34个椎间盘,近期随访优良率达93.3%,。无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ED)与自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情,按照资料方法将320例患者分为MED组和APLD组,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临床疗效。结果MED组和APLD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和APLD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0.63%和90.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77,P〉0.05)。两组各有1例发生椎间盘炎,对症治疗后康复。患者整体恢复情况良好,均未出现术后复发再手术病、发生神经根损伤、术中大出血病例。结论MED和APLD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疗效并没有明显差异。在临床实践中,务必要根据患者手术指证,选择合适的方法,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俊  刘君  邓泽彦  田晓鑫  张皓  罗灏 《四川医学》2011,32(11):1780-1782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automated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26例腰椎间盘突出经APLD治疗后,观察术后疗效和分析术后恢复时间、椎间盘突出类型、切吸量以及术后处理等相关因素对术后疗效的影响。结果经平均2.8年随访,治疗有效率为94.1%(212/226),其中术后2~4周治疗有效率达到77.83%(165/212);切吸量〉2g的治疗有效率为98.5%(205/208);中央性局限性突出的有效率为99.1%(118/119)。结论 APLD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且简单有效的方法。术后2~4周为恢复最佳时期;后正中突出并良好的后纵韧带为最佳适应证;术后适时、适度牵引治疗有助于APLD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动式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用APLD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优良9例,可差1例。椎间盘摘除平均重量1.8g。结论:APLD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手术安全、操作简单,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不失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后远期疗效随访结果,探讨其治疗的方法选择及能否扩大介入治疗适应症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单纯椎间盘切吸术、单纯胶原酶溶解术和椎间盘切吸术加胶原酶溶解术的长期随访资料共计212例并分成3组,评价各组的总体疗效情况,对各组疗效优良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椎间盘切吸加溶核组内特殊病例(老年患者、手术后患者及椎间盘钙化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切吸组与溶核组远期疗效、疗效优良率均相近,且低于切吸加溶核组;切吸加溶核对于不同特殊病例的疗效相近。结论切吸术联合溶核术治疗具有较好的互补性,远期疗效令人满意,并且突破了外科手术后复发者和椎间盘突出合并钙化者为介入手术禁忌证的限制,可视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和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均采用滕氏ITR-VI改进型螺旋式自动腰椎间盘摘除仪治疗。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症状体征消失,完全能从事原来的工作和生活,优良率达99%。结论:APLD对腰椎间盘治疗效果满意,创伤小,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经济,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永基  蓝健君 《海南医学》2006,17(8):6-6,17
目的 研究和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均采用滕氏ITR-VI改进型螺旋式自动腰椎间盘摘除仪治疗。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症状体征消失,完全能从事原来的工作和生活,优良率达99%。结论 APLD对腰椎间盘治疗效果满意,创伤小,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经济,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谢小平  江伟  曾强  赵勉 《四川医学》2003,24(4):344-345
目的 探讨CT水平面图像腰椎间盘突出角度、矢状面图像突出髓核中心位置与APLD疗效的关系。方法 将 49例经皮切吸术治疗的病例分为两组。A组 :CT水平面图像 ,椎间盘突出角≥ 1 1 0°,矢状面图像突出髓核中心位于该节段椎间盘间隙高度内 2 2例 ;B组 :CT水平面图像 ,椎间盘突出角 <1 1 0° ,矢状面图像突出髓核中心在该节段椎间盘间隙高度之外 2 7例。结果  49例随访 1 6~ 35个月 ,平均 2 2 9个月。A组有效率 90 91 % ,B组有效率 59 2 6% (P <0 .0 5)。结论 通过对CT扫描水平面图像腰椎间盘突出角度、矢状面图像突出髓核中心位置的仔细分析能基本预测APLD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三种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正确选择微创技术治疗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以最小的损伤,达到最佳的疗效。方法:选用自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automated percutaneous lumbar diseectomy,APLD)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366例(配合同轴侧路镜下APLD18例);用显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eroendoseopie diseectomy,MED)治疗伴有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及椎间盘钙化的LDH47例;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8例、推体转移瘤1例。结果:经APLD治疗组,1a随访优良率92%,5a随访优良率85%,10a随访优良率79%;经MED治疗组,获1-3a随访,优良率为98%;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和1例椎体转移瘤经PVP治疗,获1a随访,疼痛全部缓解,无并发症。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正确选择合适的微创技术,可望获得安全、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肝部分切除加肝囊肿广泛开窗联合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严重成人多囊肝、多囊肾病的效果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7年7月至10月采用肝部分切除联合囊肿广泛开窗治疗严重成人多囊肝、多囊肾病3例患者的术前症状、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3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手术时间分别为475、402、430 min,3例患者均出现胸、腹腔积液,经穿刺引流后胸、腹腔积液消失。3例分别于术后9、6、5个月随访,症状消失,肾功能正常,2例术前伴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恢复正常。结论:肝部分切除加囊肿广泛开窗联合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严重成人多囊肝、多囊肾病是一种理想安全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并发症较多,长期疗效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人多囊肝病(APLD)的临床分期对治疗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5年5月~2007年10月间共收治的43例APL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将其分为3期:无症状或轻微症状期、明显症状期、致死症状期。26例接受肝部分切除联合广泛囊肿开窗术治疗,17例门诊随访观察。结果:15例门诊随访无症状或轻微症状期患者,其中1例合并原发性肝癌,发病后4个月死亡;其余14例平均随访(42.8±37.9)个月,12例病程进展缓慢,2例病情发展较快,后接受手术治疗。24例明显症状期患者接受肝部分切除联合囊肿广泛开窗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随访(61.4±43.0)个月,2例死于肾功能衰竭,3例术后症状复发。4例致死症状期患者,2例接受肝部分切除联合广泛囊肿开窗术治疗,其中1例术后症状无缓解,1例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于术后8个月接受肝移植治疗;2例门诊接受经皮穿刺抽液治疗,1例随访5个月后死于上消化道出血,1例接受经皮穿刺抽液治疗后症状稍缓解。结论:成人多囊肝病的临床分期有助于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无症状或轻微症状期患者一般可临床随访;明显症状期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致死症状期患者不宜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可能需行肝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