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丁善芳 《中外医疗》2011,30(21):171-172
目的探究结缔组织病变肺血管损害的早期诊断方法,评价影像学检查(特别是高分辨率CT,即HRCT)对结缔组织病变引发肺病、胸膜疾病患者早期诊断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50例结缔组织病住院患者,其中系统性硬化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0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6例,原发性干燥综合症10例,多发性肌炎6例。试验参与患者均以HRCT进行胸部扫描同时拍摄普通X线平片以作参照对比,其中一部分于6个月后重复高分辨率CT检查和普通X线平片。结果 X线平片检测出胸膜病变及肺部病变患者18例(36.00%),同时高分辨率CT检查发现胸膜病变及肺部病变患者共34例(68.00%)。从对比中可看出,P〈0.01。重复高分辨率CT及X线平片检查共30例患者,高分辨率CT检出17例影像学表现为好转(56.67%),普通X线平片仅检出5例表现为好转(16.67%),且有P〈0.01。结论在对结缔组织病变患者肺胸膜病变进行影像学检查时,HRCT相比普通X线平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能在病变的早期即发现肺胸膜的细微异常变化,对于确诊的结缔组织病变患者,也具有一定的疗效评价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肺部高分辨CT(HRCT)表现及与病程的关系。方法28例确诊AS患者,根据病程分为3组。每位患者均作胸部平片,肺HRCT,肺功能检查。结果肺HRCT显示21例(75%)肺内病理性改变,其中1组3例,2组5例,3组13例。而全胸片仅3例(11%)显示肺内病理改变。HRCT显示AS最常见的肺内改变是肺气肿、间隔增厚、胸膜增厚,然后是结节影、胸膜下线。4名患者有肺尖纤维化。在非吸烟患者中间隔和胸膜增厚是最常见的改变。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肺HRCT改变多样化,这些改变开始于疾病的早期阶段,随病程延长而发展。虽然吸烟也可并发肺部改变,但主要在间质炎症形成方面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侵犯结缔组织的全身性疾病 ,常侵犯肺脏。常规X线胸片及普通CT检查对该病轻度及早期肺部改变敏感度不高 ,不能准确了解SLE肺部病变情况 ,而高分辨率CT(HRCT)则对其敏感度及准确性均较高。为进一步认识HRCT在SLE肺部病变检测中的作用 ,我们回顾分析我院 4 2例临床确诊为SLE的患者的肺部HRCT表现 ,且与其普通CT及X线胸片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4 2例 ,男 3例 ,女 39例 ,年龄 18~ 5 2岁 ,平均 36 .2岁 ,男女比例为 1∶13。病例均为我院 2 0 0 0年 9月— 2 0 0 3年12月住院患…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间质病变的HR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RCT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肺间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患者的胸部平片、常规CT及HRCT表现。结果15例患者胸部平片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粗,肺间质及胸膜改变不明显;常规CT检查表现为:部分肺间质改变及胸膜病变;HRCT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像学改变,其主要表现为:肺磨玻璃样密度影、蜂窝样囊腔改变及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影、数毫米至1.2cm大小之胸膜下结节。结论磨玻璃样密度影是病变的早期活动性表现,蜂窝样囊腔改变为后期表现,胸膜下结节为其仅有的特异性肺部表现;应用HRCT检查可以明显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肺部病变的检出率,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浸润肺部的程度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肺高分辨率CT(HRCT)在不同结缔组织病(CTD)并发间质性肺炎(ILD)的影像学特征,为HRCT在CTD并发ILD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 388例CTD病人资料,其中CTD并发ILD 143例(总发病率为10.3%),分析CTD并发ILD病人肺HRCT影像学特征,探讨CT分类与不同CTD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结果:143例CTD合并ILD病人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53例,类风湿关节炎(RA)40例,干燥综合征(SS)26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8例,系统性硬化症(SSc)7例,混合性CTD(MTCD)5例,成人斯蒂尔病(AOSD)4例。CTD并发ILD肺HRCT影像学表现依次为:小叶间隔增厚88.1%;毛玻璃样变78.3%;不规则线状影或胸膜下线74.1%;网格影41.3%;支气管血管束增厚30.1%;薄壁囊肿23.8%;蜂窝肺、结节灶均占19.6%;马赛克灌注17.5%;实变影10.5%;肺大泡5.6%。SLE、RA、SS、AOSD以毛玻璃样变、小叶间隔增厚影像学表现为主,SSc、PM/DM、MCTD以网格影、蜂窝肺为主要表现。不同CT类型肺间质病变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C3、C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网格影组、实变影组、蜂窝肺组、毛玻璃样变组、Non-ILD组ESR指标均高于不规则线下影或胸膜下线组(P<0.05~P<0.01);实变影组、蜂窝肺组、毛玻璃样变组CRP指标均高于Non-ILD组(P<0.05~P<0.01);不规则线下影或胸膜下线组、网格影组、薄壁囊肿组、支气管学管束增厚组、蜂窝肺组、小叶间隔增厚组、Non-ILD组C3指标均低于毛玻璃样变组(P<0.05~P<0.01),不规则线下影或胸膜下线组、实变影组C3指标均高于Non-ILD组(P<0.05~P<0.01);除肺大泡组外,其余各组C4指标均显著低于毛玻璃样变组(P<0.01)。结论:不同CTD并发ILD有不同影像学特征,影像学改变与炎症指标及补体水平有一定关系,早期进行肺部HRCT检查有助于ILD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KL-6)在常见结缔组织病(CTD)并发肺间质病变(IL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4~1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7例CT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结缔组织病有无肺间质病变分为结缔组织病并发肺间质病变(CTD-ILD)组116例,结缔组织病无肺间质病变(CTD-NILD)组71例;选取41例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在CTD-ILD组中,根据肺高分辨CT(HRCT)表现分为急性组和慢性组;根据HRCT显示的ILD累及范围进行分级(1级,累及范围≤25%;2级,25%<累及范围≤50%;3级,50%<累及范围≤75%;4级,75%<累及范围≤100%);随后根据CTD-ILD患者是否合并有肺部感染分为有肺部感染组和无肺部感染组。采用乳胶凝集法测定血清KL-6水平,比较不同分组血清KL-6水平差异。结果 CTD-ILD组血清KL-6水平高于CTD-NIL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D-ILD患者血清KL-6水平在急性组高于慢性组(P<0.05),在有肺部感染组和无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7.
郭春霞  苏田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1):1357-1358
目的:对结缔组织病(CTD)伴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的发生情况、特征予以分析,以便早发现肺部病变,并进行治疗观察。方法:36例CTD伴ILD患者治疗6~10个月复查。结果:36例患者血沉(ESR)下降,肺功能、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PO2有明显改善,且P〈0.05。胸片检查:3例毛玻璃样改变和3例斑片网格状阴影基本消失。3例网格状阴影形成蜂窝状影。HRCT检查:27例毛玻璃样改变中有21例改善,6例形成索条蜂窝样改变,6例胸膜下结节和6例胸膜边缘不规则消失;9例小叶间隔增厚消失。其余的网状索条、蜂窝状和肺大泡基本无改变。结论:对急性ILD早期,积极给予强的松加免疫抑制剂治疗,病变可逆转,对于慢性肺间质病变,阻止病情恶化,对ILD合并感染、呼吸衰竭等,要严控掌握激素用量,同时加强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结缔组织病(CTD)致肺损害的变化及特征,以便及早发现结缔组织病的肺部病变。方法(1)检测27例CTD患者的肺功能,测定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50)、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25)、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选取27例非吸烟健康者作为对照组。(2)检测43例CTD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测定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选取43例无肺部疾患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TD组肺功能检测弥散功能明显受损(P<0.01)、肺活量减损。血气分析结果CTD组PO2低于对照组(P<0.01),PA-aO2增高。结论CTD患者肺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弥散功能减退、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动脉血氧降低,及时测定CTD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对早期肺损害诊断及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胸膜病变受累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10年,收住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初诊的非感染性SLE患儿133例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肺胸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133例SLE患儿中并发肺胸膜病变者45例(33.83%),其中有呼吸系统表现者30例(66.67%),无呼吸系统表现者15例(33.33%);呼吸系统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55.56%),其次为呼吸困难和胸痛(15.56%和11.11%);只有28.89%患儿肺部可闻及干和/或湿性罗音。肺胸膜病变类型以胸腔积液/胸膜炎最多(32例,71.11%),其次为支气管肺炎样改变(21例,46.67%)和肺间质病变(13例,28.89%)。与无肺胸膜病变组比较,肺胸膜病变组患儿白细胞减少、补体C3减低、抗dsDNA抗体(+)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沉、C反应蛋白及血小板异常,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异常,以及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Sm抗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SLE累及肺胸膜病变发生率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部分病例可无呼吸系统症状或体征,但白细胞减少、补体C3减低、抗dsDNA抗体(+)的SLE患儿肺胸膜病变发生率较高。建议SLE患儿常规行胸片或HRCT检查。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胸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胸膜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162例SLE住院病人中,回顾分析有肺胸膜病变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胸部X线表现,以及治疗后的转归情况.结果16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中,有肺胸膜病变的42例,占25.9%.肺胸膜病变表现有多种形式,其中间质性肺炎15例,胸腔积液13例,狼疮性肺炎10例,膈肌抬高与肺动脉高压征各2例.肺胸膜病变组病人中以肺胸膜病变为初发症状的10例,占23.8%,其余的多以SLE肾损害为首发症状.经综合治疗后好转者33例(78.6%),无变化者3例,有6例发生呼吸衰竭,其中5例死亡(11.9%).结论在系统性红班狼疮患者中,肺胸膜病变可有不同形式的临床表现,部分甚至是初发症状;经积极的综合治疗后大部分病情有好转,但发生呼吸衰竭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肺间质病变的CT征象及其发生率。方法:对30例SLE患者进行胸片,高分辨CT扫描(HRCT),对肺间质病变进行征象分类。结果:HRCT诊断SLE患者的肺间质病变的阳性率为53%,其敏感性高于胸片(27%)。结论:HRCT是发现SLE患者肺间质病变较敏感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风湿性疾病肺间质变测定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肺功能、胸片等风湿性疾病肺间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不同类型的风湿性疾病患者进行胸片、肺功能、HRCT检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胸片、肺功能、HRCT对风湿性疾病肺间质病变检出率分别为20%、55%、85%。肺功能和HRCT检出肺间质异常的俩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HRCT对风湿性疾病早期,轻度肺间质病变的诊断有高度敏感性,可检出肺功能正常的肺部病变。肺功能尤其弥散功能亦可做为早期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方法,特别是对那些无明显临床症状、无胸片改变者。当出现弥散功能减低,HRCT出现磨玻璃影、胸膜下线、小叶间隔增厚等异常等,行积极有效治疗,可延缓终末肺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R啨sum啨   Objectif Evaluerlavaleurd explorationdel啨sionpleuropulmonairepartomodensitom啨trie劋hauter啨solution (TDMHT)dulupus啨ryth啨mateuxdiss啨min啨 . M啨thodes Radiographiesimpleduthorax ,TDMHTetexploration fonctionnellerespiratoireont啨t啨effectu啨esetanalys啨esc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弥散量(DLCO)测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间质性病变(ILD)的意义。方法对1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一氧化碳弥散量检测,并与X线胸片、肺部高分辨CT(HRCT)结果相比较;同时测定80例正常人的DLCO和X线胸片作为对照。结果 DLCO(以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80%为标准)、X线胸片和肺部HRCT在SLE中检测到ILD的比率分别为45%、17%和35%。而正常人的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80%,X线胸片均正常。结论 DLCO和HRCT是检测SLE患者ILD的敏感方法,尤其是DLCO敏感性高、不受X线辐射、对ILD损害程度可进行量化、操作简单、费用低、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因此DLCO测定可作为早期监测SLE患者ILD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SV)患者临床表现肺部病变特点,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6年0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8例AAS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患者中男48例,女20例,男女比为2.4:1;年龄为55.8±14.2岁,其中40-80岁患者占76.4%;(2)所有患者均行胸片检查,其中例行肺部高分辨CT检查,其中肺部受累39例(70.5%);肺部受累患者中MPA发病率最高,为10例(83.3%),其次为未分型26例(59.1%),WG2例(20%);其中肺部HRCT表现中以网状条索状斑片状结节影及磨玻璃影最常见最多;(3)治疗后79.6%患者好转,9.3%患者出现进展及严重感染,11.1%静止。结论 AASV并非罕见病,ANCA检查结合肺部高分辨CT检查能显著减少漏诊误诊,并对本病诊治及预后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pSS-ILD)的发生情况、特征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96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pSS),采用速率反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蛋白电泳、C3、C4;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ANA)及其亚类.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肺功能仪测定潮气容积(VT)、最大肺活量(VCmax)、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F)、最大通气量(MVV)和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LCO).放射学检查包括胸部正侧位X线片和肺高分辨CT(HRCT)扫描.结果本组pSS患者ILD的发生率为21.9%,易出现于抗SSA抗体阳性、RF高滴度、高γ球蛋白血症及临床活动期的患者;肺功能检测异常主要为弥散功能降低和限制性通气障碍;肺HRCT在发现pSS-ILD时优于普通X线胸片.结论pSS-ILD的发生与原发病的活动明显相关,肺弥散功能、HRCT对诊断pSS-ILD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改变的X线及高分辨率CT特征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结缔组织相关肺间质病变的X线及高分辨率CT表现,分析其相关临床意义.结果 65例患者均行DR及高分辨率CT.DR表现:40例(61.5%)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纹理紊乱、模糊,伴有斑点、斑片状阴影、胸膜增厚等,23例(35.4%)胸片报告...  相似文献   

18.
早期蔺草尘肺的HR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蔺草尘肺的HRCT表现。方法:对经高kVp胸片筛选后的47例蔺草作业工人作胸部HRCT扫描并分析CT表现,其中包括25例已被确诊尘肺和22例未能确诊尘肺者。结果:44例显示弥漫性分布的类圆形“P”小结节阴影,包括高kVp胸片尚难以确诊蔺草尘肺的22例,3例上肺野出现大阴影及间质性纤维化。结论:早期的蔺草尘肺结节在肺小叶内呈随机分布,并非仅在小叶中心,细支气管壁和小叶间隔未见增厚,HRCT对显示弥漫性尘肺结节灶及肺间质性改变明显优于胸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