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多部位起搏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6例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既12例原发病为扩张性心肌病及4倒原发病为缺血性心肌病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双室再同步起搏治疗,观察术中、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左室电极的起搏参数,以及术前、术后7天、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二尖瓣反流量、心胸比例、临床症状变化。结果:随访两年。患者右心房、右心室电极、左室电极的起搏阈值、阻抗及感知各参数值稳定,起搏功能良好;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心功能及其他指标明显改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改善持续。结论: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是治疗顽固性心衰伴室间传导异常的有效新方法,可改善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功能指标和心衰症状;左室电极植入成功率高,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心房双心室起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两例患者均为男性,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Ⅲ和Ⅳ级(NYHA)。例1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两例患者均行右心房双心室起搏,例1用Insync TM8040三腔起搏器,左心室电极为2187~75cm电极,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冠状静脉左室支。例2用SIGMATMSD203起搏器,左心室起搏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2188电极导线,于冠状静脉左室支远端进行起搏.左右心室电极导线通过Y型转换器与起搏器连接。术前、术后1周和6个月进行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评价。结果右心房双心室起搏后两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功能均改善。结论右心房双心室起搏能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6例心肌病并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电图QRS波时限大于120 ms的患者行双室再同步起搏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左室电极起搏参数、QRS波时限、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6min步行距离。结果 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1例于术后第3天死于脑梗死。其余5例随访6个月以上,患者左室电极的起搏阚值、阻抗及感知各参数值稳定,起搏功能良好;与术前相比QRS波时限明显变窄;术后6个月心功能相关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是治疗伴心室间电机械不同步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难治性心衰患者应用三腔起搏(双心室同步起搏)与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三腔起搏器治疗及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的心胸比例、QRS波时限、EF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二尖瓣返流量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 随访3~12个月,全部病例术后6个月心功能的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随着随访期的延长有持续改善的趋势,而2种起搏方法在改善心衰患者心胸比例、二尖瓣返流面积、LVED及LVEF等4个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缩短QRS波群时限方面,双心室起搏优于右室双部位起搏.结论 双心室同步起搏与右室双部位起搏是治疗难治性心衰的有效方法,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衰的临床症状,而2种起搏方法对心功能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难治性心衰患者应用三腔起搏(双心室同步起搏)与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三腔起搏器治疗及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的心胸比例、QRS波时限、EF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二尖瓣返流量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随访3~12个月,全部病例术后6个月心功能的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随着随访期的延长有持续改善的趋势,而2种起搏方法在改善心衰患者心胸比例、二尖瓣返流面积、LVED及LVEF等4个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缩短QRS波群时限方面,双心室起搏优于右室双部位起搏。结论双心室同步起搏与右室双部位起搏是治疗难治性心衰的有效方法 ,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衰的临床症状,而2种起搏方法对心功能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右房右室双部位,双房右室双部位及双房双室(四腔)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均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心衰,4例患者中,2例植入右房右室双部位起搏,1例植入双房及右室双部位起搏,1例植入双房及双室(四腔)起搏,行房室顺序,心室同步起搏,起搏前后观察LVEF,NYHA心功能分级,QRS间期,左室舒张末直径,结果:心房,心室各导线起搏参数均符合标准,随访中亦未发现导线移位等并发症,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QRS间期较术前缩窄LVEF较术前提高,左室舒张末直径较术前缩小,结论:右房右室双部位起搏,双房右室双部位起搏,双房双室(四腔)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伴有QRS波增宽的患者,可使心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植入InSync Ⅲ(8042型)起搏器。全部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心功图检查、6min步行试验以评价基础心脏功能。左室电极经冠状窦置入心侧静脉或后侧静脉。术后1~6个月再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起搏器植入术,随访6个月,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由0.23±0.07增至0.41±0.04。体表心电图QRS时限由(148±23)ms缩短至(112±10)ms。临床心功能分级水平提高,6min步行距离延长。结论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明显改善了本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双心室同步起搏对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10例扩张型心肌病病人,男6例,女4例,所有病人符合NYHA心功能Ⅲ—Ⅳ级,心电图呈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时限〉120ms,射血分数〈35%。左室内径〉60mm。因严重心力衰竭而长期卧床,经多种抗心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分别植入右心房、右心室和冠状静脉左室分支电极导线,行房室顺序双心室同步起搏,观察起搏前、后QRS时限、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内径、射血分数及6min步行试验的变化。结果: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电极导线感知和起搏参数均符合起搏要求。起搏后QRS时间明显缩短(P〈0.01),(NYHA)心功能分级进一步改善(P〈0.01),左室射血分数及6min步行增加(P〈0.01)。结论: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可缓解心衰的症状,改善心功能,增加射血分数,提高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对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10例悼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III-Ⅳ级,QRS时限≥120ms,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mm,伴二尖瓣反流。经多种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无效后行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其中2例安装三腔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的NYHA心功能分级、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除1例患者未能成功植入左室电极外,其余9例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术后1月余再次因心衰加重入院,术后心功能平均改善I-Ⅱ级,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双心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室内传导延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室起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观察相关数据。结果 四例患者置入起搏器后心脏各腔室均有缩小 ,左室射血分数增加。结论 双心室同步起搏可以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 ,缓解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时血液动力学改变,研究选择置入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器辅助治疗心脏扩大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观察临床效果及心脏功能;方法:对13例在心内科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患者,男9侈4,女4侈4,年龄36岁~75岁(平均58.61岁),心功能均在Ⅲ级~Ⅳ级(NYHA),均有置入起搏器的适应证。术中通过Swan—ganz漂浮导管对右心室内不同部位起搏10分钟后测各部位的急性血液动力学改变,然后置入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器(右室流出道应用主动固定电极)。术后应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观察右心室双部位起搏的血液动力学效果;结果:全组13例患者术中检查及置入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器均获成功。测得右心室流出道起搏(RV—OT)和右室心尖部(RVA) 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时各参数均较单纯右室心尖部(RVA)为好。置入心脏起搏器后观察射血分数从0.31提高至0.39,左室充盈时间延长,二尖瓣返流量减少,心脏缩小,心脏功能平均提高Ⅱ级。其中一例心功能由Ⅳ级提高至I级~Ⅱ级;结论:初步血液动力学观察提示,右心室双部位起搏能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心室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对8例心功能Ⅲ-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散≤35%,QRS波时限>0.12秒,伴有二尖瓣反流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行三腔双心室起搏治疗,观察术后心功能改善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术后10天临床症状改善,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二尖瓣反流消失或缓解,左心室内径缩小,QRS波时减少。二个月后随访临床症状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双心室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能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例符合CRT适应证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三腔型起搏器,进行三腔起搏或双心室起搏,使心室间收缩趋向同步化。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了起搏器,左室电极植入位置4例位于心室后侧静脉,2例位于心室前侧静脉。结果术后3、6个月患者的胸闷气促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能够自理,心功能改善Ⅰ级,QRS宽度均较术前缩短,左室射血分数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二尖瓣反流程度减轻,心胸比缩小。结论 CRT通过改善心室收缩的同步性、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从而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双心室同步起搏对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例顽固性心衰患者[NYHAⅢ~Ⅳ级(LVEF<40%),QRS间期≥150m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65mm],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心衰,植入美敦力公司Insync起搏装置,经房室顺序双心室同步起搏,观察起搏前后心功能、LVEF、LVED和6 min步行变化.结果右心室、右心房、左心室导线起搏和感知参数均符合要求.随访中发现1例冠状窦电极导线轻度移位引起呃逆,经调整位置后消失,未发现其他导线移位和功能障碍.植入后一个月双室起搏后QRS时限比单室起搏或未起搏明显缩短,LVEF提高,LVED缩小,6 min步行距离增加.结论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顽固性心衰可以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心功能,这可能与心室间电活动以及机械活动的再同步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双腔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双腔起搏器对扩张型收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作用。方法对3例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心力衰竭,经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植入双腔起搏器、AV间期调至80ms。结果术后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明显好转,活动耐力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结论双腔起搏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朴林虎  刘岩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3):285-285,287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在难治性心力衰竭中的疗效。方法:对28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超声指标改变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28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超声指标、心电图改变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血液透析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心腔(CRT)脉冲起搏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10例,起搏前心电图QRS平均时限为140 ms。行CRT起搏器植入手术。术后1年应用心脏彩色超声观察CRT起搏器植入前、后患者心功能及病情的变化。结果 CRT起搏器植入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充盈增加,NYHA心功能分级从Ⅲ~Ⅳ级提高到Ⅰ~Ⅱ级,起搏后心电图QRS时限缩短。结论三心腔起搏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双室起搏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心室同步起搏对顽固性伴有室内传导或室间隔运动异常的充血性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1例,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64±11)岁,合并左束支阻滞的顽固性心衰患者给予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16例安装三腔起搏器,5例安装三腔心脏自动交律除颤器).观察术中、术后3、6月左室电极的起搏参数,同时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的QRS波时限、LVEF、LVDD、二尖瓣返流量、VO2max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随访3~20个月,左室电极的起搏阀值、阻抗及感知各参数值稳定(P>0.05),起搏功能良好.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LVEF等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猝死1例,接受心脏移植1例.结论心室再同步治疗是治疗存在室间传导异常的充血性心衰的有效的新方法.三腔起搏器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衰的临床症状.左室电极的植入成功率高,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三腔ICD不仅可治疗心衰,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室性心律失常预防猝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房-单室三腔心脏起搏治疗具有房内传导阻滞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及改善心功能疗效.[方法]对4例具有房内传导阻滞合并快速心房颤动或心力衰竭的病窦综合征患者行永久性双房-单室三腔心脏起搏治疗,定期起搏器程控、心电图描记、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经9~24(18±6)个月随访,4例冠状窦内左房起搏电极未脱位.2例阵发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者,心房颤动发作明显减少,近期及远期的双房-右室起搏阈值测定良好,1例明显心功能低下者经1年随访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三腔心脏起搏器能有效地治疗因房内传导阻滞引起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并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生理性起搏器临床应用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生理性起搏器与心室按需型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生理性起搏与心室按需型起搏术前、术后均作无创心功能检查,并随访1~5年,观察心功能、起搏器综合征发生率、阵发性房颤发生率、栓塞发生率。结果: 生理性起搏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房颤发生率明显少于心室按需型起搏器随访患者(P<0.005)。结论: 生理性起搏较心室按需型起搏更接近于正常的生理,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