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因病机相同,而治法亦相同.中医治病的法则,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异同.异病可以同治,既不决定于病因,也不决定于病证,关键在于辨识不同疾病有无相同的病机.病机相同,即可采用相同的治法.  相似文献   

2.
“异病同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金匮要略》对肾气丸的运用可视为“异病同治”的典范。《金匮要略》以下的五篇所载肾气丸治疗五种病证的论述是“异病同治”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正>肾气丸一方源于《金匮要略》,该方配伍严谨、方证结合、构思独特。五种不同的疾病,仲景用同一方治疗,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的病机——肾气虚衰,所谓"病异而证同,证同而治同",即异病同治的原则。张仲景对肾气丸的妙用1.肾气丸的组成和方义。组成:干地黄八两、山药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三两、牡丹皮三两、桂枝一两、炮附子一两。方义: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内寄元阴元阳,  相似文献   

4.
从肾气丸的运用与"异病同治"的渊源、有关肾气丸的思考与"异病同治"的发展、肾气丸的"现象"与"异病同治"的升华3方面入手探讨《金匮要略方论》中肾气丸异病同治的应用,指出不论是学者们对肾气丸的作用及其本质的研究还是对风湿性疾病的理解和临床灵活运用,只有细致入微地观察疾病的特点和规律,准确无误的辨证,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异病同治这一方法。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方论》系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肾气丸一方源于《金匮要略方论》,故后世称之为金匮肾气丸.考究《金匮要略方论》原文,肾气丸见于《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和《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等5篇中,分别用于治疗脚气、虚劳、痰饮、消渴以及妇人转胞等5种疾病,可谓仲景“异病同治”的典范.经现代临床研究,肾气丸的功效被不断发掘,现将笔者临床应用体会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286-2288
异病同治体现出中医学的特征思维,文章从肾气丸异病同治之机理出发,探讨其内在理论基础及肾气丸在老年疾病的异病同治,并对"异病同治"内涵与外延进行认识和探讨,以拓展异病同治的理解与运用,并简要分析肾气丸在老年疾病中的运用,以期对临床诊断、治疗及用药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匮肾气丸异病同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肾气丸 ,系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书中的著名方剂。金匮肾气丸由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肉桂、附子八味药组成。。本方性温 ,味以甘酸辛为主 ,具有甘温、酸温、辛温而微淡微苦的特点。有温补下元、壮肾通阳、化气行水、消肿止渴、引火归元、纳气固本等功用 ,对于由肾阳虚损所致的多种病症 ,有很好的疗效。金匮肾气丸的方义 ,古代医家多有论述 ,汪庵列举了“补水”、“补肝”、“平补”等说之后 ,归纳为“收摄肾气归元之义” ;柯琴则认为“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 ,意不在补火而微微生火 ,即生肾气也 ,…  相似文献   

8.
金匮肾气丸异病同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保成 《河南中医》2009,29(11):1056-1057
通过典型病例和相关文献,探析金匮肾气丸异病同治之机理,并提出选用指征和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中体现异病同治的方剂共有肾气丸等二十一首。有关异病同治的条文,在全书有方药条文的208条中,就占56条,可见异病同治是仲景辨证论治的重要方面。兹以“八味肾气丸”为例,对《金匮要略》的异病同治及其机理试作探讨。《血痹虚劳病·15条》:“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痰饮咳嗽病·17条》:“夫短气有微  相似文献   

10.
金匮肾气丸为仲景名方,主治肾气亏损,命门火衰之证。本文所述之乳蛾、淋证、足跟痛、眩晕、便秘虽病有不同,但证一也,均为命门火衰所致,故用肾气丸加减治疗而取效。  相似文献   

11.
侯中伟 《河南中医》2009,29(12):1241-1243
通过对《辅行诀》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针灸条文比较,可知:第一,二者编写体倒和结构相似,均为方剂为主,参以针灸条文。为辅行诀针灸条文源自《汤液经法》提供了有力证据。第二,《辅行诀》中针灸条文的行文风格早于仲景所述,尤其是从其所载腧穴特点来看,《辅行诀》中针灸条文当早于仲景,腧穴内涵尚处在形成变化过程中。第三,仲景针灸学术思想较《辅行诀》针灸内容不仅面面相契,而且从各角度都有继承发展。第四,仲景又将针灸学术思想进行了发展。由上述进行推论,仲景针灸学术思想必然受到《汤液经法》针灸内容的影响。《伤寒杂病论》中针灸条文较《辅行决》而言,体现了由粗到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与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匮要略》中有关肿瘤的内容不少,涉及到多种肿瘤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药及预后,病因上强调寒凝;病机上强调寒热胶结、燥湿相混;治疗上擅于寒热并用,润燥同行,补泻兼施;预后判断客观、冷静而有特殊指征。  相似文献   

13.
整理《金匮要略》对体质的认识及体质与疾病的预防、发病、治疗及预后等内容,认为其主要思想为:不同体质,描述各异;疾病预防,首重体质;体质不同,发病各异。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把“燥”作为诸多疾病过程的“症状”。外感热邪,里热炽盛或余热未清,可直伤津液致燥;阴血虚损,瘀血内结,可耗精伤血致燥;阳虚失布,津失敷布亦可生燥。针对致燥之因,治疗标本兼顾,变化无穷。为后世“燥证”理论研究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涉肾(膀胱)病机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杂病辨治之首书,《金匮要略》论及五脏病机,内容丰富,现就其中涉肾(膀胱)部分探析如下. 1肾元亏虚,肾不纳气 《脏腑经络》:"吸而微数……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脉浮在后……必短气而极".《血痹虚劳》:"男子面色薄者……卒喘悸","男子脉虚沉弦……短气里急","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悸".《肺痈肺痿咳嗽上气》:"上气而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以上诸条,皆言肾虚肾不纳气之证.其中虚喘而脉浮大无根,属肾气衰竭重证,必须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109-1112
以《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内容为基础,主要通过对其中皮水原文的解读分析、简要联系现代医学以及对部分问题的个人体会,对皮水病的脉象、症状、病因病机、治疗及治则、治禁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皮水病由脾失健运、肺失通调而致水湿内停所成,责之脾肺二脏,与肾和三焦有关;分为皮水挟热、皮水表实、皮水阳郁、皮水湿热内壅四证型,以发汗、利小便为治则进行治疗。通过八纲辨证得出皮水其性质为阴、在表、属寒、邪实。  相似文献   

17.
曹颖甫为近代著名经方派医家,学验俱丰,而又贵在态度严谨、实事求是,这在其对《金匮要略》的阐释发微中有充分体现。先生致力于仲景之学,所著《金匮发微》一书是他研究仲景医学杂病部分的结晶,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又于经文阐发方面有独到之处:注重实证,注释每多参以自己的临床经验确切者,以实践验理论;灵活通晓,不拘泥于条文本身,申仲景未尽之旨;重视不同病证和方药的类比对举,析其异同,从其间细微差别找到疾病辨治的关键;对原文内容细注详疏,补其未备,使理论能务到实处。该书密切临床,论述允当,可以说兼顾了《金匮要略》诊治疾病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可作为研习经典的重要参考书。  相似文献   

18.
从《脉经》看《金匮要略方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脉经》卷八、卷九保存了《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的大部分内容。通过对比分析两书中的相关内容,发现:《金匮》中“脏腑经络先后病”及“五脏风寒积聚病”的许多内容在《脉经》中没有反映;《金匮》中的许多方证原文《脉经》未记载;妇人病的内容,《脉经》明显比《金匮》多;《脉经》原文有助于对《金匮》的理解。认为:造成两书内容差异的原因存在多种可能性;《脉经》对《金匮》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还魂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主治卒死,客忤死.基于此方发微的三拗汤,是治疗外感风寒,开宣肺气的代表方剂.还魂汤调畅气机,开宣闭阻肺气的思路广受世人推崇,例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的1则验案正是运用了还魂汤此机制.本文通过卒死客忤死本意,还魂汤的作用及原理、方药组成以及现代药理研究等方面拆析、重识此方.并认为...  相似文献   

20.
黄仰模  田黎 《中医药学刊》2010,(9):1814-1815
探讨《金匮要略》对痛风病的治疗,主要有饮食因素是痛风病的病因之一;嗜酒是痛风病的病因之一;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是痛风病的重要病因病机;正气不足是痛风病的主要病因病机;祛风寒湿热是痛风病的主要治法;利小便祛湿法是痛风病常用治法;微汗法以治痛风病;补肾以治痛风病;补气养血以治痛风病;外治法以治痛风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