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在过去的30年内,其发病率逐渐升高 [1].肝脏是晚期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有70%~80%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会发生肝转移 [2].虽然结直肠癌肝转移通过手术切除或其他适当的局部治疗仍能获得根治的可能,但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仅占10%~20%[3].因此,内科治疗在结直肠癌肝...  相似文献   

2.
诸琦 《世界肿瘤杂志》2008,7(3):182-186
溶瘤病毒特异性地识别并感染肿瘤细胞最终导致细胞溶胀而摧毁肿瘤细胞,但无法在正常机体细胞内复制而不具有杀伤作用,理论上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副作用。目前已有多种病毒被用来改造成溶瘤病毒,包括新城疫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呼肠孤病毒、腺病毒等。虽然大多数的抗肿瘤效应目前仍停留在实验室研究及临床前期的动物试验阶段,但已有少量溶瘤病毒产品进入了临床试验应用,初步显示了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并取得了相当的效果,成为肿瘤治疗领域一种具发展潜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溶瘤病毒能够选择性地感染、破坏和裂解肿瘤细胞,并诱发和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天然溶瘤病毒由于存在感染风险、低效率、容易引起免疫应答而被清除等问题,严重限制其在临床中的运用。近十年来,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兴起,以及基因工程和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经相关基因修饰的新型溶瘤病毒展现出令人惊喜的溶瘤效应,其安全性、有效性、特异性均得到极大改善。目前全球已有超过百种相关产品处于研发或临床试验期,其中已有产品获得批准上市,并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展现出极具临床运用的前景。本文主要从溶瘤病毒基因修饰的新策略及其与肿瘤免疫治疗联合运用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肿瘤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病毒载体进行基因转移是目前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主要介绍逆转录病毒、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痘苗病毒等载体的特性、载体构建、目的基因的表达调控、靶向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不同载体的优势与不足,以期在基因治疗的实施中选择合适的载体进行基因转移。  相似文献   

5.
宋彩霞  马强 《中国肿瘤临床》2016,43(22):1012-1016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 )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增长趋势。二甲双胍作为降糖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抗结直肠肿瘤的研究已广泛开展,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mTOR 信号通路、抑制p53缺乏细胞癌变、抑制STAT3 作用、降低脂肪酸合成、抑制细胞周期、诱导细胞自噬及凋亡、减弱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作用、与化疗药物协同等有关。因此,二甲双胍作为抗肿瘤药物或辅助化疗药物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为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二甲双胍抗结直肠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研究显示,白藜芦醇具有抗氧化、抗炎的特性,能够调节细胞内糖和神经酰胺的代谢,激活转录激活因子3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等抑癌因子,又可下调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的表达,抑制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等,使得白藜芦醇在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外,白藜芦醇在联合治疗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摘 要:通过综述转移性结直肠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式,分析各种动物模型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从而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在掌握熟练实验技术的同时,不断深入发展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动物模型,研究其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以指导研究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在临床上对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郭伟  张国华 《肿瘤》1996,16(5):559-561
结直肠癌缺失基因研究进展郭伟张国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外科(北京100853)人类肿瘤的起源是单细胞基因改变累积的结果,这些基因的改变包括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结直肠癌缺失基因(Deletedincolorectalcarcinoma,DC...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重组溶瘤单纯疱疹病毒oHSV2在CT26结肠癌荷瘤小鼠中的抗肿瘤效果,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  方法  构建CT26细胞荷瘤小鼠肿瘤模型。1)小鼠瘤内注射oHSV2,ELISA法测定血清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浓度;2)荷瘤小鼠分为oHSV2组、5-氟尿嘧啶(5-FU)组(阳性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阴性对照组)。给药后,记录小鼠体质量、肿瘤体积、生存期及生活状态等变化,评估病毒抗肿瘤效果;3)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 lymphnode,TDLN)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及瘤体内CD4+T与CD8+T的比例。  结果  1)瘤内注射oHSV2后,血清中的GM-CSF浓度不断升高。首次给药后第8 天出现高峰(3150±327.1)pg/mL,后缓慢下降;2)相比PBS组,oHSV2和5-FU组均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效果,小鼠生存期显著延长(50 d vs. 36 d,P<0.01;51 d vs. 36 d,P<0.01),但oHSV2治疗未引起小鼠体质量下降。治疗起始第28天,5-FU组平均体质量较PBS组有显著性差异(16.61 g vs. 22.07 g,P<0.01),oHSV2组与PB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小鼠病毒注射区皮肤无坏死、溃疡;3)流式分析结果显示相比PBS组,oHSV2治疗组的DC(6.49% vs. 3.73%,P<0.01),CD4+T(15% vs. 8.57%,P<0.01)与CD8+T(8.19% vs. 5.15%,P<0.01)比例升高。而5-FU组各细胞比例较PBS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  瘤内注射oHSV2有效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生长,病毒治疗与化疗药物相比不伴有明显的毒副反应。病毒在荷瘤小鼠体内复制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GM-CSF,可增强抗肿瘤免疫。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辅助治疗在提高可切除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率和生存率方面取得一些可喜结果。以奥沙利铂、依立替康为基础联合化疗,在提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手术率与生存率疗效已较为肯定。肝动脉介入治疗(如HAI、TACE等)在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术前PVE和两步肝切除术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切除率。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是全球发病率第三的恶性肿瘤.目前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以化疗为基石.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及欧洲肿瘤内科学(European Society of Medical Oncology,ESMO)公布了多项晚期结直肠癌免疫及靶向...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第3 位、病死率第4 位的恶性肿瘤,现有的临床治疗主要以传统的化疗、放疗、手术治疗和靶向治疗为主,但这些方法对于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患者的疗效欠佳。近期发展起来的免疫疗法在某些恶性肿瘤(如白血病、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相关的试验也在CRC中开展,但除PD-1 抑制剂在DNA错配修复系统缺陷型CRC中的效果显著外,大部分的临床试验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着重介绍CRC不同亚型的免疫表型,总结现有CRC免疫疗法的相关进展,并探讨目前免疫疗法治疗CRC疗效低下可能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可能的解决途径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The liver is the second leading site of colorectal cancer metastases, following the lymph nodes. Although metastatic resection for 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 has been shown to improve survival, many patients cannot undergo surgery. Several nonsurgical therapies are available in these situations, however high-quality evidence compa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therapies is sparse. Here, we review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evidence in support of nonresectional regional therapies for colorectal metastases to the liver.  相似文献   

14.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胆管上皮来源的一种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手术切除是唯一治愈手段,但早期症状隐匿,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只有少数患者可完成根治性切除.大多数CCA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全身治疗仍然是CCA主要治疗手段,化疗带来的生存获益有限,晚期CCA预后很差.对于局部晚期的...  相似文献   

15.
晚期结直肠癌内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恕平  刘波 《中国癌症杂志》2006,16(10):775-780
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低于10%。5-FU/LV方案治疗的中位生存期大约12个月。最近化疗方案的更新延长了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研究发现奥沙利铂、伊立替康联合5-FU/LV或者卡培他滨等化疗方案使中位生存期延长到20个月。奥沙利铂,伊立替康联合5-FU/LV比传统的单药5-FU/LV使生活质量改善时间延长。目前转移性结直肠癌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为FOLFOX和FOLFIRI。正在进行的研究关注新的分子靶向药物(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且部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将对5-FU、新一代化疗药物以及分子靶向药物在转移性结肠癌治疗的演进及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Th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has evolved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with the FDA approval of several cytotoxic, biological, and targeted agent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impact of sidedness, RAS, BRAF, HER-2, and other immune biomarkers o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treatment selection and sequencing in both the palliative and curative intent settings.  相似文献   

17.
晚期大肠癌化学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飞武  张弘纲 《癌症进展》2008,6(3):229-235
近10年先后批准了6个新药用于治疗晚期大肠癌,包括伊立替康、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和帕妥尼单抗,新的治疗方案也不断涌现。与单用氟尿嘧啶一样,晚期大肠癌患者同样可从这3个细胞毒药物和3个靶向药物中获益。大量研究证实,随着这些新的药物和方案的应用,晚期大肠癌的中位生存期可以从最好支持治疗的6~8个月延长到联合化疗加靶向药物的30个月以上。本文试对晚期大肠癌化学治疗的新进展进行一个综述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Despite recent scientific 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iology of malignant gliomas, there has been little change in the overall survival for this devastating disease. New and innovative treatments are under constant investigation. Starting in the 1990s, there was an interest in using viral therapeu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gliomas. Multiple strategies were pursued, including oncolytic viral therapy, enzyme/pro-drug combinations and gene transfer with viral vectors. Multiple Phase I and II trials demonstrated the safety of these techniques, but clinically showed limited efficacy. However, this le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itfalls of viral therapy and encourag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pproaches and improved delivery methods. Here we review the prior and ongoing clinical trials of viral therapy for gliomas, and discuss how novel strategies are currently being utilized in clinical trials.  相似文献   

19.
CD44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癌的侵袭和转移是引起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转移过程需要细胞与细胞外间质或与其他细胞的一系列相互作用,其中肿瘤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CD44,该分子作为透明质酸的受体,直接影响到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结合能力,进而影响肿瘤的侵袭和转移。通过选择性剪接形成可将CD44分为10种剪接变异体(CD44v)。研究认为,v6外显子的变异体-CD44v6与细胞的运动、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