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平 《中国医药指南》2014,(14):109-110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将92例再次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改良横切剖宫产术与传统纵切剖宫产术,观察两组产妇手术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盆腔粘连及胎儿娩出困难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横切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较大,临床可根据产妇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再次剖宫产术产妇12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前次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新式剖宫产组)及对照组(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并对两组开腹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腹腔粘连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开腹时间9.6±3.7 min高于对照组5.3±2.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总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腹腔粘连情况明显较对照组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观察组术后发热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新式剖宫产引起粘连情况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重,增加了再次手术的难度,但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探讨改良手术方式,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初次行新式(stark)剖宫产术及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各30例。60例产妇均行再次剖宫产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过程及术后情况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术中重度粘连率、术后24h内排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stark)剖宫产术引起术后粘连程度较重,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相比,增加了再次手术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15例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尾号的单双数将其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新式剖宫产,对两组产妇的平均手术时间、再次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一期愈合率以及盆腹腔粘连发生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一期愈合率以及盆腹腔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再次妇产科手术患者采取改良新式剖宫产,能够降低手术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平均手术时间,降低盆腹腔粘连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分析探讨改良手术方式,减轻产妇痛苦.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再次剖宫产产妇,A组60例首次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式,B组60例首次改采用传统剖宫产术式,比较两种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包括产妇开腹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开腹到取出胎儿时间、手术总时间、腹壁切口和盆腔粘连情况等情况.结果 A组再妊娠产妇开腹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腹到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总时间均低于B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妊娠产妇术中盆腔和腹壁切口粘连情况较B组再妊娠产妇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上新式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较小,但引起术后粘连程度较重,与传统宫产术相比,也存在未知的风险.应慎重选择初次剖产术式降低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郑贤芳 《安徽医药》2010,14(10):1185-1186
目的比较新式剖宫产术与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以改进剖宫产手术方式,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使用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行剖宫产术的70例患者为观察组,归为A组;使用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行剖宫产术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归为B组。比较两种剖宫产术的患者在开腹出血量、进腹到胎儿娩出时间及腹壁与盆腔粘连程度的不同。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开腹时间短及开腹出血量少(P〈0.05),两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其中Ⅰ级的粘连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Ⅱ、Ⅲ级的粘连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比新式剖宫产术的效果更好。行剖宫产术时应缝合腹膜,为下次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本院自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行剖宫产手术产妇1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7例,治疗组产妇给予新式剖宫产,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剖宫产,观察两组产妇手术时间、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统计两组产妇粘连情况。结果治疗组产妇手术时间、开服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粘连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对产妇的再次破宫产影响较小,但是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者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者手术情况的差异。方法23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且行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拟行剖宫产术的110例非瘢痕子宫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均显著延长,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破裂及盆腔粘连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行剖宫产手术风险增加,并发症增多,因此,临床应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以控制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新式剖宫产产妇中不缝合膀胱子宫返折腹膜与腹壁腹膜对于再次剖宫产手术造成的不利因素.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住院部76例再次剖宫产产妇进行分析,首次剖宫产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有缝合腹膜产妇38例作为对照组;首次剖宫产为新式剖宫产,没有缝合腹膜产妇38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再次剖宫产时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产妇盆腔粘连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产妇在手术出血量、切口愈合、住院时间等指标上相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新式剖宫产造成盆腔粘连比子宫下段剖宫产严重,不仅增加了再次剖宫产手术难度,还延长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次剖宫产腹壁手术切口方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二次剖宫产产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前次剖宫产手术采用腹壁横切口者81例作为观察组,腹壁纵切口手术69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术中、术后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缩短,盆腹腔严重粘连及新生儿Apgar评分〈7例数明显少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对坚持剖宫产者并有再次生育要求的产妇,建议采用腹壁竖切口剖宫产,应注意减少腹肌拉断及损伤,关腹时尽可能恢复解剖层次,为二次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与分析stark式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并总结其在临床上的价值。方法本文选择80例再次剖宫产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stark式剖宫产,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的剖宫产,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方面的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在初次接受手术之后其子宫切口的愈合情况,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初次手术的时间、术中患者的出血量以及腹腔、腹壁的粘连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stark式剖宫产的手术时间比较短、患者出血量少、术后患者恢复比较快、切口美观,对于初次剖宫产患者来说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对于远期影响则稍欠理想,易出现患者腹腔、腹壁粘连情况,与传统的剖宫产相比,再次剖宫产的风险明显比较高,所以在临床上患者对初次剖宫产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慎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新式剖宫产术及改良剖宫产术对产妇腹腔粘连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本院生产的产妇134例,随机分为新式剖宫产术组及改良剖宫产术组,新式剖宫产术组产妇行新式剖宫产术,改良剖宫产术组产妇行改良剖宫产术,观察术后腹腔粘连情况.结果 改良剖宫产术组再次剖宫产产妇23例(34.3%),发生腹腔粘连4例(17.4%),其中腹膜粘连2例,反折腹膜粘连及大网膜粘连各1例;新式剖宫产术组再次剖宫产产妇24例(35.8%),发生腹腔粘连9例(37.5%),其中反折腹膜粘连5例,腹膜粘连及大网膜粘连各2例.改良剖宫产术组腹腔粘连发生率低于新式剖宫产术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剖宫产术可显著降低产妇腹腔粘连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剖宫产术后腹盆腔粘连情况。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首次剖宫产术式为米-拉氏剖宫产的再次剖宫产妇女作为观察组,同期105例首次术式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再次剖宫产妇女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二次手术时的腹盆腔粘连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腹盆腔粘连程度重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拉氏剖宫产术后腹盆腔粘连严重,临床应慎重选择首次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姚志芹 《中国当代医药》2015,22(8):85-86,93
目的 探讨改良再次剖宫产术在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3年5月在本院行既往再次剖宫产病例330例作为传统组;选择2011年8月~2013年11月10日在本院行再次或多次剖宫产的327例孕妇作为改良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改良组的手术时间、切皮至进入腹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的术后病率、切口血肿率、切口液化率均低于传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P<0.05).结论 改良后再次剖宫产术具有符合解剖生理特点,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防止新式剖宫产术后粘连并发症的改良术式。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既往曾行剖宫产术因产科指征或妇科疾病需再次进行剖宫产或妇科开腹手术的75例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并回顾性分析,将初次剖宫产术式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者设为观察组,新式剖宫产术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者再次开腹手术的腹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腹腔粘连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方面均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通过缝合子宫反折腹膜、腹膜、腹直肌,有效减少了粘连,从而有利于再次开腹手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临床效果及手术并发症情况。方法对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疤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粘连率为40%,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64%,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进腹到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孕妇再次行剖宫产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采取改良剖宫产手术能够有效的降低出血量和术中粘连度,提高剖宫产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54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实验组接受改良剖宫产,对照组接受传统剖宫产。分析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进腹至娩出胎儿时间较短,腹腔粘连率较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实施改良剖宫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在二次手术时使用改良新式剖宫产对手术粘连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3月—2011年3月来我院妇产科就诊的60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二次手术使用改良新式剖宫产;对照组的二次手术使用新式剖宫产,再比较两组手术粘连程度。结果观察组6例出现了手术粘连,粘连率为20%;对照组15例出现了手术粘连,粘连率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手术能减少手术粘连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并发症情况,为降低瘢痕子宫高剖宫产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开封市禹王台区医院接收的7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且均接受再次剖宫产的产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75例非瘢痕子宫且接受剖宫产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社会因素(47.4%)和胎儿窘迫(25.6%)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因素。观察组术后盆腹腔粘连、产后出血、子宫破裂和胎盘植入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并发症明显多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分娩危险大。社会因素是瘢痕子宫产妇选择再次剖宫产的主要因素,建议对该类产妇进行干预,引导其遵循分娩指证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尽量减少再次剖宫产,提高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分析瘢痕子宫产妇实施剖宫产的临床情况。方法随机择选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剖宫产手术的瘢痕子宫产妇和非瘢痕子宫产妇各131例,并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盆腔粘连、切口裂伤、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的发生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在Apgar评分和新生儿体质量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术后恢复情况均良好。结论瘢痕子宫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危险性相对较高,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提前做好全面的防护准备,以确保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