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院儿童患者应用注射用更昔洛韦(GCV)致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于我院住院部接受注射用GCV 治疗后发生ADR 的33 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注射用GCV 致ADR 最常见的为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ADR 主要发生于0 ~ 1 岁婴儿(75.76%);18 例(57.57%) ADR 发生于用药后第1 ~ 2周;严重ADR 共3 例。结论:为减少ADR 发生,临床应合理应用注射用GCV,提高其用药合理性,避免超说明书用药,注意配伍禁忌,减少药物联用。在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患儿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相似文献   

2.
我院2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舜莉  盛垚 《中国药房》2010,(38):3624-3626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以降低外在因素引发ADR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25日经ADR监测中心审核的23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38例ADR中,>60岁老年患者达59例(占24.79%);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有230例(占89.49%);涉及用药品种以抗微生物药为主,有161例(占62.65%);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67例(占63.74%);由不合理用药引发的为15例(占6.30%)。结论:临床应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邵艳 《中国药房》2015,(8):1096-1098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4年4月使用热毒宁注射液致ADR 65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日均注射剂量、ADR发生时间、联合用药情况、ADR主要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多为儿童,以男性患儿居多,占66.15%;随着日均注射剂量的增大或联用药物的增多,其ADR发生率均明显升高;73.85%的ADR发生于用药的1 h内,且患者多以皮肤及其附件、呼吸系统损害为主,分别占38.96%、25.97%。结论:儿童是该药的好发人群,且多发生于用药的1 h内,故用药初期应密切观察,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我院44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分析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2010年12月440例ADR报告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440例ADR中,女性ADR的发生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75;0~5岁人群最多,占33.6%;84.8%的ADR由静脉滴注引发;91.6%的ADR发生于用药后3 d内;在涉及的药物品种中,居首位的是抗感染药260例,其次为中药制剂83例;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总ADR的57.5%。结论: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是降低ADR和药源性疾病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1日—2010年6月30日上报的152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和(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2例ADR报告中,18~40岁年龄段ADR发生率最高,占60.53%(92例);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74.34%(113例);头孢唑林是引发ADR例数第1位的药物,占13.16%(20例);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5.66%(39例)。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并加强用药干预,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江灏  郑欣  何菊英 《中国药房》2013,(2):159-16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征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集的115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ADR涉及18类药物,抗感染药居首位(239例,占20.62%);静脉滴注引发ADR为926例(79.90%);ADR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624例)与皮肤及其附件(286例)损害。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ADR,强调合理安全用药,减少ADR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6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 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 年1 月1 日– 2011 年12 月31 日临床上报的603例ADR 报告,分别对患者年龄、性别、引发ADR 的给药途径、引发ADR 的药品种类、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603例ADR 报告中,男性235例,占38.97% ;女性368例,占61.03%;> 60岁患者178例,占29.52% ;静脉滴注的ADR 发生率最高,占54.56% ;按药品分类统计,抗菌药物引起ADR例数最多,占45.44% ;引起ADR 频率最高的前10 位药品包括6 种抗菌药物、3 种中成药以及前列地尔注射液;按ADR 临床表现分类,最常见皮肤损害,共计312例,占51.74%.结论:ADR 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 报告与监测工作,提高抗菌药物和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水平,降低ADR 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邓晓莉 《海峡药学》2016,(11):259-262
目的 通过统计分析对我院上报的624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旨在促进ADR监测工作的开展,保障用药安全.方法 回顾性地分类统计分析我院2014~2015年收集上报的624例ADR报告.结果 624例ADR中,女性发生率略高于男性,≥70岁的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189例,占30.29%);静脉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448例,占71.79%);最易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别为抗感染药(138例,占22.12%),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和中药类制剂;药品不良反应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以皮肤及附件为主(251例,占39.72%);624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占118例.结论 临床应该重视和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积极开展药学监护,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产生的不良反应(ADR)类型。方法:统计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靖安县人民医院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过程中ADR发生率,发生ADR的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类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结果:1 860例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程中,有60例发生ADR,ADR发生率为3.23%,其中男性ADR发生率为2.67%,女性ADR发生率为3.94%;年龄>60岁的ADR发生率为8.58%,显著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经静脉注射用药ADR发生率4.53%高于口服用药ADR发生率1.66%,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发生率最高(9.76%)、其次是注射用头孢西丁钠(8.11%)、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6.59%);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其中累及皮肤及附件所占比例最高(25.00%),其次是消化系统(18.33%)、心血管系统(16.67%)与泌尿系统(15.00%)。结论: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发生ADR跟患者的年龄、用药类型、用药途径有关,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医院2009年5月–2012年8月上报的508例ADR报告资料,分别按照患者性别、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上报的508例ADR病例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是1︰0.84;7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ADR发生率(23.23%)较高;在给药途径方面,静脉给药(71.85%)占较大比例;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32.76%;抗感染药物的ADR发生率(41.73%)最高。结论:应合理使用药物,尤其是抗感染药物,同时加强ADR监测,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归纳替雷利珠单抗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 和 Embase 数据库(截至2022年4月),收集关于替雷利珠单抗相关ADRs的个案报道,对纳入病例的临床资料、替雷利珠单抗用药情况以及ADRs的临床表现、名称、发生时间、处置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替雷利珠单抗致ADRs的个案报道15篇,共计16例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64.81±12.92)岁。ADRs发生时间在1个用药周期内的有4例,2个用药周期内的有2例,3~9周期时间内8例,10个周期后的有2例;涉及皮肤软组织、内分泌、消化、泌尿和心血管等系统,经对症治疗后,16例患者均好转。结论:临床使用中应加强替雷利珠单抗相关ADRs的关注,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安罗替尼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及SCI数据库收载的安罗替尼致ADR的个案报道,进行分析。结果:安罗替尼致ADR的文献报道有13篇,共17例,其中男性10例(58.82%),女性7例(41.18%);年龄主要集中在41岁以上(88.24%);多发生在用药31~60 d (38.10%);ADR以心血管系统(33.33%)和呼吸系统(28.57%)损害为主;ADR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瘘(5例),高血压(4例),手足皮肤反应(2例)等;经对症处理后,13例患者好转,4例患者死亡。结论:应加强安罗替尼ADR的临床监测,避免严重的ADR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莫西沙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本药及规避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调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上报的莫西沙星药物不良反应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调取莫西沙星药物不良反应82例,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使用静脉制剂为主(71.95%),所有不良反应报告中有39例(47.56%)发生在用药后24小时内,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黏膜(31.71%)、胃肠系统(30.49%)及神经系统(13.41%),多数不良反应在7天内消失。结论:应加强临床医师使用莫西沙星的规范性,提高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儿童发生万古霉素不良反应(ADR)的一般特点及规律,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Pareto最优分析,对2009-2015年湖南省儿童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38例万古霉素ADR报告进行整理,从患儿年龄、性别、用药后ADR发生时间、合并用药、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万古霉素ADR的患儿中,男孩比例高于女孩(73.7% vs 26.3%);患儿年龄集中在1个月~2岁(79.0%);ADR发生时间主要在用药60 min以内(50.0%)和用药7 d后(21.1%);有27例(71%)用3种及以上药物联合治疗;ADR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反应(64.6%),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儿童万古霉素ADR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其应用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are known to occur during anaesthesia; in the U.K. such ADRs may be reported through the Yellow Card Scheme (YCS). Our aim was to determine the demographics of ADRs to neuromuscular blocking drugs without formal causality assessmen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ADRs to seven neuromuscular blocking drugs reported via the YCS during a greater than 30-year period was performed. Sex and age were analysed in order to identify at risk groups. RESULTS: Of 998 reports, 969 included gender. Non-allergic suspected reactions occurred with almost the same frequency as those with an allergic component. The majority occurred in females 676 (70%), and significant sex differences were measured between drugs. Male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suffered an ADR to atracurium (p = 0.01) whilst females experienced more ADRs to suxamethonium (p = 0.01). ADRs proved fatal in 81 (9%) of the 950 reports for single drugs. Mortality following suxamethoniu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ales at 22% compared with 9% females (p < 0.001). More women than men were reported to have allergic reactions, 73% (362/499) compared with 27% (137/499) respectively. The female:male ratio for ADRs was reversed for subjects < 10 years compared with peak ADR reports during the decade from 31-40 years. CONCLUSIONS: Sex differences in mortality exist in this analysis. The unexpected high frequency of non-allergic ADRs suggests tha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from reactions to established drugs is twice that expected from allergic reactions alone. Standards and guidance for the reporting of ADRs warrant urgent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孙立恩 《中国药事》2014,(2):218-220
目的通过分析2010-2012年绍兴市27例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3年来上报的27例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累及机体多个系统一器官,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或过敏性休克,ADR发生在老年患者居多。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ADR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以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儿童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event,ADR/ADE)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河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收集的2007~2010年273例儿童严重ADR/ADE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3例严重ADR/ADE中男性(63.00%)多于女性(37.00%),0~3岁患儿比例最高(43.96%);抗感染药物所致严重ADR/ADE最多(44.44%);静脉给药引发的严重ADR/ADE最多(85.34%).严重ADR/ADE的主要表现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37.76%).结论:应加强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减少严重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国产注射用伏立康唑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14~2018年发生的国产注射用伏立康唑ADR进行监测,分析ADR的临床表现与累及器官-系统、发生时间、联合用药以及转归等。结果:发生的95例ADR以65岁以上患者为主(占69.47%),男性多于女性,发生在用药7 d内的占84.21%;患者使用伏立康唑的用法用量均符合说明书要求、发生ADR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累及器官-系统以循环系统(31.36%)、呼吸系统(23.67%)、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3.02%)、神经系统(7.10%)较为多见;有2例ADR考虑为双硫仑样反应;严重ADR 9例;除1例转归不详外,其他患者均转归良好。结论:使用国产注射用伏立康唑期间应密切监测ADR,尤其对老年患者应加强关注,注意联合用药避免双硫仑样反应等的发生,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2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临床科室上报的286例ADR报表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发生频率、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分类及严重程度分级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6例ADR中,男性ADR发生率略高于女性;ADR发生率,0~10a婴幼儿(29.72%)和60a以上老年人(22.72%)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89.16%)和口服给药(9.09%)为主;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频率高。头孢菌素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及青霉素类药物的ADR发生频率占抗感染药物前3位;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以及全身性损害为主;引发ADR例数前3位的药物为头孢曲松、五水头孢唑啉、头孢替安;新的及严重的ADR占8.04%。结论:应重视与加强ADR监测与报告工作,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裴丹  甘戈  汪愿  闫舒  刘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22):2289-2291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致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的一般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1989-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对收集到的35例沙利度胺致ADR/ADE的文献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沙利度胺所致的ADR/ADE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37.14%);ADR/ADE临床表现居前三位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6.47%)、心血管系统损害(22.06%)、泌尿系统损害(10.30%)。经与药品说明书对比,发现有重度心动过缓、尿失禁、严重皮肤损害、内分泌紊乱等在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项相关风险中提示不足。结论:重视沙利度胺所致新的、严重的ADR/ADE,加强用药监测,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