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前柱螺钉、钢板和钉棒系统3种方式微创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2月至2018年9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77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男45例,女32例,年龄19~73岁。按AO/OTA分型:B1型26例,B2型20例,B3型17例,C型14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3组:前柱螺钉组35例,采用前柱螺钉内固定;钢板组20例,采用钢板内固定;钉棒系统组22例,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等。结果:7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3(16.5±5.7)个月。前柱螺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明显小于钢板组和钉棒系统组,钢板组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前柱螺钉组和钉棒系统组(P<0.05)。3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和疗效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柱螺钉、钢板和钉棒系统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前柱螺钉固定创伤更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2.
骨盆前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盆骨折类型,由于其解剖形态的特殊性及损伤机制的复杂性,导致了其治疗方案存在个体化差异。对于骨盆前环骨折采用何种内固定方式,需结合多方面因素,应该由骨折类型、部位、污染、软组织损伤等方面决定。随着影像学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经皮微创治疗骨盆前环骨折逐渐成为可能,现对目前常用的经皮微创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手术方式、适应证及优缺点予以概况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盆环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自2002年共对12例按AO分型为B、C型的骨盆环骨折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为伤后5-20d,按Matta评分法评定骨折复位质量,lowa评分法评定功能。结果:经过4~21个月随访,按Matta评分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100%,按lowa评分75%恢复了原来工作,100%家庭生活满意,有休闲娱乐生活。  相似文献   

4.
骨盆前环骨折常会破坏骨盆正常解剖结构,影响骨盆稳定性,因此手术重建骨盆前环稳定性是其主要治疗原则。随着近年对骨盆前环解剖结果及生物力学特性的深入了解,骨盆前环骨折治疗逐渐从传统的开放性内固定转向微创内固定,其中包括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经皮钉-棒系统内固定及骨盆桥技术等。临床研究表明,上述微创内固定疗效确切,内固定稳定性强,且在3D打印技术的辅助下正朝着更快速、更安全的方向发展。该文主要就骨盆前环骨折微创手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盆环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自2002年共对12例按AO分型为B、C型的骨盆环骨折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为伤后5~20d,按Matta评分法评定骨折复位质量,Iowa评分法评定功能.结果:经过4~21个月随访,按Matta评分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100%,按Iowa评分75%恢复了原来工作,100%家庭生活满意,有休闲娱乐生活.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一般为高能量暴力所致,常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目前对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采取手术治疗已成为共识,其内固定治疗方式有锁定加压钢板、重建钢板、骶髂螺钉、椎弓根钉棒系统等。临床研究表明上述内固定治疗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且正向更高效、安全、微创化的方向发展。但不同内固定方式有各自相应的适应证,需严格把握。本文就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骨盆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随着3D打印辅助技术及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临床上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越来越成熟,其中包括骨盆前环外固定架术、经皮螺钉内固定术、骨盆前方皮下内固定(INFIX)技术、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以及骨盆桥术。微创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等优点,但是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固定,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该文就微创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曾文峰  李一男  王策 《中国骨伤》2019,32(9):872-874
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速,骨盆脆性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公共问题。为更好地进行活动和避免卧床并发症,手术治疗已成为常规的治疗方式。近年来,骨盆微创治疗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包括经皮骶椎成形术,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骶髂螺钉骨水泥强化技术,经皮髂骨钉内固定术、经皮骶骨接骨术和腰椎固定术等。微创稳定技术已经成为骨盆脆性骨折手术治疗的趋势,可以有效缓解传统手术方式创伤大和老年人手术耐受力差两大问题,但微创稳定技术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经验去完善,也期待更多新的辅助技术出现,使得骨盆脆性骨折的微创治疗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本院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在骨盆前环联合固定的基础上,应用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后环骨折30例。结果 30例经术后12~24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愈合,术后无1例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参照Lindahl改良的骨盆损伤后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80%(24/30)。结论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后环骨折,创伤小,固定牢固,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分别采用微创技术椎弓根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固定及骨盆重建带后方髂髂固定3种方式治疗.结果 22例均随访,时间4~22个月.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骨折不愈合.结论 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固定及骨盆重建带后方髂髂固定3种方式均为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有效方法,根据骨折类型及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INFIX and Pelvic Bridge are two new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echniques for unstable pelvic ring injuries, and they have demonstrated early clinical success in small, single-center case-series.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gather evidence speaking to the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of internal bridging methods relative to external fixation, with the expectation of biomechanical equivalence.

Methods

Ten human cadaveric pelvic specimens were dissected free of all skin, fat, organs, and musculature and were prepared with a partially unstable pelvic ring injury (OTA/AO 61-B). The specimens were randomized to two groups and were repaired and tested with anterior pelvic external fixation (APEF) and INFIX sequentially, or APEF and Pelvic Bridge sequentially. Testing was performed with each specimen mounted onto a servo-hydraulic testing frame with axial compression applied to the superior base of the sacrum under five axial loading/unloading sinusoidal cycles between 10?N and 1000?N at 0.1?Hz. Relative translational motion and rotation across the osteotomy site was reported as our primary outcome measures. Outcome measures were further analyzed using a Wilcoxon signed-rank test to determine differences between non-parametric data sets with significance defined as a p value < 0.05.

Results

We foun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ranslation (p?=?0.237, 0.228) or rotation (p?=?0.278, 0.873) at the fracture site when comparing both new constructs to external fixation. Under the imposed loading protocol, no episodes of implant failure or failure at the bone-implant interface occurred.

Discussion

Our study provides the biomechanical foundation necessary to support future clinical trial implementation for pelvic fracture patients. While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of these newer, subcutaneous techniques is equivalent to APEF, the surgeon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ir technical abilities and knowledge of pelvic anatomy, patient-specific factors including body habitus, and the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each implant and the ability to avoid them.  相似文献   

12.
儿童骨折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中毅  叶俊强  何汉京 《中国骨伤》2006,19(10):583-584
目的:探讨儿童骨折的特殊性,对有限内固定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132例儿童骨折病例,男107例,女25例,年龄4~13岁,平均8·3岁。粉碎性骨折60例,横断骨折34例,斜形骨折29例,螺旋骨折9例。开放性骨折44例;新鲜骨折123例,骨折4周内9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43例57处。结果:1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5年,平均1·32年。根据评定标准:优良129例,差3例(1例严重肘内翻畸形,1例膝关节屈伸部分受限,1例术后2年余患肢增长12·5mm)。术后创面感染13例,合并肺炎5例。结论:儿童不稳定性骨折适时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疗效可靠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姬中毅  叶俊强  何汉京 《中国骨伤》2007,20(10):583-584
目的:探讨儿童骨折的特殊性,对有限内固定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132例儿童骨折病例,男107例,女25例,年龄413岁,平均8·3岁。粉碎性骨折60例,横断骨折34例,斜形骨折29例,螺旋骨折9例。开放性骨折44例;新鲜骨折123例,骨折4周内9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43例57处。结果:1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5年,平均1·32年。根据评定标准:优良129例,差3例(1例严重肘内翻畸形,1例膝关节屈伸部分受限,1例术后2年余患肢增长12·5mm)。术后创面感染13例,合并肺炎5例。结论:儿童不稳定性骨折适时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疗效可靠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透视导航下微创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方法2005年1-10月,采用C型臂透视导航设备行导航下骨盆前环骨折内固定术18例,包括27处骨折。对导航下行骨盆前环骨折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结果术中共置人27枚空心钉,其中每枚空心钉的平均置人时间为23.1min,X线透视时间平均为18.9s。将导航下图像与真实C型臂机摄片进行对照,放置空心钉后验证位置平均偏差距离为(3.38±1.04)mm,平均偏差角度为2.86。±1.78。。术中出血量极少(〈22.1mL/枚),术中1枚(3.7%)螺钉出现偏移。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6.6个月(12—18个月)。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进行短期骨骼肌肉功能调查问卷:功能评分平均为64.26分,烦恼指数评分平均为65.83分。结论使用透视导航技术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手术更精确、安全,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但若要在创伤骨科手术中更好地应用透视导航技术,则需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完善术前培训。  相似文献   

15.
微创钢板内固定重建骨盆环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12月,收治不稳定型骨盆骨折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1~66岁,平均3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6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4h,平均2.8h。骨折根据Tile分型:B型12例,C型9例。入院后行骨牵引、骨盆带固定,于伤后5~24d行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复位按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评定:解剖复位16例,满意复位4例,可1例。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6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骨盆骨折评分标准评定疗效:获优12例,良7例,可2例。结论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微创钢板能提供有效固定,重建骨盆环稳定性,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月~2006年10月,我们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技术)在C臂X线机透视监测下采用国产异型钛钢板替代进口钢板治疗下肢围关节骨折24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行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12~66岁,平均37.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9例,高处坠落伤14例,挤压伤5例.骨折类型按Tile分型:B1型4例,B2型3例,C1型25例,C2型14例,C3型2例.48例患者分别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其中耻骨支螺钉固定16例、耻骨联合螺钉固定4例),重建钢板(其中耻骨支螺钉固定20例、耻骨联合螺钉固定8例)微创内固定治疗.术后通过X线观察患者复位情况并根据Majeed功能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17个月.未发生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骨不愈合等并发症.解剖复位29例,满意复位18例,复位不满意1例.根据Majeed功能评价:优29例,良15例,可4例,优良率为91.7%.结论: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固定可靠,患者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骨盆骨折的有效手段,但对操作者要求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骨盆后环骨折的诊断及治疗上的临床意义。方法2002年3月~2003年8月,对骨盆骨折且有完整X线平片和CT三维重建资料的1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9例患者中,9例X线片漏诊或可疑,经三维CT检查后修正诊断。对于骶髂关节部分及前后分离、骶髂关节内碎骨、骶髂关节髂骨唇或骶骨唇骨折、骶骨骨折及复杂粉碎性的骨盆后环骨折,三维CT较X线片有明显的优势,能多层次清晰显示骨盆后环的骨折形态。结论三维CT检查对骨盆后环骨折的诊断、分类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