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是T细胞活化的负性调节因子,CTLA-4基因多态性导致了CTLA-4的表达、结构和(或)功能缺陷,参与了Graves病(GD)的发病。CTLA-4基因多态性与多种族人群GD的发病、GD相关抗体的产生、激素水平以及病情缓解等各个环节均有显著相关性。而如果CTLA-4基因工程药物开发成功,则有望为GD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位于2号染色体长臂3区1—3带(2q31-q33)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基因多态性与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GD)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PCR—SSLP)确定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第4外显子3’末端AT重复序列的基因型,分析2001—03—2003—03收集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地区汉族人120例GD患者及123名正常对照组CTLA-4基因多态性。结果CTLA-4基因3’末端微卫星位点有20个等位基因,两组之间的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位于染色体2q31-q33区CTLA-4基因可能不是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GD的主要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第1外显子区49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190例慢性HBV感染者和93例既往HBV感染者外周血CTLA-4基因49位点的多态性。结果慢性HBV感染者CTLA-4基因49位点A/G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34),慢性感染者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561对0.677,P=0.008,OR=0.607)。结论CTLA-4第1外显子49位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相关。  相似文献   

4.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是T细胞活化的负性调节因子,CTLA-4基因多态性导致了CT-LA-4的表达、结构和(或)功能缺陷,参与了Graves病(GD)的发病。CTLA-4基因多态性与多种族人群GD的发病、GD相关抗体的产生、激素水平以及病情缓解等各个环节均有显著相关性。而如果CTLA-4基因工程药物开发成功,则有望为GD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CTLA-4基因49A/G多态性与Graves病复发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RFLP对120例Graves病(GD)复发患者(停药3年内复发85例,3年后复发35例),66例GD初发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A/G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提示,CTLA-4第1外显子49位点A/G多态性在中国北方汉族人不仅与GD发生相关,而且影响GD停药后缓解的持续时间,与早期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位于2号染色体长臂3区1~3带(2q31-q33)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Tlymphocyteassociatedantigen4,CTLA-4)基因多态性与格雷夫斯病(Gravesdisease,GD)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PCR-SSLP)确定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第4外显子3′末端AT重复序列的基因型,分析2001-03~2003-03收集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地区汉族人120例GD患者及123名正常对照组CTLA-4基因多态性。结果CTLA-4基因3′末端微卫星位点有20个等位基因,两组之间的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位于染色体2q31-q33区CTLA-4基因可能不是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GD的主要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350例宫颈癌患者为病例组,35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抽取全血基因组DNA,直接测序法检测CTLA-4-318 T/C、CT60 G/A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MTT法检测不同基因型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增殖能力,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白细胞介素(IL)-2、IL-4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病例组CTLA-4-318位点等位基因C的概率低于对照组,等位基因T概率高于对照组,CC基因型比例低于对照组,TT基因型比例高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CTLA-4 CT60位点等位基因A的概率低于对照组,等位基因G的概率高于对照组,AA基因型比例低于对照组,GG基因型比例高于对照组(均P<0.05)。CTLA-4-318 CC基因型T细胞增殖率高于TT基因型,TGF-β水平低于TT基因型,IL-2、IL-4水平高于TT基因型(均P<0.05)。CTLA-4 CT60 AA基因型TGF-β水平低于GG基因型,IL-2、IL-4水平高于GG基因型(P<0.05)。结论 CTLA-4-318 T/C、CT60 G/A基因多态性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CTLA-4-318 TT基因型及CT60 GG基因型可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细胞的增殖及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外显子1第49位点A/G多态性是否与斑秃的遗传易感性有关。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对56例斑秃患者和124例正常对照者的CTLA-4基因外显子1的第49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斑秃患者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第49位点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8,P〉0.05);斑秃患者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第49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6,P〉0.05)。结论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第49位碱基A→G多态性与斑秃的发病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11.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作为端粒酶的关键酶参与了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研究发现该基因的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多种恶性肿瘤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目的:探讨hTERT基因rs2853676和rs2853677位点SNP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297例胃癌、105例萎缩性胃炎和402例对照组患者rs2853676和rs2853677位点的基因多态性,采用病理学检查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结果:胃癌组rs2853676位点AA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5.2%对6.5%,P=0.01),AA基因型携带者患胃癌的风险增加2.47倍(95%CI:1.46~4.16)。三组rs2853677位点CC、TC、TT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Hp感染率显著升高(64.8%、56.9%对40.3%,P均0.01),OR值分别为2.73(95%CI:1.74~4.26)、1.96(95%CI:1.44~2.6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p感染与基因突变无明显交互作用。结论:hTERT基因rs2853676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有关,其增加胃癌的风险与Hp感染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基因多态性与日本人群弥漫型胃癌的发生相关。目的:探讨PSCA rs2294008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胃癌发病、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以PCR-RFLP方法判定460例胃癌患者和549例健康对照者的PSCA rs2294008基因型,分析rs2294008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PSCA rs2294008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T等位基因(TT/TC)显著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OR=1.42,95% CI:1.10~1.82,P=0.006)。进一步按胃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层分析,携带T等位基因显著增加肠型(OR=1.55,95% CI:1.18~2.04,P=0.002)、低分化(OR=1.59,95% CI:1.19~2.13,P=0.002)、非贲门(OR=1.55,95% CI:1.17~2.04,P=0.002)胃癌的发病风险。Cox回归分析显示TT基因型(HR=2.12,95% CI:1.22~3.69,P=0.008)和肿瘤的TNM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PSCA rs2294008 T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的胃癌发病有关,可增加肠型、低分化、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TT基冈型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背景: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多态性与亚洲人群胃癌的发生相关。目的:初步探讨RUNX3基因rs2236852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胃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4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确诊的310例胃癌患者,以327名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RUNX3rs2236852位点基因型,并分析其与胃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RUNX3 rs2236852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A基因型相比,GG基因型能显著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OR=2.46,95%CI:1.60~3.78);AG基因型可增加胃癌发病风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8,95%CI:0.99~+2.54)。结论:RUNX3 rs2236852位点GG基因型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的胃癌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能有效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中的Ⅳ型胶原,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目的:探讨MMP-9基因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279Q(Gln279Arg)与我国广东地区人群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纳入550例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广东籍胃癌患者和同期匹配的550名健康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PCR-RFLP方法行R279Q基因分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模型分析该位点多态性对胃癌风险、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胃癌亚型以及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QQ基因型相比,RR和RQ基因型的胃癌风险显著增加(OR=2.86,95%CI:1.67~4.90,P0.001;OR=1.88,95%CI:1.08~3.26,P=0.025)。进一步根据胃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层分析,R等位基因可增加肠型胃癌、非贲门癌和低分化胃癌的风险,而与弥漫型/混合型胃癌、贲门癌和中/高分化胃癌无相关性。不同R279Q基因型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716),R279Q基因型未进入预后相关因素Cox回归模型。结论:MMP-9 R279Q位点多态性与我国广东地区人群的胃癌易感性,尤其是肠型胃癌的易感性相关,但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髓过氧化物酶(MPO)-463G→A多态性与多种疾病相关.目的:探讨MPO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检测117例胃癌患者和105例对照者的MPO-463G→A多态性,比较两组MPO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MPO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危险性的关系,并行分层分析探讨性别、年龄、吸烟状况、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和胃癌家族史对胃癌的影响.结果:胃癌组GA和 AA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GA:25.6%对37.1%,AA:3.4%对11.4%,P〈0.05),A等位基因频率亦明显降低(16.2%对30.0%,P〈0.05).与GG基因型患者相比,携带MPO-463GA/AA基因型者罹患胃癌的危险性明显降低(OR=0.43,95% CI:0.25-0.75).分层分析示男性、年龄≤60岁、不吸烟、H.pylori感染阴性和无胃癌家族史人群携带GA/AA基因型较携带GG基因型者罹患胃癌的危险性降低.结论:MPO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相关,A等位基因对胃癌易感性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白细胞介素(IL)-1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增加了IL-1B基因突变型宿主胃癌发生的危险性。目的:检测IL-1B基因-31C/T和-511T/C两个位点的多态性.分析其准确性,指导胃癌易感人群的预测和H.pylori感染的个性化治疗,以防治胃癌。方法:取158例胃癌、24例十二指肠溃疡和50例慢性胃炎患者以及98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样本IL-1B基因片段,应用Outdo胃癌易感性IL-1B基因突变检测芯片分析-31C/T和-511T/C的基因多态性.并通过测序验证芯片检测的正确性。结果:胃癌组IL-1B-31TT、-511CC和-31TT/511CC基因型的频率显著低于十二指肠溃疡组、慢性胃炎组和正常对照组(21.5%对58.3%、46.0%和57.1%;20.9%对58.3%、50.0%和52.0%;9.5%对45.8%、32.0%和32.7%)(P〈0.05),IL-1B-31CC、-511TT和-31CC/511TT基因型的频率则显著高于十二指肠溃疡组、慢性胃炎组和正常对照组(39.9%对16.7%、24.0%和7.1%;44.3%对12.5%、16.0%和8.2%:23.4%对4.2%、10.0%和5.1%)(P〈0.05)。与测序结果相比,20例基因芯片检测的准确率为100%。结论:IL-1B基因-31T-to-C、-511C-to-T突变与胃癌易感性增加有关。Outdo胃癌易感性IL-1B基因突变检测芯片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启动子区域 - 2 17、- 2 0位和 - 6位上的三种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采用多重SnaPshot反应 ,在中国南方汉人群中 ,对 2 16例心肌梗死患者和 185名健康对照者进行G 2 17A ,A 2 0C和G 6A多态基因分型。结果发现 ,G 2 17A多态AA、AG和GG基因型分布和A、G等位基因频率在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 10、77、12 9比 8、37、14 0 ,P =0 .0 0 2 ;2 2 .4 5 %、77.5 5 %比 14 .32 %、85 .6 8% ,P=0 .0 0 3)。G 6A多态AA、AG和GG基因型分布在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 14 7、6 4、5比12 7、4 4、14 ,P =0 .0 2 9) ,但A、G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394 )。A 2 0C多态CC、AC和AA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有差异 (分别为 6、5 1、15 9比 2、6 1、12 2 )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6 7) ,C、A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年龄 (P =0 .0 0 1)、收缩压 (P =0 .0 13)和血浆甘油三酯浓度 (P =0 .0 10 )是该人群发生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P =0 .0 18)是一种保护因素。结果提示 ,在中国南方汉人群中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G 2 17A和G 6A多态可能与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L-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性,为肺结核的早期预警提供新的候选分子标志物。方法检测147例肺结核患者(病例组)及206例健康个体(对照组)中IL-10基因-819(CT)、-1 082(AG)多态位点基因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样本均衡性检验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个体之间在性别(P=0.575)、年龄(P=0.840)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基因分型检出率为99.7%;哈德温伯格平衡检测显示对照组个体符合遗传学规律(P值分别为0.137与0.311);-819位点CC、CT、TT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901);-1 082多态位点AA、AG、GG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8.6%、43.2%和8.2%,而在对照组中分别为60.5%、36.1%和3.4%,二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2),G为风险等位基因(OR=1.55,95%CI 1.10~2.19)。结论 IL-10基因-1 802(A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我国西部汉族人群肺结核易感性显著相关,可作为该地区肺结核早期预警筛查的候选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胃癌的发生是生物、环境、宿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宿主遗传因素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后的不同临床结局有关。目的:筛选云南红河州哈尼族彝族Hpylori感染人群的胃癌易感基因,探讨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H.pylori感染宿主胃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通过PubMed、CNKI和HapMap数据筛选出12个中国人群胃癌易感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以芯片技术对哈尼族彝族H.pylori感染慢性胃炎和胃癌患者的这些SNP位点进行分型。结果:IL-1β-3IC/T和IL-1β-511C/T位点存在完全连锁不平衡.其基因型(P=0.014)和等位基因频率(P=0.049)在胃癌和胃炎组中有显著差异,-511CT/-31CT(OR=2.256,95%CI:1.048~4.855)和-511TT/-31CC(OR=3.312,95%CI:1.462~7.502)基因型胃癌发病风险显著高于-511CC/-31TT基因型。COX-2.899C/G位点基因型频率在胃癌和胃炎组中有显著差异(P=0.033),GG基因型胃癌发病风险显著高于CG基因型(OR=2.796,95%CI:1.053~7.423)。TNF—α-238A/G位点基因型频率在胃癌和胃炎组中有显著差异(P=0.037).AA、AG基因型胃癌发病风险显著高于GG基因型(OR=2.600.95%CI:1.130~5.985)。结论:IL-1β-31C、IL-1β-511T等位基因和COX-2—899GG基因型可增高云南红河州哈尼族彝族Hpylori感染人群的胃癌发病风险,TNF-α-238GG基因型对上述人群的胃癌发生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相关蛋白(AT1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ARAP1)基因的常见多态rs2787594,rs11795066,rs13298677和rs4837129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关系。方法选择503例高血压病例和49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所有个体均为中国北方汉族人。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校正协变量前后,所有SNPs均与高血压无关联。单体型分析也没有发现与高血压关联的单体型。应用线性回归模型校正年龄和性别的作用,比较不同基因型个体的体重指数(BMI)、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差异。rs2787594多态CC纯合子与升高的血糖水平显著关联(CC/TT+TC,6.09+0.24vs.5.54+0.08mmol/L,P=0.0296)。在显性模型中,rs11795066 A等位基因显著升高了个体的BMI水平(GA+AA/GG,24.81±0.29vs.24.07±0.19kg/m2,P=0.0331)。rs13298677多态G等位基因与较低的BMI水平(GG/GA+AA,22.84±0.74vs.24.37±0.16kg/m2,P=0.0438)以及TG水平(GG+GA/AA,1.34±0.06vs.1.50±0.05mmol/L,P=0.0413)显著关联。结论 ARAP1基因4个SNPs与高血压无显著关联,但与对照个体的血脂、血糖和BMI关联,该基因变异可能影响了我国人群血脂、血糖的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