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制简易负压吸引装置治疗糖尿病足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应用注射器、生物半透性粘贴薄膜、敷料、静脉输液管或胃管等器材制作简易负压吸引装置并检测其压力,将其控制在治疗范围内.选取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28例.其中,14例采用湿性愈合理论,应用敷料换药,作为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41例患者,经清创、降血耱、抗感染等治疗后,使用VSD治疗,对于其中严重感染的创面使用VSD结合冲洗引流术,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精心的观察和护理.结果:2例患者因发生堵管,拆除VSD;其余患者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面愈合或缩小,无感染,无护理并发症,有效率为95.1%.结论:对行VSD治疗的患者实施有效的观察和护理措施,可减少堵管等情况,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负压吸引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糖尿病足创面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糖尿病足严重感染创面60例,清创后创面使用VSD后,结合皮瓣或植皮修复创面,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经VSD治疗后,除1例患者因双下肢动脉闭塞创面无肉芽组织生长外,其余病人创面肉芽生长良好,植皮后皮片存活均>95%,经换药后短期内创面均能痊愈.结论 负压吸引技术应用于糖尿病足伴感染的病人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为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负压伤口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及科学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本院烧伤科48例2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4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实验组创面在创面床准备阶段采用简易封闭式负压引流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期间创面演变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并对患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及负压引流管的各项护理.结果:①实验组在治疗期间创面各分期间演进速度较对照组快(P<0.05);②实验组自愈合时间、总的手术Ⅰ期修复率、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负压伤口治疗是糖尿病足创面床准备期间有效手段之一,科学的护理对保证其成功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科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22例按Wagner分级法均为2级以上糖尿病足患者通过局部清创、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及护理。结果:19例一次性治愈,坏疽创面完全愈合,已形成痂皮或疤痕。有效率达到86%。结论:实施全面系统的护理措施能提高封闭式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成功率,从而增加糖尿病足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持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探索和总结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将84例糖尿病足随机分为VSD组和对照组(使用藻酸盐、水胶体泡沫、水凝胶)治疗16周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期间伤口完全愈合:VSD组64.3%,对照组40.5%(P<0.05).伤口完全愈合的中位时间:VSD组58.2天,对照组72.6天(P<0.001).截肢率:VSD组无1例截肢,对照组3例(7.1%)截肢.结论:VSD作为糖尿病足的一种治疗措施,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增加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合理、有效护理措施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感染性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2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首先均接受糖尿病教育、注射胰岛素降低血糖以及糖尿病饮食等常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持续VSD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降纤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足部动脉血流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足部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CV、S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CV、SCV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降纤酶相比,应用持续VSD技术治疗糖尿病足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足部溃疡的愈合,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毋强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72-1473
目的:探讨VSD负压吸引在糖尿病足感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从而拓宽糖尿病足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空间。方法:对2008年4月-2010年7月来我院骨科进行糖尿病足感染治疗的47例患者,经常规的局部有效清创,降血糖以及抗感染措施处理以后,在患者病足表面坏死物清除的条件下,使用VSD负压吸引技术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47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在使用VSD负压吸引治疗后,伤口愈合均整体表现良好,其中44例平均愈合的时间控制在45d左右,3例患者在第一次负压吸引后愈合度不是很好的基础上继续清创二次VSD负压吸引,2例创面愈合满意,平均愈合时间为65d左右,1例患者在肉芽覆盖创面后施行二期植皮,愈合表现良好。结论:VSD负压吸引在糖尿病足感染治疗中效果显著,对创面愈合的时间起到缩短的效应,客观上减少了感染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量以及交叉感染的概率,在患者个人体验方面,减少了患者换药的痛苦以及换药的次数,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病足感染创面的愈合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李丽君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4):3131-3132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40 例糖尿病足(Ⅲ~Ⅳ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比较2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换药次数减少,创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创面感染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及其护理要点。方法分析37例应用VSD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 37例糖尿病足患者中行1次VSD术者22例、行2次VSD术者14例、行3次VSD术者1例。经25~86d的治疗,11例足部溃疡完全愈合,26例创面缩小后经皮瓣移植术后创面愈合。结论 VSD术能有效促进糖尿病足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加速创面愈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VSD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0):100-103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就治的8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行封闭式负压引流,观察组同时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2例溃疡愈合创面40%,对照组12例溃疡愈合创面40%,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0.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换药次数为(5.23±1.12)次,创面愈合时间为(28.33±7.56)d,平均住院时间为(19.32±2.57)d,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换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分别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足有利于促进溃疡创面愈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换药次数、患者痛苦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工作不同模式和压力的间断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与促进感染性创面抗炎修复的临床相关性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临床感染性创面患者150例,经过清创手术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例。A组为长间断低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组,B组为长间断中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组,C组为短间断低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组,D组为短间断中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组,E组为对照组。观察5组患者治疗10 d后全身炎性指标、疼痛评分及创面的局部情况。结果治疗10 d后,E组平均愈合率(30.1±6.2)%,感染率为23.3%;A组平均愈合率(46.3±11.2)%,感染率为13.3%;B组平均愈合率(40.7±8.7)%,感染率为10.0%;C组平均愈合率(50.5±12.3)%,感染率0%;D组平均愈合率(48.9±9.6)%,感染率0%。C组短间断低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最高,感染率最低,E组愈合率最低、感染率最高;疼痛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E组、B组、D组、A组和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5组患者血浆白细胞计数、CRP(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式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可降低感染性创面患者的炎性指标,控制感染,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感染性创面愈合率,且短间断低负压引流联合臭氧水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杨杰 《吉林医学》2007,28(12):1350-1351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方法:对2006年3月~2006年12月共收治26例糖尿病足的住院患者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结果:26例中有21例皮肤溃疡者基本痊愈,5例干性坏疽者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及足部正确护理,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锡丽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106-107,110
糖尿病足部病变是最令糖尿病患者痛苦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的基本病理变化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使足部感觉障碍,合并周围血管病变,使下肢缺血失去活动能力。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个微小的足部创伤都可能会造成终身残废,轻者皮肤溃烂、化脓感染,重则发展成坏疽而截肢。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足部病损的预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96-99
目的 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局部加氧治疗糖尿病足慢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糖尿病足慢性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则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局部加氧治疗;对照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液氧分压、LDH和SDH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观察组组织液氧分压(112.34±2.45)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34±1.2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DH(132.23±1.23)U/L低于对照组,SDH(2.94±0.12)U/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足慢性创面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局部加氧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性,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09-11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与常规修复方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9月期间DFU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抗生素抗感染、营养神经及改善局部微循环等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创面常规修复方法,观察组予以VSD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并比较治疗4周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82.61%)(χ2=4.04,P0.05)。结论 VSD技术治疗DFU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修复方法,能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换药频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