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105例因静脉滴注引起的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临邑县2009年收集的105例经静脉滴注引起的新的、严重的病例报告进行分类汇总及分析评价。结果中老年人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是抗微生物药物,累及17个系统-器官,涉及国家基本药物35个。结论临床必须重视静脉滴注不良反应的监测,以减少或避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32份ADR报告分别对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严重病例来源等进行分析。结果 332例ADR报告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为38例。引起ADR前10位药物中,抗菌药物60.00%。ADR临床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76例,占53.01%。结论应重视患者药物过敏史,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注射剂,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王铁柱  葛文超  汪峰  黄萍 《安徽医药》2014,18(1):202-205
目的 了解安徽省基本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为药物安全监管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安徽省 ADR 监测中心2012年全年收集的国家基本药物病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来源主体是医疗机构,上报主体是医生;药品不良反应累积系统以胃肠道系统最多见,给药途径以口服和静脉滴注为主,抗感染药物最多;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见于1 d及以内.结论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和报告质量,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至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49例ADR报告分别就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49例ADR报告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患者40例,占11.46%;引起ADR前15种药品中,抗菌药物10种,占66.67%;药品剂型分布以注射剂为主(385例,占86.9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167例,占47.85%)。结论:临床应重视患者药物过敏史,深入开展ADR病例的用药分析、评价工作,提早发现预警信号,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100例药品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0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31岁以上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发生率相对比较高占87% 皮肤及其它附件的损害占30% 静脉途径给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占82% 涉及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共150种,其中抗感染药占65%,其次是中药注射剂占10%.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宿州市2011年上半年2871例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为该市药物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宿州市2011年1~6月份收集的2871例药物病例报告进行分类、汇总及分析评价。结果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中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不良反应累计系统—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重点监测,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0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86份ADR报告分别就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严重病例来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386例ADR报告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为50例,占12.95%。引起ADR前15位药物中,抗菌药物12种,占80.00%。药品剂型中注射剂(445种,占84.12%);ADR临床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21例,占57.25%。结论:应重视患者药物过敏史,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注射剂,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宿州市2011年上半年2871例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为该市药物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宿州市2011年1~6月份收集的2871例药物病例报告进行分类、汇总及分析评价.结果 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中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不良反应累计系统-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 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重点监测,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医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s)病例的发生特点及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信息系统中2018年-2020年3年间上报的ADRs病例454份报告,统计其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等相关信息,以及涉及的给药方式、ADRs严重程度、疑似药品种类和ADRs累及器官/系统等相关因素,分析其ADRs发生的原因与特点,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454例ADRs病例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且45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ADRs发生率为最高(212例,46.70%);ADRs涉及药品种类构成比TOP 3的药品分别为抗感染药物(38.77%)、血液系统药物(8.59%)和消化系统药物(6.17%),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s发生率达66.08%,皮下注射给药引起的ADRs为最少(0.44%);454例ADRs报告中以一般不良反应为最多(299例,占65.86%);ADRs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为常见(占58.37%).结论:在日常ADRs监测中,应重点监测抗感染药物、60岁以上人群和静脉滴注给药途径等因素,ADRs所导致的皮肤及附件产生的病变,属于ADRs重要信号特征;临床用药治疗过程中,应重点监测上述因素,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我院182例抗感染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菊琴 《安徽医药》2008,12(1):88-89
目的分析本院182例抗感染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2年至2006年上报的182例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所引发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使用抗感染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呈现数量上升、药物品种集中的特点;不良反应发生部位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器官。引起ADRS最多的药物为喹诺酮类;ADRS最常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应合理控制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减少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集的108份儿童药物ADR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8例儿童ADR中,男62例(57.4%),女46例(42.6%);静脉给药者居多(94例,占87.04%);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涉及19种抗感染药物共79例(73.14%),中成药4种共11例(10.1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ADR最主要的表现,共82例(75.93%)。结论:增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防范意识,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版)中的药物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情况及特点,为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与安全警戒以及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ADR/ADE监测中心收到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2 198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2 198例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00∶1.04(5 982/6 216),患者年龄主要集中于15~65岁;共涉及218个基本药物品种,以头孢菌素为主,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滴注所致不良反应居首位,其次为口服;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全身性损害为主;339例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中,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过敏性休克;原患疾病排序居前5位的是: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和肺部感染。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密切关注国家基本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迫切需要研究制定国家基本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分级和风险评价标准,以确保临床安全、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13.
829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目的 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济南市2009年收集到的829例严重ADR/ADE报告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829例严重ADR/ADE病例中涉及273种药品,其中抗微生物药品77种占居首位(占44.75%);涉及国家基本药物75种(占27.47%),其中严重ADR/ADE 病例270例(占32.57%);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占78.04%);严重ADR/ADE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占8.56%)、呼吸系统、全身性损害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结论 加强严重ADR/ADE监测工作,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危害,探讨ADR的防护措施,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到的214例ADR报告,按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214例ADR报告涉及药品127种,引起ADR例次最多的为抗感染药,共43种,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共19种;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共108例次;其中5例为新的、严重的ADR。结论:ADR报告总数偏少。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增强合理用药意识,加强ADR报告意义的宣传,提高对ADR危害的认识,减少和避免严重的ADR发生,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统计和分析我院2004年至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使用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收集的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抗菌药物54例、中成药9例和激素类药物6例。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科室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6.
222例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上报的222例抗肿瘤药发生的ADR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结果:ADR的发生女性多于男性,41~60岁患者居多;消化系统肿瘤105例(47.30%),女性生殖系统肿瘤59例(26.58%),乳腺癌36例(16.21%);222例报告涉及到14种药品,铂类药有146例(65.77%),紫杉醇类药有49例(22.07%),卡培他滨12例(5.41%);神经系统损伤84例(25.53%),循环系统损伤74例(22.50%),皮肤及其附件损伤66例(20.06%)。219例(98.65%)属一般性ADR,程度均为轻至中度,其中发生率居前3位的临床表现为胸闷、潮红和瘙痒;严重的ADR有3例,表现为过敏性休克2例(分别由紫杉醇注射液和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健择)引起)和心脏停搏、昏厥1例(由注射用奥沙利铂引起)。结论:应高度重视肿瘤患者的ADR监测工作,尤其要注意铂类药和紫杉醇类药引起的ADR,及时预防、上报和更新ADR,为抗肿瘤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降低其ADR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收集并上报的ADR报告327例,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严重ADR、合并用药情况、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7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人较多,有75例(占22.94%);抗精神病药引起的ADR居首位,有263例(占80.43%),涉及13个品种,其中以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阿立哌唑、喹硫平排名前5个品种频率最多(占77.57%);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神经系统最多,有124例(占36.80%),消化系统的损害次之,有57例(占16.91%)。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以合理用药为目的,加强ADR的分析、评价,及时干预和疏导,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我院5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闫素英  程红勤  曾艳  陈莲珍 《中国药房》2005,16(18):1412-141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收集到的557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引发ADR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的ADR报告例数居第1、第2位;静脉滴注药物引发的ADR占55.83%;ADR发生率最高的是克林霉素注射剂;报告来源于药师的占63.91%。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加强ADR监测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36例贝那普利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雄杰  刘生友 《中国药房》2007,18(14):1104-1105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中国医院知识仓库》进行检索并查阅原始文献,对1998~2005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贝那普利所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贝那普利所致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咳嗽、皮肤过敏反应等,其与体内缓激肽的聚集有关。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贝那普利所致的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统计2010-2011年我院上报的482例ADR,对患者情况、药品种类、药物成分、药物辅料、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2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品种共有146种,其中抗感染药34种(23.29%),居引发ADR的品种数的首位;紫杉醇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引发ADR的数量分别位居前3位;ADR主要为全身性损害。结论:临床应关注药物的分子量和注射剂所用辅料,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以确保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