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目的:以标准汤剂指标初步评价不同姜汁炮制方法制得的姜厚朴的质量。方法:通过生姜榨汁、干姜煮汁、生姜煮汁三种姜汁炮制方法制得姜厚朴,每种3批,将9批姜厚朴制成标准汤剂,测定标准汤剂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之和、出膏率等指标,并比较三种炮制方法所得标准汤剂的差异。结果:由生姜榨汁制得的姜厚朴标准汤剂的出膏率、标准汤剂含量、含量转移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故选定生姜榨汁为姜厚朴的炮制工艺。结论:该结果与现行版《中国药典》规定的厚朴炮制方法一致,以标准汤剂指标初步评价姜厚朴饮片的质量为其炮制工艺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炮制辅料的生姜榨汁、生姜煮汁和干姜煮汁在胃肠作用方面的不同,探讨不同姜汁存在的差异。方法:设空白组、干姜煮汁组、生姜煮汁组和生姜榨汁组,以动物小肠推进率和抗腹泻指数为指标,给药剂量均为0.2 m L/只,考察不同姜汁对小鼠胃肠动力作用的影响;设置空白组、模型组及3个姜汁组,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组分别按10 m L·kg~(-1)灌胃给药,给药30 min后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分别按剂量5 mg·kg~(-1)腹腔注射顺铂,以动物高岭土异嗜行为考察不同姜汁的止呕作用。结果:生姜榨汁、生姜煮汁和干姜煮汁均有促进胃肠动力作用,其中以生姜煮汁作用最强,但3种姜汁均无抗腹泻作用。与模型组相比,生姜榨汁组、生姜煮汁组和干姜煮汁组异嗜高岭土量均有所减少,其中生姜煮汁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3种姜汁中,生姜煮汁具有最佳的胃肠推动和止呕作用。通过明确3种姜汁在胃肠作用的差异,为后续选用适宜的姜汁炮制药物以发挥更好的药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系统分析了历年来国内外对干姜、生姜及二者辅料姜汁的研究文献,主要总结出二者在各个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查阅历年来在干姜及生姜的来源与产地、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还有辅料姜汁方面的研究,比较干姜和生姜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差异。干姜和生姜不论在采收、来源、化学成分还是药理作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两者在使用上需区别对待。生姜和干姜作为炮制辅料,多以姜汁形式对药物进行炮制,二者炮制药物对药效的影响不同,另外作为辅料的姜汁其炮制品种不同,作用效果也有不同,在炮制药物时是要注意选择使用。建议以差异性为突破点,研究姜和姜汁的自差异性和作用差异,为姜的实际使用及临床实验提供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生品组、生姜榨汁组、干姜煮汁组、生姜煮汁组,每组6只。然后,进行胃组织切片,测定胃黏膜损伤指数及血浆IL-8、TNF-α、6-keto-PGF1α含有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生品组、姜汁炮制组胃黏膜损伤均有所减轻,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炮制品抑制作用均强于生品,以生姜榨汁组最明显。姜汁炮制组TNF-α、IL-8含有量均有所降低,其中除生姜煮汁组外,其他2组6-keto-PGF1α含有量均有所升高。结论姜汁制厚朴可抑制大鼠胃黏膜损伤,以生姜榨汁效果最理想,故炮制厚朴时可考虑以其为辅料。  相似文献   

5.
多种辅料共制是中药炮制的特色之一,对临床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传承不够、创新不足、转化不力,导致其现代研究进展缓慢。整理了常见药物的传统多辅料炮制,总结了传统多辅料共制的组合规律,根据固-液、固-固、液-液组合等不同的辅料物态和药性助制、性味-病证与性味-控毒组合等不同的炮制目的,归纳并分析了传统炮制目的为增效、减毒与矫味和现代研究较多的辅料(蜜酒、酒醋、姜矾与蜜麸)共制原理,以期为中药饮片多辅料共制研究在新时代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技术,促进中药炮制的传承、创新与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全面考察姜制厚朴饮片质量。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以厚朴酚、和厚朴酚总量为质量指标 ,考察了姜制厚朴不同炮制方法、辅料的不同规格及加入与否对饮片质量的影响。结果 :以 10 %生姜汁炒干法质量最佳。结论 :为制定合理、规范的炮制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姜汁炮制药物是传统炮制方法的一部份。1995年版药典一部收载姜制的药物计有七种,包括竹茹、厚朴、黄连、草果仁、半夏、南星、白附子,说明对姜制药物的方法是给予肯定的。我们学习整理研究提高这种制药的方法同样是有意义的。1 关于姜制法的起源 考查历代中医药文献,最早记载用姜汁制药的医药著作是南北朝时期南齐时的《刘涓子鬼遗方》对半夏的炮制:“汤洗七遍,生姜浸一宿,熬过”。简言之,即是多次漂洗处理后,用姜汁浸炒。与其他各种炮制法比较,相对而言是形成的时间较晚,已是公元500年左右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姜制黄连炮制前后的"谱-效-性"关系,阐明不同姜汁炮制黄连的作用差异。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将不同姜汁炮制黄连对其药性和药效作用参数进行转换,将姜黄连炮制前后的指纹图谱共有峰的峰面积分别和药效指标、药性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姜黄连炮制前后指纹图谱的共有峰均为9个,生姜汁制黄连中盐酸药根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小檗碱、表小檗碱4种成分的含量均高于生黄连和干姜汁制黄连,干姜汁制黄连中盐酸巴马汀的峰面积低于生黄连和生姜汁制黄连。生姜汁制黄连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止呕和抑制胃黏膜损伤方面作用更强,干姜汁制黄连对白色念珠菌和改善胃肠动力方面作用更加明显,干姜汁制黄连降低寒性作用优于生姜汁制黄连;这些作用与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盐酸黄连碱、表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等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相关。结论:研究结果与姜制黄连"缓寒,增强清胃和胃止呕"的传统理论相一致,采用不同姜汁炮制黄连会使物质群存在差异,进而导致药效和药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姜汁拌炒的方法,称为姜制法.生姜辛温,能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用姜汁炮制药物是传统的炮制方法的一部份.常以姜汁制的药物有竹茹、厚朴、黄连、草果仁、半夏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3种不同制法所得炮制辅料用姜汁进行RP-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方法:Alltech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柱温25℃,流速0.8 mL·min-1。结果:相同品种不同批次姜汁间的化学成分差别小,榨汁与煮汁间的成分差异显著。3种制法所得姜汁及生姜、干姜中共有成分为色氨酸和6-姜辣素,其中煎煮的姜汁(生姜煎汁、干姜煎汁)中又有6-姜酚出现。结论:利用RP-HPLC指纹图谱分析法可较全面的反映不同制法的姜汁间的差异;生姜榨汁较全面的保留了生姜的指纹特征且各成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炮制方法对栀子姜炙前后二萜色素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炮制的姜栀子中二萜色素类成分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和《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的方法分别炮制姜栀子,以HPLC法对两种姜栀子进行3个二萜色素苷及1个二萜色素苷元含量的比较。结果:两种方法炮制的姜栀子与生栀子相比,藏红花糖苷-1(crocin-1)和藏红花糖苷-2(crocin-2)含量显著降低,藏红花糖苷-3(crocin-3)含量无明显变化,藏红花酸(crocetin)含量明显增加。结论:两种姜炙法对栀子二萜色素苷类成分均有较大影响,而且辅料姜汁的加入方式对该类成分的变化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先拌姜汁后炒”《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姜炙方法对二萜色素苷类成分的影响明显大于“炒中喷姜汁”《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应进一步开展两种姜栀子以及藏红花酸糖苷-1和藏红花酸糖苷-2不同比例的药理作用比较研究,以科学揭示二者的炮制原理。  相似文献   

12.
半夏姜制对动物刺激性及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姜汁煮半夏能明显降低对动物的刺激性和毒性,其降低作用与矾半夏相似;姜汁冷浸半夏的作用不如姜汁煮半夏;小鼠口服姜汁对生半夏的腹腔刺激有对抗作用;姜矾煮半夏可明显降低对动物的毒性。  相似文献   

13.
厚朴不同炮制品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HPLC分析比较了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的姜汁炒、姜汁浸、姜汁煮等17个炮制样品,为筛选最佳厚朴炮制工艺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黄连不同姜制品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姜制工序中影响姜黄连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不同姜制品中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及小檗碱的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LSD(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检验、独立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黄连经姜炙后,表小檗碱、黄连碱含量略有上升,药根碱、非洲防己碱、巴马汀、小檗碱含量略有下降,传统姜炙品中各成分含量均高于烘制品。聚类分析发现榨汁组和煮汁组可以聚为一类;烘法和炙法具有明显不同的聚类,对黄连姜制品中的6种生物碱之和进行LSD检验,亦表明烘法与炙法具有显著性差异。对榨汁组进行独立t 检验,结果表明姜汁与黄连饮片拌匀或闷润至透心在6种生物碱上无显著性差异,LSD与独立t 检验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的结果一致。结论:采用同一批次黄连炮制所得的姜制品中,姜的来源、不同方法制备的姜汁及闷润过程对6种生物碱影响不大,加热方式可能是影响姜黄连质量的因素。考虑到润至透心需加入大量水稀释姜汁,炒干所需工时较长,故辅料姜汁与黄连饮片拌匀吸尽即可。  相似文献   

15.
钟凌云  苏丹  祝婧  邓玉芬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4):2712-2719
运用UPLC-TOF-MS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通过给大鼠灌服生黄连、鲜姜汁制黄连、干姜汁制黄连、鲜姜汁和干姜汁,收集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的尿液,对大鼠尿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探讨生姜榨汁和干姜煮汁2种不同姜汁辅料炮制对黄连药性的影响。采用Peakview~(TM)1.7软件对正离子模式总离子流图进行处理,并结合Markerview~(TM)2.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根据Scifinder,Chemspider等相关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筛选潜在生物标记物并描绘其含量变化。结果显示,黄连经不同药性姜汁辅料炮制后对其能量代谢产生不同影响。确定了9个与药性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分别为肌氨酸、马尿酸、肌酐、犬尿氨酸、酪氨酸、L-色氨酸、烟酸、花生四烯酸和L-脯氨酸,其中,参与色氨酸代谢路径的有L-色氨酸、犬尿氨酸、烟酸;参与精氨酸、脯氨酸代谢路径的有肌氨酸、肌酐、L-脯氨酸、酪氨酸;以及炎性介质白细胞三烯B4的前体物质花生四烯酸;在大鼠尿液中的含量从高至低依次为干姜制黄连组、鲜姜制黄连组和生黄连组,各标记物在干姜汁组中含量均高于鲜姜汁组。可见生黄连、干姜汁制黄连、鲜姜汁制黄连寒性由强渐弱,其药性差异对药物抗炎作用也产生不同影响;不同辅料姜汁的药性研究结果与干姜汁性热、鲜姜汁性温的结论相吻合。该研究结果将为今后不同姜汁作为炮制辅料的适宜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生姜及其炮制品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生姜及其炮制品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含量。结果:生姜及其炮制品多糖含量的顺序为:干姜〉炮姜〉姜炭〉生姜。结论:炮制对生姜及其炮制品的多糖含量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半夏姜制对麻黄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经检测,半夏中含有的麻黄碱成分含量为0.00344%,经炮制后,半夏5种炮制品中麻黄碱含量的顺序依次为:姜矾半夏>生半夏>姜浸半夏>姜煮半夏>矾浸半夏。矾水浸和单纯加热对麻黄碱的含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SD大鼠舌象扫描电镜超微结构观察不同姜汁炮制黄连药性差异性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黄连组、鲜姜制黄连组、干姜制黄连组、鲜姜汁组、干姜汁组,分别灌服相应水煎液3个星期,沿大鼠舌根剪下舌头,按常规扫描电镜样本处理,然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舌象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生黄组、鲜姜黄连、干姜黄连在数值降低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大鼠舌象覃状乳突和丝状乳突的角质化及剥落程度不及正常组明显。干姜汁组在数值上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丝状乳突和覃状乳突的剥落及角质化程度也是最明显的。与生黄连组比,鲜姜黄连、干姜黄连组在数值上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干姜组、鲜姜组在数值上升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覃状乳突和丝状乳突的角质化及剥落程度明显。与鲜姜制黄连比较,干姜黄连组丝状乳突数值存在上升趋势,且乳突剥落及角质化程度更明显。与干姜汁组比较,鲜姜汁组丝状乳突存在数值降低的趋势,且乳突剥落及角质化程度不及干姜汁明显。结论:姜制黄连与生黄连组的大鼠舌象显微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其结果提示,黄连经姜制后寒性得到缓和,符合中医理论中的"从制"理论,且药性寒热的变化可以通过舌象扫描电镜的显微结构得以体现。同时,干姜的热性强与鲜姜也能通过大鼠舌象变化得以体现。为姜制黄连的炮制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